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老鬼 [黑山印象]
發(fā)布時間:2020-03-1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波德戈里察名字的回歸,是黑山乃至整個東歐國家返回歐洲的一個側(cè)面。 我剛到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就接到國內(nèi)一個朋友的電話。他問我在哪兒,我回答在黑山。他說,那你就順便來一趟沈陽吧。我聽后大笑道,此黑山非遼寧之黑山,它是巴爾干半島上2006年才獨立的一個國家。黑山很小,國土面積不足1.4萬平方千米,而人口62萬剛出點頭,首都人口不到19萬。開車兩三天就轉(zhuǎn)遍了黑山的東西南北,美麗的亞得里亞海灘,巍峨的高山,厚重的歷史古城以及身材明顯高大的黑山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能過境”
黑山位于巴爾干中西部,西北、東和南三面分別與波黑、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接壤,在亞得里亞海沿岸與克羅地亞的少許領土相連。乘車從陸路由克羅地亞南部城市杜布羅夫尼克去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有兩條路,一條近些但要穿過幾公里的波黑領土,另一條遠些但直接與黑山相連。開車前來接我的黑山小伙兒決定走前一條。這條路上被波黑隔斷的地方有嚴格的邊境控制,從克羅地亞出境沒有什么麻煩問題,邊檢的小伙子還特意告訴我:“您的簽證可以兩次出入境!钡谶M入波黑國土的時候,我卻遇到了麻煩。一名邊檢人員拿著我的護照看了一會兒,又交給另一名看上去是個小頭目的女警察。她又看了半天,最后搖了搖頭,說我雖然有克羅地亞和黑山兩國的簽證,但沒有波黑的,因此絕對不能過波黑的境。黑山小伙子苦苦地解釋了半天,我也說剛剛?cè)ミ^波黑,但這些都不管用。最后,我們只好又退回克羅地亞,好在我是兩次入境的簽證,否則可就麻煩大了。另一條路不經(jīng)過波黑,我兩邊的簽證都有,出關入關都很順利。特別是進入黑山,所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比在俄羅斯入境的速度要快上一百倍。
進入黑山之后,開車的小伙話多了起來,但主要表達的是失落感。他說,五年前,黑山與塞爾維亞是一家,20年前與波黑、克羅地亞也是一家。那時的南斯拉夫是巴爾干半島上最大的國家?涩F(xiàn)在,不論向哪個方向,走不多遠就是邊境。他有些無奈地搖著頭。的確,前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在世界上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國家,又是搞自治社會主義,又是鬧不結盟。但由于種種原因,前南斯拉夫在蘇東劇變的大潮中一分為五。在接下來的日子,這個地區(qū)發(fā)生了波黑內(nèi)戰(zhàn)、科索沃戰(zhàn)爭、北約轟炸南聯(lián)盟,社會轉(zhuǎn)型充斥著血腥。2006年黑山與塞爾維亞和平分家,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至此,原南斯拉夫事實上分成了七個國家,前南地區(qū)的內(nèi)部籬笆就這樣扎起來了。多了邊界,少了方便;多了警察,少了和諧;多了敵對,少了親情。
黑山的根與魂
一國之所以能成為一國,必定有它的根和它的魂。黑山的根就是高山!昂谏健笔且庾g,拉丁語的音譯是“門地內(nèi)格羅”,而斯拉夫語說快時的音與“可口可樂”相似,它們的含義都是“黑色的山”。所謂黑色,不過是灰色和深綠的夸張說法。黑山的山雄偉粗獷,色彩深沉、表面粗糙的山體,在一簇簇低矮灌木、一片片森林的映襯下顯得既高大又厚重,遠遠望去,在藍天白云之下連綿起伏。盤山公路就像長蛇一圈一圈地纏繞著高山,車行其上,左拐右轉(zhuǎn),仿佛上天入地。極致之地,一側(cè)的懸崖和一側(cè)的峭壁讓你感到心驚肉跳。這樣的高山孕育了黑山的早期國家,也造就了黑山民族。1040年,原屬于古羅馬的南達爾馬提亞省首府多克里爾獨立。又過了47年,它發(fā)展成為一個王國,稱“澤塔”。在波德戈里察以西29公里的洛夫琴山腳下,有一個“石頭城”,它就是采蒂涅。采蒂涅曾是澤塔王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有黑山的“歷史博物館”和“檔案館”之譽。從民族起源上說,黑山人原本就是塞爾維亞人,公元13~15世紀之間撐起塞爾維亞王國。15世紀,土耳其征服了巴爾干之后,一部分塞爾維亞人逃進黑山,逐漸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南部斯拉夫黑山民族。采蒂涅的博物館中有一面布滿彈孔的黑山國旗,它是黑山人同外來征服者浴血抗爭的見證。
高山更孕育了黑山的文化和精神。我去黑山之前到其駐華使館取簽證時,大使莉爾雅娜?托什科維奇女士將彼得?涅古什的一本長篇詩集《山地花環(huán)》作為禮物送給我。涅古什生于1813年,1830年成為黑山政教合一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采蒂涅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法庭、第一所學校、第一個印刷廠和第一個圖書館。19世紀30~50年代,他領導黑山人民打退了土耳其人的多次進攻,迫使后者承認黑山的獨立。涅古什還是一位詩人,創(chuàng)作了多部描寫黑山人與土耳其斗爭的詩集,有“永恒的經(jīng)典”之譽的《山地花環(huán)》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名言是:“我們絕不會不經(jīng)流血就交出許多世紀以來用鮮血保衛(wèi)的一切。我們寧肯犧牲,也不愿做土耳其的臣民!比缃,涅古什的陵墓就在采蒂涅的那座海拔1660米的高山上。在中北部另外一座更高的大山的峭壁上,鑲嵌著有“三教圣地”之稱的奧斯卓東正教教堂,教堂里面埋葬著一位“圣人”,其功績就是將瓦西利耶從黑塞哥維那獨立出來。教堂的最高處有一株葡萄藤,連藤帶葉都被鐵欄桿圍著,朝拜者排著隊親吻著圍欄上的名牌,在他們的心目中,這可是圣人親手栽種的圣樹呵!
黑山的山傍著美麗的亞得里亞海,這也是一個濱海的國度,海成了黑山的魂。駕車行駛在彎彎曲曲的亞得里亞海岸公路上,清澈見底的海,淺黃泛白的海灘,建筑物桔紅的屋頂,淺灰或白色的墻,成蔭的綠樹,與藍天白云一起構成了一幅又一幅美麗絕倫的風景畫。拜倫曾贊美說:“宇宙誕生之時,海洋與陸地的最美麗邂逅就在黑山的海岸。當大自然的珍珠撒播時,其中一大把就落到了這片土地上!笨仆袪柡{上的古城科托爾被說成是古代水手、建筑師、科學家之鄉(xiāng)和博物館城市,建城已有2500多年的布德瓦是夏日劇院和狂歡節(jié)小城,著名港口巴爾是外界窺視黑山的窗口,斯萬提斯蒂凡小城留下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卓別林、索菲婭?羅蘭等世界顯貴名流的足跡,烏爾齊尼則被稱為東方化的西方小城或者最西方化的東方小城。黑山的深沉在于高山,而它的明快則在于大海。
命運軌跡
然而,黑山畢竟是小國,根與魂還得與命運抗爭。它的首都波德戈里察名稱的演變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腳。波德戈里察處于里布尼察河和莫拉察灣的交匯處,河水彎彎曲曲地流經(jīng)波德戈里察市區(qū),因而河上有好幾座橋。其中,離市中心最近處的兩座橋給我留下的印象比較深。一座是白色的斜拉鐵索橋,看上去是新建的,上面可以跑汽車。另一座是比較舊的人行休閑橋,橋上一側(cè)還有不少椅子。文獻上說,波德戈里察最早可能是伊利里亞人部落的中心,后來成為古羅馬的一個客棧。中世紀之初是一個封建邦國的首府,稱里布尼察,1326年改稱波德戈里察。在以后的日子里,土耳其人于1474年、奧地利人于1916年、意大利人于1941年、德國人于1943年先后占領過波德戈里察。到1944年底,鐵托領導的游擊隊控制了黑山大部分地區(qū),而黑山共產(chǎn)黨人是鐵托的堅定支持者。所以,1945年,南斯拉夫聯(lián)邦人民共和國建立時,黑山成為六個聯(lián)邦主體之一。為了感謝鐵托,1946年,黑山人將波德戈里察改稱“鐵托格勒”。鐵托是前南斯拉夫的主要領導人,而“格勒”則是俄語中“城”的意思,大體可以譯成“鐵托城”或“鐵托市”。這種起源來自蘇聯(lián),名稱類似的城市有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加里寧格勒等等。在原東歐其他國家中,按蘇聯(lián)模式用主要領導人命名的城市只有這一個。這說明波德戈里察與蘇聯(lián)有著一種特別的關系。在上面提到的那座人行休閑橋的兩端,橋體上對稱地豎著兩塊玻璃,上面除了圖案之外還刻有“莫斯科”和“波德戈里察”的俄文字。1992年,南聯(lián)邦解體后,“鐵托格勒”又改回了“波德戈里察”。波德戈里察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獨立的和西方的屬性,而鐵托格勒帶有依附的和東方的特點。在它名稱改變的背后,黑山人有著一言難盡的坎坷命運。波德戈里察名字的回歸,是黑山乃至整個東歐國家返回歐洲的一個側(cè)面。
黑山的外表沒有裝飾,也不豪華,缺少現(xiàn)代氣息,但卻原汁原味樸實得徹底。同樣讓人贊嘆的是,在這些樸實無華的外表之下,黑山和黑山人書寫了太多太多的傳奇和故事。比如,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那澳纤估螂娪啊稑颉分械哪亲鶚,其復制品現(xiàn)在還矗立在塔拉河上。再比如,寫那本有名的《新階級》一書的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持不同政見者米洛萬?吉拉斯就是黑山人。
(作者供圖)
相關熱詞搜索:黑山 印象 黑山印象 黑山印象假日酒店 黑山賓館預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