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現狀與前景 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現狀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隨著公民新聞在我國逐漸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梳理公民新聞在我國發(fā)展的歷程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公民新聞的起源、含義及存在意義,追溯了我國公民新聞思想的萌芽與公民記者的誕生及公民新聞在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并展望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jié)摿Α?
          【關鍵詞】公民新聞 新聞線人 公民記者 網絡新聞
          
          一、公民新聞概述
          
          “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是一個舶來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才在我國逐漸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目前公民新聞的定義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我們暫且可以把它理解為來自業(yè)余新聞工作者的第一手新聞報道,即公民(非專業(yè)新聞從業(yè)人員)通過媒體向社會發(fā)布自己獲知的新近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特殊的、重大的、趣味性強的信息。維基百科認為“公民新聞”側重于公民在搜集、報道、分析和散布新聞信息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行為。此處的“公民”特指非參與媒體專業(yè)運作的普通人。公民新聞涵蓋了博客、維客、微博、BBS、播客以及公民網等多種網絡新媒體形式。
          公民新聞的出現,使信息的發(fā)布者與信息的接受者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明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信息接受者如今可以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地發(fā)布信息,以往的信息發(fā)布者因瀏覽網絡信息而成為信息的接受者,此時,傳者和受者可以互相轉換,處于平等的地位,實現了傳播主體的位移。建立在雙向傳播基礎上的公民新聞,不但促進了民間話語體系的誕生,而且改變了“輿論一律”的傳播格局。有了身處事發(fā)第一現場的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主流媒體的新聞報道將會變得更加理性、客觀與真實。
          公民新聞的發(fā)布者身處事發(fā)第一現場,有機會接觸到真實、客觀的第一手新聞素材,成為新聞事件現場的見證者。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是最有發(fā)言權的“記者”。不管是從地域性、還是從行業(yè)性來說,公民新聞的興起都極大地擴展了“記者”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據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中文公民新聞網“Chinfest” (www.省略)董事長兼CEO郭濤指出,時至今日,傳統(tǒng)新聞機構日益受到公民新聞(即社會大眾參與制作新聞)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報紙讀者、廣播聽眾、電視觀眾、網民等利用數碼相機、DV機、智能手機參與新聞采編與制作,傳媒與受眾的的互動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公民新聞為主流媒體增添了不經加工的真實聲音。
          
          二、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現狀
          
          相對于1988年美國的“公民新聞運動”和2000年韓國ohmynews公民網站的建立,我國的公民新聞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發(fā)展。
          如果把公民新聞中的“公民”看作是 “非專業(yè)新聞從業(yè)人員”,那么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在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和新聞活動家那里,樸素的公民新聞思想已經萌發(fā),比如陸定一提出“非專業(yè)記者”的概念、胡喬木倡導“人人都要學會寫新聞”、毛澤東提出“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指導方針。后來報社、電臺的通訊員和自由撰稿人也具有公民新聞的雛形。
          正式提出公民新聞是從新聞線人現象的興起開始的。通訊員和自由撰稿人在某種程度上屬于精英人士,因為他們只有具備一定的政治意識和文化水平才能寫出新聞稿件,而開啟普遍公民參與新聞報道之門的則是新聞線人(又稱新聞報料人)。做新聞線人或報料人只需要有一點點新聞敏感和較強的傳播意識就可以了。上世紀90年代末,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媒體比如《羊城晚報》等開始面向全社會征集新聞線索、設置“報料熱線”,并付給報料人一定的報酬。隨后,都市報、晚報和電視臺紛紛開通報料熱線和有償征集新聞線索,擴展新聞線索的來源,拓寬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新聞線人在當下已經形成一種新興職業(yè),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專業(yè)新聞記者不在新聞現場的遺憾,能夠更迅速更全面更客觀更真實地報道和傳播新聞事件。
          隨著“以受眾為中心”、“與受眾互動”、“鼓勵受眾參與”等傳播理念在公民中進一步滲透,智能手機、相機、DV等數碼信息產品在社會上進一步的普及,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意識逐步加強,有些新聞線人開始自己采寫、編輯與制作新聞報道,他們也就從新聞報料人轉變成為了公民記者。這一群新的傳播者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迅速被一些敏銳的媒體捕捉并挖掘,寧波電視臺和杭州電視臺已經著手培育自己的公民記者。河南電視臺的《DV觀察》、《DV一線》等欄目更是使公民們在新聞事件報道和傳播中的主動作用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公民新聞在我國得到較為快速的發(fā)展和網絡媒體的興起、電腦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密不可分。目前我國公民新聞在網絡媒體上主要以網絡新聞評論、網絡新聞評論專欄和網絡論壇等形式呈現。自2003年以來,我國的博客雖然在數量上取得了爆發(fā)式的增長,但從整體來看博客多為網民心靈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臺,并沒有體現出多少新聞事件報道和傳播的功能。以“強國論壇”、“新華論壇”、“東方論壇”和“天涯論壇”等為代表的BBS盡管訪問量大、跟帖數量多,成為反映民意、下情上達的窗口,但其新聞報道的作用并未得到彰顯。盡管中國公民新聞網于2006年6月11日正式成立,但因缺乏業(yè)務水平較高的公民記者、缺少吸引人眼球的稿件,加上宣傳力度小,因此影響力非常有限。
          目前電視和互聯網中的DV板塊是公民新聞發(fā)出聲音的主要窗口之一,而且我國的公民新聞在新聞事件的傳播深度和廣度方面發(fā)揮的作用遠比新聞事件的報道與評論方面強。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些公民不僅自己采寫新聞直接發(fā)布,還附上自拍的現場圖片與視頻。其中“范跑跑”、“帳篷門”以及“四川衛(wèi)生廳某官員毆打志愿者”等新聞都是網民追蹤并延伸報道的結果,使得公民新聞的內容向“深”和“!眱蓚方向發(fā)展。我國的公民新聞內容多集中在重大突發(fā)事件(比如有關王家?guī)X礦難、玉樹大地震中的新聞信息)和社會新聞,其中披露隱私,情色文化居多,比如艷照門事件,“鳳姐”征婚等。公民新聞發(fā)展的不成熟還引發(fā)了媒介審判和網絡暴力等一系列問題,例如虐貓事件、后母毆打繼女等事件。對于其負面影響,相關部門應該考慮如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怎樣規(guī)范與管理互聯網和進行有效的內容調控,做到既能維護網絡道德文明,又能保證公民自由而充分地參與網絡新聞的采編與制作。
          
          三、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前景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名譽教授John C. Merrill認為,“任何使我們的新聞業(yè)更負責、更民主、更以民為本、更關心公眾利益的東西都應該受到歡迎。公共新聞提供了這樣的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條例》規(guī)定政府信息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保證政府信息公開的準確與及時。在社會重大危機公關事件中,政府要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方式,發(fā)布公民關心熱切想知道的各類問題,保障危機的順利渡過和妥善解決。這預示著我國公民新聞發(fā)展的良機契機已經來臨。由最新資料顯示,1999年版的騰訊QQ目前的注冊帳戶數已達10.57億、活躍帳戶達4.48億的數據來看,我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多的網民,這暗示著公民新聞運動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公民新聞運動不僅鼓勵公民采編與制作新聞報道、傳播新聞信息,而且還鼓勵公民創(chuàng)建自己的媒介。信息時代和互聯網的普及為公民新聞運動提供了社會文化基礎和經濟技術保障,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勢不可擋。新媒體由于自由、開放、“親民”的特征使網絡、手機的力量滲透到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每一個公民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改變著社會公共生活!笆謾C報”、“電子報”、“報網聯動”、“臺網互動”等媒體融合和聯合的現象欣欣向榮,標志著社會輿論呈現著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與韓國Ohmynews網站的70%的內容由公民記者提供和公民在維基新聞中既是記者又是編輯相比,我國的公民新聞還處于初級階段。大眾傳媒采用公民提供的新聞線索或者偶爾采用公民提供的新聞報道;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激起們對新聞事件的評論,公民新聞網、博客、播客的興起以娛樂休閑、抒發(fā)情感、信息交流與共享為主要目的,在新聞報道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出來。目前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媒體都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一個公民都有參與新聞信息發(fā)布與傳播的機會。當然,這并不是說可以毫無節(jié)制的放任自流,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仍需要對公民報道新聞進行合理引導與規(guī)范管理,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做到最大程度的開放。建立公民參與新聞事件報道的有效機制,發(fā)展我國的公民新聞運動,有利于增強公民意識和提高公民素質,有利于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①張羽、趙俊峰,《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現狀與問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诟碘、周亞楠,《網絡時代我國公民新聞現狀分析》,《新聞愛好者》,2009 (10)
         、燮钚,《我國公民新聞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新聞知識》, 2009(11)
          (作者:黃淮學院中文系教師)
          責編:姚少寶

        相關熱詞搜索:公民 發(fā)展現狀 前景 我國公民新聞的發(fā)展現狀與前景 我國公民讀書現狀 我國目前公民道德現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