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21天北平陷落_七七事變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0-03-0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37年7月29日,北平城8年的淪陷歲月正式開始。而這一天,距離“七七事變”剛好3個星期。21個晝夜之間,北平,無可奈何花落去。 “七七”之后
1937年7月7日午夜時分,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詭稱有日軍陸軍一中隊夜間在盧溝橋演習,丟失士兵一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29軍軍部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
7月8日,日軍下令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fā)起攻擊,并炮轟宛平縣城。
同日,中共中央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同日,蔣介石電令第29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并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tài)擴大。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令全國備戰(zhàn),并令第26軍孫連仲等部4個師歸宋哲元指揮,支援第29軍作戰(zhàn)。
然而,箭在弦上之際,對決角力的雙方卻都暫時松了手。7月9日晨,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秦德純與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達成了三項口頭協(xié)議: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到豐臺,29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接防,人數(shù)限制在300人之內。
隨后幾天,和談在零星沖突中時斷時續(xù)。宋哲元希望盡可能以和平方式解決“七七事變”。
宋哲元
宋哲元曾經是抗日最堅決的將領之一。當時的29軍上下,以抗日熱忱聞名于全國,這與這位軍長的默許不無關系。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zhàn)中,29軍憑借大刀、手榴彈和不屈的精神,以近戰(zhàn)、夜戰(zhàn)殲滅日軍3000多人,使得29軍的大刀隊揚威海內外。
不過,在“七七”之后的十多天里,宋哲元卻一直對日軍妥協(xié)。他對日軍的微妙態(tài)度起源于1933年的長城抗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讓他清楚地認識到了中日雙方在戰(zhàn)斗力上的懸殊。
在局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宋哲元選擇了按兵不動,并抱著和談的希冀。7月11日晚8時,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與中方代表秦德純終于簽訂了《盧溝橋事件現(xiàn)地協(xié)定》。剛剛趕回天津的宋哲元長出了一口氣,以為事態(tài)將就此平靜下去。他還不知道,日本國內正是在此時做出了關鍵決定,并最終將戰(zhàn)爭推到不可逆轉的浪尖。
香月清司
7月11日清晨4時30分,好戰(zhàn)分子、日本教育總監(jiān)部部長香月清司接到了就任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委任狀。
在7月11日的東京,主戰(zhàn)方占了上風,出兵華北的方案獲得了通過。當天下午3時,香月召集主持駐屯軍全體人員參加幕僚會議,討論戰(zhàn)爭行動計劃。在這個會議上,香月發(fā)出了他上任后的第一個命令:“做好適應對華全面作戰(zhàn)的準備!
7月12日,10列運載著日軍的兵車分載著各種部隊、戰(zhàn)車、汽車、彈藥等,由山海關陸續(xù)向西開,至傍晚已經有5列到達天津附近。同一日,800余名日軍乘戰(zhàn)車、炮車和載重車,由通縣進駐北平。盧溝橋附近的日軍仍然沒有按照約定撤退。
7月13日的日本,主和方又占據(jù)了上風。中央軍向華北的支援引起了日本內閣和軍部的注意。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暫緩國內師團的動員,采取“事件不擴大,就地解決”的方針。
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香月清司的部署卻絲毫沒有停止。
在日本本土,主戰(zhàn)的陸相彬山元帶領著陸軍中央部進行著“要盡快發(fā)動戰(zhàn)爭”的游說,越來越多的人被他們說服了。終于,在7月17日,日本人下了最后的決定。當日上午的五相會議上,決定了以7月19日為最后期限,和中國進行“有限期談判”,并在19日動員本土的3個師團進入華北。
幾分鐘后,蔣介石收到了從日本發(fā)來,不啻于作戰(zhàn)通牒的“有限期談判”通電。這封挑釁意味十足的通電,促成了自“九一八”以來,國民黨政府第一個口氣強硬、態(tài)度明朗的政策性談話。
在被后人稱為“廬山講話”的《蔣委員長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中,蔣介石稱:“和平已非輕易可以求得, 如果戰(zhàn)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這時,戰(zhàn)爭終于不可避免,但29軍已然失去了應敵的最好時機。到7月20日,日軍作戰(zhàn)部隊全部部署到位,把宋哲元的“三叉戟”死死釘在了華北大地上。
北平城里
“七七事變”之后,北平城里的情勢一分為二。澎湃的抗日熱潮與平淡的市民反應奇特地混合在一起。
盡管北平各界救國會等20余團體共同發(fā)起捐獻一萬條麻袋、一萬件背心的運動;盡管“九一八”事變后流亡到北平的東北學生舉著“慰勞團”的標語四處游行,希望29軍將士保家衛(wèi)國,以免北平成了第二個東三省,但還是有很多人和宋哲元一樣,相信仗是打不起來的。
根據(jù)宋哲元的命令,從7月14日開始,北寧鐵路列車運行正;,北平戒嚴也隨之解除。盡管城里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出現(xiàn)了用沙包修筑的臨時工事,還常見士兵在其內架好機槍警戒,但宋哲元已經下令嚴禁29軍與日軍發(fā)生摩擦。
直到7月23日,天津《大公報》上,范長江發(fā)表了通訊《盧溝橋畔》,一觸即發(fā)的大戰(zhàn)氣氛才見諸報端。文中真實地描述了29軍官兵面臨的殘酷現(xiàn)實,沒有擔架兵、看護隊、醫(yī)官、野戰(zhàn)醫(yī)院等戰(zhàn)爭時應有的設備,對于將士的死傷救護束手無策。后方的交通運輸、電訊通訊等也沒有做應有的布置,在日軍組織了完備的鐵路和汽車運輸時,29軍守軍卻全恃民夫們的毛驢和大車往還運輸。
7月27日中午,香月清司下令向中國軍隊發(fā)起總攻。日軍隨即向宋哲元下達了最后通牒,要他撤出華北的軍隊。
當天深夜,宋哲元無路可退了。他與29軍的將領一致表示,決心固守北平,誓與城垣共存亡。
這時,中日雙方軍隊的注意力已經全部集中到了北平的南方。這個地方,就是南苑,29軍在北平南方的大本營。如果說宛平城是北平南方大門的鎖,盧溝橋是鎖鑰,那么南苑就是這扇大門的門樞。所以,即便丟了宛平,只要這個門樞還在,29軍依然可攻可守,但一旦丟了南苑,整個大門就會轟然倒下,北平就完全變成了日軍的掌中之物。
在香月清司作出的總攻計劃里,整整一個主力第20師團加一個步兵聯(lián)隊,全部用來攻打南苑。
潘毓桂
日軍在進攻南苑之前,事先把消息透露給了第29軍。
根據(jù)當時日方華北駐屯軍參謀長橋本通回憶,在預定7月27日開始進攻南苑的前兩天,香月清司授意一名下屬,偷偷到一位和29軍關系密切的中國要員家中,轉達了日軍即將發(fā)動攻擊的消息。
而這個夾在日軍和29軍之間奔走的中間人,就是當時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委員潘毓桂。
潘毓桂是北平城里赫赫有名的才子,偽滿著名電影明星李香蘭的義父。潘的另一個身份是宋哲元的知交至友。無論平時還是戰(zhàn)時,潘毓桂始終可以自由出入29軍軍部,參與最高級別的會議,接觸到最核心的機密。
所謂兵行詭道,怎么會在進攻前預先通知敵人呢?日方的評論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香月清司是一個高明的“中國通”。
香月清司作出這個決定,首先是因為他認為南苑之戰(zhàn)已有必勝把握,無論29軍是否提前知道,對戰(zhàn)事的結果都不會造成影響。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香月認為29軍屬于遠離國軍嫡系的軍閥部隊,在當下的情勢下不太會拼死作戰(zhàn)。如果得知日軍兵力,29軍很可能會為了保存實力而自動撤離南苑。這樣,日軍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南苑要地。
潘毓桂不但完成了向29軍通風報信的“任務”,更把29軍反攻的全部兵力調動計劃向日本人和盤托出,還指點日軍在進攻南苑時要集中攻擊缺乏訓練的學生兵團駐地,以便事半功倍。
更可怕的是,在7月27日南苑激戰(zhàn)之后,軍部給佟麟閣、趙登禹突圍的命令還沒有到佟趙二人手中,就已經到了日本華北駐屯軍第二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萱島的手里,這又是潘毓桂做的好事。這次的叛賣,直接導致了佟趙兩位將軍的陣亡。
憑借這兩次背叛,潘毓桂從此青云直上,在華北偽政權中歷任北平警察局長、天津市市長。
學生兵
7月27日深夜,南苑戰(zhàn)事打響。首先進攻的華北駐屯軍第一聯(lián)隊率先突擊潘毓桂描述的守軍軟肋――南面的學生兵團駐地。
學生兵的設置頗有些來歷。1936年12月,北平、天津、保定城里貼出布告,29軍要招生。布告上說,為給29軍培養(yǎng)初級軍官,特招收有志從軍的青年人,要求是18歲以上,初中畢業(yè)學歷,一經考試錄取,學制至少兩年。課程設置很全面,國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外語,待遇也很優(yōu)厚,每月津貼3元,畢業(yè)后馬上成為準尉軍官。
招生布告一下引來平、津、保地區(qū)青年學生的踴躍報名。最終招收了1500人,成立軍事訓練團。
學生兵的浴血抵抗,是日軍遭遇的第一場硬仗。學生兵雖然傷亡慘重,卻始終沒有后退。整個平津,打得最慘烈的就是南苑之戰(zhàn)。學生兵們的堅守,使南苑這道陣地在中國軍隊手中多保留了近半天的時間。
血戰(zhàn)南苑
7月28日凌晨,日軍總攻南苑。原以為可以輕取南苑的日軍,在凌晨4時遭到了第一次慘敗。
華北駐屯軍第一大隊大隊長一木清直所部的日軍沖進南苑守軍的陣地,卻在陣地上紛紛踩上了地雷,損失慘重。此前日軍多次對南苑的偵察,都未發(fā)現(xiàn)這里有布雷防御,這意外的打擊使日軍隊形大亂。
地雷的威力,加上學生兵團異常頑強的抵抗,沖入南苑的日軍各自為戰(zhàn),失去了統(tǒng)一的指揮。所以,當佟麟閣率領軍官教育團和特務旅一部趕來反擊的時候,指揮混亂的一木清直大隊未經激烈戰(zhàn)斗,就又被從陣地上趕了出來。
第一次攻擊失敗后,有些意外的第二十師團師團長川岸文三郎趕到前線接替了指揮。28日早8時,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發(fā)動了第二次進攻。日軍飛機也趕來助戰(zhàn),沒有防空經驗的29軍守軍損失慘重,通訊系統(tǒng)完全被摧毀,攻擊的日軍迅速攻占了29軍的第一線陣地,南苑陣地的外壕外墻被日軍多處突破。
但是,29軍的抵抗依然十分猛烈,日軍寸步難進,死傷甚重。
由于遭到意外頑強的抵抗,川岸下達了兩條對南苑之戰(zhàn)結果至關重要的命令。第一條是命令從承德起飛的轟炸機部隊全力加強對南苑的轟炸和掃射;第二條命令,是要求日軍駐扎在通縣的預備隊――華北駐屯軍第二聯(lián)隊(萱島聯(lián)隊)從通縣南下,自側背的東方夾擊南苑守軍。
根據(jù)幾位親歷者的講述,南苑之戰(zhàn)中29軍的指揮如果用一個字描述,那就是“亂”。負責南苑防御的總指揮趙登禹,對當?shù)厍闆r還來不及熟悉就投入了戰(zhàn)斗,留給他的部隊番號雜亂,開戰(zhàn)后溝通不暢,各自為戰(zhàn),混亂一片。
突圍中,因為激烈的戰(zhàn)斗,而且部隊中夾雜了大量的非戰(zhàn)斗人員,突圍后向北平撤退的部隊隊形混亂,爭先恐后,各部長官實際都已經難以掌握部隊。從后來的資料看,突圍中佟趙之間也都失去了聯(lián)系。
這時,南苑守軍撤退的路線沿途,已經排布好了日軍的華北駐屯軍第二聯(lián)隊。他們把機槍架在了道路兩邊的田地和村莊中,靜候著退下來的南苑守軍。
這又是被叛賣的結果。當時,趙登禹下達的撤退令并非擅自行事,而是根據(jù)宋哲元的命令。28日南苑遭到襲擊,宋哲元料守軍難以支撐,當日上午下令趙登禹率部撤離。但是,由于南苑通訊系統(tǒng)都被日軍摧毀,命令通過最近的38師部隊派員冒死送達南苑時,已經過去了幾個小時。
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里,命令的內容,軍隊的撤退路線,早已被潘毓桂轉給了日軍。
下午4時,南苑撤退下來的守軍在大紅門一帶落入日軍伏擊圈。由于缺乏遮蔽,又沒有防備,戰(zhàn)斗很快演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南苑守軍共7000多人,最后傷亡5000余人,大部分就是在這里損失的。
此前,趙登禹將軍在戰(zhàn)斗中腿部負傷,陣亡在他所乘坐的黑色道奇轎車中,因為汽車目標大,遭到日軍的集中掃射,所以趙登禹死狀極慘。而佟麟閣則是先被擊傷落馬,隨后在帶傷指揮部下突圍時,頭部再次中彈而犧牲。
這是29軍平津抗戰(zhàn)中最為慘烈的一幕,也是南苑保衛(wèi)戰(zhàn)的最后一幕。次日,宋哲元下令放棄北平,29軍全線南撤。
故都淪陷
7月28日晚,大勢已去。
宋哲元是在28日晚上撤退的。當晚,宋到達保定后,于30日發(fā)電報給蔣介石,稱:“刻患頭疼,亟宜修養(yǎng)”,并將29軍軍長職務交給馮治安代理。
兵敗如山倒。
7月29日拂曉,日軍獨立第11混成旅團進攻北苑與黃寺的獨立第39旅和冀北保安部隊。戰(zhàn)至下午6時,黃寺被日軍攻陷。隨后,在北苑的獨立第39旅旅長阮玄武投敵,北平城內的獨立27旅也被日軍解除武裝。
這一天,北平淪陷。一天之后,天津淪陷。
8年抗戰(zhàn)開始了。
相關熱詞搜索:北平 陷落 事變 “七七事變”21天北平陷落 七七事變真相之平津陷落 七七事變21天北平陷落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