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創(chuàng)傷后壓力”】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

        發(fā)布時間:2020-03-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很大一部分殘疾人不能很快建立自信的原因在于他們找工作會遇到很多困難。更多的殘疾人身體受傷后只能呆在家里,沒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今年9月,“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qū)3年重建工作將全面完成。3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導致大量人員肢體受傷,有的留下了終生殘疾。為了滿足災區(qū)眾多傷員在醫(yī)療及康復方面的需要,2008年7月6日,香港紅十字會與德陽市殘聯(lián)、德陽市紅十字會簽訂項目協(xié)議,用來自香港的5000萬元人民幣捐款成立“德陽市殘聯(lián),香港紅十字會康復及假肢中心”(下稱康復中心)。2009年4月開始,香港匯豐銀行另增加捐款1800萬元人民幣,令康復中心的總經費增至6800萬元。
          這是四川首家為地震傷殘人士成立的康復及假肢中心。中心引入了至今比較理想及完整的“一站式多元化”專業(yè)醫(yī)療及康復服務,為地震傷員提供5年的免費醫(yī)療、假肢安裝、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心理服務、社會康復、暫宿服務等康復服務。除了有長期在康復中心工作的香港工作人員外,一些來自香港的外科醫(y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yè)義工每月還會定期到康復中心工作。
          地震災難發(fā)生之后,許多人會經歷親人的傷亡,或是面對自己身體受到的傷害,隨之而來的是產生一些身心反應。3年的家園重建幾近完成,而人們的心理重建又是怎樣?
          經歷過地震的人可能會體會到抑郁、焦慮,變得容易發(fā)怒,睡眠受到影響,對未來的生活或康復沒有信心,自我價值感和效能感低落,因家人關系、經濟等原因承受著壓力,因長期傷痛出現(xiàn)消極的想法等。有些受地震影響的人士,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轉變;也有一些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傷,這些創(chuàng)傷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和想法,有可能持續(xù)影響著他們今后的生活。
          一般人比較容易認為是傷殘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但是讓他們改變的重要原因―對人和事的看法、與人交往的方法、對工作的期望、與家人的相處方式,卻容易被他們忽略。因此,心理服務在地震康復工作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服務專業(yè)人員可以協(xié)助康復者降低創(chuàng)傷帶來的影響,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從而讓他們繼續(xù)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中。
          中國報道:需要心理服務的康復者有多少?
          唐敏怡:在康復中心篩選的個案里約有40%的人士需要心理服務。但這并不是說這些人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只是有時候我們多加一把手,他們就可能會更快更好地把問題適應下來。這40%的群體中大部分都是比較輕微的情況,很嚴重的情況其實不多。
          其實,一般情況下,經歷地震災難的人都會有一個自我恢復的功能,大部分人群是不需要特別的心理服務的。只有一部分因身體殘疾而引起了一些心理的需要。
          但有一部分比例很小,卻不能忽略的人群,他們真的是因為地震的經歷帶來了心理的創(chuàng)傷。他們不敢談起地震,常常會夢到地震的畫面,對身邊的潛在危險特別警覺,他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影響。3年過去了,我們偶爾還是會在新來的康復人士中發(fā)現(xiàn)有這種情況存在。
          中國報道:康復中心的心理服務部門主要從哪些方面來調適康復者的心理狀態(tài)?
          唐敏怡:對康復人士來說,有幾個范疇我們比較多地參與并提供服務,比如壓力管理、睡眠管理、痛征管理、情緒管理等方面。
          以壓力管理方面來說,地震過后,康復者經歷著很多生活上的改變,不管是他們的活動功能、工作能力,還是跟家人相處的關系,都會因為他們的殘疾、家庭的變化或經濟上的損失,帶來不一樣的改變。這個過程中他們怎樣面對種種的壓力?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找到一個介入點。
          痛征管理和身體的疼痛有很大的關系,很多的康復人士因為身體受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疼痛,疼痛有時候是可以通過物理治療、醫(yī)療的辦法減輕或消除,但有些疼痛和心理有關系,實際上是不可以消除的,所以我們會和其他專業(yè)臺作,解決他們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一些痛征。比如說,教會他們怎樣在未來的生活中跟疼痛一起生活,怎樣有一個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去接受疼痛。
          而情緒管理其實和壓力管理有關系,我們會通過一些技巧去改善他們面對的問題,重點不是每個問題都幫他們解決,而是通過一起去分析問題找出一些比較開闊的解決辦法,這樣以后他們面對類似的情況就能獨立地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報道:康復人士中哪個年齡層所占比例較多?
          唐敏怡:在心理服務中,30-50這個年齡層的人士比較多。這個年齡層的康復人士比較年輕,他們還有很長的路,關鍵的問題是他們怎樣接受自己身體的殘疾,怎樣繼續(xù)發(fā)揮其他能夠使用的身體功能去培養(yǎng)自己的長項。在自我形象方面,這個年齡層可能有很現(xiàn)實的需求,比如找朋友、建立自己的家庭等,他們首先需要具有接納自己形象的能力,然后才可以有信心去交往、交際。另外,康復人士帶著殘疾走進社會肯定會比平常人更容易遭遇挫敗。他們怎樣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挫敗,這也是我們持續(xù)關注的地方。
          中國報道:面對地震傷殘人士,周圍人能做些什么?
          唐敏怡:其實,不需要特別地對待他們。因為殘疾人有身體上的缺陷,有些人可能會給他們特別多的憐愛,或表現(xiàn)出對他們特別地關心。有時候這個關心需要,但如果關心超過了一定程度,就會讓地震傷殘人士感覺你在歧視我、你在憐闥我,這不利于幫助他們正常地回歸到生活中去。我們其實可以更多地去聆聽地震傷殘人士的傾訴,鼓勵他們說出來,不管對不對,我們都愿意聽,這個態(tài)度是很重要的。
          中國報道:如何幫助殘疾人建立信心?
          唐敏怡:信心是一個很重要的范疇,我們把它放到自我形象中去。自我形象比較低落時,情緒就比較低落。同時,自我形象和身體康復也有很密切的關系,比如自信心不強時,對一些康復訓練安排就不太配合或者進度比較慢。
          很多時候傷殘人士只注意到他們失去了什么,可他們得到了什么、本來已經擁有了什么卻沒有在意。心理服務在這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通過跟傷殘人士一起探討他們現(xiàn)在的長處在哪里,跟他們一起發(fā)掘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干預能夠和他們一起發(fā)掘他們自己的一些力量,調適他們的自我形象,達到自信心的重整。
          另外,很大一部分殘疾人不能很快建立自信的原因在于他們找工作會遇到很多困難。政府機構給殘疾人提供了一些工作機會,但能通過這些機會回歸社會的殘疾人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殘疾人身體受傷后只能呆在家里,沒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要靠自己去尋找資金開創(chuàng)自己的小生意,或者去打零工維持他們的收入來源?梢韵胂,這個過程中,原來的一家之主、家庭支柱,突然間就失去了養(yǎng)家糊口的能力,這其實對他們的打擊是很大的。
          中國報道:離開康復中心后心理調適效果會不會有反復?
          唐敏怡:會有這種情況。不過這種情況表示“干預”做得不是太理想,效果不是太鞏固。我們就是希望康復人士能學到一些東西,離開康復中心的時候,他們回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可以繼續(xù)使用的。如果出現(xiàn)效果反復的情況,我們會繼續(xù)提供服務,找到出現(xiàn)反復的原因。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并非因為康復人士的軟弱、沒有能力才幫他們。我們注重的是怎樣更積極地找出康復人士的力量所在,幫他們進一步地發(fā)揮這種力量。其實,這種力量他們已經具有,只是被他們忽略,我們只是幫他重新發(fā)掘出來。

        相關熱詞搜索:創(chuàng)傷 壓力 關注 關注“創(chuàng)傷后壓力” 關注創(chuàng)傷后壓力癥候群 pstd創(chuàng)傷后壓力綜合癥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