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閭:成功者的劫難
發(fā)布時間:2020-06-1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一
“劫難”一詞始見于佛學經(jīng)典,含義大體上與“災難”、“禍患”相當,蘊涵要更普泛、更深刻一些。
世路維艱,征程迢遞,各色人等都難免會遭遇到劫難,成功者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唐僧西天取經(jīng),就曾歷經(jīng)了九九八十一難;
而傳世名作《紅樓夢》,更是文學天才曹雪芹受盡貧病熬煎的劫難和饑寒、落寞之苦,耗盡心血和生命的產(chǎn)物。但本文想要說的,并不是這種類型的劫難。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創(chuàng)造煌煌業(yè)績的過程中所必須付出的種種代價,雖然有些也表現(xiàn)為劫難;
但嚴格地講,它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災禍。這里所說的“劫難”,是指已經(jīng)獲得成功之后所面臨的“不虞之毀”,這樣一種新的困境,新的威脅。
這種“新的困境,新的威脅”,來自于周圍人群的嫉妒心理,所謂“一山突起丘陵妒”,“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說來,實在是一個令人感到憤懣、感到沮喪的沉重話題。
應該說,成功者是不畏艱險,不怕劫難的。因為如果他們不是強者、勇士,不是硬骨頭,創(chuàng)造輝煌業(yè)績就無從談起。為了取得大乘佛法的“三藏真經(jīng)”,為了實踐一個堅定的信念,唐僧師徒四眾坦然踏上漫漫征途,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什么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黃風嶺、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荊棘嶺,什么妖魔鬼魅——從紅孩兒怪、白骨精、南山大王、九頭駙馬到假國王、假公主、假如來、假觀音,千難萬險一一踩在腳下。
可是,成功者在嫉妒心理所形成的強大壓力面前,卻少有不敗下陣來的!氨娍阼p金,積毀銷骨”。嫉妒再加上讒毀,常令英雄氣短,功臣扼腕,壯士寒心;
至于受損害、遭欺凌的普通黎庶,更是沉冤莫白,只能暗夜里嚶嚶垂泣;
而憂時傷世之士,則仰天長嘯,徒喚奈何。
二
功成見嫉,自古已然。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樂羊收復了中山之后,返而論功;
魏文侯卻示之以謗書一篋。本來,樂羊有大功于國,是應該因功受賞的,可是,面臨的竟是周圍人的層層嫉恨。這真是沒處說理去。
還有楚國的屈原,懷王時,他擔任左徒官職,“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靳尚與他爵位相同,一心想要獨得楚王的寵信,便嫉其才能,極盡讒毀之能事!峨x騷》中“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饜乎求索。羌內(nèi)恕已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講的就是這種情境!柏M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保扆斆稍姡┳詈蟆氨两钡谋瘧K下場,是眾人皆知的了。
我想,唐僧師徒包括白龍馬在內(nèi),最后或成佛祖,或做菩薩、羅漢,順利地實現(xiàn)了“五圣成真”的圓滿結(jié)局,虧得他們是“受命于天”,人事想要干預也沒辦法;
否則,周圍的同輩豈肯甘心,還不得“謗書”旁午,密信盈筐!——畢竟,他們每個人都是有些“辮子”可抓的。
三
嫉妒,作為一種情感、一種欲望、一種心理活動,屬于精神范疇,但就其實質(zhì)而言,卻存在著一種鮮明的趨利性。嫉妒是功利計較、名位爭奪的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其最深層面是利益沖突。一切嫉妒者瞄準的都是現(xiàn)實的功利,即成功之后所帶來的種種好處。長期以來,人們習慣說“嫉賢妒能”,其實,準確地表述,應該是嫉名妒利。在嫉妒者的眼中,賢、能并沒有實際價值,他們所看重的是賢、能背后的聲望、地位,歸根結(jié)底,是種種實惠。
正像囊空如洗、衣衫襤褸的人不必擔心遭劫被搶一樣,那些窮途末路、潦倒終生的人向來也不憂慮遭人嫉妒。法國大作家羅曼•羅蘭在其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說過:“不結(jié)果的樹是沒人去搖的。唯有那些果實累累的才有人用石子去打!蔽覈未膶W家歐陽修說得更簡捷,深刻:“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
嫉妒,既然產(chǎn)生于相互比較,這就決定了當事者雙方必然彼此熟悉,且又限于看得見、接觸得到的范圍之內(nèi)。所以,就呈現(xiàn)出這樣一種現(xiàn)象:嫉妒心理的強弱,與引其發(fā)作的對象的距離成正比。這和磁性引力有些相似,距離越近,力量越強。如果上官大夫之流與屈原不是同在楚國、同參朝政,那就不會“各興心而嫉妒”了。
嫉妒的出現(xiàn)還有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存在著相互比較的可能性,一般稱之為“同輩的嫉妒”。詩人不會嫉妒科學家的發(fā)明,老年人也不可能去嫉妒“少壯派”,初試鏡頭的學員對于明星角色只能產(chǎn)生崇拜心理,三軍統(tǒng)帥的地位在普通士兵眼中帶有命定的性質(zhì)。嫉妒的對象,一般的多屬同僚、對手或者鄰人、朋友。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在才智方面嫉妒諸葛亮,甚至詰問天命:“既生瑜,何生亮?”大有誓不兩立的勁頭;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大將龐涓擔心老同學會取代他的顯赫地位,便進讒于魏王,結(jié)果,孫臏的膝蓋骨被剜掉了,成為終身殘廢。有時,嫉妒也發(fā)出在親人、骨肉之間,由于奪位或者爭寵,兄弟之間、姊妹之間互相嫉恨、反目成仇的事,在舊時代也時有發(fā)生。
四
西漢時期,因事系獄的鄒陽上書梁孝王,有“女無美惡,入宮見妒;
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的沉痛之言;
意大利的古小說中,也有“后宮與朝廷乃嫉妒滋生之地”的說法。它們都表明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種種紛爭,常常以嫉賢妒美的斗爭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劉邦在咸陽一睹秦始皇的威儀,喟然太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看見秦始皇游會稽,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這些議論的實質(zhì),都是對于至高無上的威權(quán)與地位的一種妒羨,一種覬覦,屬于典型的嫉妒表現(xiàn)。
那么,已經(jīng)取得了最高權(quán)位的皇帝,是否就不會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呢?當然不是。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盡無休的,君王的地位再高,權(quán)勢再大,也不可能“萬物皆備于我”,于是,就會利用手中的特權(quán),去奪取其他各式各樣堪資妒艷、而自己卻尚未具備的優(yōu)勢。正是這一系列的意向與行為,構(gòu)成了宮庭政治斗爭的重要內(nèi)容。
說到這類性質(zhì)的嫉妒,我首先想到了浪子兼暴君的隋煬帝楊廣。
史載,薛道衡自幼“專精好學”,“其后才名益著”,“時人目為一代文宗”。隋煬帝攘奪君位之時,他正在外任。由于素知其才,煬帝令他還朝,準備委任秘書監(jiān)之職。而這位不諳世事的書呆子,大概是要對圣上的“知遇之恩”有所表示吧,同時也顯示一下自己的才氣,回到京師后,便遞上一篇《高祖文皇帝頌》的表文,里面對楊廣的父親楊堅(隋文帝)的神功圣德和“大孝”、“至政”頌揚備至。煬帝看過,覺得很不是滋味,以至氣急敗壞,妒意橫生。
他說:“道衡致美先朝,此《魚藻》之義也!痹捳f明白了,就是你薛道衡美化先朝,頌揚我的父親如何德高望重,用意就是為了襯托我的荒淫無道。原來,《魚藻》是《詩經(jīng)•小雅》篇名,內(nèi)容為思武王之德政以譏刺昏暗的幽王。這樣,就對薛道衡銜之入骨,準備找個借口置之于死地。反過來,對于貶抑先帝,向他獻媚邀寵的人,楊廣則大加贊賞。郭衍曾勸他“五日一視朝”,盡量超脫、逸豫一些,不要像文帝那樣,忙忙碌碌,勞而無功。他聽了特別高興,說:“唯有郭衍心與朕同。”
薛道衡的摯友察覺其處境的險惡,便規(guī)勸他匿跡韜光,杜門謝客,謹言慎行。他卻由于求進心切,全然沒有在意,竟把這些忠告當作了耳旁風。不久,朝廷討論新的法令,久議而不能決。道衡便議論說:“向使高顃不死,令當久行!苯Y(jié)果,這番話很快就傳給了隋煬帝。高顃是煬帝的死對頭,兩年前在太常卿任上,因批評皇上荒淫侈靡而被處死,罪名就是“謗訕朝政”。這樣,新仇舊怨一齊聚上心頭,煬帝斷然下令,將薛道衡逮捕下獄,最后將其縊死。這位“一代文宗”就這樣悲慘地作了宮庭政治斗爭中父子爭鋒、君臣猜忌的犧牲品。類似事例在一部“二十四史”中,可說是俯拾皆是。
其實,薛道衡致死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煬帝特別嫉妒他的文學才能。他的古詩《昔昔鹽》中有“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之句,頗受時人稱譽。這對“善屬文,不愿人出其右”的隋煬帝來說,當然是不會甘心的。道衡死時,煬帝曾以快意的口吻問道:“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還有一位詩人名叫王胄,其詩“庭草無人隨意綠”傳誦尤廣。他也死于煬帝之手。死時,煬帝也是這樣說:“庭草無人隨意綠”,你還能作出這樣的詩嗎?煬帝每以才學出眾自負,并以此驕天下之士。曾對侍臣說,天下都說我承借先帝的余緒,其實,假如我也能和士大夫一樣參加遴選,按照我的才能,也早就應該作天子了。
看來,遭逢亂世,不幸而身為文人,如果碰上一個遠離翰墨的頂頭上司,未必就是壞事。否則,若像薛、王兩位詩人那樣,遇見“善屬文,不愿人出其右”的楊廣者流,真要擔心,早晚有一天會遭致滅頂之災的。這大概也就是道衡的友人勸他韜光養(yǎng)晦的深心所在吧?
五
嫉妒未必和遺傳有直接關(guān)系,但后天的影響卻不可否認。說到楊廣的嫉妒,熟悉隋代歷史的人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他的母親獨孤皇后。由于她妒意極濃,隋初,后宮一直不許選送美女進御,諸王及朝臣私蓄妾媵者,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必令馬上斥逐,皇帝也毫不例外。
隋文帝曾寵幸一個宮女,獨孤皇后偵知后,便趁著文帝視朝,偷偷地把她殺掉。氣得皇上單騎馳入山谷,發(fā)誓不再回朝。他對前來解勸的大臣們憤憤地說:“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當時,高顃勸說最力,其中有一句話打動了文帝的心扉:“應該著眼大局,萬不可因一婦人而輕天下!边@里所說的“婦人”,很大程度上是指那個倒霉的宮女;
可是,傳到皇后的耳朵里,就成了專門指斥她、貶抑她的惡言讕語,因此,銜恨至深,終于將高顃 罷黜。
在舊時代的宮庭之中,女人能以美貌承恩、邀寵,這在其他后妃看來,自然也算是成功之舉,因此,必不可免,要遭到很多人的嫉妒,所謂“好女入室,惡女之仇”。清人陸次云的宮詞,對這種情性描繪得異常逼真:
外庭新進美人來,奉詔承恩貯玉臺。
聞道天顏無喜色,六宮笑靨一時開。
明代詩人謝榛有一首詠花詩,借用牡丹這個意象,對于遭受嫉妒的美女表示深切的同情,實際上是別有寄托,真實的用意或者說最深的層次,在于慨嘆自己因才見忌的可悲命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詩寫得很有韻味,也是一首七絕:
花神默默殿春殘,京洛名家識面難。
國色從來有人妒,莫教紅袖倚欄干。
紅袖莫倚欄干,屬于“悟道之言”,畫外音是:封建時代的官場波詭云譎,懷瑾握瑜之士應該接受高才見忌的教訓,懂得藏鋒匿彩,保護自己。
六
爭名于朝,爭利于市,自是嫉妒所由產(chǎn)生的焦點,但不等于此外都是凈土,均與嫉妒心理絕緣。其實,在現(xiàn)實社會中,凡有人群的場所,只要存在著利益與私欲的沖突,且能通過直接的對陣或間接的客觀比較,顯現(xiàn)出優(yōu)劣、高下、智愚、勝負來,就都有可能孳生出嫉妒的毒菌。當然,情況和特點各有不同。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我在一家報社當記者,當時積極性很高,三天兩頭就在報紙上發(fā)表一篇通訊報道,引起了許多人的關(guān)注。按說,這對于這張報紙本是好事;
不料,卻遭到了總編輯的無理指責。這天,他找我談話,告訴我:“以后不要在自家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發(fā)文章,——當然也不是讓你向外投稿,我們不能種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窍雽,署上“本報記者”就可以了,不要落個人的名字!苯又,他又有些憤激地說,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界,也沒見哪座山頭、哪片大地刻上某某的名字。寫個“屁眼兒大的”方塊、一兩千字的小稿,算得了什么?
原來,他聽到了人們議論:總編是個“草包”,某某某是有真才實學的。因此,他對我寫文章、“出風頭”,感到異常惱火。有的朋友勸我,此地不可久留,要設(shè)法早點離開。事有湊巧,沒過多長時間,省報決定各地記者站充實一批年輕記者,點名調(diào)我前去工作?墒,總編卻以“他不是黨員,采訪重大活動不方便”為由,予以“擋駕”。幾天過后,省報又來人商談,認為選調(diào)條件可以適度放寬,眼下雖未入黨,但具備近期發(fā)展條件的也可以。這回,總編說得更加干脆:“你們放下這顆心吧!三五年內(nèi),該同志入黨沒有希望!边@樣,調(diào)離的事就算徹底告吹了。
既然覺得我在那里“礙眼”,遮蓋了他的光華,調(diào)出也就了事了;
可是,偏偏他又把住不放,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感到困惑不解。一次,去漁村采訪,見到漁民駕著舢板在河中撒網(wǎng),同時帶上兩只鸕鶿捕魚。它們不時地在水中鉆進鉆出,每次都叼出一條大魚放進艙里。我是頭一次見到這種場景,便好奇地問:“它們?yōu)槭裁床话阳~吃掉呢?”漁民笑說:“它吃掉了,我還吃啥?”說著,讓我看鸕鶿脖子上的皮套。原來,(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如果讓鸕鶿隨意吞食,不僅造成很大浪費,而且,它們飽食之后也就不再干活了,所以必須帶上脖套,使它抓住大魚也難以下咽,只有眼饞的份兒。但每隔一會,也要喂它一點小魚,以示鼓勵。又要它叼魚,又不讓吃飽,利用與限制相結(jié)合,這就是駕馭鸕鶿的權(quán)術(shù)。我突然徹悟了,自己不也正是處在這種“鸕鶿的苦境”嗎!
從這件事,我也悟解了總編對我扣住不放的原因,——把我放走,誰給他干活呀?這樣一來,便產(chǎn)生了一種對立情緒,一度痛下決心,今后再也不干那種“費力不討好”的蠢事了,不能再讓他當作“鸕鶿”來使喚了。無奈,一個人既已同繆斯女神結(jié)下了“孽緣”,就有如妖魔附身,像舞女穿上了紅色的魔鞋一般,竟至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這樣,我就繼續(xù)把筆不輟,并練習寫作散文、特寫。為了減輕周圍人的嫉妒心理,緩解環(huán)境的壓力,我便變換著筆名,偷偷地往外寄稿,但終歸還是“露了餡兒”,結(jié)果以“埋頭走白專道路”、“名利思想嚴重”的罪名,遭到大會上點名批判。氣惱之余,我寫下了一首七絕,借以抒發(fā)憤懣:
技癢心煩結(jié)禍胎,幾番封筆又重開。
臨文底事逃名姓?秀士當門莫展才!
真沒想到,已經(jīng)死去八百多年的《水滸傳》中“白衣秀士”王倫的幽靈,生生被我撞上了。
七
上述發(fā)生在高層與下層的兩種類型的嫉妒,思想根源都是自私心理在作祟;
但表現(xiàn)形式存在著差異。如果說,前者是著眼于攘奪,或為奪權(quán)、奪位,或為奪名、奪利,總的都是向他人奪取自身所不具備的各種優(yōu)勢;
那么,后者則是為了保住自身既得的實利。就是說,由于嫉妒者的虛榮心特強,盡管他的實際利益并未直接受到損害,但是,如果別人由于成績優(yōu)秀而受到表彰,也就等于凸顯出自己的低能與失敗。因此,想要永遠保持自己固有的地位與優(yōu)勢,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嫉妒意識。這種嫉妒心理的行為表現(xiàn),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拼力貶損、壓制以至打擊、陷害強過自己的人;
另一種是,把對方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物,緊緊地攏在身邊,不使飛離半步。
嫉妒者缺乏的是自信力,而多的是患得患失心理。他們是低能者,自己不思長進,也不許旁人出人頭地。由于私欲作祟,他人的一切優(yōu)勢,才華、美貌也好,功業(yè)、名望也好,財富、地位也好,都感到是對自己的一種直接威脅,因而,很容易把自己的失敗與低能,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失落感、恐懼感化為一種敵意,投射到優(yōu)勝者身上。
其后果,就是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帕金森在《官場病》一書中所指出的,在這種“集無能與嫉妒于一身”的場合,必然造成人人自危,都把自己的才干隱藏起來,裝出一副低能又好說話的模樣,而擔任著“消滅才干”的偵察員,由于愚蠢之故,即使遇上了干才,也是視而不見的。
嫉妒與競爭表面上有些相似,實際上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兩者在情緒上都有不服氣、不甘心的成份,性質(zhì)都是相互排斥的。但競爭者是在承認對方的優(yōu)勢地位的前提下,從磨煉內(nèi)功、提高本領(lǐng)上下功夫;
他們公開宣稱要奮力拼搏,獨占鰲頭,甚至明確提出要以對方為趕超目標,把這作為內(nèi)驅(qū)力來激揚下屬的志氣;
競爭者之間在理性的軌道上,按照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進行;
他們所奉行的原則是,你好,我要比你更好。
而嫉妒者絕對不會公開承認對方比自己高明,一般的都以貶損對方為能事;
他們是黑箱操作,暗算別人,因此,見不得陽光,擺不到桌面上;
他們也是眼睛緊盯著對方,但不是為了尋找可供學習、借鑒的長處,而是抱著幸災樂禍的陰暗心理,希圖從對方的失算中獲得心理的平衡、精神的慰藉。在他們看來,旁人的失敗就等于自己的勝利,因此,所奉行的原則是,我不行,咱們誰也不行才好,其結(jié)果,就是“武大郎開店”——滿屋都是矬子。競爭的效應是積極的,它能促進人心向上,社會發(fā)展;
而嫉妒所帶來的消極后果,同狡詐、欺騙、殘忍、貪婪一樣,直接妨礙著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
八
在關(guān)于嫉妒的心理模態(tài)及其悲劇性效應的揭示上,我覺得當代著名作家陸文夫的中篇小說《井》有其獨到之處。
小藥廠的技術(shù)員徐麗莎,自幼就受到家庭出身的困擾,嫁到東胡家巷朱家之后,更是一頭扎進“是非坑”里,歷經(jīng)了悍姑與惡夫制造的種種磨難。開始時,也曾獲得小巷中馬阿姨們的同情、信任與關(guān)注,暗中為她鳴不平、出主意;
可是,一當她事業(yè)有了成就,地位得到提高,社會上給予尊重之后,事態(tài)便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折。
這時的徐麗莎,在馬阿姨們的眼中,風風火火地像“吃了回春藥”,人變得豐滿了,衣著也入時了,而且成了新聞人物,電視上有影,電臺里有聲,報紙上登出介紹她先進事跡的大塊文章,她像模像樣地登臺領(lǐng)獎,出出進進車接車送,從此,便遭到了人們的冷眼。原因何在?小說點撥得很清楚:“若干年前人們同情過她,因為她當時是弱者,現(xiàn)在變成強者了,對于強者,人們除掉折服之外,往往就是嫉妒”。
結(jié)果,當單位領(lǐng)導對知識分子不信任的心理慣性出現(xiàn),使她再度遇到種種麻煩時,當她在家庭婚姻生活中,遭受巨大創(chuàng)傷而身心備受折磨時,當她被歷史的沉積與現(xiàn)實的惰性交織而成的羅網(wǎng)緊緊裹縛難以解脫時,井邊上的輿論對她就十分不利,甚至滿含著敵意了。不僅不再重新援之以手,反而以徹骨的冷漠和蔑視,使她在刻毒的流言面前喪失了生存的勇氣,最后含冤投井,了卻殘生。
小說透過對市井人群中心理沉積的惡垢與塵污的揭示,使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和“國民的劣根性”。他們有善良的一面,同情弱者,對于社會的不公正一般也能表示強烈的憤慨。但狹隘、委瑣,帶有比較濃厚的庸人氣味。他們“永遠是戲劇的看客”(魯迅語),存在著隔岸觀火的“看客心理”和由社會冷漠所造成的“旁觀者效應”。
閑居無聊,他們特別喜歡收集他人的“情報”,習慣于窺視他人動靜,特別是有關(guān)男女之間的閑話,這倒不是出于關(guān)心,也并非因為這類事情和他們有什么實際聯(lián)系,只是出于一種嫉妒心理,希望從他人的麻煩、煩惱、苦痛、失意中,獲取一絲心靈上的快意,給原本單調(diào)的日常生活增添一點點“佐料”,也就是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做慰安。
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他們一般地不肯明確指出問題的所在,而只是模模胡胡地搖頭,或擺出一副全然不屑的姿勢,使不了解真相的人摸不著頭腦,不知嚴重到何種程度。他們喜歡播弄是非,鼓動情緒,往往是捕捉到一點蹤影,便通過口耳相傳的業(yè)余“小廣播”迅速傳開,而且添油加醋,旁生枝節(jié),頃刻間蒼蠅便成了大象,弄得滿城風雨。
九
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習慣,作為帶有習慣性、本能性的“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生活存在方式,已經(jīng)長久而穩(wěn)定地積淀在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扎根在市井民間的板滯的土壤里。
據(jù)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列朋和塔爾德的研究,這種“集群心理”有一系列的內(nèi)在特征:
一是同質(zhì)、同向現(xiàn)象,大家有著共同的動因,共同的指向,因而存在著鮮明的情緒聯(lián)系;
二是被暗示、受感染與模仿心理,在集群環(huán)境的影響下,個性融匯于群體之中,個人與他人融為一體,很容易接受他人的影響,就像傳染病源擴散感染那樣,群體的情緒、觀念以及興奮點,能夠迅速地向周圍的人傳播;
三是情緒過激與非理智行為,在群體氣氛中,情緒性高于理智性,顯示出原始化、簡單化的特點;
四是責任分散心理,人們處于集群狀態(tài),容易出現(xiàn)“法不責眾”的責任分散心理和社會冷漠現(xiàn)象,相對地降低了人們的同情心、罪惡感和內(nèi)疚意識,某些超常、失范的行為,常常會在過激情緒和責任分散心理的支配下出現(xiàn)。
這種集群行為的可怕之處在于,它往往以貌似公允的姿態(tài),構(gòu)成一種“無主名無意識”的強大的輿論壓力,有時比蠱惑人的巫術(shù)還要厲害。盡管多數(shù)情況下,原初并沒有包藏蛇蝎般的害人之心,但是,這種情緒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心懷叵測的造謠誹謗、誣陷中傷者的幫兇,不自覺地“助桀為虐”,最終使被攻擊的對象陷入“人海戰(zhàn)術(shù)”的重羅密網(wǎng)之中,只有含憤受辱,忍氣吞聲,而沒有當眾辯解與申訴的可能,直到超越了委屈承受的極限,走上飲恨捐生之一途。徐麗莎式的“上了無意識的圈套,做了無主名的犧牲”的道德人格性的悲劇結(jié)局,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fā)生的。
形成嫉妒心理的社會根源是平均主義。差異原本是客觀存在,“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從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看,差異就是矛盾,它是有利于相競而生,有利于促進人才成長和社會進步的?墒,過去在小生產(chǎn)的自然經(jīng)濟形態(tài)下,長期奉行儒家的消極平衡理論,使平均主義在思想、生活領(lǐng)域,同經(jīng)濟領(lǐng)域一樣,也占了上風,人們看不得別人冒尖,更不允許他人超過自己。這是嫉妒情性惡性膨脹的一種沃壤。
十
不論嫉妒的范圍、嫉妒的形式、嫉妒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得如何紛繁萬狀,光怪陸離,宮庭中的政治斗爭也好,普通人群中的欲望追逐也好,市井小巷中的集群心理也好,歸結(jié)到一點上,都可以從人性的弱點方面尋根探源。
古往今來,人們形成了共識,公認嫉妒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是人性中至為惡劣的一種秉性。京劇《法門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這天,大太監(jiān)劉瑾親自審案,提審對象是劉媒婆。劉瑾脫口而出:“咱家最恨這一檔子人了!”他怕小太監(jiān)聽不懂,接著又解釋一句:“咱們用不到她!”原來,專以營謀男女婚事為職業(yè)的媒婆的出現(xiàn),對于一個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生理缺陷的人,無異于直接揭破心靈上的瘡疤,公開觸痛其無法補償?shù)摹⒁姴坏萌说某舐、殘缺與忌諱,因此表現(xiàn)出極端的惱恨。
走筆至此,我記起了魯迅先生對于法海禪師卑劣行徑的痛斥:“和尚本應該只管自己念經(jīng)。白蛇自迷許仙,許仙自娶妖怪,和別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經(jīng)卷,橫來招是搬非,大約是懷著嫉妒罷,——那簡直是一定的!碧O(jiān)也好,和尚也好,這類典型事例共同告訴我們,陰暗心理是嫉妒所由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根源。
作為一種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存在物,人是什么?哲人早就指出了,“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嫉妒,就正是善惡并存的人性中的“惡”的一面。
十一
對于嫉妒,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jīng)引述過《圣經(jīng)》中稱為“兇眼”的說法,還說,“嫉妒能把兇險和災難投射到它的目光所注的地方”。佛經(jīng)中也有“惡見”之說,指的是包括嫉妒在內(nèi)的人們的各種惡意惡行。我覺得,如果能和印度古代的偉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結(jié)合起來閱讀,可能會加深對于“兇眼”、“惡見”的意蘊的理解。
史詩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天,婆羅門喬尸迦坐在一棵大樹下面背誦《吠陀》圣典,突然,樹上的一只鸛鳥拉了屎,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他的頭上,使他遭受了玷污。他抬起頭來,對著那只鸛鳥狠狠地盯了一眼,覺得胸中的怒火化作一道兇光從眼睛中射出,竟把樹上的那只鸛鳥殺死了。面對這種情景,喬尸迦感到很痛苦。心想,欲望這種東西真是可怕極了,假如它能夠自我實現(xiàn),假如每一次憤怒、每一番輕率行為,都能幫助欲望產(chǎn)生直接效果,那將出現(xiàn)多少令人悔恨的事情。
嫉妒作為一種欲望,它的殺傷力是非同小可的。莎士比亞的不朽劇作《奧瑟羅》中,有個叫伊阿古的小人物,不過是個旗官,卻有一套翻云覆雨、興風鼓浪的驚人本領(lǐng)。作為惡的現(xiàn)實的物質(zhì)承擔者,他靠的就是嫉妒這一殺人不見血的法寶,而他造作事端的根由,也是出于嫉妒心理。他這種人,屬于心理極端陰暗、精神上有缺陷的那種類型,忍受不了他人的純潔而幸福的愛情,根本不可能成人之美。因此,當他看到奧瑟羅和苔絲狄蒙娜這對真誠相愛的情侶終成眷屬,陶醉在宴爾新婚的甜蜜生活之中時,他就感到受了極大的刺激,發(fā)誓定要把它毀掉。他說:“啊,你們現(xiàn)在是琴瑟調(diào)和,看我不動聲色,就叫你們松了弦線走了音。”
作為無德而又失意的齷齪小人,伊阿古對于有威望、有地位、飽享愛情幸福的奧瑟羅滿懷嫉妒之心,是必然的!耙驗槿说男撵`如若不能從自身的優(yōu)點中取得養(yǎng)料,就必定要找別人的缺點來作為養(yǎng)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沒有優(yōu)點,又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的,因此,他只能用敗壞別人幸福的辦法來安慰自己!保ㄅ喔Z)
伊阿古在認準了奧瑟羅這個靶心之后,他又開始尋找箭鏃,結(jié)果選中了他的頂頭上司、副官凱西奧。在他看來,這真是一件“一箭雙雕”的精美設(shè)計。一方面,可以破壞奧瑟羅的美滿婚姻,一方面又能剪除他的直接的對手。他說:“要是凱西奧活在世上,他那種翩翩的風度,叫我每天都要在他的旁邊相形見絀”,由此,激起了必欲殺之而后快的變態(tài)心理。于是,他就巧施詭計,誣陷栽贓,使奧瑟羅相信凱西奧與苔絲狄蒙娜通奸,從而引發(fā)出狂熱的仇恨,以致喪失了理智。正如奧瑟羅自己說的,“我的心靈失去了歸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泉枯竭了,變成了蛤蟆繁育生息的污池”,以致親手殺害了愛妻,最后自己也同歸于盡,釀成了一場凄絕千古的人間慘劇。
十二
按照黑格爾老人的說法,罪惡生于自覺,這是一個深刻的真理。兩面派的可怕之處,在于他們是在高度自覺、極端清醒的狀態(tài)下策劃種種罪惡活動的。明明用的就是點燃妒火的殺手锏,可是,伊阿古卻偏偏煞有介事地提醒奧瑟羅:“您要當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誰做了它的犧牲,就要受它的玩弄!蓖耆且桓薄罢司印钡淖藨B(tài),一副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難怪奧瑟羅會引為知已,深信不疑,上當受騙。
看到這里,真有毛骨悚然的感覺,這類極端詭詐、口蜜腹劍的角色,實在是太兇險了。禁不住想:善良的人群如果都能夠從中汲取教訓,提高警覺,增強識別能力,不使那些“人樣的東西”得逞,那該能免除多少悲劇性的結(jié)局呀!
“嫉妒——是心靈上的毒瘤!边@是詩人艾青的名句,應該說,形容得非常確切。但我也想過,毒瘤畢竟發(fā)生在局部,雖然為害甚烈,但只是發(fā)現(xiàn)得早,是可以一刀切除的;
而嫉妒卻是滲入骨髓、彌漫全身的沉疴、頑癥、痼疾,遠非刀圭所能奏效。至于古書上所說的“倉庚為膳,可以療妒”,原屬荒誕不經(jīng)之言。
為了有效地“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要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保斞刚Z),我倒相信這樣一個“療妒金方”,簡稱為“八字訣”:扶正祛邪,治本攻心。當然,大前提是要辨癥施治。——就這一點來說,本文也許能夠發(fā)揮一點效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