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悔于人生”(上)] 人生若無悔 那該多無趣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編者按:“歷史就像一面鏡子高懸在夜空,離它越遠就越能看清其輪廓!弊咴跉q月的長河邊,人們往往會愿意停下來,悉心聆聽,聽山谷的回響,聽歲月的回音…… 2005年,《對外大傳播》刊登了《懷念敬愛的母親王作民》、《我的中國同事――陳休征》、《懷念與希望――送別愛老歸來》等文章,讀者紛紛來信,表達了他們的感受,認為這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顆顆閃亮的珍珠,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潤澤。
中國有句古語叫“溫故而知新”,我們回憶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歷史來桎梏今天的思想。為此,我們開辦了《歷史回廊》欄目,其目的是通過探尋中國新聞路上前人的足跡,為我們今天的外宣事業(yè)找到更清晰的路標。在此,本專欄誠邀廣大外宣工作者撥冗撰稿或提供線索和信息。
本期文章是原文化部副部長劉德有回憶早年與日本專家菅沼不二男共事,并由此了解其人的故事。摘自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友誼鑄春秋》,日文版題目為《為新中國作貢獻的日本人》。本刊將此文分上、下篇刊出,請讀者垂注。
在北京宣武門新華社大院里的外文出版社大樓,一間有60多平方米的大辦公室里,緊靠著陽光充足的南窗坐著一位身材魁梧、戴老花鏡,約摸有40多歲的男子。他看見我們這幾個剛下火車“風塵仆仆”走進來的年輕人,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來,與我們熱情地握手說:“歡迎你們從大連來。我也是上個月剛從沈陽調來的!
這是1952年的12月10日下午。當時,日文版《人民中國》尚未問世,正在加緊籌備創(chuàng)刊。這位站起來歡迎我們的中年男子,就是日本朋友――擔任改稿工作的專家菅沼不二男先生。
日文版《人民中國》的正式創(chuàng)刊,是1953年6月。負責籌備這一刊物的康大川同志就在前一年的秋天專程到東北去調一批懂日語的辦刊人員。菅沼不二男先生便是先于我們從沈陽《民主新聞》社調來北京外文出版社的。
外文出版社即是現(xiàn)在的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它的前身,是新聞總署下屬的國際新聞局。其主要任務是進行國際宣傳工作,1950年2月創(chuàng)辦了英文版半月刊《人民中國》,翌年1月,又創(chuàng)辦了俄文版。但當時還沒有日文版。隨著國際形勢的發(fā)展,對日宣傳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中央便決定增出日文版《人民中國》月刊。由于原在中國東北居住的日本僑民將在1953年陸續(xù)回國,在沈陽出版的主要面向東北地區(qū)日本人的報紙《民主新聞》即將??荡蟠ㄍ镜缴蜿柡笠姷綇氖鹿芾砣諆S工作的趙安博同志。安博同志說:“《民主新聞》社那里有一些日語干部,你們可以要去!本瓦@樣,康大川同志從《民主新聞》社調集了一批日本同志。他們當中有:菅沼不二男及夫人菅沼久美、池田亮一及夫人池田壽美、戎家實、林弘、岡田章和松尾藤男。
進入1953年,《人民中國》雜志在正式創(chuàng)刊前首先辦了兩期試刊。我與菅沼不二男在工作中的接觸,便從這時開始。我的分工是翻譯。我和其他中國同志翻譯的稿子都要送到菅沼不二男那里修改。
當時,日文版《人民中國》的文章,是從兩期英文版中選出的。英文版的文章,原則上是中文定稿。所謂“原則上”,是說先把中文稿由英文組的同志譯成英文,經(jīng)英文專家修改后再譯回中文。所以,交到日文版翻譯同志手里的“中文定稿”,常常是歐化句子很多,通篇“黃油味”,甚至有不少令人費解的句子。第一期試刊時,我分了一篇短稿《停止(美軍)在朝鮮屠殺!》。文章雖然不長,但通篇是歐化句子,有些地方簡直不知所云。這可苦死了像我這樣不懂英文的人。我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譯出,交給了菅沼不二男。他在改稿過程中,把我找去,說他本來看中文就比較吃力,像這樣帶“黃油味”的中文,他就更看不懂了。在他的建議下,我找來刊登這篇文章的英文版《人民中國》。菅沼不二男邊參照英文,邊修改我那蹩腳的日文譯稿。我坐在一旁,看他一字一句仔細修改,最后改得滿篇通紅,心里既感到慚愧,又充滿感激之情。
通過這次改稿,我發(fā)現(xiàn)菅沼不二男不僅英文的讀解能力強,而且熟悉國際問題,有新聞敏感性,又嫻熟地掌握了新聞業(yè)務。這也難怪,他原來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
據(jù)后來菅沼不二男先生介紹,他1932年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他進大學的1929年,正是世界陷于經(jīng)濟恐慌時期。大學畢業(yè)后,開始在日本同盟通信社政治部工作。1937年7月被派往“新京”即長春。年底被調到同盟通信社北京總局。翌年,再次調回“新京”。1939年諾門坎事件發(fā)生后,調到同盟通信社設在上海的華中總局。菅沼認為,這一段的工作對于他本人是很難得的。由于是通信社的總局,所以有關日本的消息,就像在日本國內一樣很快地就能看到。國際消息也是,從早到晚可以收看大量的美聯(lián)社、合眾社、路透社、哈瓦斯社(法國)的英文電訊,可以及時了解國際動向。中國國內的動態(tài),通過各種華文報刊也可以隨時掌握。即使解放區(qū)的消息,通過《上海周報》等資料也一清二楚。此外,“滿鐵”調查部的朋友不斷向他提供重要的資料和情況。上海還駐有日本軍方、外交機關和民間公司的人員,可以從他們那里獲取情報。所以,菅沼認為,在上?偩值倪@三年簡直就是上大學。后來,他常常開玩笑說:“我是上海大學畢業(yè)生。”
同盟社華中總局的局長是松方三郎(日本前首相松方正義的第十三子)。他曾想任命菅沼不二男做編輯局的“情報部長”。這項工作,主要是閱讀和選編大量的外電,并提供給總局局長作參考。當時,日本把外電作為密電處理,因此,他感到這項工作頗有吸引力。但是,他想:這場戰(zhàn)爭本來就是不應該打的戰(zhàn)爭,如今日本已陷于泥潭,有一天,日本終將會以美英為敵,而且形勢對日本將越來越不利,日本的戰(zhàn)敗只是個時間的問題。因此,決心“在戰(zhàn)爭期間絕不擔任任何負責的職務”。于是,他堅持做一名普通記者。由于菅沼不二男拒絕擔任“情報部長”,1944年春,他突然接到征兵通知,他作為一等兵,被編入“東部邊境”的虎林部隊。后由虎林而東安,又由東安而牡丹江。但由于菅沼不二男不僅懂英語,而且有收看和分析外電的特殊技能,便被調到“新京”即長春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第二科任職,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如上所述,由于菅沼不二男日夜收看外電,他對于戰(zhàn)局的推移可以說了如指掌。他在第二科,每天胸前佩戴“公用證”上班,收看所謂“滿洲國通信社”――簡稱“國通”的電訊稿。8月15日凌晨2時,收到天皇預定于當天中午廣播的講話稿。這份電訊稿是以“絕密”級文件由東京的同盟社總社發(fā)來的。這一天中午,菅沼不二男在司令部以“直立不動”的姿勢“洗耳恭聽”了天皇廣播的《投降詔書》。
日本投降后,雖然菅沼不二男又回到原單位――同盟社分社,但很快就被蘇聯(lián)紅軍所接收。菅沼脫掉了原來穿的那一身日軍的黃軍裝,換上了便服。他回憶說,這時,他“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解放感”。炎熱的太陽,使他“感到耀眼,街上的一排排綠樹深深地映入了眼簾”。
被蘇聯(lián)紅軍接收的同盟社分社繼續(xù)接收外國通訊社的電訊稿。但是,負責人卻一個個陸續(xù)地被蘇軍逮捕發(fā)落。剩下的全是一般的記者和技術人員。由于菅沼未當過負責人,不僅沒有被捕,反而被推選做了留用人員的“全權代表”。
當時,長春市面異;靵y,街上到處是日本“難民”。菅沼很快地成為“日本人民會”的一個成員,開始從事救濟“難民”的活動。另一方面,菅沼得到蘇軍的默許,動員日本技術人員接收共同通信社的電訊稿,編發(fā)給部分日本人閱讀。
1946年4月,經(jīng)過不大的一場戰(zhàn)斗,東北民主聯(lián)軍(當時人們習慣地稱八路軍)進入了長春。菅沼等人根據(jù)事前所作的準備,成立了“日本人民主聯(lián)盟”,并出版發(fā)行了日文報紙《民主日本》。這份報紙,受到如饑似渴地想了解祖國情況的日本僑民的熱烈歡迎。
但是,僅僅一個月后,東北民主聯(lián)軍突然決定要撤離長春。
究竟是留下,還是隨八路軍撤離?菅沼不二男感到自己似乎站到了十字路口。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菅沼決定北上,他半夜三更 趕到火車站,爬到滿載彈藥的貨車車廂蓋上,從長春出發(fā),經(jīng)過吉林到哈爾濱,途中躲過國民黨軍的追擊和空襲,最后抵達松花江畔的佳木斯。
為什么要隨八路軍北上?北上,就意味著暫時不可能回日本。菅沼不二男當時下這么大的決心,據(jù)他回憶,有兩個根本性的原因。
一是在上海工作時讀過的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對他的影響。
諾門坎事件后不久,菅沼不二男被調到同盟社上海總局工作,這對他的人生是個不小的轉機。菅沼回憶說:在學生時代,由于受到進步思潮的影響,也曾讀過一些左翼的書籍。但是,在去上海之前,他對日本發(fā)動的那場戰(zhàn)爭是模糊不清的。雖然他對日軍的蠻橫無理曾憤慨過,跟一些軍官也曾爭論過,甚至吵過架,但是對戰(zhàn)爭的本質卻毫無認識。然而,是什么使他認清了戰(zhàn)爭的本質呢?是1939年在上海買到的《論持久戰(zhàn)》。營沼說:“真不愧是上海啊!當時,在上海的‘中國通信社’把毛主席以1938年5-6月份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上做的報告作為基礎寫成的《論持久戰(zhàn)》譯成了日文,并打字印出,公開出售。我看了《論持久戰(zhàn)》,頓開茅塞,擦亮了眼睛!墩摮志脩(zhàn)》精辟地分析了日本進行的非正義戰(zhàn)爭終究要失敗,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所謂‘中國亡國的論調’是錯誤的,而速勝論也不對,應該是持久戰(zhàn)。戰(zhàn)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日方大舉進攻;第二階段,戰(zhàn)略對峙;第三階段,中國方面大反攻。國際形勢對中國越來越有利,同時指出了各個階段中國的任務!陛颜诱f:《論持久戰(zhàn)》是毛主席僅僅根據(jù)10個月來的戰(zhàn)爭的進展情況,就正確地分析了國際形勢,比較了彼此的長短,得出了應當怎樣行動的結論。經(jīng)過8年以后,完全證明了《論持久戰(zhàn)》的正確性。他說:當時,日本政府盡管在世界各地設立了大使館,派駐了陸軍大學、海軍大學畢業(yè)的優(yōu)秀的武官和副武官,但是,他們卻未能預見時局的發(fā)展。“然而,毛澤東卻在延安的窯洞中,使用著破爛不堪的無線電臺,收集國際新聞并加以分析,對未來做出了正確的預測。人們未免會產(chǎn)生一個問題:這究竟是為什么?我認為:這不是材料本身的問題,而是占有大量材料進行分析判斷的思想方法不同的緣故。根本的區(qū)別,就在于此。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
促使菅沼不二男下決心北上的第二個原因是親眼看到八路軍的紀律嚴明。菅沼說:日本投降后,他在長春住在一個朋友家里。1946年4月中旬,蘇軍從長春撤走后,一天晚上,郊外發(fā)生了戰(zhàn)斗,傳來激烈的槍戰(zhàn)聲。第二天停止了戰(zhàn)斗。但到了夜晚,又發(fā)生了槍戰(zhàn),而且槍聲越來越近。槍彈打進了屋里。擲彈筒的彈頭在門前炸裂。這一天深夜,槍聲停后不久,有人敲門。菅沼打開了門,進來三個士兵。菅沼以為他們會用手槍或別的槍支相威脅,但他們沒有這樣做。仔細一看,他們身穿長長的黃軍裝。他們不像國民黨軍。他們千真萬確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我那位朋友的夫人連忙燒了開水,泡了茶,又做了一些好吃的,端在士兵面前。士兵們只喝了茶,卻沒有動那些吃的東西。雖然主人一再地讓,但士兵們就是不肯吃。從他們的表情看,不像是信不過我們這些日本人似的。過了一會兒,士兵們道了謝就離開了。當時,長春市內有一座寺院,名叫“妙心寺”,住持是日本和尚。民主聯(lián)軍進城后,一批士兵對這位日本和尚說:“很對不起,晚上我們想借你的院子睡,不知可否?”和尚一聽,是“共軍”來了,慌忙地說:“請到寺院屋里的炕上睡吧!钡,士兵們執(zhí)意不進屋,就睡在寺廟的院子里。4月下旬的長春,夜間是相當寒冷的。翌日,士兵們對和尚說:“晚上確實寒冷難耐,就讓我們睡在寺廟的地上吧!焙蜕腥匀粍袼麄兯诳簧,但是士兵們依舊不肯,就睡在地上。士兵們每天為寺院挑水、掃院子。挑水要繞過籬笆,路太遠,他們就與老和尚商量把籬笆拆開一小段,這樣可以抄近路。但是他們在撤離寺院時,不僅把籬笆復原,而且還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并向老和尚深深致謝。老和尚深為感動地說:“這才是頂天立地的好軍人!”盡管八路軍在長春的時間不長,僅停留一個月,但他們的嚴明紀律使菅沼深感驚訝。八路軍與此前占領長春的蘇軍和國民黨軍相比較,簡直是天地相差。菅沼想:為什么八路軍如此了不起?這樣一支好的軍隊是怎樣建立起來的?今后,日本要以中國為鄰,而中國卻擁有這樣有遠見的領導人。怎樣去做,才能具有這樣的遠見?人民群眾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政府的?我一定要親自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地區(qū)看個究竟,一定要把這一切都弄清楚。
決心一下,菅沼不二男趁著夜深人靜,把心愛的書籍裝進背包里,沒有帶任何換洗的衣服,便隨東北民主聯(lián)軍踏上了北上之路。
責編:譚震
相關熱詞搜索:無悔 人生 “我無悔于人生”(上) 我的人生一片無悔 無悔的人生的上一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