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頤:日俄戰(zhàn)爭與立憲風潮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雷頤:日俄戰(zhàn)爭與立憲風潮
發(fā)信站: 一見如故 (Sun Mar 25 13:01:07 2007), 本站(yjrg.net)
【 以下文字轉載自 history 討論區(qū) 】
【 原文由 zhyagao 于 Sun Mar 25 13:00:50 2007 發(fā)表 】
1904年在中國東北爆發(fā)的日俄戰(zhàn)爭,已逾百年,F(xiàn)在再看國人當時對這場戰(zhàn)爭的種種反應,不同觀點間的激烈爭論,仍使人感到饒有意味。
日俄戰(zhàn)爭是日本和俄羅斯兩個帝國為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侵略、爭奪我國東北,在我國領土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由于與我國東北接壤,近代以來沙俄一直將東北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大對東北的侵略。而經過明治維新、實行君主立憲的日本帝國剛剛崛起,正在走向軍國主義。它制定的所謂“大陸政策”其戰(zhàn)略目標是首先吞并朝鮮,然后侵占中國東北,并以此作為進一步侵略中國、稱霸東亞的基地。這樣,中國東北成為日俄兩國矛盾的焦點。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大敗,中國政府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其中歸定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對此,企圖獨霸東北的沙俄大為沖動,聯(lián)合法、德要求日本“還遼”。日本自知實力不能與這三國對抗,于是被迫同意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向中國索取了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同此,日俄矛盾更加尖銳。1900 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期間,沙俄乘機派十幾萬軍隊侵占我國東北。1902年春訂立的《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規(guī)定俄軍分三期在十八個月內撤走,但1903年春規(guī)定撤軍時間即將到期時,俄國不但沒有撤軍打算,反而增兵東北并向中國政府提出由俄國獨占東北等七項無理要求,想把我國東北變成“黃俄羅斯”。這樣,俄國獨占東北的計劃與日本奪取東北的戰(zhàn)略發(fā)生嚴重沖突。經過幾年積極準備,日本自忖實力大增,決定對俄針鋒相對,爭奪中國東北。從1903年8月起,日、俄兩國為宰割我國東北多次談判,但一直未能達成分贓協(xié)議。在談判的同時,雙方實際都在積極備戰(zhàn),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1904年 2月6日,日本對中國旅順口的俄國艦隊發(fā)動突然襲擊,日俄戰(zhàn)爭實際爆發(fā)。10 日,雙方正式宣戰(zhàn)。對這場以中國領土為戰(zhàn)場、使我國東北居民飽受戰(zhàn)爭禍害的戰(zhàn)爭,清政府竟然在12日宣布自守“局外中立”,甚至聲稱“彼此均系友邦”!
對這場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直接關系中國利害甚至命運的戰(zhàn)爭,國人當然極為關注。但有意思的是,國人雖然譴責這場使東北居民慘遭兵燹之禍的戰(zhàn)爭,對國家衰敗如此、遍地生靈涂炭深感痛心,但卻對這場戰(zhàn)爭的勝負更感興趣,紛紛預測戰(zhàn)爭進程、結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特別是此時仍十分弱小的立憲派敏銳地感覺到這場戰(zhàn)爭有可能使國人的思想發(fā)生有利于政治改革的變化,自然關注異常。
自1898 年戊戌維新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繼續(xù)進行立憲運動。但其活動和影響主要是在海外,對國內的影響十分有限。對這場兩個列強在中國大地上的廝殺,立憲派當然十分憤怒。同時,他們又做出判斷,認為實行君主立憲的日本可以戰(zhàn)勝仍行君主專制的沙俄。就在日俄宣戰(zhàn)后的第三天,立憲派的《中外日報》即發(fā)表題為社論,認為長期以來都是白種人打敗黃種人,白種人對非白種人進行殖民統(tǒng)治,而這次戰(zhàn)爭將使人認識到“國家強弱之分,不是由于種而是由于制”。明確提出國家強弱的關健在于制度,而不在其他。還有文章預料日將勝俄,而此戰(zhàn)之后“吾國人之理想必有與今天大異者矣”。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次戰(zhàn)爭將使國人“悟世界政治之趨勢,參軍國之內情,而觸一般社會之噩夢,則日俄之戰(zhàn)不可謂非中國之幸!彼麄冋f得很明白:“蓋專制、立憲,中國之一大問題也。若俄勝日敗,則我政府之意,必以為中國所以貧弱者,非憲政之不立,乃專制之未工!边@樣,中國的立憲改革將更加困難。
與立憲派預料并希望日本獲勝相反,清廷和守舊派則預料并希望俄國獲勝,而且已經具體制定了親俄外交方針。他們認為日本為一小小島國,遠非地大物博的俄國的對手。他們還認為日本實行君主立憲是“以權與民”,這樣士兵在戰(zhàn)場必然會“各顧其命”,難打勝仗;
而俄國是君掌大權,軍隊一定令行禁止,因此必然是俄勝日敗。對此,立憲派反駁說,國家的強弱不在大小,而在精神。日本雖小,但經君主立憲后精神蓬勃,“俄國雖大,而腐敗之氣象與我國等”。另外,民權乃天賦之權,“故立憲國民每至戰(zhàn)陣之場,各以保守天權為務,生死不計也”,而這是“專制之國以軍令示威者所可同日語耶?”
戰(zhàn)爭的發(fā)展證明立憲派預料的正確。從1904年2月到8月,雙方艦隊在旅順口附近多次海戰(zhàn),俄艦受重大損失。同時,日本陸軍從新義州渡過鴨綠江,突破俄軍防線。1905年1月,旅順口俄國守軍投降。2、3月間,雙方以60萬兵力展開沈陽會戰(zhàn),俄軍敗北。為挽回敗局,俄國從歐洲調艦隊東駛,結果于5 月在對馬海峽被日軍全殲。歷時一年多的日俄戰(zhàn)爭,終以日本大獲全勝告終。
平心而論,立憲派一年前作出日本必勝的結論相當大膽,甚至有些冒險,更多地帶有價值取向的成分。因為近代以來的所謂“公例”是黃種人被白種人打敗,而且以兩國的幅員、實力來看,當時公認俄國遠在日本之上。所以此時日勝俄敗的結果一出,立憲派當然借此大作文章,宣傳說這場戰(zhàn)爭“非軍隊之競爭,乃政治之競爭。卒之日勝而俄敗,專制立憲,得失皎然!薄按朔侨斩碇畱(zhàn),而立憲、專制二政體之戰(zhàn)也。”“以小克大,以亞挫歐,赫然違歷史之公例,非以立憲不立憲之義解釋之,殆為無因之果。”
由于國家一直處于亡國之危,而且中國完全沒有立憲傳統(tǒng),所以多數(shù)國人并不關心限制皇帝權力的“立憲”、保護公民的“權利”等等,而縈繞心頭的是國之興亡。此次日本在打敗君主專制的中國后竟又打敗公認強大的也是君主專制的俄國,似乎以具體直觀的事例告訴國人立憲可以強國、救亡。所以此前十年的甲午戰(zhàn)爭使一些先進者感到中國的富強在于維新,但有此認識者畢竟少而又少,而此時的日俄戰(zhàn)爭再次給國人以強烈刺激,促人猛醒,社會輿論和觀念發(fā)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立憲可以富國強兵、可以救亡圖存,甚至某些原先反對立憲的守舊人物也轉而傾向支持立憲。這樣,原本影響不大、只是少數(shù)人的立憲活動因此影響大增,迅速高漲,對全國性立憲運動的形成起了有力的推動用。
日俄戰(zhàn)爭對中國的深刻影響再次說明,在國際交往越來越密切的時代,國內政治必然要受國際形勢和國際政治的深刻影響。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對國際形勢和世界大勢客觀、清醒、科學的認識分析,更是國家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