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氣質品質的詞_一所大學的氣質與品質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如果說香港的大學校園,哪所對我來說最有感覺,那一定是香港大學。晚上上課的時候,從般咸道的門口拾階而上,再坐電梯到平臺,那是最熱鬧的地方,各種各樣的海報,有的時候會遇到學生在那里搞活動,從文娛廣告到抗議請愿。每次經過那里,我會想起自己在復旦讀大學的時候,食堂門口的那片布告欄:一個小小的空間,卻好像一個學校的靈魂,各種各樣的聲音和形態(tài),組成了一個大學的樣子。我沒有見識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大三角地,不過在我的想象中,也應該是同樣的感覺。
          也因為這樣,香港大學百年,對于自己來說,總覺得有些關聯(lián),雖然算不上校友,但至少在這所學校里面,學習過,感受過,明白一所好的大學,對于社會的重要。
          一直覺得港大很精英,這是因為,如果數(shù)數(shù)香港的高官,就拿這一屆的15名司局級官員來說,港大畢業(yè)的有11個。而那些香港著名的大律師、大醫(yī)生,只要是在香港本地接受的高等教育,絕大部分也是來自港大。也因為這樣,香港大學曾經被稱為香港的“東京大學”,一所培養(yǎng)“官員”的學校,最新的調查顯示,香港的公務員當中,港大畢業(yè)的超過了一半。一直覺得港大和中文大學比較的話,后者要顯得反建制和自由派得多,尤其是香港的社運界,有名氣的那些,掰起指頭數(shù)數(shù),中大培養(yǎng)出來的占了多數(shù)。
          這當然和兩所大學的歷史有關。建校已經一百年的香港大學,曾經是殖民地時期,唯一的一所可以為本地華人提供高等教育機會的大學,學校到1961年,只有兩千名學生,也因為這樣,看看這些學生的履歷都非常相似,如果中學不是名校,英文不佳,要考入港大,機會幾乎為零。而隨著英國政府在香港管治的本地化,對受過高等教育的本地華人產生需求,那香港大學自然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甚至后來,有人把政府內的高官們分出一個“港大幫”,除了公務員系統(tǒng),這些港大的畢業(yè)生還壟斷了香港的醫(yī)療和法律領域。
          60年代,以中文授課的中文大學獲得政府批準成立。因為反殖民的傳統(tǒng),中文大學充滿了抗議精神,有著反叛傳統(tǒng),不少中大生甚至很看不起港大,覺得那是培養(yǎng)殖民地精英的地方,港大的學生太乖。80年代,為了抗議當時港英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大學生全校罷課,和多數(shù)走仕途以及專業(yè)類路線的港大學生相比,盛產反殖民統(tǒng)治人物的中大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氣質還真的很不一樣。
          其實關于港大的爭議,這些年一直沒有間斷過。2006年,在接受了李嘉誠10億捐款之后,港大校務委員會決定,把港大醫(yī)學院改名為李嘉誠醫(yī)學院,而醫(yī)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887年的香港中西醫(yī)書院,孫中山就是書院的第一屆畢業(yè)生。這個決定遭到很多醫(yī)學院畢業(yè)生的反對,他們拿出港大的校訓“明德格物”質問校方,一個勉勵學生進德修業(yè)的學校,這樣做,難道不是在告訴學生們:錢才是成功的標準?
          不過最令社會關注的,還是鐘庭耀事件。2000年,港大民意調查中心主任鐘庭耀在媒體發(fā)表文章,指當時的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校長向他施壓,要求他停止對港府和行政長官的民望進行民調。事件公開后,政府否認并且指鐘庭耀損害政府聲譽,要求鐘庭耀解釋,香港大學成立了獨立調查委員會,傳訊相關人士,最終,在社會輿論,以及港大師生要求下,當時的港大校長以及一名副校長辭職,算是為港大挽回了聲譽。因為對于大學來說,獨立的行政以及學術研究權利,是一所大學的基石,沒有這些,大學只會淪為為政府服務的高級培訓機構而已,無法承擔起推動社會前進的責任,在限制之下,創(chuàng)造力會被扼殺,也不可能解放思想,同時喪失學術意見的中立客觀。
          讓港大一直驕傲的是孫中山,1923年,他在陸佑堂,也就是今年港大舉行百年慶典的地方,發(fā)表過演講。當年孫中山的演講,由港大學生會主辦,在演講結束之后,孫中山被學生們抬出了講堂,要求他和場外師生們合影。對比當年的歷史,再看這次百年慶典中的陸佑堂,同樣的地方,會發(fā)現(xiàn),達官貴人高朋滿坐,學生卻寥寥無幾。也因為這樣,一場討論展開到現(xiàn)在:港大曾經引以為榮的價值,還在嗎?

        相關熱詞搜索:一所 氣質 品質 一所大學的氣質與品質 氣質品質 表示氣質品質的詞語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