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教材背景下,小學母語課程建設的方向和任務
發(fā)布時間:2019-08-0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2017年11月19日上午,在親近母語研究院舉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現(xiàn)場,親近母語研究院創(chuàng)始人、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徐冬梅老師對語文課程論專家王榮生教授進行了深度訪談。
徐冬梅:王老師,這次訪談的主題是“部編教材背景下,小學母語課程建設的方向和任務”。我想,您對中國的母語教育和近百年來的語文教育史都是非常熟悉的。如今,我們走進部編教材新時代,那么,在您看來,語文教材跟語文課程是不是一回事?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榮生:按道理講,教材是課程的一個載體,是課程的一種體現(xiàn),所以,一個課程標準,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體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方式,這就是過去我們所講的“一綱多本”,F(xiàn)在的教材,由國家統(tǒng)一編寫,一個課程標準,一本教材。就這本教材的實際作用來說,應該是更符合、更貼切、更能夠把課程標準的精神內(nèi)容體現(xiàn)在教科書上。
我從語文教師的角度再談談這個問題,語文教師不是教教材的人,語文教師是用教材來教學生的人。教師不是對付教材的,而是面向學生的。
曹文軒老師應該講過,部編教材在選文、結構設計等方面,花了很大力氣,做了很多努力,整體來說,比原來的教材要好用一些。但是,我們的國家很大,學生很多,部編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考慮到所有情況。據(jù)我目前碰到的幾堂公開教學課來看,教材改善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的教師,一方面要尊重這套教材,較好地使用這套教材;另一方面也要清楚,我們是專業(yè)人員,有專業(yè)的判斷和自主選擇的權利,當教材與我們的實際教學產(chǎn)生一些距離時,我們需要發(fā)揮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做一點調(diào)整、做一點拓展。
徐冬梅:王老師,您剛才講了一句話:教師不是教教材的,而是用教材來教學生的。竇桂梅老師前天也說了一句話:我是教語文的,我是教人學語文的,我是用語文教人的。我想問王老師,您怎么不說是用教材來教語文的,而要說是用教材來教學生的?
王榮生:其實,我這句話展開一點,可以這樣去說。
語文教材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文選、課文,一個部分是活動,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等等,教材這兩個部分是不太一樣的。
首先,我們討論閱讀。我們可以肯定,這些課文是經(jīng)過層層審查篩選出來的,它們都是好課文。這些課文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內(nèi)容。
學生呢?由于生活經(jīng)驗、閱讀能力等有待提高,所以他們自己去讀這些課文,或者是名著,或者是課外那些好的整本書,往往只能夠獲取他們所能獲取的那些部分。課文,包括我們講的整本書中的那些精髓的部分,通常是作者刻意表達的部分,學生很難做到自主獲取。
所以,學生需要學習,學習如何閱讀。當學生借助我們教給他們的知識,逐漸掌握了如何去閱讀的種種方法,自身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他們就能更大限度地從好的課文及其他作品當中獲取那些人文思想、情感、價值觀等。
歸根結底,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取提升他們閱讀能力的語文知識。從語文教師這份職業(yè)來說,語文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在這個部分,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我說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可能會有局限,換成另外的詞,如閱讀素養(yǎng)、寫作素養(yǎng)就可以了。
學生有待于提升,通過語文教師去教。語文教師教的就是語文知識。數(shù)學教師本質上是教數(shù)學知識的,他育人;物理教師本質上是教物理知識的,他也育人;地理教師本質上是教地理知識的,他同樣育人。教書育人,這就是我們當前所做的這份工作的本質。
所以,這句話從兩個方面來說,教師是教,利用教科書來教學生,然后是育人,讓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學習,感悟作品所傳遞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
徐冬梅:王老師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第二,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專業(yè),懂得如何傳授語文知識,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能力。這里出現(xiàn)了三個概念: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關于這三個專業(yè)概念的具體層面,我們今天先不展開討論,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探討。我們就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王老師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一書里對此有所表述,大家可以去看看。
其實,語文課程標準也好,以語文教材來落實課程標準也好,都脫離不了那五個最重要的部分:識字和寫字、聽說、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所以,王老師,在您看來,這五個部分的關系是怎么樣的?有沒有要突出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王榮生:其實,這五個領域,如果從結構上來分的話,應該分成三個方面。
第一層是識字與寫字。小學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與寫字這個部分,當然,以后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這個任務都貫穿始終,這是學習所有知識的基礎。
第二層是主體的部分,或者我們叫閱讀與交流,總而言之,就是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這三塊。按道理呢,這三塊應該是均等的,如果課程設計好的話,至少是閱讀和交流,一半對一半。但是,目前我們牽扯到了一些考試手段,口語交際這部分,相比較而言,是相對忽視或者忽略的一塊。這樣一來,閱讀和寫作,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工作的兩個主要領域。
第三層就是綜合性學習。相信大家在經(jīng)過對新課程的學習之后,對此都有所了解。為什么要設計一個綜合性學習呢?我的理解和體會是:
目前,我們能夠教會學生的部分,其實對學生整體的能力和素養(yǎng)發(fā)展來說,只是比較小的一個部分。我們之所以能夠去教學生,是因為那些都是我們已經(jīng)知道、掌握的,而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
一方面,我們要教好我們所知道的部分;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還有一部分,是學生自己在語文學習實踐當中,逐漸形成、養(yǎng)成和積累起來的。
有一位研究文學能力的專家叫卡勒,他說過,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可惜我們現(xiàn)在對怎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能力,知道得很少。他后面還有一句話,所幸的是,大部分人能夠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習,自然地慢慢生長,生成所需要的那些經(jīng)驗和能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