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結姓名對聯(lián)激勵教育學生
發(fā)布時間:2019-08-09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教師只有對學生視同己出的摯愛,全身心投入,才會來靈感,出方法,創(chuàng)奇跡,產(chǎn)生新穎獨特有效的教育創(chuàng)造,在認真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者創(chuàng)造了巧結對聯(lián)激勵教育學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研究學生;因材施教;教育創(chuàng)造
人們常說對聯(lián)雅俗共賞,這絲毫不假。試想,還有哪一種文學形式,像楹聯(lián)一樣,上為學者文人,下為婦人孺子所喜聞樂道,既可走進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隴畝民間,既是陽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這種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聯(lián)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而如何將傳統(tǒng)對聯(lián)移植到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則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應認真思考的,一年級是學生語言能力素質發(fā)展奠定階段,直接影響學生一生的語文水平。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因此,我認真研究每個學生,想方設法,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了巧結姓名對聯(lián)激勵教育學生。
我們班的幾十名學生中“顯能生”是崔卉濃,“潛能生”是畢思聰。畢思聰是個復讀生,自幼父母離異,缺乏一定的家教,而且生性頑皮好動,上課不認真學習,還經(jīng)常攪亂課堂秩序,即使回答問題往往也是狂呼亂喊,作業(yè)經(jīng)常不完成。我多次找他談,可是不奏效。在怎么辦?職責所系,不能放棄!我煞費苦心,尋方覓法;侍觳回撚行娜耍幸惶,在登錄第一單元語文考試成績時,突然來了靈感:我發(fā)現(xiàn)這幾十名學生名字很有趣,有叫白秋月、侯炳秋的、有叫范家興、武家樂的,有稱劉東宇,劉廣宇的。姓名有同字,意義可串聯(lián),編成對聯(lián),借題發(fā)揮教育學生如何?于是信手拈來,上聯(lián)是:秋月炳秋崔卉濃,下聯(lián)是:家興家樂畢思聰。橫批是:東宇廣宇。并在班上作了一番精彩的演義:
1.皎潔的秋月朗照著秋天的大地。月光下,崔家花園里濃艷的紅花綠草更加充滿生機活力。只見花壇邊站著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正聚精會神背誦課文《古詩兩首》她瑯瑯的讀書聲回蕩在秋夜的上空,天上的星星不停地向她眨閃著贊美的月光。瞧!這位小女孩多像秋天花卉那樣充滿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喲!小女孩為啥這樣用功呢?因為她現(xiàn)在要當全班語文學習標兵,準備將來當魯迅那樣偉大的文學家。這位小女孩是誰呢?她就是崔卉濃!
2.有個姓畢的小朋友,剛上小學一年級就立志要比別人聰明,以便將來出人頭地,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那么,怎么樣才能比別人聰明呢?他覺得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主動虛心認真勤奮地學習。因為人腦只有越用才能越靈,同機器一樣,不用會生銹的。于是,他課前主動預習,課上注意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及時完成作業(yè),遇到問題積極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因此,在小學、中學和大學,他都是三好學生。參加工作以后,經(jīng)過幾年艱苦奮斗,他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科學家,受到國家重獎。畢家因此富裕興旺起來,購買轎車,建造別墅,還開辦了“畢思聰私立民辦科技大學”,造福社會,回報祖國。全家人都非?鞓罚运麨楫吋业尿湴梁妥院。
3.我們祖國位于世界的東方,我們東方的天宇是廣闊的。天高任鳥飛。我們的同學都是雄鷹!希望大家都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在我國科學的藍天,扶搖直上,奮力搏擊,盡情翱翔!老師相信你們將來會成為中華民族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那樣偉大的英雄!努力吧,同學們!那么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xiàn)!我的話音剛落,首先是一陣熱烈掌聲,緊接著,他們就不約而同大聲朗誦起來。全班同學精神振奮。后來,崔卉濃、侯炳秋分別把這幅對聯(lián)寫在圖畫上,并張貼在墻報“藝術專欄”里。這幅對聯(lián)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很大。從此,崔卉濃、劉廣宇默默展開學習競賽,互爭語文第一,學習比以前更主動,更刻苦,要求背誦的課文,課前他們就能流利地背誦下來。畢思聰?shù)倪M步非常大,作業(yè)能按時完成了,課堂紀律也大有好轉,基本消除了大家對他“小野馬”的印象。
姓名對聯(lián)的規(guī)則并不復雜,尤其是對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nèi)容都沒有什么要求,一般都十分短小精悍,又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生活,不像其它文學形式戴著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學、易懂、易記,也不難寫。只要對得好,無論語言之俗雅,題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淺,皆成對聯(lián)。但其他文學則未必然。詩尚典雅蘊藉,如“江山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之類,只能稱之為“打油詩”。一般人是不敢問津詩詞的,怕寫成打油詩。而低年級的學生姓名對聯(lián)完全可以不受其制約,任意而為,何樂而不為呢。
編寫姓名對聯(lián)這種教育方法不具有普遍指導或借鑒意義,它只是偶然巧成。但偶然是必然的結果,假如對學生不是視同己出的摯愛,不是全身心投入,那么就不會有這種新穎刺激的教育創(chuàng)造。實踐使我深刻體會的,作為教師,只要你“春蠶到死絲方盡”,“眾里尋他千百度”愛學生,肯投入,勤鉆研,就會來靈感,出方法,創(chuàng)奇跡。就會達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教育方法藝術化境界。
作者簡介:
孫曉玉,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