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掖平【才女李掖平】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認識李掖平,是1995年的冬天。但真正認識并且了解李掖平,是在2007年的5月。當時,作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李掖平做客山東省圖書館主辦的“大眾講壇”,捧送給了人們份十分厚重的禮物――《悲情才女張愛玲》。
          講座受到了聽眾們的一致好評。許多網友掛帖留言說,這個名字叫李掖平的女學者清晰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口吐蓮花的語言表達,給他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李掖平在講座中說她曾花費了整整lO年的時間專門研究張愛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張迷”,而這10年的研究成果就是2000年出版的學術專著《洞徹人生的悲涼――張愛玲創(chuàng)作論》。她認為張愛玲是個真正的才女,同時又是個悲情才女。社會、命運、性格以及她的生存方式決定了張愛玲的悲劇意識與悲劇結局,其生命固然-華美,但卻逃不出生存的困境。她能夠在絕望的邊緣勾起希望,能把生活蘊于藝術,把藝術融入生活,但是卻有著許多的絕對不能夠
          受叔本華、尼采將悲劇定為社會悲劇、命運悲劇和性格悲劇的哲學思想的啟發(fā),李掖平在這本張愛玲研究專著中以“生存悲劇”梳理界定了張愛玲小說中諸多人物的悲劇命運。這一觀點得到了學界的一致認可。
          出身于書香門第的李掖平從小就酷愛讀書,酷愛文學,總是喜歡研究個什么出來。她曾經這樣剖白過自己與文學的關系:“文學之于我,就像空氣,不是想不想,而是必須呼吸……”
          可以想象出李掖平對文學的酷愛程度。但是,酷愛歸酷愛,喜歡歸喜歡。有時候的喜歡與酷愛也只是一種奢望。渴望讀書酷愛文學的李掖平,就偏偏因為遭遇文革而在9歲的時候便停止了正常的小學讀書。
          一停就是3年。
          然而就是在學校停課的這幾年,她卻有幸讀到了很多很多的書。她和妹妹用小刀劃開掖縣六中圖書館(父母當時在此任教)門上貼的封條,輪流把對方反鎖進去看書,有時一鎖就是一天。李掖平記得很清楚,是在1966年的秋天,她在圖書館第一次讀完了名著《紅樓夢》,書中有很多字不認識必須不斷翻,然后是部又一部讓她終生受益匪淺的中外名著。她還記得父親在病榻上用嘶啞的嗓音為她講解了許多古典詩詞,而最后講解的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這種刀砍斧鑿般的記憶令她永難忘懷。
          “十年內亂”結束后,李掖平參加了1977年恢復的第一次高考。她充滿自信地報考了復旦大學新聞系,并且取得了掖縣文科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結果因為家庭出身和復雜的社會關系沒有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不喜歡服輸的李掖平,幾個月后繼續(xù)報名考試,終于在1978年的秋天,以高出錄取線幾十分的成績考入了山東師范學院中文系。
          這次她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跨入大學校門的李掖平被美麗的校園所打動,知識淵博的老師、偌大的圖書館、濃厚的學術氛圍如磁鐵般吸引著她。天性活潑又好學的她像只小烏欣喜地飛進了這片校園,并且緊緊抓住了這美好的時光,開始了在文學的海洋里勤奮邀游的歷程…--
          多年以后,當李掖平面對自己已經擁有的豐厚成果和諸多的贊譽時,總是總結說“我并不聰明,但卻是勤奮的”。
          事情的確是這樣的。李掖平當學生的時候是這樣,后來成為老師,成為博士生導師的時候仍然是這樣。勤奮是李掖平打開成功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有了勤奮的引領,李掖平的學術研究領域自然就拓展得比較寬闊,主要集中在現當代作家作品、女性文學、當代影視創(chuàng)作三大板塊。1998年4月出版的《現代作家新論》是一部命題深刻、觀點新穎、頗受人們關注的學術研究力作。從事當代文學研究的著名學者朱德發(fā)在為其撰寫的序言中這樣認定李掖平:一個才氣十足的才女。
          才女,而且還才氣十足。
          面對前輩老師的如此肯定與厚愛,李掖平內心當然是激動的。但她對此評價并無言表。在她的心目中,好象只有張愛玲才是個既悲情又完美的女性才人,才能真正稱之為“才女”。
          也許對于真正有才氣的人來說,這樣的一種淡定與謙遜就是另外種才氣。
          仔細觀察,李掖平的才氣之中蘊藉著一種厚實的底氣,這可能與她的家庭教育背景有關。喜于思考、勤奮、不服輸、力爭一流,成為她的“公鼎”之足。
          其實,了解李掖平的人知道,她無論是當學生還是為老師,從來就不主張死讀書、讀死書。她和她的學生,不單純是老師與學生,不單純是教與學,而是種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她的學生們感到,“聽李老師的課是種享受”。而李掖平總是希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這是一種境界。
          生存在這樣的境界里,李掖平作為一名教授,為學生們授課,帶研究生博士生,致力教書育人,從而成為山東師范大學首屆“大學生良師益友”,后來又獲得“山東省師德標兵”“山東省優(yōu)秀教師”的榮譽稱號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作為山東文藝評論界的重要人物之,李掖平除了非常關注山東當代文學和影視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之外,還同時關注著我省文化產業(yè)的狀況與發(fā)展。在2008年山東省政協(xié)第十屆一次會議上,作為新當選委員的她積極諫言山東文化產業(yè)的創(chuàng)意與發(fā)展,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李掖平認為,文化產業(yè)的核心是文化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就需要有自己思路,自己的體系,不能老跟在發(fā)達國家后面,人家搞動漫、大片,我們也搞動漫、大片,這樣就不是創(chuàng)新。山東的文化產業(yè)應當打造齊魯文化這核心品牌,突出“一山一水一圣人”,突出魯文化的厚重和齊文化的空靈。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文化產業(yè)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她梳理考辨了山東的影視作品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武松》、《高山下的花環(huán)》到現在的《大染坊》、《闖關東》、《旱碼頭》、《沂蒙》《南下》、《沂蒙六姐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而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轟動,就是因為它們在齊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了足夠的營養(yǎng),展現的都是山東獨特的文化魅力。它們巨大的藝術感染力都來源于齊魯傳統(tǒng)文化的‘根’”。而要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沒有投入是不行的。政府要為文化創(chuàng)意“埋單”。因此她建議,政府應加大對文化產業(yè),特別是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投入。這樣的投入非常值得,“軟實力”的建設就是文化建設……
          這就是李掖平的視野。
          而現在的李掖平,又多了2個職銜一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和《山東文學》主編。隨之,人們對才女李掖平又有了新的想象空間……
          
          編輯 杜啟洪

        相關熱詞搜索:才女 李掖平 才女李掖平 李掖平離婚 李掖平老公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