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yīng)臺:正眼看西方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說臺灣非常崇洋?

          好像是的。不管貨品好壞,一加上洋文包裝,就有人趨之若騖。走進豪華大飯店,侍者對外國客人殷勤備至,對自己的同胞卻往往視而不見。有難題存在,總要打上“有礙國際觀瞻”的字號才能得到快速的解決,如果有政客來訪,記者最強調(diào)的,是此人對臺灣印象好不好。在教育上,當(dāng)年背誦“床前明月光”和“臣密言、臣以險釁”的一代,現(xiàn)在忙著送下一代到英語幼稚園讀“哈羅,你好嗎”。每年夏天一批一批優(yōu)秀或不優(yōu)秀的青年乘著一架又一架的七四七到西方去接受頭腦與精神的改造。到了彼岸,大部分就不再回頭。

          可是臺灣真的祟洋嗎?

          好像又不是。一個金發(fā)朋友在動物園里看檻欄里的猴子,旁邊一個年輕人突然大聲說:“哇塞!猴子看猴子!”周圍的人愉快地大笑。這位中文非常好的朋友一句話不說地走開。認為西方人是猴子、鬼子、蠻子的中國人可還真不少。中國菜世界第一,中國人會用筷子真聰明,中國人講禮義廉恥、重倫理道德,西方人卻功利現(xiàn)實、人情澆薄。中國的夫妻一夜就有百世的恩情,西方的男女輕薄隨便,道德敗壞。中國人在制禮作樂的時候,西方人還在茹毛飲血呢!

          如果說臺灣祟洋的心理很深,那么“反洋”的情緒卻一點兒也不弱。寫文章的A,一旦提到西方的優(yōu)點,就得趕忙下個注解:“我不是祟洋!”作為招架之用!八钛蟆边@個辭本身就是個罵人的話,表示我們的社會一方面深深受西方文明的吸引,一方面心底又有很深的排拒感。在這兩種沖突的情緒左右之下,就產(chǎn)生許多奇怪的現(xiàn)象。

          譬如說,如果某個生在臺灣的金發(fā)小孩說,“我要作中國人,我不要回美國”,或是哪個傳教士說,“我熱愛中華文化,我把一生獻給中國”,我們的報紙會大加喧騰,每個中國人都覺得得意。反過來說,如果一個生于美國的中國孩子說,“我不要作中國人”,或一個留學(xué)生膽敢宣布“我熱愛美國文化,我要獻身美國”,恐怕很少中國人不氣憤填胸,罵這個人是數(shù)典忘祖的叛徒。也就是說,別人仰慕我們理所當(dāng)然,我們卻絕對不可以欽佩別人。這個心理怎么解釋?

          許多父母千方百計地把兒女送到國外,以逃避臺灣的聯(lián)考制度。這些父母被指責(zé)為祟洋媚外。而事實上,在臺灣凡是作父母的,大概心頭都有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希望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可是在教育制度的箝制下,不得不眼看著他眼鏡愈戴愈厚、書愈讀愈死、精神愈逼愈緊張。如果有機會,哪一個父母不希望兒女能逃過這個制度?在這種情況之下,有父母送子女出國,我們不沉痛地檢討教育制度的缺失,問為什么臺灣留不住人,反而拿出“崇洋”的帽子來指責(zé),這不是也很奇怪嗎?

          掙扎在祟洋與排外兩種心態(tài)之間,我們有時候就像個同時具有自卑感與自大狂的個人。對人,做不到不卑不亢。許多人對金發(fā)碧眼的人固然是討好賠笑,過度的諂媚,也有許多人特意地表現(xiàn)自尊而故意以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相對。我們的駐外人員有時在簽證手續(xù)土刁難外人,所采的大概就是‘我偏要整你”的心理。在自卑與自大的攪混之下,對事我們就做不到客觀冷靜。在討論臺灣種種社會問題時,常發(fā)現(xiàn)三種直覺的反應(yīng)。其一是:“怎么,老說咱們不好,西方就沒這些問題嗎?”

          我可不懂,臺灣有的缺點,與西方有什么關(guān)系?難道說,好,意大利也臟,所以臺灣臟得有道理?墨西哥的污染也很嚴(yán)重,所以我們污染沒有關(guān)系?別的國家有相似的問題,于是我們的問題就可以隨它去?不管西方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我們?nèi)耘f得正視自己的缺陷,不是嗎?

          第二種反應(yīng)是:“你老說歐美文明進步,你崇洋!”這種說辭完全是感情用事。如果有人說歐洲干凈,那么正常的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第一問,歐洲干凈是否事實?第二問,“干凈”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如果兩問答案都屬肯定,那么第三問:我們?nèi)绾涡Х,做到“干凈“?整個程序和祟洋不祟洋扯不上一丁點的關(guān)系。

          第三種常出現(xiàn)的反應(yīng),尤其來自官方,是說:“那是西方的,不合臺灣實情!”這”不合臺灣實情”是個很重的大帽子,一方面罵人家崇洋、一方面罵人家不切實際,一方面也擋住了改革的呼求。什么建議或觀念,只要加上“西方”的標(biāo)幟,就容易以“不合臺灣實情”來打發(fā)掉、而事實上‘凡是“西方”的,不一定就“不合臺灣實情”,‘不合臺灣實情”也不表示不能作。公德心不合臺灣實情吧?我們要不要公德心?近一代民主是西方的,我們要不要民主?守法似乎也不合臺灣實情,我們要不要守法?

          這三種反應(yīng)都很情緒化;
        “我們應(yīng)該關(guān)切的是歐美一些價值觀念或行為值不值得我們擷取。如果值得,那么不管西方不西方,都應(yīng)該見賢思齊,努力地去“祟洋”。如果不值得,那么不管西方不西方,我們都不要受誘惑。但是我們?nèi)舨荒芮宄魧ξ鞣降那榫w作用——盲目地媚洋也好,義和團式的反洋也好——我們就永遠不可能面對西方,就事論事,作客觀而合理的判斷。

          當(dāng)一個西方人說:“在臺灣吃東西有中毒的危險,過街有被撞死的可能。中國人臟、亂、嘈雜、粗魯”的時候,大概沒有幾個中國人不勃然大怒的,但是我不,因為我知道,當(dāng)中國人從東南亞或其他地區(qū)回來的時候,他們也說:“哇!那邊好落后,吃東西有中毒的危險,上街會被撞死。他們又臟、又亂、又吵,真受不了!”“他們”聽了又如何?用自家一把尺量天下的,不僅只西方人而已。這個世界,有丑陋的美國人,也有丑陋的日本人、德國人、法國人,你想,就少得了丑陋的中國人嗎?

          更何況,聽到別人批評時,正常合理的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先問他說的是否真有其事?若真有其事,如何改進?在聽到西方人的批評之后,或者因民族情緒高漲而勃然大怒,或者特別為了討好西方而快馬加鞭,都是不正常的心理表現(xiàn)。

          收音機里聽到立法委員說:“我們出去考察,發(fā)覺歐美國會議員都有助理,我們沒有,害我們很不好意思……”說得理直氣壯,我聽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有,所以我們也要——這是什么邏輯?但是今天好像這個現(xiàn)象很普遍:紐約有地下車的涂鴉畫,臺北也要有,不管有多難看。美國有自由女神,咱們也來個孔子大像,不管是否實際。這是心理上的奴隸。反過來,別人出國深造,我偏不出去,我愛國。西方講開放容忍,我就偏講保守的美德;
        西方人談尊重個人,我就偏說團隊至上。西方愈怎么樣,我就愈是不怎么樣。這,也是心理上的奴隸。我們必須除去這個心魔,才能正眼看著西方——他們反核,我們要不要?他們反污染,我們要不要?他們有休假制度,我們要不要?他們講性開放,我們要不要?每一件事作客觀冷靜的、不自卑不自大、不情緒反應(yīng)的探討,中國人才有可能從西方巨大的陰影中自己站出來。否則,祟洋或反洋,我們都是別人的奴隸。

          

          原載一九八五年五月一日《中國時報·人間》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眼看 龍應(yīng)臺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