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禹:左邊坐著省狀元,右邊坐著香港仔】 香港狀元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回歸第二年,香港高校就通過委托招生的方式開始在內地招生;到了回歸第十年,已有2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在為12所香港高校提供優(yōu)質生源,激烈的高考狀元爭奪戰(zhàn)在香港內地間打響,許多狀元甚至拒絕清華、北大,遠投香港。
香港教育資源的相對優(yōu)勢和城市的世界跳板功能,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即使一年近10萬的學費和生活費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
香港的大學正在讓內地的大學緊張起來。
兩年前的6月7日,北京東直門中學高三學生范禹正無比緊張地迎接著自己不同尋常的高考。當年,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首次加入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一招生計劃,他在父母的陪同下參加了推介會。父親范玉棟心中最先掀起層層波瀾,“我就看重一個:全英文教學環(huán)境!”
雖然從分數上來看,過一類本科線就有希望,競爭不像如今激烈,上考場時范禹還是很緊張,因為“統(tǒng)一招生”意味著沒有“雙保險”――如果不被城大錄取就失去讀國內優(yōu)秀大學的機會。一家人十分堅定,“考不上,明年再來!弊罱K,他以幾分的微弱優(yōu)勢成為自費邁入香港城市大學校門的第一批內地學子。這一步,或許將改變他的一生。
逼著你英文“Talk show”
香港的大學學制為三年,中學則有七年,為使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同步,增設了一年預科班,也就是學生們習慣稱的“零”年級,主要是過語言關。范禹學的是制造工程及工程管理學專業(yè),但他自己不太滿意。大二伊始,他根據愛好選修了一些課程,希望把基礎打牢,大三時能參加交換生計劃,到海外大學交流,再決定未來是繼續(xù)留在城大深造,還是到海外深造。
“第一次寫report(報告)、做presentation(講說)”、“完成team work(小組作業(yè))”,這個話語間隨時跳脫出一句句英文的19歲男孩,回想起初進城大的情景覺得充滿憧憬,又有些害怕!懊黠@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沖撞,有點讓人喘不過氣來”。
除了極個別人文課程特許使用中文外,其他一律用英文,就連中英文雙語的“官方文件”也會在文件末尾加一句“本文件由英文譯出,內容中英版本若有差異,則以英文版本為準”。
課堂上更多的是用英語就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和辯論,也就是香港學生常說的“presentation”(講說),除了過語言關,也很考驗演講的能力。很多內地生初到港校時,都要經歷這樣一個尷尬期。范禹對第一次presentation記憶猶深,主題是“我的家鄉(xiāng)”。由于沒有準備充分,又是第一次上臺,范禹連眼皮都不敢往上抬,紅著臉以最快的速度說了一通長城、故宮、烤鴨、王府井等等。講完后,老師給出的評價,“不好也不壞。”父親笑著說起他當天晚上打來的電話,“直問我手擱哪好! 范禹慶幸自己是在科工學院,因為據說商學院的學生做presentation時,每個人都必須西裝革履。
很快,范禹適應了這個過程!白筮呑钤,右邊坐著香港同胞,后邊可能是個美國學生,本來就挺有壓力,再加上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如果不大膽說,一點也提高不了。”而更讓他覺得“幸運”的是,回家和高中同學聚會時,都會為自己不用考“四六級”而高興。
沒有班級概念
香港的大學沒有班級概念,更沒有班主任,學生管理基本上以Hall(宿舍樓)為單位。范禹所在的城市大學,每個Hall都有一個學生管理委員會,每層樓還有一個Tutor(生活老師),由學長或是研究生擔任,相當于輔導員的角色,但Tutor不管學生的學習,只是幫助他們在“大零”時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說是“Hall”,就真得像酒店一樣check in、check out,住一天算一天的錢。到了寒暑假,離校的就把行李全部找熟人“寄存”,范禹因為暑期有課,宿舍沒有取消,他的宿舍就變成了庫房。
學校會根據學生選修的科目為每個學生安排不同的課程表。想知道明天上什么課、在哪間教室,通過電腦登錄校園網一查就知道了。網上還提前公布了老師的講義,學生們可以預習!斑x一門課的同學就是一個班,可以同時和許多人是同班同學!
或許接二連三的team work才讓范禹對“集體”有了最深體會。小組作業(yè)常常需要三五個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個包括主題甄選、原始設計、產品制作、實驗成品、實驗數據記錄和分析(誤差分析)、實驗報告整合、計算機編程、成品實驗等環(huán)節(jié)的龐雜項目(僅以科工學院為例),工作量匪夷所思,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溝通與合作更是巨大難題。往往是諸如“設計一個高爾夫彈射器把一個重量不明的球打到8米范圍內任意距離”之類的復雜主題,學生們會主動挑選自己擅長并感興趣的項目,一般范禹負責公式計算和計算機編程。而在內地大學中,這種團隊工作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斑@很鍛煉人的溝通、合作、領導與協(xié)調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啃書本的‘好學生’!
香港的大學給學生提供了相當自由的空間。有些學生索性不選早上第一節(jié)的課,每天睡到自然醒。內地生習慣夜里12點左右睡覺,然而“他們”往往正是活躍的時段。范禹的生物鐘也發(fā)生了改變,有時是做課程project,有時是社團協(xié)會通宵開會,有時在實驗室做實驗,偶爾也會玩電腦游戲到天亮!坝袝r困得不行了,還看到室友精神抖擻地到學校機房通宵趕作業(yè)去了。”在這種環(huán)境里,能不能學得好,完全取決于學生個人。有的人收獲頗豐,不斷充實自己;而有的人整天陶醉于“精彩”的課外生活中。范禹說,獨立性不強的人最好不要考慮到香港上大學,因為考試非常嚴格。
“登喜路”和“圈子”
以獎學金為例,城市大學給出的全額獎學金是4年44萬港幣,范禹羨慕不已地給我們算了筆賬:自己自費讀書,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大概8到10萬,相比而言,來自海南、高考成績897分的理科狀元李洋就過得太“滋潤”了,“每月能剩下好幾千!碑斎,拿獎學金也是要付出努力的,要是成績達不到要求,第二年可能就被取消。
香港的消費水平很高,學校食堂吃一頓最簡單的一菜一飯都要20元以上,偶爾才到外面打牙祭。來香港兩年,范禹沒搭過一次計程車,因為乘地鐵就像在北京打的。帶100塊錢出門,也就剛夠路費。而香港的大學又不允許在讀的內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打工,因此學生們還是會考慮經濟的承受能力。大家慢慢找到門路,買日常用品會集中去一些偏僻點的超市,或者干脆到深圳買一大堆東西回來。范禹為省錢,每次都先乘飛機到深圳,再花幾十塊搭乘火車回學校。
由于語言、經濟條件和觀念上存在巨大差別,再加上人數越來越多,內地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卻更愿意自組“圈子”,與香港本地學生、外國留學生相對疏離!跋愀蹖W生在吃的方面節(jié)省,但在穿著、生活用品上毫不吝惜。”校園里滿眼望去,都是Gucci、Boss、Burberry等國際品牌,即使別的學生并無表現,自己或多或少也有被“歧視”的感覺。范禹曾省吃儉用,買了個價值三千多的“登喜路”書包,自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勤奮,也相對比較膽小謹慎”,這是香港高校老師對內地學生的普遍印象。范禹坦言,在學習上,香港學生的平均水平根本比不上內地學生,尤其那些高考狀元們,幾乎是整天泡在圖書館!捌鋵嵕褪侨齻圈子,但如果想要這樣的多元文化氛圍,就應該多與國際學生和本地學生交流!彼@學期“不小心”選了一節(jié)課,上課時才發(fā)現只有自己一個內地學生,大家相處起來也很融洽,香港學生理性,外國學生活躍,都可以取長補短的。現在,范禹正積極學習粵語,“畢竟懂普通話、英語、粵語三種語言,在香港還是很吃香!
對于大多數內地學生而言,最具吸引力的還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特區(qū)政府規(guī)定,內地學生在香港完成4年大學學業(yè)后,繼續(xù)在香港工作3年,即可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學金融,在香港去知名企業(yè)工作的概率會更高。”范禹有些“嫉妒”商學院的同學。
相關熱詞搜索:坐著 香港 狀元 范禹:左邊坐著省狀元,右邊坐著香港仔 左邊坐著省狀元 左邊省狀元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