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政府是大盤劇震的根源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2006年以來,股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躥升,上證綜指在2007年5月29日收于4335,但在隨后的短短幾天之內就跌去了20%。這已是中國證券市場十幾年歷史上的第三次大震蕩,前兩次發(fā)生在1994年和2001年。沒有人能預測,這次市場將如何調整,也沒有人知道,投資者最終將遭受多大的損失。
如此劇烈的震蕩,究竟誰之過?答案:我們所有的人。
政府的"有形之手"破壞了市場運行機制;
投資者將價格推到超出世間力量所能支持的高度;
券商演奏出令人暈眩的"黃金十年"交響曲;
媒體一邊唱好一邊買股票;
學者也無法抗拒巨大的誘惑,或者已喪失講出真話的勇氣。每個人在市場中都有一份利益,每個人都相信自己能搶到擊鼓傳花的倒數(shù)第二棒。
當上證A股市盈率突破50倍時,市場的非理性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仍有大量的儲蓄存款離開安全的銀行,潮水般地涌入風急浪高的股市。
無知無畏的瘋狂來自對知識和謹慎的蔑視,既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也不需要預防下跌的風險,堅定的信念--市場不可能在黨代會之前跌,況且明年還有奧運會!--就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政府以實際行動一次又一次地宣示其調控市場的意圖,一次又一次地強化政策市的預期。指數(shù)下跌時,發(fā)社論、出政策、壓供給、救機構,上漲時則查違規(guī)、加稅率,殊不知所有這些意在穩(wěn)定市場的措施,恰恰成為市場劇烈波動的根源。
市場穩(wěn)定的前提是價格與價值相符,而準確定價的基礎是投資者對股票收益和風險的理性評估。政府的救市制造了零風險的假象,在有恃無恐的資金推動下,又形成高收益的幻覺,資產價格嚴重高估,直接釀成日后的崩盤。市場的功能本來是分散風險,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導下,投資者的分散決策變?yōu)閰f(xié)調一致的行動,千萬只眼睛都盯著政策的動向,風險轉而高度集中在政策上,千分之二的印花稅竟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幾乎壓垮了價值十幾萬億的大駱駝。
政府對市場的管制和干預源于無法擺脫的指數(shù)情結,指數(shù)又莫名其妙地與社會穩(wěn)定掛上鉤,成為政府的政績指標。只要指數(shù)仍是政績指標,監(jiān)管當局就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監(jiān)管就不可能以信息披露和市場規(guī)則為中心,就不可避免地要干預和調控市場。只要政府繼續(xù)調控,投資者就只能是政策驅動,價格就不可能反映資產的內在價值。而只要價格偏離價值,股災就不可避免,偏離越大,后果就越嚴重。
"剪不斷,理還亂",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場的緊密聯(lián)系,只要這種聯(lián)系維持一天,資本市場就無法走上健康發(fā)展之路,大起大落的悲喜劇就會是舞臺上的唯一演出。
不無遺憾的是,在近期的市場調整后,官方報紙上又出現(xiàn)營造氣氛的文章,監(jiān)管當局如同既往地充當了"救火隊"角色,基金發(fā)行再次及時提速,投資者談論的不是上市公司的估值,而依舊在猜測政府下一步的可能行動。一次又一次地交學費,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我們能否吸取教訓,走出這毫無希望的反復循環(huán)?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