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定:《鄉(xiāng)土中國》與“鄉(xiāng)土”世界,(下)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三、《鄉(xiāng)土中國》中的概念和當代社會科學的某些研究

          

          費孝通教授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出的某些概念中的某些內容,在另外的學術傳統(tǒng)下,以另外的面目作為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表2 列出了當代社會科學中的某些重要理論,并和《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出的刻畫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概念以及刻畫其他社會體系的概念相對應。

          下面,我們概而述之。

          

          1. 對自然演化的社會秩序的關注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思潮。就現(xiàn)實性而言,有關理論是在對借助政府力量人為建構制度暴露出諸多弊端的情況下重新認識傳統(tǒng)、慣習、文化傳承等力量在社會秩序維持和延續(xù)中作用的產物。就理論思考的推進而言,則是認識到人類認知能力的有限和理性設計、建構制度的巨大成本后的學術轉向。比如,這一領域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耶克就強調,人類的文明,有賴于人類合作中不斷擴展的秩序,這種擴展的秩序,不是人類設計形成的結果,而是在無意之間遵循某些傳統(tǒng)的、道德的做法而形成的。[2]1

          對自然演化的社會秩序的研究,使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費教授有關禮治秩序、禮俗社會的概念。不過,當代的研究比費教授走得更遠,其重點不是強調在現(xiàn)代社會中那種非人為建構的力量的勢弱,而是強調現(xiàn)代市場制度恰恰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

          

          2. 以人們的行動是嵌入在人際關系網中為基本假設和研究視角的當代網絡社會學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流派之一。由于解釋力的廣泛有效,其研究領域已經超出傳統(tǒng)社會學的邊界,進入到經濟學等相鄰學科。比如,格拉諾維特關于勞動力市場的研究[3] ,懷特關于廠商間關系和市場的研究[4] ,博特關于廠商競爭地位的研究[5] ,烏茲關于金融活動的研究[6] ,都把人際關系作為重要因素引入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這樣的概念也為其他學科的一些學者所接受,比如,一些經濟學家近年來也開始重視“network”、“socialcapital ”這樣的概念,并試圖在自己的學科中為其定位。貝克爾是這方面的一個代表,在他近期的一些著作中,已經正式使用了“network”、“socialcapital ”概念[7] 。2000 年,世界銀行出版了Dasgupta 和Serageldin主編的名為《社會資本》的書,收錄了一些經濟學家的有關論述。[8] 網絡社會學的當代發(fā)展不僅是使用網絡分析技術于人們行為軌跡的描述,而首先在于人的行為假定!扒度胗谌穗H關系網絡”意味著承認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在人的行動中的重要性,也就是承認了廣義的“差序格局”(注意,我這里說的是“廣義的”差序格局,而具有特定社會規(guī)范內容的差序格局,如費教授曾談到的以自己為中心、距自己最近的是家,然后是家族……那樣的一種差序格局,可以稱為“狹義”的差序格局) 。這個假設同時放棄了“原子化”個人的假設。[9] 而費教授作為“差序格局”對照的西洋社會“團體格局”中對人的假設,是像一根根獨立的柴,其團體則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可以看到,這很類似于“原子化”個人的假設,F(xiàn)在,“西洋社會”中的網絡社會學家在分析他們自己的社會的時候,已經放棄那樣的假設了。

          

          3. 與差序格局相聯(lián)系,費教授提出“維系私人的道德”概念。對此,我們除了可以沿著上面已經談到的網絡社會學的研究思路進一步引申之外,還可以從在當代社會科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交易成本經濟學來作一些相應討論。交易成本概念的提出,使經濟學家明確意識到制度的建構和運行是有成本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建構完全的制度并實施之成為不可能,從而制度——不論是法律層面的制度還是私人合約層面的制度——的不完全性成為一個基本設定和新的研究的起點。問題在于:在不完全的制度下,社會是怎樣有秩序地運行的? 遵循交易成本研究思路的經濟學家把眼光投向了非正式規(guī)范和人格化關系。在人格化關系中,非普適性的、私人間的規(guī)范起著重要的作用,形成私人秩序。[10] 這種私人秩序補充著不完全的法律、合約制度,共同影響著社會的運行。

          固然,以交易成本概念為其基礎的新制度經濟學家們所說的私人間的規(guī)范和私人秩序與費教授所說的“維系私人的道德”并不完全相同,它們各自屬于不同的學術脈絡并在不同的情境中提出。然而有必要看到,當社會科學家們在現(xiàn)代社會的運行中再發(fā)現(xiàn)“維系私人的道德”的存在價值時,回觀費教授早年的研究并對其進行再研究,不是別有一番意義嗎?

          

          4. 在當代法律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和制度經濟學的研究中, 關系合約理論具有重要的地位。Macaulay[11] 、Macneil[12] 、威廉姆森的研究[13] 為這一理論做出奠基性的貢獻。這一理論以其更貼近現(xiàn)實社會的法律運行狀況而區(qū)別于以往流行的古典合約理論(完全合約理論) 和新古典合約理論(承認合約的不完全性,但以完全的法律體系為后盾) ,它把研究注意力引向現(xiàn)實中的法律運行機制。支撐這一理論的一個基本社會事實是,不僅在前工業(yè)化社會或工業(yè)化中社會中,而且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中,大量的合約糾紛不是通過法律訴訟來解決的,而是通過各種方式私了的,避免訴訟仍是人們在面對違約行為時的一個重要準則。這使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費教授相對于訴訟體系而提出的“無訟”概念。自然,這一現(xiàn)象既然為不同的學科和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所關注,也就有來自不同學科傳統(tǒng)和學術傳統(tǒng)的解釋。當代流行的解釋強調法律訴訟的成本、完全合約的成本、維系長期關系的價值等,而費教授當年對“無訟”的解釋則基于教化準則而生的打官司可恥的觀念,是文化解釋。我們關心的不是哪一種解釋正確,也不認為承續(xù)學術上的功利主義傳統(tǒng)或文化解釋傳統(tǒng)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我們認為值得關注的是不同解釋所預設的前提。

          

          5. 費教授關于鄉(xiāng)土中國中的“無為政治”的討論使人很容易將之歸到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一種理想,實則不然,他在對中國社會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現(xiàn)實存在基礎。我們在上一節(jié)中已經說明,費教授指出,國家權力具有工具性,當運用橫暴權力和同意權力獲得的利益不如“無為”獲得的利益時,無為政治便有了現(xiàn)實的存在。這一命題事實上已經超出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國家運作的范圍。這一洞見至少在當今一些學者闡述的所謂有效率國家規(guī)模理論中得到了某種呼應。比如,諾思在其名著《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中曾建構了一個新古典國家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他討論了有效率政治—經濟單位規(guī)模的邊界,即對民眾提供保護的邊際成本等于增加的稅收。[14]25 他舉出了兩項與國家規(guī)模有關的研究,一項是威特福格爾的治水社會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從水利系統(tǒng)的不可分性推出國家經濟規(guī)模;另一項是弗里德曼關于政府收入類型和國家規(guī)模與形式的研究。諾思顯然沒有注意到費孝通教授在《鄉(xiāng)土中國》中關于有為政治邊界和無為政治的關系的討論。

          

          6. 當代有關政治和經濟制度運行研究中的某些前沿問題,如大團體行動中的搭便車困境的克服、制度的博弈分析中共同知識的形成、制度遵從過程的成本降低等,都和對意識形態(tài)的再研究有聯(lián)系。這些研究都可以和費教授有關“教化”的討論作相關鏈接。至于和社會結構變遷相聯(lián)系而對所謂“成功的”意識形態(tài)進行的研究,則再現(xiàn)了費教授在“名實分離”討論中的某些思想。[14]49 —65

          

          7. 費教授有關中國鄉(xiāng)土社會政治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躍出近代以來學者們慣常使用的“民主—專制”的二分框架,而深入于現(xiàn)實的社會政治生活中提取概念,“長老統(tǒng)治”就是這種思考的一個結晶。雖然在今天民主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最強勢的意識形態(tài),但政治理論研究中富有活力的一個部分表現(xiàn)出來的意向,是對各種不同的政治制度形態(tài)尋求統(tǒng)一的基礎性理解。我想舉公共選擇理論為例,這一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以民主政治制度為其具體研究對象的,但他們追究的是對民主制度乃至其他形態(tài)的政治制度提供統(tǒng)一的分析,如廣義立憲理論就是如此。[15]66 —89當然,這一派的極端抽象的研究和費教授的生動的描述實在是大異情趣,他們關注的問題和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在研究中試圖涵蓋更廣泛的政治形態(tài)這點上卻有相通之處。

          

          8. 現(xiàn)代知識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沉默的知識”[16] 。這一概念把被知識界主流思想長期忽視的一類知識提出來,從而擴展了人們對知識的認識范圍。這一概念和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相聯(lián)系,如學習理論、制度比較、制度變遷和演化、技術創(chuàng)新與組織等。費教授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批評那些把農民不識字等同于愚蠢、沒有知識的看法,提出和借助文字的社會相對的(有知識含量的) 文盲社會概念,在對知識的理解思路上,以及對知識與社會關系的理解上,和現(xiàn)代知識理論有高度吻合。不過,我們不能把費教授描述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的那種非文字的知識等同于沉默的知識,因為后者是相對于交流的知識而言的,前者則既有沉默的知識也包括部分交流的知識。

          也許需要特別聲明,我強調了當代社會科學中的某些理論和費教授當年提出的重要概念之間的關系,并非是說費教授早已先驅性地奠定了當代這些理論的基礎。從費教授的論述中,我看不出費教授預見到他提出的這些概念有發(fā)展成當代這些理論的可能前景,事實上這些理論也不是從這里發(fā)展起來的。

          我寧可承認這些聯(lián)系是被我拉扯上的。然而,主要基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而提出的概念,何以能夠和發(fā)達的當代“西方”社會中的某些受到關注的理論拉扯上聯(lián)系,倒是值得思考的。

          

          四、不同類型的比較

          

          《鄉(xiāng)土中國》中采用了比較方法來討論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乃至西洋社會的特質。從“用什么和什么作比較”的角度看,可以分為模型與模型比較、模型與現(xiàn)實比較、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比較三大類。這三類比較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功效,不能混淆。

          

          1. 模型與模型比較

          

          比如,費教授對“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的比較就屬于模型與模型的比較。因為模型是研究者把他P她所關注的事物的某些特性提煉出來加以構造的,所以,模型與模型的比較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被分別提煉在不同模型中的那些特性的差異和相同點。不過,模型與模型比較得出的結論不能簡單地作為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的比較的結論,除非兩個模型分別相當近似地概括了兩個待比較的現(xiàn)實的特征。具體而言,在邏輯上,“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的差異,不能簡單地作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和西洋現(xiàn)代社會的差異被接受下來。只有在差序格局基本上把握了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特點,而團體格局基本上把握了西洋現(xiàn)代社會的特點時,兩個模型比較的結論才能作為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比較的一種近似而被接受。

          

          2. 模型與現(xiàn)實比較

          

          比如,費教授在將“差序格局”和中國社會現(xiàn)實比較后承認,像錢會那樣的組織并不能歸到差序格局中去,從而認為在中國社會中也存在“團體格局”;又如,他在將同意的權力—民主以及橫暴的權力—專制和中國社會現(xiàn)實比較后發(fā)現(xiàn),在中國社會中存在不能歸于前兩者而另有一種的體制——長老統(tǒng)治。這些,都是把模型和現(xiàn)實加以比較后的結果。模型與現(xiàn)實比較,是發(fā)現(xiàn)原有模型的解釋邊界、發(fā)現(xiàn)新的社會現(xiàn)象并加以理論概括的重要步驟。

          

          3. 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比較

          

          比如,費教授在作出“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在中國社會和西洋社會中都存在,只不過比重不同的結論之前進行的比較,就是兩個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比較。[1]36 —37和模型與模型的比較不同,如果方法得當,這種比較可以得出兩個社會之間同異的比較具體的結論。不過,如果沒有借助良好的理論模型進行的思考和分析,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的比較難免流于膚淺。(當然,在獲得現(xiàn)實資料的過程中總不免有觀念的介入,所以任何研究者把握的“現(xiàn)實”都是有觀念架構的。這是不言而喻的。在這里我們不討論這個問題。)

          區(qū)分這三類比較,并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才能使我們不至于把最初提取自某一個社會的概念不加斟酌地認為只屬于這個社會,把最初提取自某一個時代的概念天經地義地認為僅是這個時代的特性,也才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一個概念、一個模型的適用范圍與局限。

          

          五、結語:關于本文標題的一點說明

          

          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批發(fā)展中國家的興起。隨著這些國家的興起,社會科學中的概念主要來自目前發(fā)達國家的狀況將發(fā)生改變,將可望有更多的來自這些國家的概念進入社會科學的學術主流。如果這個想法不謬,那么伴隨中國的崛起,以中國的經濟、政治影響力加之文化底蘊和巨大社會變遷所積累的經驗,(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某些來自鄉(xiāng)土中國的學術概念走向世界,應當是不奇怪的。

          但本文標題“《鄉(xiāng)土中國》與‘鄉(xiāng)土’世界”要討論的并不是上面的“可望”,甚至也不是以上述可能性為背景。引導本文的思想是另一個東西:一個科學概念產生的社會或國度,和這個概念所可能適用的范圍是兩回事;在一個概念產生以后,科學工作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探討它的適用邊界。在這樣一個思想引導下再次閱讀費教授的《鄉(xiāng)土中國》,使我看到了“鄉(xiāng)土”世界。

          

          

          注釋:

          

          注1:《鄉(xiāng)土中國》是費孝通教授于20 世紀40 年代依據講課而集成的一部書,最初出版于1947 年。1984 年三聯(lián)書店決定重印,1985 年再次出版,此后又有其他版本問世。本文依據的是三聯(lián)書店1985 年版。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 鄉(xiāng)土中國[M]. 北京: 三聯(lián)書店,19851

          

          [2]  F.A. 哈耶克. 致命的自負[M]. 馮克利,胡晉華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

          

          [3]  Mark.Granovetter.Getting a Job: 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4]  Harrison C.White.Where Do Markets Come From?[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87,Issue3 (Nov.,1981 ) ,517-547 1

          

          [5]  Ronald Burt.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

          

          [6]  Brian Uzzi.Embeddedness in the Making of Financial Capital: Ho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tworks Benefit Firms Seeking Financing[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64,No.4 (Aug.,1999 ) ,481-505 1

          

          [7]  GaryS. Becker and Kevin M.Murphy. Social Economics: Market Behavior in a Social Environ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8]  Partha Dasgupta and Ismail Serageldin[edited],Social Capital: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M].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D.C.,2000.

          

          [9]  Mark.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91 1481-510 .

          

          [10]  OliverE.Williamson. 治理的經濟學分析[M]PPE.G.Furubotn and R.Richter[ 編]. 新制度經濟學[M]. 孫經緯譯.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1

          

          [11]  S.Macaulay. Non-contractual Relations in Business: A Preliminary Stud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28,No.1(Feb.,1963 ) ,55-67.

          

          [12]  I.R.Macneil. 關于關系合同的思考[M]PPE.G.FurubotnandR.Richter[ 編]. 新制度經濟學[M]. 孫經緯譯.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1

          

          [13]  奧利弗·威廉姆森. 交易費用經濟學:合同關系的規(guī)制[M]PP陳郁編:企業(yè)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

          

          [14]  道格拉斯·C·諾思. 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 陳郁,羅華平等譯.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1

          

          [15]  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 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M]. 陳光金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1

          

          [16]  M.Polanyi.The Tacit Dimension[M]. Garden City: Double day-Anchor.1967

          

        相關熱詞搜索:鄉(xiāng)土 中國 世界 劉世定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