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婉大時代下的悲惰往事_大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太平輪”,一艘永遠(yuǎn)無法靠岸的船舶。1949年1月27日,在那個紛亂離散的小年夜,新舊時代更迭的最后時刻,搭載著超過千人的達(dá)官顯要、商賈、軍人及其眷屬等,中聯(lián)公司的“太平”號輪船搭載了超過它正常限度的乘客和貨物從上海一路駛向臺灣。暗夜中,它與一艘運煤的船相撞,兩船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相繼沉沒。“太平輪”從此消逝在從上海駛向臺灣基隆的茫茫海域中……
          對于1949年從大陸到臺灣的幾百萬人來說,“太平輪”是他們也許未曾經(jīng)歷過的旅程,卻也是他們的共同記憶。
          作為一艘船,“太平輪”的故事早已消逝在歷史煙云之中,當(dāng)年它常常?康拇a頭已成為繁華都市的一部分,曾經(jīng)報道“太平輪”沉船事件的報紙早已泛黃,想要查閱,只得到圖書館或者檔案館里去,先用手抹去收藏它們的紙夾子上落著的歷史的灰塵。60多年的歷史灰塵已經(jīng)沉落得太多,人們已經(jīng)開始習(xí)慣用舊事來為那場海難定性。
          但是作為歷史的一頁,作家張典婉不相信“太平輪”的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因為歷史不是一頁紙,不是一張畫,不是一段文字,而是千千萬萬大人物小人物的實實在在的悲歡離合,即便不再寫在他們的臉上,也一定深埋在他們的心底。只是已經(jīng)不習(xí)慣在人前談起,獨坐的時候,總會想起往事念起故人。
          2000年開始,張典婉要把這些人的故事拍成紀(jì)錄片,寫成書,以記錄那一代人的顛沛流離,于是2009年有了這本《太平輪一九四九》。2011年盛夏,這本記錄著大時代悲情往事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得以在大陸出版簡體增訂版,借著這本書的出版,得以同相識許久的張典婉坐下來,聊聊占據(jù)她生命中太多歲月的“太平輪”。母親的太平輪
          張典婉記憶里的童年,父親總是用客家話教她念:“月光華華,細(xì)妹煮茶,阿哥兜登……”養(yǎng)母則打開留聲機(jī),一個沙啞的男聲唱著:“青春的花是多么的香,少年的我是多么的快樂……”
          那是上個世紀(jì)60年代,年幼的張典婉和家人生活在臺灣北部的苗栗縣。在她眼里,養(yǎng)母的樣子很平常:“她講客家話,挎著籃子去街上買菜,蹲在廚房的水溝旁刮魚鱗,忙碌農(nóng)事時,頭戴斗笠、腳穿雨靴踩在泥濘的果園里,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沒有兩樣!
          不過,養(yǎng)母閑暇的時候,會讓女兒幫她拿著毛線,她自己則一邊織毛衣,一邊說著從前的故事:“那時候,要上船了,我拎了一個隨身箱,抱兩條狗,我喜歡狗,不能把它們丟下海呀!”
          養(yǎng)母說的這條船,叫“太平輪”,她是1948年12月搭乘這條船從上海來臺灣的。養(yǎng)母不忘自己是死里逃生:“‘太平輪’沉了!還好我沒坐那班船,我才能坐在這里!”她的語氣平靜而輕淡,像在說著別人的故事。養(yǎng)母講的話,童年的張典婉似懂非懂。不過,那兩條坐著“太平輪”來到臺灣的狗,張典婉倒是很熟悉:“我把那兩條狗叫做太平狗,因為它們當(dāng)初是和媽媽一起坐‘太平輪’來臺灣的。不過,我出生時,那兩條狗已經(jīng)終老在家中的葡萄樹下。我只見過它們的照片,看了就很喜歡,是那種長著長毛的北京狗,小巧可愛。那時臺灣,很少有這樣的北京狗!
          華美的旗袍、景德鎮(zhèn)的瓷器、一張張雋刻著家族記憶的黑白照片和養(yǎng)母一起來到了臺灣。這個昔日上海大小姐固執(zhí)地保留著從前的生活習(xí)慣,穿旗袍、做吐司、泡紅茶,煮咖啡沒有濾紙時,就用白紗布代替。她和上海中西女校的校友們堅持每年聚會,一幫老太太聚在一起,穿著旗袍,用輕柔的聲音唱《夜上!,這個場景張典婉一直牢牢記著!皨寢屧谟米约旱姆绞郊o(jì)念上海,紀(jì)念一種失去了的生活”。
          2000年養(yǎng)母去世,張典婉整理遺物時,看到養(yǎng)母當(dāng)年乘坐“太平輪”帶到臺灣的東西:幾根用布袋包住的金條、一個上海身份證、一張地契,和一個記滿了電話的小本子。電話號碼只有四五位,早就過時了,無法撥打。張典婉說,那一刻仿佛突然明白了母親為什么要給她講“太平輪”!皨寢屇谴坞x開上海,本以為會和以前一樣,用不了多久就回去,哪知道,她的雙腳再也沒有能夠踏上上海的土地。而隨‘太平輪’帶來的這些東西,成為她一輩子的情感寄托!睆哪菚r起,張典婉決定開始搜尋這艘船,以及隨它一起沉沒的那些家族故事。而她更大的野心,則是要講述母親那一代人的顛沛流離。這種顛沛流離的故事,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隨處可聞,她的許多長輩,都是乘坐“太平輪”到臺灣的。
          
          尋找太平輪1949
          
          2000年,張典婉開始往返于大陸、香港與臺灣,流連于圖書館、檔案館,只為了尋找更多關(guān)于“太平輪”的線索。根據(jù)事后的官方統(tǒng)計,最后一班“太平輪”的1000多名乘客,只有36名獲救。然而,經(jīng)過了幾十年時間,那段故事已經(jīng)模糊了。最初,她只能從書籍和人們的講述中得到一些線索,2004年,張典婉受邀參加拍攝一部關(guān)于“太平輪”的紀(jì)錄片,這段歷史才真正開始向她展開。
          2005年,紀(jì)錄片《尋找太平輪》播出,但里面呈現(xiàn)的故事并不豐富。當(dāng)時,她甚至根本找不到一個在那場海難中活下來的幸存者。此時,“太平輪”沉入海底已經(jīng)快60年了,“太平輪”連接的兩岸也各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誰知道這些幸存者各自經(jīng)歷過什么,是否還在人世?然而隨著紀(jì)錄片的播放,越來越多與“太平輪”有關(guān)的故事開始浮出水面,許多人沉在心底的記憶,都陸續(xù)主動匯集到了張典婉這里:有人在她的博客上留言,更多人則是把信寄到報社,這些信來自世界各地。而通過媒體的報道,罹難者的第二代、第三代,也陸續(xù)主動聯(lián)系張典婉。
          尋找“太平輪”的過程中有很多驚喜。張典婉曾在一家餐館偶遇過在“太平輪”上出生的老人,也曾輾轉(zhuǎn)來到大陸一家檔案館,抖落厚厚的灰塵,翻開了從1949年之后再沒有人翻過的檔案,找到了當(dāng)年與“太平輪”有關(guān)的起訴書、證詞和罹難者名冊,以及“太平輪”全船構(gòu)造圖。紀(jì)錄片《尋找太平輪》中引述了當(dāng)時的一段證詞,說“船沉以后,船長在浮桶上跳海死了,他說無臉見人”。后來,船長的后代在張典婉的博客上留言表示感謝,并告訴她:在此之前,他們一直以為父親失蹤了,以后,他們還將繼續(xù)相信他只是“還沒回家”!懊恳淮尾稍L,都如同在受訪者傷口撒鹽,讓人萬分不忍與不舍。”張典婉說,有些人提供了線索,再聯(lián)絡(luò),卻像斷線的風(fēng)箏;有些人勃然大怒,用力甩上門;或在電話那頭,冷冷地掛上話筒;也有人不愿重提往事,或者講到罹難的親人而痛哭不語。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她在《太平輪一九四九》的自序中這樣解釋自己的想法:“逝者受苦的魂魄需要祈禱安息,幸存者及后代們的暗夜哭泣需要被聆聽!
          在《太平輪一九四九》中,張典婉總共訪談了20余位當(dāng)事人,其中有罹難者家屬如知名球評家張昭雄、國際知名刑案鑒識專家李昌鈺、知名音樂家吳漪曼,但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是“太平輪”船難生還者、遺腹女、船公司員工后代。書中也書寫出無數(shù)個關(guān)于等待的故事:有 個妹妹一直在打聽大哥的下落,將近10年后才得知他想盡辦法買到一張退票,登上了最后一班“太平輪”;有位父親在登上“太平輪”前,給己到達(dá)臺灣的妻子和女兒拍電報,要“與你們一起過年”,從此再也沒有音信……張典婉說,“‘太平輪’中的每個主人公,都有他們各自的期待和掛念,一生都在等符”。
          張典婉信佛,也信命運。她覺得“太平輪”的故事是命運的安排,而自己尋找的過程也冥冥中有命運的指引。她說很多時候并不是她找到了故事,而是故事找到了她。時代的離亂別愁
          2009年,龍應(yīng)臺的《大江大海1949》、齊邦嬡的《巨流河》、張典婉的《太平輪一九四九》相繼在臺灣出版,3位女作家都將目光投向了1949年。前兩本書,又無一例外都提到了“太平輪”,因為,對臺灣的百萬“外省人”來說,“太平輪”是一個時代的離亂別愁。
          最初“太平輪”的題材并不被出版社看好,他們認(rèn)為這種題材太小眾、太沉重,臺灣沒人看歷史了!翱墒俏覍幙傻却,而且我過去沒有出版過歷史題材”。2009年10月,張典婉在臺灣出版《太平輪一九四九》。此前被g家出版社拒絕的書,竟然成為年度暢銷書,而1949年從大陸來到臺灣的百萬人也再度被熱切關(guān)注。
          就自己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寫作經(jīng)歷,張典婉認(rèn)為,這首先是跟她這一代臺灣女性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以她自己為例,作為“外省人第二代”,父母輩顛沛流離的經(jīng)歷,自幼就深種心中,特別是養(yǎng)母那一代來到臺灣的女性中,許多人曾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于離亂鄉(xiāng)愁有著更為纖細(xì)的敏感體驗。然而她們到臺灣后,殘酷的生存壓力使得她們根本無暇回歸內(nèi)心世界,細(xì)品背井離鄉(xiāng)的苦澀與惆悵。父母輩的生命印記,無疑都已經(jīng)深烙在張典婉這樣的“外省人第二代”身上。于是,雖然未體驗離愁別苦的切身之痛,卻始終在一個最近的觀察距離。正是理性觀照與女性細(xì)膩真切的情感體驗結(jié)合,張典婉才有了從個體生命歷程記錄入手,而直指民族心靈深處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她說印象最深的是采訪母親在“太平輪”上辭世的罹難者家屬黃似蘭,在澳門采訪時一起哭了3天。在這些人身上她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和際遇,而每個人的生命及家族故事,因著“太平輪”,見證了歷史。
          如果沒有當(dāng)年安全抵達(dá)的“太平輪”,也就沒有張典婉從養(yǎng)母那里聽來的往事;如果沒有當(dāng)年沉沒在海底的“太平輪”,也許沒有這本《太平輪一九四九》。然而關(guān)于“太平輪”的記憶,于張典婉來說顯得有些復(fù)雜,從未見過“太平輪”的她,卻聽養(yǎng)母念叨了幾十年,若沒有在養(yǎng)母過世后整理對家鄉(xiāng)過往的留戀與思念的遺物,怕是也不會花費10年時間,忍受著許多直接或是委婉的拒絕,忍受著有心的或是無心的自眼,忍受著響亮的或是低聲的呵斥,把那個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太平輪”的故事,一點點從早己將其湮埋的歷史塵埃中挖出來。故事里那些人,大多數(shù)并不偉大,甚至算不上成功,但張典婉覺得,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不應(yīng)該被夾雜在歷史的洪流里輕易地遺漏掉。她要講述的是他們的故事,也是這個民族的歷史。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往事 時代 張典婉大 張典婉大時代下的悲惰往事 大時代下的悲情往事 大時代下的個人悲劇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