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居時代 精神時代
發(fā)布時間:2020-03-2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十一黃金周緊隨中秋佳節(jié)而至,又是天各一方的夫妻與情侶團圓聚首的好日子。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去年黃金周后,北京民政部門為近300對夫婦辦理了離婚,件數(shù)突然比平常日子多出許多;而沈陽市的十月也辦了1752對,比去年同期712對更暴增了一倍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分居男女。
夫妻長期異地而處,除了情路可能生變外,各自已經(jīng)習慣的生活方式和不同步調(diào)的成長過程,往往因為聚合而凸現(xiàn)了差異性,甚至衍生為重大矛盾,于是放假幾天就吵幾天,最終耐不住了,節(jié)后干脆立馬了斷。
有跡象顯示,我們越來越走向一個夫妻高分居率時代。
這讓人不得不直面現(xiàn)代婚姻,在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快速物質(zhì)積累和相對的精神品質(zhì)要求雙重元素下,確實產(chǎn)生了明顯的質(zhì)變問題。
經(jīng)濟猛進 夫妻突飛
今年42歲的丁哲以前在濟南一家小有名氣的報社做記者,收入頗豐,可復雜的人際關系與狹小的發(fā)展空間讓他覺得很壓抑。2000年,他來到北京幫朋友做一份報紙,對他來說,這是另一個希望的開始。他把妻兒留在了濟南。他給妻子的承諾是:一天一個電話、一星期回家一次。
根據(jù)全國婦聯(lián)的調(diào)查,在2002年底,像丁哲夫婦這樣的“周末夫妻”在北京已經(jīng)超過了一萬對。上萬對夫妻只有周末才能見面,平時的生活工作和單身時的情形基本相同。
相對而言,“周末夫妻”還是比較幸運的,那些“月末夫妻”、“季末夫妻”甚至半年才能見一面的夫妻情侶們,則廣泛存在于中國的大中城市,特別是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中國一線城市。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權(quán)威的夫妻分居比例專項調(diào)查,但毫無疑問,這個比例在日益擴大中。
據(jù)兩性問題觀察家藍懷恩女士分析,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帶來的渦輪效應,讓男女皆卷進事業(yè)發(fā)展和掙錢狂潮,這是造成夫妻情侶兩地分居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買房、買車、孩子出國留學等集體比較式消費的驅(qū)使下,大家自然以搞好經(jīng)濟為家庭核心目標,總想努力個十幾二十年再喘口氣。
關注兩性問題的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世君進一步分析,由于我們社會發(fā)展不均衡,人才和機遇的分布也很不對稱,追求個人發(fā)展的最大化的夫妻,不一定能在同一個城市找到符合雙方發(fā)展的空間,兩地分居成為強調(diào)自我發(fā)展者越來越多的選擇。
“我們的價值觀念正從對婚姻家庭的強調(diào),轉(zhuǎn)向注重個人發(fā)展。過去總是為了家庭犧牲自我,但現(xiàn)在為了個人發(fā)展走出家庭。在這背后是個體意識的加強,個人主義價值觀的興起!
“走出家庭的多了,尤其是青年女性,都是自愿出去的,女性不再是望夫石,她們有個人抱負!睆埵谰f,“這體現(xiàn)了女性的獨立,夫妻雙方都在進步,相互支持對方的發(fā)展。這也是文明進程帶來的好事情!
從現(xiàn)實層面看,中國在經(jīng)濟上比較落后,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普通家庭而言,婦女如果呆在家中將會影響家庭生活質(zhì)量。
分居時代的“性”與“情”
已在北京某報做副主編的丁哲坦言,兩地分居,有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就是性需求如何滿足。有一次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火辣辣的場面,那種心煩意亂的焦躁真不好受。偶爾也會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可真走到聲色場所,看看那一個個濃妝艷抹的“職業(yè)女性”時,總覺得她們身上臟,忍忍,掉頭,回家,自行解決。
有如北京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醫(yī)師姜輝所說,“有些男人是婚內(nèi)不行婚外行”,男人受到下視丘的大腦指揮下半身影響,“審美疲勞”早成了無性婚姻的首要殺手,更何況現(xiàn)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眼前新鮮刺激的“雄起”效果,是讓部分男人沒法潔身自好的。于是婚外性可能延伸成為婚外情,是導致許多婚姻告終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男人,據(jù)了解,上海女人婚外情的比例高過男人,這反映了女性經(jīng)濟獨立進而情感自主和情欲自由,已經(jīng)是潮流所趨,因此,下半身的不安于室已非男人專利,分居女性也有了比較寬松的心理和距離空間,在婚外性里得到調(diào)節(jié)。
“兩地分居對于家庭來說,可能會是一個顛覆――雙方有了足夠的自由,社會對婚外情又有了足夠的寬容,一切的發(fā)生順理成章!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林平表露自己的擔憂,“而且中國正在經(jīng)歷一場性革命運動,由性禁錮走向性解放,這種巨大的反差容易讓人出軌!
與劉林平不同,藍懷恩女士對婚外性婚外情現(xiàn)象表示出寬容與達觀。“ 從人性來看,男女的情感和情欲都是流動的,異地分居既然在現(xiàn)實上無法相互滿足,就應允許權(quán)宜式的婚外情、婚外性。分居期間的風風雨雨,若能智慧地視為‘必要之惡’,無論男女有了這份思想準備,就不會無休止地自我耗損,進而,不致造成離婚!
藍女士有位男性朋友是標準的“內(nèi)在美”(內(nèi)人在美國)單身漢,他的工作很自由,專找項目投資,做成一筆便吃一年綽綽有余,所以平常除了享受吃喝,就是找漂亮MM,反而年頭到年尾與妻女共處的時間不超過3個月,但一見面,跟女兒是又摟又抱的,對老婆呢?他坦言彼此都性欲不高,于是摟著老婆睡覺,就成了他們之間最親密的身體語言。
難道女方會不知道他的風流韻事嗎?非也,這位朋友的妻子私下交流,與其防堵男人不如放牛吃草,飽了自然回家,撐了就會心虛,根本不必盯死一個男人,只問自己過得充實與否,能夠一直有新知識和生活心得與老公分享,男人反而尊敬這樣的女人,輪到他擔心被老婆淘汰掉了。
一個北京女子在廣州最大的涉外公司當高管。丈夫也曾希望調(diào)到廣州工作,但因無法適應當?shù)厣,最終未能成行。目前,雙方分開達5年之久,感情非常穩(wěn)固。
這位女子是暨南大學張世君教授的好友,張世君通過這個例子告誡,我們不要因為兩地分居的出現(xiàn),就憂心忡忡家庭是否解體。“我們時代的通信和交通如此發(fā)達,只要雙方有足夠的溝通和交流,兩地分居的家庭是可以很好維護的!
在她的記憶中,改革開放前的夫妻分居是極不人道的,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里,戶口限制嚴格,當時這樣的家庭叫作“半邊戶”,是“貧窮”和“困苦”的代名詞。“打個電話要去郵電局,見面比登天還難!
張世君相信,“雙方都走出家庭發(fā)展,這改變了女性對于男性的依賴。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女方有足夠的經(jīng)濟獨立,對于婚姻是好的。任何一方都不會輕言放棄婚姻!
工業(yè)化、全球化時代的家庭碎片化
全球化競爭迫使社會精英全家散居各地。
臺灣的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常年居住在深圳東莞的工廠宿舍,他的家人長居澳洲,公司的研發(fā)中心在臺灣。
跨國的營運模式,讓夫妻、親子被時空隔離,家人只能用有限的時間相處。一位CEO抱怨:“我沒辦法過規(guī)律生活,跨國公司,國際公司,聽在我的耳朵里,已經(jīng)是我的魔咒。”
很多高級職員到處都是家,生活用品要好幾份,常常飛行在不同的城市之間,居無定所,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變得模糊。
可以確定,地老天荒、永浴愛河的婚姻將會步步萎縮,英國傳統(tǒng)一夫一妻制比例不超過40%,其他如單身、單親、同居、同性戀等比例卻逐步上升,我國近年漸低的結(jié)婚率和走高的離婚率,也在“與時俱進”地向發(fā)達國家看齊,正是社會變遷和人性使然。
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說,夫唱婦隨成為了神話。種種跡象表明,朝夕相對的家庭生活不再是天經(jīng)地義。
如今需正視的,應該是我們的兩性教育甚至性教育跟上了嗎?我們的人文學習資源普及了嗎?大眾傳播媒體是否能夠擔負起情商和性商的人本教育責任呢?現(xiàn)存的輔導機構(gòu)真的能做到觀念先行,有效處理夫妻關系問題嗎?
比如,在西方國家,這一系列問題總是受到追問。由于家庭面臨社會發(fā)展的挑戰(zhàn),美國總統(tǒng)大選時,候選人常被問及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Family Value?”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美國籍教授趙永甫介紹,國際大公司越來越多考慮到員工的家庭。通常它們的員工可以選擇帶上家人到外地任職,公司會適當增加他的工資收入,讓他足以贍養(yǎng)自己的家庭。
今年八月份,趙永甫獲得福布萊爾基金會的支持,來到中國講學,他的太太、兒子跟隨而至,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都由基金會支付。兒子目前在廣州二沙島美國國際學校上六年級,一個學期學費6000美元,也由基金會提供。
美國人應聘時往往會考慮到伴侶和孩子的意見,“如果我妻子和孩子不喜歡這個城市,也許我就不能為您效勞”。
中西之別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婦女最大的職責一直是‘相夫教子’,新中國建立后,觀念發(fā)展到另一極端――婦女就業(yè)成為男女平等的基礎。為了追求這樣的平等,很多人愿意選擇兩地分居!敝猩酱髮W社會學系副教授劉林平說。
由于男女平等往往被簡約為“就業(yè)平等”和“同工同酬”,那些無法獲得工作的女性會覺得自己失去了與男性平等的權(quán)利。
李萌為了給攻讀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的丈夫當陪讀,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但很快她就體會到了作為“全職陪讀”的委屈――丈夫覺得她整天呆在家中,沒有出息,動輒給她臉色。學歷不高的李萌很難在美國找到工作,時日久了,她越來越懷疑自己的價值。最終她提前回到中國――她需要一個工作,這樣她才覺得找到尊嚴。
34歲的李婷婷是另一個例子。結(jié)婚已有11年的她現(xiàn)供職于北京某外資廣告公司。9年前,她隨供職于外交部的丈夫駐外。兩年的任期結(jié)束后,她隨丈夫回國。這時,真正的問題才出現(xiàn);貒螅煞蛘諛尤ネ饨徊可习,可她自己卻什么都沒有,出國前就辭去了工作,回來后一切要從零做起,使出吃奶的勁兒才找到了現(xiàn)在的廣告公司,工作雖然累,但她從中找到了滿足感與幸福感。心里再沒那種空落落不著邊際的感覺。
三年后,當丈夫再次被派出國時,李婷婷拒絕了他一同前往的要求。“我如果辭去這份工作,兩年后回國我還要一切從頭再來,我不愿再過那種生活,我要有我自己的事業(yè),我要證明我自己的價值,不愿再做他的附屬品。”
拒絕做附屬品的痛苦,就要承受另一種痛苦,兩地分居。
兩年,他只能在中間回國一次!澳切┞L夜,所有的節(jié)假日,我要一個人度過。咬咬牙,我覺得我寧愿承受這種相思的痛苦,也不愿再無所事事地依附在他身邊!
“在美國,夫妻為了工作而兩地分居的現(xiàn)象遠遠沒有中國普遍!敝猩酱髮W管理學院的美國教授趙永甫告訴記者。
在美國人們并不像中國這樣理解男女平等。對于婦女來說,外出工作還是當家庭主婦,純粹是個人的選擇。他們所得到的尊重是一致的。
趙永甫的太太已經(jīng)在美國當了25年的家庭主婦,每一次填履歷表的時候都很自豪地寫上“House wife(家庭主婦)”,美國人不會看不起的,反而會贊賞地說:“You are a home maker!(你是家庭的締造者)”。趙太太說,在美國人的眼中,家庭主婦就是一個職業(yè)。
美國有個NGO組織“focus on the family”(愛家協(xié)會),它鼓勵經(jīng)濟狀況還可以的家庭,妻子專門留在家“相夫教子”。
按照趙永甫的分析,在美國,如果雙方一起出去工作,家里的收入會增加2000美金,但小孩就要上Daycare(日托),一個月至少600美金;一家人在外吃飯和應酬的時間會增加,支出會增多;所以,一方工作和雙方一起工作并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收入差別。而且小孩的教育水平會受到影響。
劉林平在法國留學的時候就注意到,女性不工作的比例很高。家庭婦女如果生養(yǎng)三個小孩,所得到的政府經(jīng)濟補貼與她外出工作的收入大致相當。
OECD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西方,婦女走出家庭,進入職業(yè)市場也曾出現(xiàn)熱潮,但是近些年,隨著社會進入后工業(yè)時代,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逐步回歸,越來越多的女性放棄升遷、加薪、或者減少工作時間,來換取更多的時間照顧家人。
美國回歸家庭,而中國卻面臨夫妻兩地分居的熱潮。劉林平進一步分析,這和我們社會的發(fā)展階段相關,但導致中國出現(xiàn)家庭兩地分居狀況的根源則是新中國勞動就業(yè)的基本特點――高就業(yè)、低工資、雙就業(yè)模式。這個特點決定夫妻要在同一個城市找到滿意工作的可能性。还べY水平低,一方的工資收入不足以贍養(yǎng)一個家庭。
擺脫功能主義的習慣性思維
傳統(tǒng)家庭的功能是無所不包的,衣食住行、生兒育女、愛情慰藉……但現(xiàn)在,家庭的很多功能被外包出去。
美國人馬克?赫特爾在《變動的家庭》一書中提到,“食堂、餐廳、幼兒園和托兒中心、學校建立,服務設施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如洗衣、縫紉、理發(fā)店、制鞋店、修理鋪等,家庭承擔的功能逐步減輕!
人與家庭的各種功能,開始由社會的各式各樣功能來代替。甚至,生兒育女都不必然是婚姻的目的。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拘泥于“有父母、有子女、有房子”的“家”。
夫妻分居兩地,家庭幾乎不承載任何實際功能,甚至沒有性。分居家庭的大量存在促使反思家庭的根本。
家人沒有辦法共同生活,“候鳥、分偶家庭形態(tài)”,讓分離的夫妻逐漸明白,婚姻并不因為很多外在的功能而存在。
兩地分居正在讓我們忘記婚姻家庭帶來的種種便利和功用。當擺脫了功能主義的習慣性思維,也許,愛情會更純粹地釋放出來。
相關熱詞搜索:分居 時代 新分居時代 新分居時代全文閱讀 新婚姻法分居六個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