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交響樂] 交響樂結構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風頭正勁的一批80后作家中,顏歌算不上知名。不過,從200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馬爾馬拉的瓔朵》起,到后來的《異獸志》、《桃樂鎮(zhèn)的春天》和《五月女王》等等,再到目前的新作《聲音樂團》,顏歌已經(jīng)出版八部小說。其間從《良辰》起,文風發(fā)生轉變,從早期80后作家筆下常見的所謂“空靈、唯美”,轉向現(xiàn)實和虛構交織的風格。
這本《聲音樂團》打的是“純文學”招牌。新書發(fā)布會上,阿來、閻連科、麥家都來坐鎮(zhèn),幾位前輩作家均對其發(fā)表不同程度的贊譽,高唱低和,像頌贊美詩。與書名一致,顏歌在小說中的整體敘事也如一曲交響樂般此起彼伏―故事套著故事,謊言交織真相。
閱讀《聲音樂團》,讓我想起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獲布克獎的小說《盲刺客》!睹ご炭汀返臄⑹陆Y構堪稱奇巧,小說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勞拉,小說一開始就在車禍中死去;另一個是她的姐姐艾麗絲,生活在死者的陰影中,回憶快被湮沒的往事。小說中的“小說”《盲刺客》則以勞拉生前的口吻所寫,描述了在動蕩的20世紀30年代,一個富家小姐和一個窮小伙的戀情。同時,這對戀人想象出了發(fā)生在另一個星球的故事。這個虛構的故事里充滿了愛、犧牲和背叛,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艾麗絲嫁給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來,這是一樁美滿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將魔爪伸向了勞拉―于是,勞拉遭遇的車禍令人懷疑。故事因此有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行將就木的艾麗絲欲蓋彌彰地講述自己的回憶;第二層是勞拉寫下的小說《盲刺客》;第三層則是元小說《盲刺客》中“他”講述的故事。三個敘述的聲音互相影響,在結尾如同交響樂一般宏大壯闊地揭示了真相。
再來看《聲音樂團》,它講述了一個叫劉蓉蓉的小說家和她生命中的樂師們的故事。一切從劉蓉蓉的死開始,并以劉蓉蓉的死結束。劉蓉蓉生命中的第一個樂師是她的父親,一個落魄的小提琴手,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和樂師們在一起的―她在永安市第三交響樂團的演出現(xiàn)場出了事故,在醫(yī)院里昏迷了十天,終于身亡。她和樂師們發(fā)生的故事都被她寫進了連載未完的小說《聲音樂團》中,而當“我”―劉蓉蓉的責任編輯和表姐開始在現(xiàn)實世界里尋找小說在現(xiàn)實里的線索時,才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是不可靠的,永遠都有人在撒謊。要等到一切結束,故事的讀者才會找到完整版的《聲音樂團》,在那個故事里,依然是在永安城,但城北有一頭巨獸已陷入沉默,身懷隱疾的樂師只能錦衣夜行般,在再也不能分辨聲音的城市中生活,直到一個叫 “指揮家”的神秘男人向他們發(fā)出邀請:來海豚酒吧,演奏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復活”。
無疑,這是與《盲刺客》幾乎如出一轍的敘事結構:第一層是上了年紀的小說家“我”在喪失記憶的邊緣講述故事,第二層是“我”寫下的《聲音樂團》的其中一個版本:女小說家劉蓉蓉意外身亡,她的“表姐”兼編輯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逐步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劉蓉蓉寫下《聲音樂團》的真相;而第三層則是劉蓉蓉寫下的《聲音樂團》。
看的人大概已經(jīng)暈了,但寫作的人沒有暈,顏歌具備駕馭如此復雜文本的能力。與此同時,與以往作品呼應的是,《異獸志》里,永安城中的那頭獸的故事延續(xù)到了這本小說中;該書的核心故事多少與《五月女王》中兩代人的愛與背叛有些相似;小說中的名字,永安、萬福街、和平東路站、幸?爝f等等特都與過往小說一脈相承。這些呼應與傳承,仿佛形成了另一曲交響樂,讓人回味。
翻完《聲音樂團》的最后一頁,我想到的是《牛津迷案》作者馬丁內斯說的那句諺語:沒有什么是新的,一切都曾存在過。
相關熱詞搜索:交響樂 結構 結構交響樂 交響樂曲式結構 交響樂的結構特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