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三明 迷人的風情] 風情迷人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在福建省西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原始森林,有沃野千里的鄉(xiāng)村田野,有風景秀麗的山川河流,有奇形怪狀的石林石洞,青山綠水,構(gòu)筑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她就是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明珠――三明。
三明全市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現(xiàn)有人口268萬,森林覆蓋率70.38%。境內(nèi)氣候適宜,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9.4℃,屬中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市區(qū)市郊春色滿園
一條河流在三明市區(qū)中心蜿蜒曲折地穿過,像一條銀帶似的鑲嵌在綠色的土地上,它就是三明人的母親河――沙溪。沙溪兩岸垂柳成蔭、花團錦簇,河上的一座座大橋,宛如一道道彩虹,溫柔的親吻著湛藍的河水。人們說市區(qū)是“十里青山抱綠城,一江綠水分東西”。水上游三明城,可盡享 “水在城中、城在綠中”的迷人風采。站在東新五路大橋邊向沙溪河對岸望去,青山腳下,綠樹成行、綠草如茵,車水馬龍、高樓與別墅錯落有致。沙溪河水上旅游區(qū),是展示三明城市風光的一道翡翠長廊,游客可乘坐船艇,開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閑游”,欣賞到“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城是不夜城”的山城美景。
三明市郊美不勝收。市區(qū)西南方20公里的國家4A級旅游區(qū)、三元國家森林公園格氏栲景區(qū)因其格氏栲純林面積世界最大,鳳毛麟角、被譽為“綠色明珠”、“世界之最”。景區(qū)內(nèi)有近千種植物、300多種珍禽異獸、400多種昆蟲,參天蔽日的栲樹,羅結(jié)成趣的古藤,色彩各異的芳草野花令人賞心悅目。春天來臨,栲花開放,無數(shù)繽紛的白花覆滿樹冠,如北國寒中銀裝素裹;炎熱的夏天,漫步在綠蔭如蓋的森林中,天然氧吧,猶如步入世外桃源;秋天時節(jié),野生的靈芝、紅菇、梨菇、牛肝菌等十幾種珍貴食用及藥用菌類,猶如婀娜多姿的少女點綴在森林之中,給游客增添了幾分拾野的趣味;獨特的原始森林的雄渾、質(zhì)樸和自然美令人流連往返。
三明市區(qū)西北12公里的國家4A級旅游區(qū)瑞云山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火成巖地貌,山、水、洞、林、泉兼而有之。瑞云洞深30米、寬61米、高4米,洞內(nèi)有一座五開間、始建于宋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廟宇,供奉諸佛;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摩崖石刻數(shù)處;洞頂蒼松如蓋,泉水涓涓,如串串玉珠,組成帛幃,懸于洞口,蔚為壯觀;洞口還保存著清乾隆年間“翰林院監(jiān)察御”字樣,洞廟東北,有避邪洞、小一線天、觀魚池、馬背山等景點。整個風景區(qū),為古樹所環(huán)抱,伴以鳥啼蟲鳴,顯得清靜幽雅。景區(qū)內(nèi)林木蔥郁,植物種類有31科192種。滿山古藤柔勁矯健,如龍蛇飛舞,蜿蜒多姿,為景區(qū)一大特色。
瀲滟湖光讓您陶醉
金湖、九龍湖是三明兩處著名的旅游景點。位于泰寧的“金湖”群山連綿、林木蒼翠、碧水清波、空氣清新,有“天下第一湖山”之盛譽。走進大金湖這片靈異的山水,處處可感受到天工造物之奇,天人合一之妙!耙簧讲靥燠,千山現(xiàn)佛影”的金湖水上的天然大佛寺,更為大金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當您置身其中,便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林木蒼翠、寧靜清幽、空氣清新,更是一座天然的綠色氧吧。景象萬千的丹霞奇觀有189景,碧水、丹山、古洞、龍?zhí)、荷花,如詩如畫。古人曾吟泳泰寧山川:“怪石都從天上生,活如神鬼伴人行,海之?nèi)外佳山水,到此難容再作聲”。
九龍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清流縣沙蕪鄉(xiāng),交通便捷,是省內(nèi)唯一的喀斯特地貌與浩瀚湖水交相輝映的風景名勝區(qū),以溶洞群瀑布、峽谷、島嶼與原始森林為特色,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為7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水質(zhì)清洌,湖心神龜島面積近300畝,對面的白馬山中遍布熔巖稱九龍洞群,洞內(nèi)鐘乳石星羅棋布,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洞外古木蒼郁、古藤纏繞,天趣盎然,清新怡人。如此廣闊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人類回歸大自然的理想觀光、休憩度假場所?疵Я趾In翠欲滴,林中野花遍地,好一派“入山無處不花枝”的詩情畫意。
徐霞客驚呼“此處最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三明眾多瑰麗多姿的巖溶景觀。玉華洞、銀華洞、天鵝洞群、瑞云洞、七仙洞、玉虛洞、鱗隱石林、十八洞……個個玄巧爭奇、遍布幽奧。置身其中探究奧秘,如入座座迷宮,令人無不為自然偉力所折服。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驚呼“此處最奇”處就是指永安桃源洞的“一線天”,他的《永安桃源洞游記》和《玉華洞游記》,成為旅游文學的不朽名篇。永安桃源洞的“一線天”,名副其實,其縫壁高68米,裂隙全長127米,共206個階梯,前80米平均寬度約為0.5米,最窄處只有0.4米,后40米稍寬,一人正身可輕松而過。徐霞客曾在游記中評價說:“上辟山巔,遠透北山,中不能容肩,蓋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shù)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如此大而逼、遠而整者。”
風景名勝區(qū)鱗隱石林聳立著奇形怪狀的石柱196座,最高的36米。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tài),有巡山怪面人、霸王別姬、麒麟童子;惟妙惟肖,有靈猴捧桃、雙龍出洞、五魚戲水、古鐘懸掛,以及驚人石、朝天笏、望天星等,栩栩如生。石林中有一巨大峭壁,長約200米,高50米,壁面經(jīng)千萬年風雕雨蝕,宛若敦煌壁畫,耐人尋味。經(jīng)有關專家考察認定,鱗隱石林規(guī)模僅次于著名的云南石林,堪稱全國第二,有“福建小桂林”之譽。鱗隱石林地下有溶洞,稱“冰室”,方圓數(shù)丈,可容百人,盛夏入內(nèi),暑氣全消。室內(nèi)鐘乳千姿百態(tài),饒有情趣。一尊送子觀音,立于蓮花座上,形象逼真。冰室之下,尚有地下迷宮有待探測。
在將樂縣城東南方向約3公里處,有被譽為“閩山第一洞”的玉華洞。山上風景優(yōu)美,小石林神劈鬼斧,十分俊秀。石林周圍林木蔥郁,芳草遍野。極目遠眺,那蒼蒼茫茫的林海,時隱時現(xiàn)的群峰,風光明媚的田園盡收眼底。沿著新修的登道和曲徑漫步山間,流泉丁冬,萋萋芳草,鳥語聲聲,別有一番情趣。真是山在林中,洞在山中。走進玉華洞口,迎面是來自幽深洞口的一股清爽強勁的涼風,好似置身風洞之中。原來玉華洞長而深,洞高達70余米。洞有前后兩口,前洞朝北,洞口低而窄;后洞朝向西南,高而寬。夏日,空氣由后洞進,在洞內(nèi)冷卻下沉,從前洞噴瀉而出,形成玉華洞聞名的一大奇觀“一扇風”。玉華洞的主洞彎彎曲曲,呈南北方向發(fā)育。全洞發(fā)育成5個層次,層層相連。洞內(nèi)靈泉、井泉、石泉三股地下水淙淙流淌。洞套洞,變幻無窮;水環(huán)水,百態(tài)千姿。
千年古剎,萬年古跡
三明的寺廟歷史悠久,往往都是千年古剎,香燭旺盛,游客絡繹不絕。甘露寺、金蓮寺、報國寺、羅漢寺、龍泉古寺等古寺廟,立地奇特,聲名遠揚。
沙縣臥佛長38米,寬10米,高11米,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石雕臥佛。慈祥的臥佛躺著,坐西北,朝東南,佛面俯瞰沙縣城關,左側(cè)而臥,右手撐腦袋,左手自然平放,面部豐盈,神態(tài)安祥,雙目微閉,似睡非睡。臥佛形體修長,身著袈裟,袒胸露肌,頭蓄螺髻,耳戴圓形綻花環(huán),頭枕扁形荷葉枕,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出釋迦牟尼“涅磐”時那超脫一切的意境。 前些年有人發(fā)現(xiàn),每當麗日晴空的時候,向東南方向望去,便可見一尊仰天臥佛赫然呈現(xiàn)眼前;若變換角度或到周邊山頂,則無法看到這一奇觀,這又給淘金山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
三元區(qū)萬壽巖則保持著20萬年前的古跡,曾轟動海內(nèi)外。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人民政府舉行了萬壽巖舊石器時代遺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距今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和距今2-3萬年的、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地面。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把古人類在福建生活的歷史推至18萬年前,并為閩臺同根同祖和深遠的文化淵源進一步提供了有力證據(jù)。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評選活動,從全國大約400多項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的10項重大考古成果,萬壽巖遺址名列榜首。
三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群,永安的安貞堡、三元的忠村,尤溪的桂峰、盧興邦故居吸引了眾多的文物專家前來考察。
妙趣橫生的民間習俗
三明民間習俗妙不可言,元宵節(jié),三明各地大街小巷花燈高懸、民間舞龍、舞獅、走旱船等表演令人流連。其中較著名的有:寧化的“文武燈”、清流的“迎花丁”、明溪的“金猴戲黃獅”、將樂的“射線香”、泰寧的“迎張公”、建寧的“傘舞”、大田的“高矮人”、沙縣的“肩膀戲”、尤溪的“打車鼓”、永安青水的“ 打黑獅”儺面舞、三元的“迎桌子”和梅列的“大旺鼓”。稻草龍、板凳龍等舞龍燈活動源遠流長,在不少山鄉(xiāng)常舞不衰。
沙縣肩膀戲以其別樣妖嬈的地方風韻、童趣盎然的獨特魅力不僅走出了山門,還漂洋過海,飲譽八方。肩膀戲,亦稱肩頭坪。演出時,由8歲左右的孩童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表演,小孩負責唱腔、頭部表情和雙手動作,大人負責臺位變換的腿部動作。戲中角色有生、旦、凈、末、丑之分,小孩擔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臺步;小孩原本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平時又訓練有素,站在大人肩上不僅不怯場,而且唱起來字正腔圓,演起來招形有致。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墊步……根據(jù)劇情需要,與肩上小孩巧妙配合,上下默契,渾然一體。沙縣肩膀戲是全國別具一格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演技奇特,唱腔動聽,兼容各調(diào),場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間藝術奇葩”之美稱。它早先采用民間最流行的小調(diào)打花鼓演唱《小放牛》、《補缸》、《花子過關》等劇目;后來采用南詞曲調(diào)演出《趕船》等戲;現(xiàn)在又發(fā)展到演出《黃鶴樓》、《平貴別窯》、《四郎探母》等京劇折子戲。每當逢年過節(jié),肩膀戲都要走街穿巷演出一番,所到之處,無不備受歡迎。
泰寧的梅林戲是在八閩大地以及周邊的華東市場開出絢麗多彩的花朵。20多年來,梅林戲劇團不僅創(chuàng)作演出了大戲,還注入了現(xiàn)代小品劇、歌舞、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他們的演出,綜藝性很強,同時大膽改革,把不少本地土官話的戲,改成用普通話表演,擴大了觀眾群。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創(chuàng)作演出了《貶官記》、《苦果》等20余個優(yōu)秀劇目。自1983年至今,劇團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級別的獎勵劇目12個,參加國家、省、市級別舉辦的匯演、調(diào)演、展演17次,64人獲獎35項!顿H官記》曾參加國家文化部在泉州舉辦的優(yōu)秀劇目展演,獲得編、導、演三項大獎,并得到了“天下第一團”的美譽,被國家文化部邀請晉京演出;梅林戲劇團亦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人杰地靈多賢士
博大精深的理學是中華文化一朵絢麗的奇葩,三明的山水孕育出一批批先賢。三明境內(nèi)歷代進士720人,特別是兩宋間中進士者多達503人。著名的“閩學四賢”除李侗外,其他三人楊時、羅從彥、朱熹均出自三明境域。明清時期,各地文化聯(lián)系加強,三明境域人文薈萃,文學藝術方面人才輩出。文學方面,三明歷代詩人120多位,都有詩作留世,如田頊、李世熊、朱仕?、張際亮、黃梓庠等,還有音樂家楊表正、王連三等。
地靈人杰,三明境內(nèi)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學士流連于山水之間,輕吟于林泉之下,登臨憑吊,暢懷述志,書寫詩文匾額,再經(jīng)工匠斧運,鐫刻于崖壁之上。永安境內(nèi)的刻石有60余幅,分布于桃源洞、磷隱石林和北陵等處景區(qū)。明溪的滴水巖存刻石達57幅,期間明朝萬歷至嘉慶年間的石刻占80%以上。
“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歷史上中原漢人南遷大多聚居在寧化石壁,而后向外衍播,因而成為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石壁迄今還保存著古代客家先民的建筑風格、方言和風俗。一曲曲動聽的山歌傾訴客家人的喜怒哀樂。客家公祠供祀著客家諸姓的先祖牌位,收藏客家族譜、家承等史料,記載客家人的奮斗歷史。每年10月“祭祖月”,舉行世界客屬祭祖大典活動,平時根據(jù)游客需求舉行祭祖儀式。
相關熱詞搜索:迷人 風情 美麗 美麗的三明 迷人的風情 迷人的歐洲風情 迷人的島國風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