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辨證論治糖尿病眼底出血體會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在中醫(yī)對血證的理論認識基礎上,采用辨證論治方式治療糖尿病眼底出血病變,通過臨床病例體會,淺談對眼底出血病機的理解,在治療上需要兼顧標本、虛實夾雜、寒熱錯雜、整體與局部,更重要對出血病機的多因素兼顧,十分重要,以此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關鍵詞:糖尿病;眼底出血;辨證論治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8)02-0031-02
糖尿病眼底出血屬于祖國醫(yī)學“視瞻昏渺”、“暴盲”、“螢星滿目”、“血灌瞳神”、“消渴盲目”[1]的范疇,是糖尿病早期最常見的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隨著病變發(fā)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依據多年臨床經驗,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淺談中醫(yī)辨治糖尿病眼底出血的體會。
1 病因病機
從西醫(yī)角度來講,本病的病理特點是微血管瘤的形成,眼底血管基底膜增厚,滲透性增加,呈現小的出血點,隨著病情加重,視網膜水腫、出血,滲出增多,黃斑受累,嚴重者反復玻璃體出血至視網膜脫離,最終導致失明[2]。而中醫(yī)對本病的認識是通過臨床觀察到的癥狀及體征,整體辨證分析。筆者現將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病機歸納如下。
1.1 血瘀出血 清·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提出“凡離經之血皆為瘀血”,《古今醫(yī)統(tǒng)·眼科》曰“目得血而能視,故血為目之主,血病則目病,血凝則目脹,血少則目澀,血熱則目腫!薄俺鲅赜叙觯叙霰爻鲅,瘀滯損三光,瘀化則目明”。凡血行受阻,皆可為瘀,血瘀阻滯,使血不歸經,逆經出絡而外溢,造成出血。
1.2 血熱出血 《濟生方·吐衄》云:“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為熱之所發(fā)”!鹅`樞·五變》中指出情志不舒、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郁化火,上灼肺胃陰津,下灼腎陰。肝氣不平,肝經熱浸,氣厥血妄,侵淫眼系,蔭注于目。六氣化火、五志化熱、陰虛內熱均可導致氣血升降失常,氣行逆亂,上沖目絡,則絡破血瘀,血溢脈外;或肝郁實熱,氣郁化火,消爍津液,津涸熱淫,目絡不暢,血不循經,溢于絡外,致眼底出血。
1.3 氣虛出血 《審視瑤函·開導之后宜補論》曰:“夫目之有血,為養(yǎng)目之源,充和則有發(fā)生長養(yǎng)之功,而目不病,少有虧滯,目病生矣。”氣虛無力推動血液,血行緩慢,致氣滯血瘀,瘀則血不能循道,泛溢于目絡而出血!吨嗅t(yī)眼科全書》中說:“然痰之所生,無不由乎脾腎,脾惡濕,氣虛濕盛則為痰。”氣虛脾失健運,痰濕內生,阻滯目絡;心脾兩虛,血失統(tǒng)攝,溢于目絡之外,痰瘀互結,脈絡瘀阻,出血形成。
1.4 陰虛出血 糖尿病初起多陰虛燥熱,久則燥熱傷津,津虧液少,血液黏稠不暢而致瘀滯!肚Ы鹨健吩疲骸鞍Y狀多般,皆是攝養(yǎng)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餐熱食,皆是喪目之因也,恣一時之快意,為百疾之深淵,所以疾生眼目也”[3]。指出過食積熱、陰虛內熱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積熱內蘊,化燥傷陰,陰虛火旺,煎熬津液,津液粘稠,血絡瘀滯而出血;蚋文I陰虛,肝陽上亢,耗津灼液,陰津虧虛不能上榮于目,目失所養(yǎng),血溢脈外所致,書中并指出:“三消得之氣之實血之虛也,久久不治,氣極虛,三消久之,精血即虧,或目無所見”[4]。
1.5 陽虛出血 氣虛之甚為陽虛,朱丹溪說“氣有余便是火”,說的是病理現象,氣屬陽,氣和陽從溫熱屬性來說是微和盛的關系。氣的積聚,量的累積,表現出寒熱屬性,便為陽。氣虛,機能下降,溫煦及固攝功能失常,故陽虛為氣虛之甚,推動、溫煦、固攝無力,清陽不得升,目竅失養(yǎng),加之血寒,致瘀內生,進而出血。
2 治則治法
本病為本虛標實,治療應謹守病機,辨證論治。唐容川《血證論》謂出血“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消瘀為第二法,寧血為第三法,補虛為收功之法。糖尿病眼底病變?yōu)榫貌〔l(fā)所致,既有本虛一面,又存本虛內生標實一面,治療方法當兼顧標本,斟酌辨證治療,于本當辨證顧及益氣,甚至扶陽,或者養(yǎng)陰潛陽;于標實當辨證酌情予止血、行氣、活血、清熱、利濕,甚至根據出血長久,酌情予通、散、化瘀之法。清·唐容川在《血證論》中強調“離經之血雖清,鮮血亦是瘀血”。后世醫(yī)家祝諶予亦告誡“有滯可化瘀,不應見血即止血”[5]!把獪敾,血瘀當化”,故無論“清鮮”或陳舊性視網膜出血或兩種同時并見,均應輔用活血,使瘀去新生,絡道暢通,血豈能再滲漏于絡外(再出血)乎。急性出血或者出血量較大,急當止血,瘀血形成后,既是病理產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所以應斟酌情況或予活血止血,或先止血,后輔佐活血之用。因此筆者臨證常用三七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止血,防加重眼底出血,出血早期可加血中之氣藥如川芎,可行氣以活血,助氣機通暢,氣行則血行;钛幊S卯敋w、川芎、紅花、桃仁等以活血化瘀,出血穩(wěn)定后加強活血甚至破瘀,常用桃仁去有形之瘀,加紅花去無形之瘀,其偏作用于絡脈,從西醫(yī)角度講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以助活血祛瘀之功[6]。唐容川《血證論》寧血為第三法,補虛為收功之法。筆者遵其第三法寧血為出血病因之治法,如血熱、陰虛、氣虛、陽虛。若血熱出血,讓妄動之血寧靜,使血不妄行而止血,臨證常用黃芩、蔓荊子、菊花、決明子等,其中黃芩入肝經,偏清上焦之熱,且能止血,蔓荊子善清頭面風熱、實熱、肝熱,菊花清肝以明目,決明子性微寒,以清肝明目,遣方用藥均可配合應用!端貑枴罚骸案问苎芤暋薄案,開竅于目。”《靈樞》:“髓海不足……目無所見。”《蘭室秘藏》:“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上貫于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敝赋龈纹⒛I均與眼關系密切,肝腎陰虧不能上榮于目,目失所養(yǎng),陽不潛陰,傷及脈絡,血溢脈外致出血,臨證用藥可予女貞子、旱蓮草、青葙子、密蒙花以柔肝滋陰,清中有止。氣虛則益氣,氣虛之甚出現陽衰,可予溫陽化氣。另外,眼底出血會伴發(fā)滲出和水腫,中醫(yī)認為眼底滲出物及視網膜水腫可歸為痰濕之證[7],此病理應屬氣分,歸在水道,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虧虛,痰濕瘀滯,故擬方用藥時,予健脾利濕之品,如:茯苓、陳皮、黃芪、車前子,其中茯苓可滲濕以緩解細胞腫脹,車前子入肝經,偏走氣分,可利濕祛痰,治療硬性滲出及軟性滲出。臨床大多患者已患糖尿病多年,本虛標實,本虛趨甚,標實愈強,并發(fā)癥多發(fā),機體虛損,氣虛,漸陽虛,陰虛漸陰損及陽,停痰生飲,血虛,血瘀。故用藥喜斟酌加黃芪,益氣攝血,同時在眼部疾患改善之后,應針對機體本虛標實辨證治療,善后以絕后患。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