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部落專輯_部落情感下的新聞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在全球化傳播的今天,我們時刻都處在無數(shù)的新聞信息之中。但同時我們也深感困惑,我們從媒體上所看到的外部世界是全面、客觀、真實的嗎?媒介為什么要告訴我們這樣的新聞事實而不是另外的新聞事實呢?他們的選擇依據是什么呢?至今,新聞理論界給我們的答案多是從新聞價值、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來回答。而本文試圖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切入,認為新聞作為現(xiàn)代國家部落化的一個重要機制,它的制作與傳播是基于一種亙古已久的部落情感,以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變對策。
部落情感和新聞部落化
人類伊始,就是依地緣關系集聚而居,生活在某一區(qū)域的人們組成一個個部落。同一部落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遵循一定的潛規(guī)則行事,衣食住行無一不及,哪怕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均是如此。如人的著裝依地域不同就大有差異。同時,人不同著裝都精心表明著各自的社會地位。一個印度耆那教的祖師日常生活就是以全裸表示他在倫理、精神、等級上的崇高地位。1與此相反,佛教中的住持則以一襲金色袈裟表明其地位至高無上。兩種情況下,都遵循服飾的同一個社會定律。
為什么每一個部落會有一套各自遵循的潛規(guī)則呢?按照西班牙人類社會學者何塞.安東尼奧.哈烏雷吉的觀點,“這是源于一種特殊的情感――部落情感,它將某一特定的領土上的所有個體鍛造成一個人并面對另一特定領土的個體!2每個部落都在情感上強調“自我”,有一種覺得自己在精神倫理上比其他部落優(yōu)越的傾向。如一首納瓦拉歌謠唱道:要做一條納瓦拉好漢,就要去奔牛節(jié)上奔跑,從而變得高貴、勇猛。相反,法國人則用另外的筆調來描述納瓦拉人:好色、酗酒、野蠻、無恥。3
現(xiàn)代國家就是一個源于地域關系而建立的廣泛意義上的部落。正如前面提到的,每一個部落在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方面遵循各自的基于部落情感的潛規(guī)則。而新聞作為一個國家在政治上得以存在和運轉的一個強有力的機制,它時刻體現(xiàn)了部落時代的部落化本質和特點,我們如果對其進行一個全面的注解,就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首先,從新聞媒體的名稱來看,報紙、雜志或廣播電臺、電視臺,它的名稱本身就可以揭示出它是哪個部落的,如《華盛頓郵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美國之音、中國中央電視臺等等。我們一般稍有常識的人一看到這些媒體的名稱,就會知道這些新聞媒體是屬于哪個國家的。雖然有些媒體的名稱極具世界性的外衣,例如《泰晤士報》、《世界報》、《時代》周刊,但是這種名稱表象背后隱藏著獨特部落性的假面具!妒澜鐖蟆防锏氖澜缒遣皇堑聡说囊膊皇侵袊说,事實上只是法國人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其次,從新聞內容來看,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它的部落特性。首先能夠經過媒體到達受眾的新聞事實都是經過媒體“守門員”精挑細選和“議程設置”的。一個國家或地方在媒體上以頭版頭條大肆報道的新聞事件,另一地域的媒體可能只在不顯要的位置或時段進行報道,甚至提都不會提及。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報道,只報道其災害、戰(zhàn)爭而不報道其在科技、經濟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并且在新聞報道中對其 “妖魔化”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同時,每個國家的媒體宣揚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并不是一個全人類一致的真理,而是一個有益于所服務的國家或政黨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被一個國家的媒體贊譽為人類所取得的新的勝利的同時,另一個國家的媒體則會把它譴責為對人類犯下的滔天大罪。美國攻打伊拉克本來就是一場不正義之戰(zhàn),美國許多媒體卻把它定調為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民主和自由的解放戰(zhàn)爭。4
再次,從新聞信息的流通來看,我們將會繼續(xù)發(fā)現(xiàn)其部落化成分。一方面各國和政府基于各自的利益,如國家安全或者其他利益,加強新聞信息來源的控制,官方成為唯一的消息來源。這樣記者發(fā)表到媒體上的新聞就變成了一種明顯的部落化新聞。伊拉克戰(zhàn)爭中,五角大樓對新聞媒體采取“嵌入”戰(zhàn)略,使記者完全附庸于軍隊,以便美軍總部設定世界的“媒介議程”。另外,隨著跨國衛(wèi)星電視和互聯(lián)網等新傳播媒介的出現(xiàn),新聞信息可以瞬間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國政府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借助其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境外的新聞信息進行攔截。同時各國程度不同地對境外的媒體想到自己的部落家園制作和傳播新聞節(jié)目實行政策和法律控制。這些很明顯就是部落情感機制在新聞傳播中發(fā)揮作用的生動表現(xiàn)。
新聞部落化的影響和挑戰(zhàn)
在新聞媒體高度發(fā)展的時代,我們每天充斥在無數(shù)的部落化新聞中。我們在對這些信息毫無意識下,日復一日地對自己進行部落化。一方面,部落化的新聞可以加強受眾對本部落家園的關注、認同,使受眾對本部落之根扎得更深。這也不難理解一個遠離故土的浪子為什么從媒體上一接觸到有關故鄉(xiāng)的消息時會如此專注的原因。另一方面,新聞部落化會造成新聞傳播信息的不對稱,使受眾對自己“境外”的世界缺乏全面的了解甚至誤解。
所以說,新聞部落化的機制就像一把雙刃劍。為了克服部落化新聞對受眾的不利影響,首先,我們要時刻有一個全球大傳播的概念,把整個地球作為一個部落來看待,突破信息傳播不對稱和帝國霸權的壁壘。其次,注重協(xié)調新聞傳播制度中的自由、平等和秩序的價值體系。再次,在新聞實踐中加強對新聞客觀性這一“不死之神”的追求。最后,我們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一方面要加強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取得重大成果的報道,以加強民族認同感,另一方面要大力開發(fā)傳播技術,提高新聞質量,提升新聞傳播競爭力,以便在全球傳播中及時全面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注解:
1.耆那教:是印度一個比佛教還要古老的宗教,和佛教類似,其基本教義是天下萬物皆有生命。
2.《游戲規(guī)則―部落》,何塞.安東尼奧.哈烏雷吉著,安大力譯,新華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38頁。
3.納瓦拉:地名,位于西班牙北部,這里是西班牙人心底的故鄉(xiāng)。
4.《轉型中的新聞學》,李希光著,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375頁。
責編:周瑾
相關熱詞搜索:情感 部落 新聞 部落情感下的新聞 情感部落 情感夜話部落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