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從強迫喝彩到收買喝彩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古羅馬皇帝尼祿,向以荒淫聞名。不過,這個荒淫的皇帝卻有一個很雅的愛好,喜歡文學,尤愛詩歌。為此,特意設立“尼祿詩歌節(jié)”,每五年一次,舉行詩歌朗誦比賽。每逢節(jié)日,皇帝開場朗誦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一首,然后各路詩人騷客先后上場競技,優(yōu)勝者不僅有一筆獎金,還可以得到保護人的獎勵,而且像奧林匹克競賽一樣,可以掙一頂桂冠戴戴。
不過,羅馬的普通百姓,對這種御制的陽春白雪把戲,不怎么感興趣,很不踴躍。看臺上沒什么人的盛會,讓主辦者兼表演人臉上無光。于是皇帝下令,讓士兵把市民從家里驅趕出來,驅趕到會場上來捧場。為了防止羅馬市民出工不出力,心思縝密的尼祿還特意每排座位上派出一些士兵看住盯牢,如果有誰打瞌睡,不喝彩,拉出去給一頓拳腳。
相形之下,中國自古號稱詩之國,皇帝喜歡詩歌的也不少,遠的不說,只說距離我們最近的清朝,那個前一段被捧上天的乾隆皇帝,就是一個作詩的超高產作家,單流傳下來的就有四萬多首,被有關部門印成乾隆御制詩,一部賣到幾萬塊錢。然而,這些中國的皇帝,硬是想不起來辦一個詩歌節(jié)或者類似的活動,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臣民的歡呼和膜拜(那怕是強迫而得)。還好,中國人在后來的后來,終于明白過來了,在一個特殊的年月里,全中國幾乎每日都有某一個人的語錄歌,這個人的詩還被譜成曲,被各種級別的“宣傳隊”傳唱。
在我的記憶里,好像中國的皇帝,比較大規(guī)模地強迫人們做出某種姿態(tài)的事件,只有王莽做過。那是他統(tǒng)治的末期,遍地烽火,起義軍逼近長安,他實在沒有招了,突發(fā)奇想,想要用哭來感動上帝,讓上天拉他一把。于是,命令所有文武百官,齊集露臺,一起仰天大哭,周圍有人看著,誰要是不哭,或者哭得不哀,則罰,誰要是哭得如喪考妣,呼天搶地,則獎,連升三級。這種獎懲分明的做法,效果奇佳,那日的哭聲,的確驚天動地,連王莽自己都給感動得不得了,接連獎了幾百人,那日的聲音效果,估計比尼祿節(jié)上的喝彩響亮多矣。
可惜,后來這樣奇妙的活動,就不多了,只有南北朝齊朝的東昏侯小規(guī)模地搞過一回,要周圍的人哭他的愛妃,而且是有獎無罰。得獎之人后來還得意地說,其實我不過是哭自家的亡妾耳。其實,不管哭的是誰,但哭得出效果來就好。中國人搞儀式或慶典之際,不太懂得讓人一起喝彩,吊喪之日,卻要求有哭聲一片;实劾蟽翰挥妹Γ匣实鬯懒耍匀蝗撼伎蘼曇黄,大家一起低著頭,大放悲聲,有淚無淚反正也看不出來,聲音效果足夠,儀式自然壯觀?墒敲耖g辦喪事,沒法子用權威來逼迫人哭,只好以東昏侯的招來收買,出錢雇些人來哭喪。于是民間從此多了一個職業(yè):哭喪人,或者叫哭喪娘(因為干這行的都是女人),一有喪事,便來賣哭,有時一天要趕好幾個場子,比當今的歌星還忙。還別說,人家的哭,硬是有水準的,所謂有聲無淚謂之嚎,不僅嚎,而且唱,有聲有調,喪禮上有了這么一幫賣哭的,儀式就比較像樣了。
無獨有偶,古羅馬也經歷過類似的轉變,不過人家那邊不是哭,而是喝彩。只是喝彩不再是由士兵的拳腳逼出來的,而是一群職業(yè)喝彩人嚷出來的。這是古羅馬市場經濟發(fā)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達官貴人和一些大有產者,終于發(fā)現強迫人前來喝彩,成本太高,而且喝彩聲言不由衷,不夠精彩,于是采用市場方式,凡是自家要開詩歌朗誦會的時候,就花錢雇人前來喝彩。看在錢的份上,加上這些人經過“職業(yè)訓練”,喝出的彩聲響既大,而且總在點子上,讓朗誦者聽起來那真叫一個爽。
市場經濟真是個好東西,不僅可以催生一些莫明其妙的產業(yè),讓一些閑人有了飯轍,而且可以使有權有勢的人們,如虎添翼,讓暴政看起來不那么橫暴,沾了些許市場交易的味道,至少在外觀上,讓人看起來比較可以接受。惟一美中不足的,是把所有正經事,都變成了作戲,而且是馬戲,那種只有小丑翻跟頭插科打諢的馬戲。久而久之,看客也學會了作戲,這種做法被現在的人們稱為“惡搞”。
到了全民都惡搞的時候,什么人,什么事,也就都正經不起來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