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清照聲聲慢【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中國人對古典詩詞的陶醉,是經歷了上千年而愈加醇厚的,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國家曾經確定了10多位我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中唯一的女詞人則是李清照。李清照對詞有自己的獨到的理論建樹,力主詞“別是一家”說。明確了詞作為音樂文學應有的藝術特性并與詩相區(qū)別。她工詩能文,詞為宋朝一大家。
【關鍵詞】李清照 聲聲慢 意境 人文價值
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恐怕當數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了。她的愁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正如《聲聲慢》的末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詞牌名,首見于北宋的晁補之的詞。起初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舒緩。而李清照的《聲聲慢》卻改押入聲韻,這就變舒緩為急促,以豪放之筆寫悲愴之懷。曲子詞的發(fā)源可以追溯到隋唐以前,到了晚唐五代已經成為流行歌曲,士大夫們替歌伎填詞,歌舞升平。到了宋以后,詞的文字地位才得到了鞏固。
一、李清照的生平遭際
李清照(1084―1155后),號易安居士,字漱玉,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李清照生活在一個名門望族里,她氣質高貴,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史書記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逼涓咐罡穹牵麑W者兼散文家,“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其母王氏,頗通文墨。早有詩名,為晁補之賞識。公元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宰相趙挺之幼子趙明誠。兩人情投意合,姻緣十分美滿,婚后夫婦唱和,共同從事書畫金石的收藏、研究。金滅北宋,宋高宗趙構南逃,建立南宋,夫妻二人被迫南渡,不久,趙明誠病逝,李清照親歷變亂,在寂寞中度過晚年。大約在公元1151年至1156年李清照孤伶地離開了人世。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的交替時代,此時不但是社會大變動時期,同時也是詞風大轉變時期,她的詩詞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婚后的李清照和趙明誠聚少離多。因此前期詞作長于優(yōu)美的韻調表現相思離別等傳統(tǒng)題材,風格清麗婉轉;南渡后,李清照作品主要表現思夫、思鄉(xiāng)、思國的情節(jié),悲苦感憤,沉郁悲涼,風格沉哀凄苦。
二、《聲聲慢》創(chuàng)作的背景
公元1127年,宋欽宗靖康二年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趙明誠奔母喪南下金陵。后來李清照攜書15車,南下,與之會合。明誠家在青州因兵變十余屋書冊被焚,家破國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趙明誠病逝,時年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避難奔走,飽嘗流離顛沛之苦,所有收藏喪失殆盡。喪夫、離亂、疾病、孤苦伶仃,公元1132年,李清照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卻遇人不淑,此人為覬覦李清照身邊尚存的文物,對其拳腳相加。曾經滄海難為水,心存高潔不低頭。在封建社會提出離婚是要坐牢的。但李清照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冒著坐牢的危險堅決解除了這歷時一百天的痛苦失敗的婚姻。
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含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又名《秋情》,全詞寥寥97個字,以驚人的藝術手段,寫了一個短暫的秋日黃昏的景象,概括了她南渡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堪稱抒情寫意的佳作,被歷代詞評家評為絕世奇文。
三、《聲聲慢》作品點讀
起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便不尋常,開首一連用七組疊詞、十四個疊字喝起,奇思妙筆,千古絕句,冠領全篇。
李清照對音律又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疊字的使用增加了時間感、空間感、層進感。使感情由弱到強,強化了詞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有如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僅此三句,以情入手,點明了女詞人的孤苦。一種悲戚的氛圍籠罩全篇。
心情不好,天氣又忽冷忽熱、反常多變,女詞人煩悶難熬,連覺也睡不著了。便有“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边@是借氣候之冷暖無常,寫飄零憔悴之苦。在這種乍暖還寒天氣,如果能沉沉入睡,那么還可以短暫的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一種不被人們理解的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言酒“淡”,其實是說愁“濃”,淡酒怎能抵擋住那晚來的急風。有道是:借酒消愁,難解愁。在這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端著一杯淡酒,卻突然聽到孤雁的悲鳴,推窗抬頭看見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聞聲望雁,是詩人尋求感情的寄托。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方人,因避難南下。舊時相識,此時見雁,卻無親人的音訊,那份思鄉(xiāng)之愁緒油然而生。舊時相識卻異地相逢,正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而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真是“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舊日傳信使者仍在,而與傳書人卻陰陽相隔,人鬼殊途,欲語淚先流。抬頭望見了舊時相識的孤雁,低頭觸目所見到處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古人有九九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習俗。雖是菊堆滿地,卻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抬頭孤雁,低頭殘菊。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守窗獨坐,是個特寫鏡頭,表現詞人的孤獨。她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度日如年,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對著這陰沉的天氣,一個人怎么熬到黃昏的來臨呢?獨自一個人連時間都變慢了。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此時的窗外“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葉落,細雨霏霏,這種情感的抒發(fā)是步步加深的,先從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借酒澆愁愁更愁發(fā)展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落葉細雨催淚流。細雨落在屋外兩棵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淅淅瀝瀝,無邊絲雨細如愁,看似梧桐在落淚,實則詞人的心在滴淚嗎!悲涼氣氛將國破家亡夫死的凄涼之感推向高潮。
此情此景淡酒、急風、秋雁、殘菊、梧桐、細雨,處處含愁,處處懷悲,苦情到了極限、人生到了絕境所發(fā)出的一聲撕肝裂膽的哀嘆!斑@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用口語的形式,簡單直白,脫口而出,極其有力,總括全詞;“怎一個愁字了得”又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詞人的愁已非筆墨所能形容的,明明是提醒人們,除了悲歡離合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尾即是收,又是放,從而擴大并深化了主題,給人許多的回味和思考。
四、《聲聲慢》的藝術特色及其人文價值
。ㄒ唬┢嗝栏腥说囊饩
中國的文學作品講究含蓄,講究意境。文學作品中,從來就沒有單純寫景的,寫景都是為了抒發(fā)個人的情懷的!堵暵暵肪蜖I造了凄美感人的藝術至境。采用借景抒情,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句句寫的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是孤獨凄涼的境界。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說過:“詞以境界為最上! “真景物”是說寫景要自然真實,而非刻板描;“真感情”是說感情發(fā)自肺腑,而非虛情假意、無病呻吟。李清照善于把自己感情融入自然景物,揭示出生活中蘊藏著的美感。創(chuàng)造出真景真情的以小見大的詩情濃郁的境界。
《聲聲慢》描寫的是黃昏的景象。黃昏是日落以后至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是一個很有詩情畫意的時間概念,蘊藏著深刻的意境。乍暖還寒時候的某個“黃昏”寫的是詞人眼前的景物和一時的心境;令人想到了詞人人生的“黃昏”,是作者孀居暮年的自身哀嘆;甚至感到了時代的氣息,就是整個宋王朝(時代)的“黃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思考的余地。
。ǘ┣逍碌诺恼Z言
李清照的語言獨具特色,清新淡雅,不用華麗的詞藻來裝飾,用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全詞中使用四個反問句穿插在平穩(wěn)的陳述句中,有力度,有余音。大大增加了全詞迭宕起伏的色彩。
她的語言別開生面、精妙清亮、用韻天然。善于用最平常最精煉的語言表現復雜多變的情感?此坪唵蔚钠匠5脑,實際上都是經過慎重推敲、精心安排的,李清照晚年的填詞藝術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ㄈ┮馓N深厚的人文價值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chuàng)造性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敢于沖破重重枷鎖,改變了男子一統(tǒng)文壇的傳統(tǒng)格局。同時她對時代有著冷靜地清醒地認識,能突破狹隘的個人世界,表現出對于國家命運的關注與擔憂。體現了博大的中國文化和向上的民族精神。她保持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錚錚風骨!
欣賞女詞人李清照其人其文,品味《聲聲慢》中的人文價值,提升文學修養(yǎng),提高人文素質,就是要“以優(yōu)美的意境感染人,以深邃的哲理教育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繼承發(fā)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激發(fā)出愛國主義情懷,塑造出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①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語文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ㄗ髡邌挝唬很娛陆洕鷮W院襄樊分院)
責編:姚少寶
相關熱詞搜索:解讀 李清照 聲聲慢 解讀李清照的《聲聲慢》 李清照聲聲慢 李清照聲聲慢朗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