關于如何寫好文稿的幾點體會——在相關座談會上的交流發(fā)言
發(fā)布時間:2020-09-05 來源: 不忘初心 點擊:
關于如何寫好文稿的幾點體會——在相關座談會上的交流發(fā)言
每一次參與起草領導講話稿的經(jīng)歷,都是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一方面覺得很汗顏,深深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鉆研不夠;
另一方面又很慶幸,按照領導要求反復修改的過程,其實就是上了一堂高質量的文稿寫作輔導課。結合具體實際,圍繞什么樣的材料是好材料,以及怎樣才能寫出好材料,匯報一點個人的思考和體會。
關于什么樣的材料是好材料。我覺得,好材料首先應該有理論高度和思想深度。特別是重要會議主要領導的講話稿,按照個人粗淺的理解,往往既是一次“宣傳發(fā)動”,激勵一個區(qū)域、一個部門積極履職盡責;
又是一個“行動綱領”,對下一階段工作提出總的要求;
同時,更應該是在實踐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對所從事工作、所負責領域深度思考的集中表達和展示。因此,在行文中必然要作出一些新的判斷,提出一些新的觀點,推出一些新的措施。這一點,個人覺得評價一篇文稿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也是我們這些“新手”最欠缺的方面。好的講話稿往往“金句”頻出,這些“金句”外在語言上的風格是高度凝練,高度概括,內(nèi)在實質是閃光的觀點,閃光的思想。第二,好材料一定來源于實踐,有啟發(fā)性和指導性。好的講話稿不是為了講而講,關鍵要在深入調(diào)查研究的基層上,跳出語言本身,提工作要求,教工作方法,這樣的講話才值得反復學習,才能給人以啟迪。第三,好材料應追求文字之美,更應追求邏輯之美。一份好的材料,當然應該追求語言的簡潔、流暢、優(yōu)美,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也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努力。同時,在一些場合下,在語言的氣勢之外,還需要一種邏輯之美,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有理有據(jù)的講話,有時能給人一種層層推進的嚴密論證帶來的酣暢淋漓、豁然開朗的感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第四,好材料往往是反復修改打磨出來的。這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各位領導更是為我們作出了表率,往往一段表述、一個詞語、甚至是標點符號,都親自反復推敲。想要補充的一個體會是,修改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局限于字句的調(diào)整潤色,而是要想清楚為什么這樣改,否則很可能越改越亂,越改越?jīng)]有頭緒。
關于怎樣才能寫出好材料。前段時間看到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一句話,他說: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聰明人下笨功夫,這是治學的心得,我覺得對寫材料同樣很有啟發(fā)。當然,這里說的“聰明人”,并不是指的悟性多好、水平多高,而是說要善于掌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下笨功夫”,則是既要肯吃苦,又要能堅持,這是最大的捷徑。具體的體會,有四點:
一是樂于跨界。過去的一位文字工作的前輩說過,建議你們都去學一點聲樂知識,音樂的節(jié)奏、韻律跟文字是相通的。當時還不是很能理解,現(xiàn)在再想想,這其實就是跨界的理念,有助于從不同的維度思考問題。不同學科、不同行業(yè)經(jīng)典的觀念和方法是可以相互啟迪借鑒的。又如很多人都強調(diào),學一點哲學,學好辯證法,可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廣度,對寫材料很有幫助,這是同樣的道理。
二是有效輸入。有一個表述很經(jīng)典,說寫文章慌不慌,關鍵看心里面有沒有“數(shù)”,腦子里有沒有“料”,肚子里有沒有“貨”。這說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平時雖然對此有一定的重視,但強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系統(tǒng)性還不強。雖然積累了一些素材,但大多是用到了才去查找,日常的梳理、總結不夠,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
雖然也看了一些理論、政策、范文和評論,但是滿足于看過了、有印象,真正消化吸收、靈活運用的不多。今后將要在這方面持續(xù)加強。
三是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美國一名心理學家,根據(jù)他的理論,刻意練習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有明確的目標;
二是集中注意力;
三是注重反饋;
四是走出舒適區(qū)。個人理解,刻意練習就是有意識、有目的的,達到一定強度和難度,并且能夠及時得到指導和糾正的重復練習。這對于提高文稿寫作水平很有啟發(fā)。一年下來參與撰寫的文稿也有一定數(shù)量,但是不少材料滿足于自己寫了、領導改了,終于通過了,回過頭來認真分析得失成敗,思考今后類似的材料應該怎么寫,還不夠自覺。為此今后將正視不足,努力提高。
四是克服惰性。俗話說知易行難,上面的發(fā)言,是個人的思考,同時也是個自我剖析,換句話說就是有時候其實道理都懂,關鍵是能不能扎扎實實做到位。今后我將時刻警醒自己,秉持勤勉認真的態(tài)度,不斷與自身的惰性斗爭,努力將文稿寫好,將工作干好。
以上匯報,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進入網(wǎng)站(www.bgzjy.cn)下載更多范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