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中的偶然,戰(zhàn)略棋盤上的戰(zhàn)術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4月1號,中美軍用飛機在南海上空發(fā)生了撞機事件,成為近年來中美軍事安全領域最有熱度的事件。首先應該指出的是,這一事件之所以受到國內外如此廣泛的關注,是與其發(fā)生的大背景分不開的。我們毋寧說,正是當前中美之間處于微妙的戰(zhàn)略關系調整期的大背景賦予了此一事件如此引人注目的效果。同時,考慮到中美之間目前面臨的種種軍事安全話題,會賦予此一事件的處理以特殊的意義。本文將就此一事件中公眾最為關心的幾個方面及事態(tài)的可能發(fā)展略加剖析。

          

          一、 事件背景:必然中的偶然

          

          此一事件究系偶發(fā)事件還是精心策劃的挑釁行為,我們下面再討論,我覺得此一事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發(fā)生背景。進入后冷戰(zhàn)時期以來,由于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美國亞太安全戰(zhàn)略的變化,以及全球安全格局的變化,中美之間在安全領域的利益異同與認知的確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自90年代中期以來,美軍在亞太及我周邊地區(qū)的軍事演習和部署活動日益頻繁。中美兩軍的對抗性摩擦事件其實早已是家常便飯,只是平時不為一般媒體及公眾注意罷了。

          

          去年發(fā)生的我戰(zhàn)機在東海上空驅逐美偵察機事件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一個大家必須明白的基本事實是,為了保持在亞太和遠東地區(qū)的前沿軍事存在,實現其預防性防御(PRE-DEFENCE),同時也是為了展示威懾與實戰(zhàn)相結合的軍事戰(zhàn)略,其實自冷戰(zhàn)時期起,美軍從來未停止在該地區(qū),特別是直接針對我國的類似軍事行動。自1950年代起,美軍和美國情報機構主持及資助的針對中國大陸的偵察飛行活動從來沒有停止,只是到了7、80年代,在受到我國防空力量的打擊,同時考慮到兩國在80年代的戰(zhàn)略協(xié)作關系需要后,才改采用衛(wèi)星和天基偵察監(jiān)測系統(tǒng)為主。但是,天基系統(tǒng)在偵測戰(zhàn)役戰(zhàn)術級目標時始終有難以克服的不足,因為,除非象海灣戰(zhàn)爭那樣短時間的軍事行動,無論人力還是物力層面而言,現有天基系統(tǒng)在平時尚不能做到對任何戰(zhàn)役戰(zhàn)術目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偵測;
        所以類似此次的偵察飛行就成為必須,因此,事件發(fā)生后,美國有關發(fā)言人稱之為“例行性”訓練活動,同時,我國政府發(fā)言人也并未糾纏此次事件的軍事含義。

          就冷戰(zhàn)前后期的軍事態(tài)勢看,這類事件的發(fā)生都是很“正常”的。美國要保持對該地區(qū)的軍事干預行動能力和滿足其軍事情報需要,必然會進行類似的偵察活動,而我國及有關國家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利益,進行針對性的監(jiān)視活動也是完全正當的和理所當然。

          

          美國自90年代末期起,通過對伊拉克的遏制和打擊,已經基本上掌握了中東地區(qū)的戰(zhàn)略主動?扑魑謶(zhàn)爭和北約的成功東擴,也基本上使美國的歐洲戰(zhàn)略實現了向后冷戰(zhàn)格局的轉換;
        因此,美國軍事戰(zhàn)略重心已明顯向亞太地區(qū)轉移,而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最主要的軍事戰(zhàn)略目標,連美國人自己也毫不諱言,就是遏制任何足以抗衡美國的軍事大國的崛起。長期以來,美國一部分右翼政客和戰(zhàn)略家一直是把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國視為10-15年后的強勁軍事對手的。

          

          隨著美國新政府上臺,亞太有關各方都在密切觀察新政府對華政策的動向,也在仔細 掂量其主要安全班子成員上臺前后一再重復的“既非對手,亦非伙伴”和“潛在對手”這種含糊辭令與“潛在軍事對手”之間的微妙關聯。進入90年代以來,從96年的西太平洋對峙到所謂“核武間諜案”、再到年年激起新聞的售臺武器問題,都反映出中美之間在后冷戰(zhàn)時期戰(zhàn)略關

          系的確進入了一個新的調整時期,老的戰(zhàn)略協(xié)調基礎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國在軍事安全領域需要重新界定協(xié)調的基礎和框架。此一事件所激起的巨大反響說明,如果沒有可靠合適的軍事安全信任意愿和措施,即使沒有軍事“挑釁”和“冒險”意圖,還是會發(fā)生很危險的對抗行動,何況,把如此針對一個大國進行的頻繁軍事偵察活動不稱為軍事挑釁,本身是

          很困難的。

          

          所以,我們說此一事件是“必然中的偶然”事件。

          

          二、事件性質:從國際飛安肇事到非法侵入領空的三個層次

          

          事件發(fā)生后,我國民眾通過因特網和外電報道迅速得知了消息,一時間群情洶涌,以至有的網友將此一事件視為與“五八”炸館事件相提并論的“國恥”。當然,美國偵察機對我國進行這樣頻繁的偵察飛行激起了國人應有的義憤。同時,事發(fā)后布什總統(tǒng)及美太平洋地區(qū)司令布萊爾上將的傲慢言論也充分暴露了美國的霸權心態(tài)。其實,在撞機事件發(fā)生后,從兩國軍方、兩國政府、兩國領袖到兩國媒體和民眾已經引發(fā)了一連串互為因果的行動,這本身已經構成了此一事件頗具戰(zhàn)略含義的延伸。因此,要厘清這一事件的性質,必須考慮到從事件緣起到后續(xù)發(fā)展的幾個層面,并進行仔細的分析。

          

          首先,從現在見諸報道的情況及在現場的我國飛行員目擊報告來看,我們必須承認,兩國軍機相撞事故本身基本上可以認定為一起由于美國軍機違規(guī)肇事而造成的嚴重國際飛安事故。這是此一事件第一層次的性質。因此,我國政府提出了“道歉、解釋和賠償”的要求。我國政府的要求既是合理正當的,也反映出一種不希望事態(tài)政治化,進而影響兩國關系大局的良好意愿。但是,美國部分人士似乎并未領會我國政府的胸懷和好意,而是以一種一貫居高臨下的傲慢態(tài)度回應,總統(tǒng)和國務卿都說過什么“沒什么需要道歉的”,部分議員和媒體甚至以冷戰(zhàn)意味十足的口吻,煽動在WTO和售臺武器等問題上杯葛中國,趁機將此事政治化。這些都是十分不明智的。據報道,在美國駐華使館人員探視了被扣機組人員后,布什總統(tǒng)已經對撞機致使我國飛行員失蹤表示“遺憾”,同時下令有關官員不得就此事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這實際上一方面反映了美國最高行政當局缺乏從戰(zhàn)略穩(wěn)定需要處理此類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暗寓著美國承認了我國政府有關要求的合理性。

          

          其次,由此引出本次事件的第二層次性質。撞機事件真正的緣起是美國軍用飛機對我國進行偵察飛行,我軍機為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正常的監(jiān)視和驅逐行動。我國駐美大使在就此事接受CNN訪問時提出的假設非常值得美國領袖、媒體和民眾思考:“如果中方飛機到美國東海岸或是西海岸進行偵察,你們損失了飛機,飛行員失蹤,”美國政府和人民會怎么做和怎么想?美國對外國航空器在其所屬的海洋經濟區(qū)上空的飛越有嚴格的規(guī)定,而針對美國的軍事挑釁行動美國會怎樣反應,這應該是用不著想象力就會明白的。就此次事件的這個層面而言,世人必須注意到,這其實是一種發(fā)生在中美之間的準軍事對抗。這里反映出美國對華軍事安全政策中最令人不解、也是最毒化交流的一個因素,即嚴重的言行不一。近年來,美國政府和軍方都一再在各種場合表示希望推進兩國在建立和加深軍事信任方面的合作,為此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交流。僅在今年3月,包括美太平洋地區(qū)司令布萊爾上將、美國空軍學院院長和美第七艦隊司令梅茨格中將在內的三位高級軍界人士訪問了我國。筆者在短短20天之前曾有幸親問聽見梅茨格中將對我國聽眾說,他對中美關系的前景“極度樂觀。”但是,與此同時,美國駐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卻從未停止針對我國的偵察和挑釁性活動;仡欀忻狸P系30年來的發(fā)展始終或多或少地存在,特別在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國家安全領域,這種言行不一有時發(fā)展到令人震驚的程度。這其實是最毒化兩國關系的因素,因為它破壞了建立穩(wěn)定和協(xié)調的戰(zhàn)略關系最重要的民意基礎。此次事件發(fā)生后,我國部分民眾將之與“五八炸館”事件相提并論已經反映出對美國經常性的言行不一最明顯的反彈。

          

          其三,撞機事件的一個重大延伸是美軍肇事偵察機非法入侵我領空后在我國軍用機場降落。這其實是非常明顯的非法侵入領空事件。美方大談被扣的機組人員的“人道主義”問題而特意回避提及此節(jié)實在是自知理虧,別有用心。必須指出的是,就事件的這一層面而言,非法入侵主權領空的任何飛行器及其上的人員都應受到按主權國家按國內有關法律的拘留和調查

          。美方關于入侵飛機是“美國領土”的言論,如果不是無知,那只是暴露了一種很無賴的霸權心態(tài)而已。按各國慣例,入侵飛行器如不聽從主權國家執(zhí)行驅逐任務人員的引導或做出危險動作,驅逐方為保衛(wèi)國家領空安全,甚至有權擊落該飛行器。至于此次事件被扣留人員,我國政府一再使用“安置”一詞,其實這種措辭只是一種反映我國偉大文明精神的禮貌,同

          時也反映了了我國政府和領袖以中美關系大局為重、不想把此次事件升級為國際事件的遠見和氣度。因此,白宮發(fā)言人居然說,事件升級“取決于中國政府”實在是對我國法制的極大蔑視。也許這反映了美國新政府的確外交解決此次事件缺乏自信。然而,值得提醒美國政府注意的是,我方處于極大誠意而暫時未提起的機組人員法律地位問題實際上是存在的,如美

          方不迅速拿出誠意,承擔應負的責任,一但拖延下去,此一問題必將使問題更為復雜,從而為盡早解決問題帶來更大的變數。

          

          三、事件發(fā)展:外交解決與危機處理

          

          就由此事件引起的兩國外交交涉這一層面來看,更是充分顯示了美國新政府在處理外交事務方面的笨拙,不自信和在作出戰(zhàn)略評估方面的潛在危險。如前所述,事件發(fā)生后,中國政府立即召見了美方使館人員,我國駐美外交人員也兩次約見

          美方,正在外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我國最高領袖兩次發(fā)表談話,同時,我國并未糾纏美機非法入境問題, 這些都是我方愿意妥善外交解決此一事件的誠意的表現。但是,美方的有關言論及回應行動卻似乎對這些誠意及切實的行動無動于衷。

          國外有評論說,這反映了美國對華戰(zhàn)略評估的一個對抗性趨勢。圍繞此一事件展開的外交行動應該是解決問題的真正途徑,但美方部分媒體和人士最初的反映似乎是要把把事件政治化,甚至上升到危機處理的高度。這顯示了中美之間在面臨此類問題時最危險的誤區(qū),即由于美方的外交笨拙及對外政策失控,致使一切偶發(fā)事故朝向危機發(fā)展。問題的關鍵在于,保持中美之間的戰(zhàn)略穩(wěn)定不僅符合中國利益,也是美國亞太政策的重大目標,符合美國的根本國家利益。對中國這樣的大國進行傲慢、威脅和恐嚇來推行國家政策無異于癡人說夢。

          

          直到4月4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約見我國駐美大使,并致信錢其琛副總理。4月5日,布什總統(tǒng)發(fā)表談話,對我失蹤飛行員和被撞毀飛機表示“遺憾”,同時表示“不該讓這一事件動搖雙邊關系,”“美國和中國的關系非常重要!敝链,外交行動似乎才開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美方一味糾纏所謂“讓停留人員回家”問題是非常笨拙和虛偽的,說其笨拙,是因為美

          方似乎有意要挑起機組人員法律地位問題,但若真挑起這一問題,美方的理虧和被動是毫無疑問的,美國政府和有關方面似乎忘記了失蹤的中國飛行員,同時也忘記了60年代因侵犯中國領空而被擊落,甚至斃命的美國飛行員。說其虛偽,是因為,沒有中美對此次事件的一攬子諒解,片面糾纏所謂“回家”問題,不僅毫無意義,其實是緣木求魚。美國總喜歡說“球在中國人一方,”但是人們都知道,在中美之間,球其實大都在美國一方。美國自認為是世界領導國家,并且非常樂意于揮舞道義的旗幟作為政策標簽。但是,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美國應該有足夠的勇氣和誠意,承認錯誤,并在這一前提下奠定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大國交往的基礎。所以,放開來看,此次事件不僅是對布什政府外交理念和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美國未來外交理念及政策走向的一個考驗。如果處理得當,此一事件無疑將成為中美超越冷戰(zhàn)思維、建立面向21世紀的穩(wěn)定戰(zhàn)略關系的一個小小轉折;
        但是,如果處理不當,那么,那些關于此一事件如何從負面影響中美關系的評論將真的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這應該是中美兩國許多人決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盡管兩國就此一事件進行的外交行動據報道取得了“進展”,但我們在此還是要說,“球仍然在美國人一方。”

          

          四、事件教訓:美國亞太軍事安全戰(zhàn)略與中美軍事交流再思考

          

          基于上述種種,那么,這一事件真正的教訓在哪里呢?

          

          包括美國在內的有識之士都明白,發(fā)動新的對華冷戰(zhàn)絕非中美兩國的根本國家利益所在;
        同時,在大國關系中奉行傲慢和霸道的單邊主義政策只會給本國利益帶來傷害。穩(wěn)定的中美關系是任何穩(wěn)定的、設想中的未來亞太安全格局的基石。戰(zhàn)后,美國通過跨大西洋的軍事政治安排為歐洲的近50發(fā)展奠定了穩(wěn)定的基礎,通過與日本的政治軍事同盟整合了與日本的可能沖突。綜觀近代國際關系史,只有出于共同安全有誠意的、制度化的集體安全措施才是和平有力的保障而任何基于遏制理念的安全戰(zhàn)略必然帶來對抗和沖突最終往往使有關各方陷入災難性的境地。因此,此一事件很重要的第一個啟示是:中美之間如何建立制度化的安全對話論壇與軍事信任機制問題應該提上兩國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的日程。只有良好的對話氛圍和制度化的交流管道可以化解摩擦和緊張。

          

          新版的《中國國防問題白皮書》指出,“中國支持在平等參與、協(xié)商一致、求同存異、循序漸進的基礎上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地區(qū)安全對話與合作!蔽覈钚械膩喬踩咭粋最重要方面就是通過充分對話,在尊重主權的前提下建立信任機制。但是,我們必須指出的是,考慮到亞太地區(qū)既有安全格局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我們可以說,沒有中美之間的安全戰(zhàn)略協(xié)調及充分軍事信任,那么任何地區(qū)安全,特別是軍事安全機制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安全對話與軍事信任機制的前提是平等而有誠意的交流。這就要求美國放棄冷戰(zhàn)思維,放棄建筑在絕對安全神話之上的單邊主義地區(qū)軍事政策。這意味著要共同探索一種開放的、超越零和的綜合安全觀。在這種新安全觀指導下,建構多層次、多管道、由學者層到決策層、由民間到官方、由雙邊到多邊、符合多方根本利益的軍事安全格局。只有這樣的格局真正運轉才能化解亞太地區(qū)及中美之間的軍事安全緊張。而只有軍事安全疑慮得以有適當的渠道化解,本地區(qū)廣被期待的經濟前景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并真正為有關各國分享。

          

          有專家曾經指出,美國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在中美軍事安全關系中其實處于大大“盈余”的地位,而中國則處于大大“赤字”的狀態(tài)。因此,要建立有效的中美安全對話和軍事信任機制,美方應該拿出足夠的誠意,消除毒化對話和信任氛圍的言行不一。美國的政治領袖和戰(zhàn)略家曾不厭其煩地指出,保持亞太地區(qū)的繁榮和

          穩(wěn)定是攸關美國根本國家利益的戰(zhàn)略目標。不可相信,一個沒有有效的安全對話和合理的軍事信任機制的地區(qū)決不能夠實現持續(xù)和長久的繁榮和穩(wěn)定。對此,中美雙方透過此次撞機事件都應該得到了足夠的體驗。

          

          最后,通過此一事件,對于美國戰(zhàn)略家和決策者而言,我認為還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安全對話和軍事信任機制的另一重重要功能是消除戰(zhàn)略意圖的誤判,而過往從1950年的鴨綠江到2001年的中國南海的歷史事實都顯示出,在所有戰(zhàn)略誤判中,沒有比低估一個重要大國保衛(wèi)自己的決心更為嚴重了。

        相關熱詞搜索:棋盤 戰(zhàn)術 偶然 戰(zhàn)略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