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余英時的歷史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圍棋高級國手,在緊要處落下一子,即能提起一條大龍,牽動全局。余英時正是歷史研究園地的高段國手。余英時文集出版,誠可謂中國學術界的大事。這一位重要學者的著作,在中國久已為讀者欽佩,究竟還有不少尚未見于國內書刊。這次十卷文集問世,雖然還不是余英時先生的全集,終究能夠讓讀者大眾讀到他的不少佳作,廣西師大出版社真是為學術界立了大功德。
英時與我相交數(shù)十年,是我極為欽佩的友人。他少年時在家鄉(xiāng)安徽潛山,接受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因此他的國學基礎訓練十分深厚。我們這一代接受的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奮多力分,在國學方面,基礎其實相當薄弱。這一少年時代的際遇,為英時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8(編按:原文如此,余先生自述1950年入港),他徒步赴香港,正趕上新亞書院成立,遂追隨當代史學大師錢賓四先生,成為錢先生得意弟子。新亞書院畢業(yè),英時奉派入哈佛訪問,隨即進入哈佛,攻讀博士學位,受教于楊聯(lián)陞先生。錢先生學問博大精深,楊先生學問甚為淵博而又思路細密。英時自己才思過人,又得到二位大師的熏陶,遂成為我們這一代最可欽佩的史學家,數(shù)十年內執(zhí)學界牛耳,為大家公認的史壇祭酒。我有幸與他相交逾半個世紀,也常受惠于這位益友。在沈志佳女士約我為《余集》撰文介紹時,我欣然接受這一任務,則是為了學術界社會公正,有好書即應介紹,不能因私誼而回避。
《余英時文集》收集的文章,按主題分為十集,但未包含其成書的專著。此十集的內容,可以查知;
他的各種專著,也見于他的著作目錄,均不須贅述。本文所及則是英時學術研究生涯的幾個階段,由此可見這位史學名擘關注的主題。
英時早在新亞求學階段,即已出版了《文明論衡》,為其時論的文集。他于當世事務,多所論列,而其中心思想則是自由思想與民主制度的來龍去脈,及其如何落實。這一對于自由民主的信念,拳拳在念,至于今日,數(shù)十年來,至老未改初衷!
他的早期學術研究,是由研究方以智、戴震及章學誠,并由此以論述明清學術思想的變與不變,其中自有學術演化的內在邏輯,清代樸學之興,并非只是在清代壓制思想之下的逃避。我于漢代思想,曾粗窺門庭,頗以為東漢考證訓詁之學,實是對于西漢繁瑣空疏的矯枉,至于是否過正,則是另一話題。因此,雖然我于明清學術,十分生疏,卻能體會英時的想法。
對其中“知識人”(亦即一般所謂知識分子)的特性,英時認為各個不同的時代,各有其知識人特為關注的問題。他對于漢末以下“知識人”自覺性的反省,特別有所論到。我們共同主持一次討論會,嘗試理清中國知識階層的演化歷史。那次會議的紀錄,已匯成一書。英時發(fā)韌之功,不可磨滅。
英時在中國近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商人秉持儒家倫理,遂有類似韋伯加爾文派基督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的關系。英時這一論述,著重在儒商的使命觀,實是韋伯論述的跨文化驗證,其貢獻不但在于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與思想的關聯(lián),也在于闡釋儒家思想中,過去未曾有人看見的特色。英時的貢獻,已為學術界普遍接受。
前數(shù)年,英時完成了《朱熹的歷史世界》一書,從朱子的思想,聯(lián)系到南宋立國的根本大計及當時議論的主題。此書抉出發(fā)微,從朱子交友圈及南宋政治,找出許多線索,征明其論述,實是思想史及社會史雙方交叉的研究,此書開拓了研究思想史的新方法?煞Q為中國史學界在二十世紀后半期最重要的著作。
至于英時對于歷史學前賢,如陳寅恪、錢賓四、顧頡剛等諸位重要學者的討論,旁征博引,不啻近代中國史的篇章。他對于陳寅恪先生晚年詩篇的索引,細致的功夫,嘆為觀止。如果陳先生身后有知,有此知音,也當欣喜。
英時學術生涯,涉及的方面甚廣。一般學者能成就他許多方面中之一二,已屬不易,而他能體大思精,從細密梳耙中見大問題,面面俱到,舉重若輕,非有大才而又有勤勞不能成功。英時長我五個月。我們都已年邁。我近年心臟血管均有毛病,常感力不從心。而英時老當益壯,并無重大疾病,讀書著述,精進不已。今茲新作問世,忝為老友,特就所見,邀請讀者共同欣賞這位當代大師的作品。珠璣滿目,必能令君受益。對于史學界的同仁們,讀英時的作品,又有一番享受:領會安排史料并逼出結論的治史技巧,可觀的智慧。正如觀看圍棋高手落子布局,能感受到別一番愉悅。
2006-9-19
作者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