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構主義與學生認知的普通心理學教學模式構想
發(fā)布時間:2019-08-06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 要: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的“首位基礎課”,但是在以往教學中在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模式、方法及評估體系等方面卻存在諸多問題。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根據建構主義的課程論與學習論設計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并結合案例對具體教學方法進行說明。本研究采用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所設計的教學模式既重視系統(tǒng)知識建構又注重實踐應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普通心理學;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認知狀況
普通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入門課,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被稱為心理學專業(yè)的“首位基礎課”[1]。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分析心理現象、解決心理問題的專業(yè)與實踐能力,為該專業(yè)后續(xù)課程學習及未來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但是,在以往的普通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模式、方法及評估體系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理想。首先,在教學目標設置方面過于強調掌握基礎理論知識,而忽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以單一的教師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在評估體系上重結果、輕過程,存在評價主體、內容和方法單一的問題,尤其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加之普通心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大量的概念與理論來自于實證研究,心理現象多采用心理學實驗的研究成果來說明,比較抽象,結果使得學生不能形成比較完整清晰的知識框架、圖示與體系,并喪失了最初的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是近年來教育心理學變革中出現的一種新的理論,其基本假設是人是主動的學習者,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2]。鑒于當前普通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構主義理論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的適切性,本研究擬以建構主義的課程觀和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學生的認知狀況為現實基礎,并結合心理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構建普通心理學教學改革模型。
一、建構主義的課程觀與學習論
建構主義的課程觀可以歸納為兩點:(1)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認識主體積極地建構的;(2)認識的功能是適應性的,為的是組織個體的經驗世界[3]。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知識是個體主動運用認知作為工具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被構建出來的;個體的內在需求是個體知識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外在環(huán)境會激發(fā)個體主動地進行調試,限制個體知識建構的方向;人際之間的交互溝通是影響知識建構的最大力量;個體知識發(fā)展的水平受到先前知識儲備的影響。據此,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狀況和教學目標,構建一種師生共同建構、不斷發(fā)展的“演進式”課程。
建構主義關于學習的核心理念是,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知識的過程[4]。“情境”、“協(xié)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過程中的核心要素;诮嬛髁x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所倡導的教學原則包括:創(chuàng)設有助于意義建構的學習環(huán)境,并鼓勵學習者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去建構意義;創(chuàng)設有助于交流協(xié)商、知識建構和知識協(xié)作的學習共同體;重視學習者的社會參與,強調真實的學習活動和情境化內容;重視知識的多元表征[5]。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認為學生是自我管理的學習者。
二、普通心理學學習者的認知狀況
為了了解普通心理學學習者的認知狀況,本文作者分別于2015和2016年采用問卷法對新入學并初次接觸普通心理學的蘇州某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大學一年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共計142人。問卷共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認知基礎、認知興趣、認知需求和認知動機。所得數據見表1。
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發(fā)現:
1.普通心理學學習者的認知基礎比較薄弱,91.5%的大學生從未系統(tǒng)學習過心理學相關知識,僅有8.5%的大學生系統(tǒng)學習過心理學的相關知識;57.7%的大學生完全不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只有42.3%的大學生對于心理學的零散知識比較了解。
2.認知興趣以直接興趣為主,78%的大學生對心理學感興趣是因為覺得心理學神秘有趣。
3.認知需求層次較低,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為主,74.5%的大學生認知需求為了解自己和他人,10%的大學生的認知需求為調節(jié)自我、控制情緒,11%的大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實際應用,僅有4.5%的大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好奇與創(chuàng)造。
4.認知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67%的大學生學習心理學的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如就業(yè)前景等,只有33%的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內部動機為主,如出于好奇與興趣。
綜合分析上述結果,剛剛接觸普通心理學的大一學生認知基礎比較薄弱,這對他們掌握復雜系統(tǒng)的普通心理學知識帶來困難。缺乏高層次的認知需求可能導致他們在學習中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缺乏探索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而在學習中以直接興趣與外部動機為主,可能導致學習者對于學習行為的維持與監(jiān)控作用減弱,如學習目標的改變、學習興趣的轉移、外界要求的變化、誘因價值的變化等,可能會影響學習行為[6]。
三、建構主義課程觀在普通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構想
。ㄒ唬┰O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產生恰當的預期
建構主義課程觀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的,并且受到學習者認知狀況的影響。而本文調查結果表明,普通心理學初學者的認知基礎非常薄弱,學習以直接興趣為主,學習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認知需求層次較低。鑒于此,普通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應該設定為:對于普通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之間的關系達到較深刻理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普通心理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意識以及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對相關心理現象、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創(chuàng)新與科研能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