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和他的少數派報告 少數派報告電影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0-04-0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這是一份讓眾多媒體經營者、投資人、廣告商感到沮喪的報告。完全顛覆了他們對青少年群體消費習慣的預想 僅僅兩周前,15歲的倫敦少年馬修•羅布森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高中生,在東南部一所公立學校就讀,喜歡在一款叫《使命的召喚》的電游里扮演拯救世界的英雄,為找不到暑期的實習工作而煩惱。
今天,他是東京、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最熱門話題;鸾浝、公司總裁、行業(yè)分析師們正逐字逐句地研究著他的分析報告――青少年們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的。
很有可能,他所撰寫的3張薄薄的報告,正在影響著全球萬億數量級的流動資金的去向。
小狗魯迪
父母既非投行人士,長輩也無這方面的人脈資源,能站在摩根士丹利的辦公室,向那些西裝革履的投行分析師們解釋青少年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就需要一點點運氣。
這運氣是馬修家3歲的小狗魯迪帶給小主人的。
2009年1月,小狗魯迪拖著馬修的媽媽到格林威治公園溜達散步,在那里,它和另一條狗成了朋友。那只狗的主人叫帕特里克•惠靈頓,他是摩根士丹利的一位高級分析師。兩位狗主人坐下來聊天,接著就聊到馬修的遭遇:他想獲得一些工作經歷,向當本地的公司機構、律師事務所和銀行投了無數自薦信,結果通通吃了閉門羹。
對像帕特里克•惠靈頓這樣主導世界的成年人來說,這不過是個順水人情。于是,馬修最終得到一個來自摩根士丹利的offer――為期兩周的實習資格。在7月的一個周一早上,他興沖沖地趕往大摩位于金斯雀碼頭寫字樓。
“真是可怕的一天。”馬修回憶著當天的尷尬情景。每幢寫字樓里都干坐著局促不安的實習生。不過,展現在馬修眼前的新環(huán)境看上去倒很有趣。待到第二周,他覺得自己已經理解投行是如何運作。接著,馬修被分配到媒介和互聯網研究小組。他的實習導師之一是好心給他實習機會的惠靈頓叔叔。
7月的金融城處于懶洋洋的休假季節(jié);蒽`頓叔叔在去享受夏日時光之前,交給馬修一個小作業(yè)――寫一份關于像他這樣大的孩子是如何消費媒介產品的報告。
差不多花了一天時間,馬修撰寫出一份長達3頁的青少年媒介消費習慣研究報告!拔彝ㄟ^短信的方式向一些朋友調查他們的想法!彼嘈,自己的報告凝聚著大約300名青少年的集體智慧,并且,間接代表著全英幾千名少年的真實想法。
沒人會在意類似這樣的實習小作業(yè)。可是,當馬修的小作業(yè)送到威靈頓和其他兩位分析師愛德華•希爾-伍德、朱利恩•羅西的桌上時,他們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這是我們見過最清晰、也最引人思考的觀察!
最終,摩根士丹利決定對外全文發(fā)布這份實習生撰寫的研究報告。很快,電話和email像洪水一般涌進辦公室,來自紐約、東京和金融城的基金經理、公司總裁和投資商們要求摩根士丹利提供更詳細的分析內容。
“在我們曾參與的研究報告中,這篇報告激起的反應無疑最大,而且肯定會成為摩根士丹利發(fā)表過的、閱讀人數最多的報告之一!毕-伍德表示。他初步估計,相比其他研究報告的平均水平,馬修的報告獲得的反饋要高出五六倍。
一夜之間,馬修成為史上最出名的實習生之一;另一位則是大名鼎鼎的前白宮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小姐。和讓美國總統深陷“褲子門”的莫妮卡前輩不同的是,馬修的出名靠的可是他嚴肅認真的實習成果。
少數派報告
這是一份讓眾多媒體經營者、投資人、廣告商感到沮喪的報告。完全顛覆了他們對青少年群體消費習慣的預想。
根據馬修的報告,青少年討厭廣告牌、電視和互聯網上的侵入性廣告;他們樂于通過各種平臺獲取內容和音樂,包括手機和蘋果iPod等諸多設備;他們不聽廣播,更愿意使用音樂網站,因為這里提供的流媒體音樂是免費的,而且可以自主選擇;他們很不愿意為音樂付費,其中80%的人采用非法方式下載音樂,多數人從未買過CD。
印刷媒體遭到青少年的冷遇,因為“他們無法忍受滿滿一頁的文字”,而電影和演唱會是少有的幾個能夠讓他們心甘情愿掏錢的領域。青少年經常去電影院,只不過他們去電影院“不是為了看電影,而是為了獲得體驗并與好友聚會”。
家庭收入較高的青少年使用iPod聽音樂,家庭收入較低的孩子則用手機聽音樂。馬修寫道,約99%的青少年擁有手機,但是,手機主要的用途是發(fā)短信和聽音樂,他們更喜歡通過視頻游戲機免費聊天。
馬修還寫道,青少年很少有固定時間看電視,他們基本都有接觸網絡的途徑。
真正對新媒體商業(yè)模式構成當頭一擊的,是馬修在報告中寫道:“青少年不使用Twitter,即使他們注冊了賬號”,因為用手機更新這個微博客會用光儲值,而儲值用來給朋友們發(fā)短信會更好!坝捎跊]有人會看他們的Twitter主頁,因此他們認為發(fā)表Twitter信息毫無意義。”
是的,他說的是Twitter,那個被認為是2009年傳媒業(yè)最潮、最熱、最有商業(yè)前途的新玩意。今年年初以來,各種風投追逐著Twitter,到處流傳著Google、Facebook在內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在與Twitter進行談判的消息――或有意收購Twitter,或希望對Twitter的數據流加以利用。Twitter的創(chuàng)始人和CEO埃文•威廉姆斯也曾美滋滋地坦承:“從沒預想過今天的成功!
估計他現在很想痛扁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馬修的研究報告發(fā)布與太陽谷媒體年會差不多是同在7月,疑慮重重的媒體高層對Twitter的商業(yè)模式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質疑――當紅炸子雞的全盛時期似乎已經過去。
馬修的名氣也從金融界迅速擴散到大眾媒體。英國《金融時報》頭版刊登相關報道后,這位不用Twitter的少年變成了數百篇報紙文章、無數博客日志和數千條tweet信息的主題。學校門口站滿了記者,據說,不少小報愿意出錢購買馬修的個人故事。但到目前為止,馬修只在媽媽的陪同下,在格林威治的家中接受過《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的采訪。
網上流傳關于馬修的種種。嫉妒、質疑、流言,不少人揣測著他的家庭背景――“他爸爸是大摩的CEO”、“聽說他在一家昂貴的私立學校讀書!币粋酸溜溜的新聞跟帖是這么說:“我不明白,他們(投行)為什么不去關注這么多專業(yè)的、詳細的研究報告……我保證我的報告比他更專業(yè),甚至,我還保證我比他更年輕!
的確,馬修的報告沒有什么太不可思議的觀點。他自己也說:“我們想的都差不多。這都是我們在學校里談到的內容。只不過,我用了銀行家能理解的語言說出來!
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成年人們對此的激烈反應――一個15歲少年用他誠實的眼睛,用一種自信、毫不矯揉造作的語言,輕而易舉地擊潰了那些商界精英對這個世界自以為是的認識和看法。
有趣的是,盡管“無法忍受寫滿文字”的印刷媒體,馬修的一夜成名,很大程度上拜主流報紙所賜。正是《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的議題設置,讓他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更有趣的是,到目前為止,馬修也只接受過幾家嚴肅的“上流報紙”的采訪。
馬修成名的最大受益人當然是摩根士丹利,除了博得“不拘一格重視人才”的美名,還在士氣低落的危機年代,為自己在業(yè)界熱炒一把。
據說,大摩眼下在開展一項計劃之外的、由群眾提供資源的試驗,他們已經收到了數以千計的評論和其他少年對馬修報告的一系列改寫,使他們得以開展統計數據更為精確的分析。
下一個夏天,馬修將為大學入學考試忙碌,估計,“史上最強實習生”的稱號讓他很容易敲開一所名牌大學的大門。他希望未來從事“與銀行業(yè)相關的”職業(yè)。眼下,他正在忙著把游戲機、手機塞進行囊中――他得去參加童子軍夏令營的遠足活動了。
相關熱詞搜索:少數派 馬修 報告 馬修和他的少數派報告 少數派報告 少數派的報告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