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促進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城市社會融入的質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 要:以社會融入理論為基礎,通過質性訪談法深入了解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和體育參與情況,旨在呈現(xiàn)這一女性群體主體經(jīng)驗的同時,從體育視角為她們的社會融入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研究發(fā)現(xiàn),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通過體育活動的參與,可從“空間”“網(wǎng)絡”“身份”和“形象”4個維度消解城市空間的隔離,拓展城市社交網(wǎng)絡,構建積極的身份認同,改寫群體刻板印象,進而在社會和文化心理兩個層面推動自身的城市社會融入進程。
關 鍵 詞:體育社會學;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體育活動;社會融入;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8)02-0034-05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ports promoting the urban social inclusion of
new generation female peasant workers
TANG Zhi,XIONG H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ocial inclusion theories as the foundation, by mean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the authors gained an in-depth insight into the urban work, life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new generation female peasant worker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issue of their social inclusion from the sports perspective, while presenting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such a female group.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rough sports activity participation, new generation female peasant workers can dissolve urban space isolation from such 4 dimensions as “space”, “network”, “identity” and “image”, expand their urban social network, build an active identity, rewrite group stereotype, and then boost the process of their urban social inclusion in such two aspects as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new generation female peasant workers;sports activity;social inclusion;qualitative study
農(nóng)民工是我國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勞動大軍。2016年,農(nóng)民工總量已達2.7億,其中女性農(nóng)民工0.97億[1]。隨著第一代“打工妹”的陸續(xù)返鄉(xiāng),“80”“90”后的新生代已經(jīng)成為這一女性群體的主體。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在價值取向、城市認同等多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她們留城意愿強烈,留在城市,融入城市,做一名真正的城里人。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存在著差距,F(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階層、外來者身份和性別身份的多重交織導致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在融入城市中舉步維艱,整體上呈現(xiàn)出“沒融入”的狀態(tài)[2]。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的社會融入不僅對她們自身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作為一個近1億人的龐大群體,更是關系著“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的最終實現(xiàn)。因此,對她們的城市融入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融入城市社會,指的是她們?nèi)谌氤鞘兄髁魅后w,與主流群體同等地獲取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資源,并在生活方式、社會認知上去差異化的動態(tài)過程[3]。一般認為,融入城市社會需要經(jīng)歷經(jīng)濟、社會、文化或心理3個層面的適應[4]。其中,經(jīng)濟層面包括職業(yè)地位、收入水平、住房狀況等,這些既是她們在城市生存和立足的物質保障,也是融入的前提;社會層面包括社會交往、社會參與和生活方式等,這些是融入的基礎,反映了融入的廣度;文化或心理層面的融入則側重于對城市文化的適應程度、對城市生活的主觀感受、對自己身份的感知以及對未來的預期和規(guī)劃等,這些是精神上的,反映了融入的深度[5]。只有上述3個層面的全部適應才能說明完全地融入城市社會。
本研究在質性研究范式下,旨在從微觀以及參與者的主體經(jīng)驗層面對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體育參與和城市社會融入的個體經(jīng)驗進行分析,通過對個體經(jīng)驗的分類與歸納,深入理解在中國社會快速轉型這個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體育參與行為對其城市融入發(fā)揮的作用。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半結構式訪談法,通過對話和聆聽,可以深入了解受訪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她們的體育行為和觀念,進而更好地理解體育活動在她們城市融入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本研究的調(diào)查區(qū)域為深圳。作為我國第一個經(jīng)濟特區(qū),深圳的迅猛發(fā)展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從業(yè)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深圳成為農(nóng)民工最聚集的地區(qū)之一,可以說,深圳農(nóng)民工就是中國農(nóng)民工的縮影,深圳就是研究農(nóng)民工的窗口。調(diào)查時間為2017年1-5月。通過非概率抽樣的方式,共選取18名出生在1980年之后、在深圳從事非農(nóng)產(chǎn)業(yè)6個月以上的女性務工人員進行了個案訪談。訪談對象中來深年限最長的20年,最短的1年3個月;年齡最大的36歲,最小的22歲;崗位類別涉及普工、銷售員、文員、公交售票員、交通協(xié)管員等。為突出研究主題,所有受訪者在務工期間均有參加體育活動。訪談有效時間最短的30分鐘,最長的80分鐘。訪談地點應受訪者要求,多為受訪者單位或出租屋、咖啡廳等地方,環(huán)境安靜、舒適,沒有外界干擾。為補充資料,還對部分受訪者通過面談、微信等方式進行了回訪。收集到的訪談錄音時長共710分鐘,轉錄后的文字資料共計13萬余字。在扎根理論的基礎上,對訪談資料進行了3個步驟的編碼即開放式編碼、軸心式編碼和理論編碼,最后將研究對象敘述的零散故事整合成可用實質代碼(主題)加以分析的文本,提煉出體育活動促進新生代女性農(nóng)民工城市融入機制的理論觀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