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三千畝田產(chǎn)與一所學校] 丹陽馬相伯學校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思想A      蔡元培常常一大早就來敲門求學,馬相伯為其好學精神感動      翰林,孝廉公,   有志青年一時云集   
          作為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馬相伯將學生奉為上帝,無論該學生來自何方,有何信仰,更不論其長幼貴賤,一律投以真摯無私的純愛。聲稱:“只要他們誠心來學,程度相當,皆應一視同仁,盡量收納。”
          馬相伯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固然與時代推助及個人經(jīng)歷密不可分,但與蔡元培等人的誠心拜師問學也有相當關(guān)系。當時,蔡元培還在南洋公學任職,執(zhí)意要跟馬相伯先生學習西方各國的母言――拉丁文,常常一大早就來敲門。馬相伯有時候還沒起來,便被他從夢中叫醒。對此,馬相伯并不介意,反而為蔡元培的好學精神所感動,主動建議蔡元培從學校中選擇一些優(yōu)秀學生一起來學。故而有所謂“二十四個學生跟馬相伯學習拉丁文”的學界佳話。
          由于辦學初見成效,聲名遠播,致使全國各地有識之士,“遠之如云南、四川、陜西、山西的皆不遠數(shù)千里跋涉而來。這些來學的人當中,有八個少壯的翰林,二十幾個孝廉公。”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最大限度地容納了不同地區(qū)、不同派別的有志青年,學校規(guī)模也由之不斷擴充。從創(chuàng)辦之初的二三十人,一年多以后便增至百余人。
          弟子于右任即是諸多弟子中的一個突出代表。他系陜西三原人,有感于清廷專制主義的腐敗政治,吟詩言志,作《半哭半笑樓詩草》,其中不乏對時政的譏諷。其詠古詩中有:“誤國誰長窈窕身,唐懲禍首豈無因?女權(quán)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庇墒怯|怒清廷,通緝告示,四處追捕。馬相伯從報上得知后,則視之為進步青年,不顧個人得失安危而招其入學。不僅“免其學費”,且謂之曰:“余以國民一分子之義務(wù),為子作東道主矣。”很顯然,馬相伯對學生的愛實際上已融入整個近代中國民族解放事業(yè)的洪流中。
          
          思想B
          
          馬相伯決定汲取中國書院的簡約化管理精神,自任監(jiān)院(即院長)及導師
          
          民主辦學叫天主教會恐懼
          
          馬相伯深知,辦好一所大學的關(guān)鍵在于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和精干的管理人才。然而困難的是,震旦學院創(chuàng)辦之初,既無校舍師資,更乏管理人才。對于前者,馬相伯憑借其與徐家匯天主教會的深厚關(guān)系以及不久前的巨額私產(chǎn)捐獻,借到了徐家匯天文臺余屋為院舍,并聘請到若干外籍教士為學院教授。至于后者,他不能不另謀良策。經(jīng)過反復權(quán)衡和深思熟慮,馬相伯決定汲取中國書院的簡約化管理精神,自任監(jiān)院(即院長)及導師;同時借鑒西方大學的自治傳統(tǒng),實行“學生自治”。
          馬相伯除總攬學校教務(wù)外,常兀坐講堂親自授課,并樂于與學生同吃同住;而學生在這樣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里也如魚得水,自由民主意識空前高漲,進步革命精神潛滋暗長。面對震旦學子們的勃勃生機,徐家匯天主教會十分恐懼,他們生怕學院背離法國教士的根本利益,要求增加法語課程,并企圖改變學院的管理模式和辦學宗旨。然而,已經(jīng)覺醒的中國學生決不愿意再蹈專制教育之轍,終因“學費繳納”的管理權(quán)限沖突,導致幾乎全校學生(僅缺2名)的罷課退學,宣布另立復旦公學。
          作為反專制斗爭的杰出成果,復旦公學從創(chuàng)立之初即高舉震旦公學的民主自治傳統(tǒng),并努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揚光大。一方面,馬相伯極力邀集當代名師碩儒共謀復旦盛事。組織了嚴復、熊希齡、薩鎮(zhèn)冰、張謇等28名陣容強大的校董會,除得到兩江總督周玉山的鼎力支持外,董事會更公開向社會募捐興學;同時延請留美歸來的李登輝出任教務(wù)長,并聘用張汝楫、王培元等先生分任教席。一時間人才濟濟,勃然復興。另一方面,馬相伯堅持讓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學校行政管理工作,特別是公學草創(chuàng)之際,百廢待興,于右任、鄒仲裕等弟子日夜操勞,功不可沒。
          新學甫成,馬相伯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校食堂等內(nèi)部管理,設(shè)立“校內(nèi)民主法庭”以解決同學間的糾紛,殷切期待學生能夠歷練自治精神,養(yǎng)成民主健全人格。
          
          
          思想C
          
          學校的基本規(guī)范建設(shè)乃是學校能否健康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震旦學院章程》
          
          作為二十世紀初年的開明校長,馬相伯固然注重學校的民主自由精神,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在他看來,學校的基本規(guī)范建設(shè)乃是該學校能否健康發(fā)展的先決條件。
          1902年,他手訂的《震旦學院章程》雖然整體上比較簡略,但其中對課程教學則有較詳細的規(guī)定。主張依據(jù)西方大學理念,將課程分為文學(Literature)和質(zhì)學(日本名之曰科學,Science)。其中,文學實指廣義的人文社會科學,包括正課(古文、今文和哲學)和附課(歷史、輿地和政治);而質(zhì)學則主要指自然科學,亦包括正課(物理學、化學、象數(shù)學)和附課(動物學、植物學、地質(zhì)學、農(nóng)圃學、衛(wèi)生學、簿記學、圖繪、樂歌、體操)。這一超越傳統(tǒng)的近代課程分類,體現(xiàn)了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結(jié)構(gòu)互補精神,對當代大學課程教學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
          與《震旦學院章程》相比,馬相伯于1905年手訂的《復旦公學章程》則更為周詳細密。就課堂正業(yè)而言,章程不僅規(guī)定了分齋課程,厘定了學科程度,而且詳細列舉了包括“上下課堂鳴鐘為號,先教員入,后教員出,須有秩序”;“教員就座離座,均起立表敬意。”關(guān)于課外活動,馬相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周末演說會及正常的文體游戲。至于因病請假須校醫(yī)允單、每晨六時鳴鈴即起等生活規(guī)范,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
          與嚴格的學校日常規(guī)范相耦合,馬相伯在生活中則是一個風趣幽默、和藹可親的智慧長者。但在正常上課期間,則不容許學生有絲毫懈怠。有一次,馬相伯請人教學生擊劍,“間有一同學汗沈露背少休,先生遂振鈴集諸生”,厲聲訓斥,“聆者都為汗顏!
          抗日戰(zhàn)爭期間,馬相伯更以百歲高齡勉勵復旦學子“宜拳拳于國家民族為己責,砥礪德行,闡揚學藝,建殊勛于朝右,樹師表于人倫”;并引《詩經(jīng)?菁菁者莪》中的“既見君子,樂而有儀”,表達其殷切期望之情。
          
          
          思想D
          
          其有意唾棄國學,雖錄取,亦隨時擯棄
          
          一切學科,重在開示門徑
          
          馬相伯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和復旦公學都充分體現(xiàn)了“兼容并包”這一思想。
          一方面,我們看到馬相伯對西方大學體制的贊賞和認可。他公開表示其所辦學!皩嵕哂形鳉WAkademin的性質(zhì),名之曰‘震旦公學’”;并在《震旦學院章程》中明確指出:“課程遵泰西國學功令!逼浜,馬相伯在《復旦公學章程》中進而把“研究泰西高尚諸學術(shù)”列入辦學宗旨,置西文(包括拉丁文、希臘文及西方各國語言文字)以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聲稱:“世界競爭日亟,求自存必以知彼為先,知彼者必通其語言文字。”否則,其新知日進,我尚懵然如故,“劣敗之憂,甚為可懼!
          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馬相伯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特別是書院辦學管理思想的吸收和借鑒。他在《復旦公學章程》中赫然告示:“凡投考者,以中西文俱優(yōu),為最合格!┲形牟钫撸氉匀斡谧錁I(yè)限內(nèi),能加意補習為合格。其有意唾棄國學,雖錄取,亦隨時擯棄!
          事實上,馬相伯的“兼容并包”不只是停留在中西方學校管理思想的兼收并蓄上,更體現(xiàn)在對學生、對同胞的真誠愛護上,其實質(zhì)乃是救亡圖存、民族復興。對此,弟子邵力子深有體會地說:“先生對同胞,不以思想,不以地位,不以階級而別,在救國大前提下,對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是一例的,這與先生的‘有容’精神有關(guān),這與先生的學問有關(guān)。先生精神學問的最高目標在救國。”
          也正是從為學救國的高度,馬相伯極力提倡自主研討的真學問,反對失去自我的奴隸之學,猛烈批評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負面影響。他說:“學問之道,有人己之別也。我國自秦漢以降,皆為人之學也。曰策論則策論矣,曰詩賦則詩賦矣,曰經(jīng)義則經(jīng)義矣,降而至于八股則八股矣。我不解奴隸性質(zhì)之何以若是之深入而難移也!迸c之相反,馬相伯強調(diào)做學問乃思想上的自主獨立和學術(shù)上的自由研究。他說:“今茲所講,為格物窮理之學,求之一己,而無與人者也。故開宗明義,力求自主,夫自主與自由異。自由者,今日欲左則左之,明日欲右則右之。而自主則不然,有堅忍不拔之氣,強立不返之志,旦而矢之,則萬變不離。所謂三軍之帥可奪,而匹夫之志難移,此鄙人所欲與諸君子共勉者也!
          以震旦學院為例,其學制僅限二年,對學院章程上所列的課程,馬相伯并不主張作過細的講授,而是著眼于治學門徑的指導和開悟。正如弟子于右任所說,當時“一切學科,重在開示門徑,養(yǎng)成學者的自由研究之風。”
          
          
          思想E
          
          西方重視演說才能,乃是民主政治體制所決定
          
          “中國第一大演說家”
          
          馬相伯從小好學深思,博覽群書,且善于觀察生活,體悟人生。故其言談辯說,每每語驚四座,有“中國第一大演說家”之譽。這一個性魅力也為其學校管理和學風建設(shè)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西方教育家歷來重視演說才能,乃是其源遠流長的民主政治體制所決定。而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教育雖然也是以入世參政為目的,但專制主義政治需要的是臣民恭聽圣旨,而不是過多地發(fā)出聲音。然而,進入近代以后,特別是維新政治改革運動以來,中國社會的民治之聲從無到有,自治之音此起彼伏,老百姓的發(fā)言欲望越來越強烈,參政議政意識亦日益濃厚。
          有鑒于中國專制統(tǒng)治向民主政治的急劇轉(zhuǎn)型,馬相伯頗能把握住社會轉(zhuǎn)型期的時代精神,及時將演說術(shù)教育納入學校的整體管理戰(zhàn)略,并利用星期天休息日予以貫徹執(zhí)行。在震旦學院時,馬相伯就經(jīng)常在學院八角廳演說。弟子高平子回憶說:“馬師常在八角廳中演講哲學之類的問題!SX其析理、辨正、取譬、解嘲、舉手、瞻視、疾徐、俯仰、或引經(jīng)史、或涉俗諺,莫不自然中節(jié)。近人常推胡適之先生演說第一,然胡先生以縱橫勝,而馬師以自然勝。以書法為喻,則胡先生可比蘇黃,而馬先生則幾乎羲之也!
          至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時,馬相伯更是樂此不疲。他說:“當我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時,我曾立下規(guī)則:凡星期日上午,學生均不準外出,由我揀定許多演說題目,輪流命諸生練習演說,并把演說必需的方法,如分段,如開始怎樣能抓住聽眾,結(jié)論怎樣能使人對他的演說獲得具體的了解,一班學生都很感興趣!
          在馬相伯的言傳身教下,震旦學院和復旦公學學生的演說才能均十分突出,這對于提高其日后的社會政治參與度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對此,弟子于右任頗多感觸,他說:“學院于每星期日,必由先生集諸生演說,或討論學術(shù),或研究時事,習以為常。先生本長于演說,高談雄辯,風趣橫生,諸同學傳其衣缽,故出校以后,從事政治革命運動,受用不盡,震旦一特點也。”
          馬相伯強調(diào)做人應誠實率真,頂天立地;讀書做學問則要獨立自主,強調(diào)“要活讀才免做蠢蟲!痹谒磥恚粋成功的演說既是才能的外在表現(xiàn),更是人品的自然流露,是人品與才能的高度融合。他說:“演說只是人類在社會中發(fā)表自己的意思的一種工具,演說最好的人不見得就是好人;而真正有非常之才與德的人,其演說必有可觀。所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必有德!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田產(chǎn) 一所 千畝 馬相伯:三千畝田產(chǎn)與一所學校 三千畝田產(chǎn)與一所學校 馬相伯晚年宗教生活與思想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