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之首王粲】 竹林七賢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王粲(公元177~217年),山陽高平(今屬山東金鄉(xiāng)與微山縣一帶)人。東漢末建安時期著名文人,三國曹魏名臣。因文采出眾,與孔融、陳琳、徐干、阮璃、應(yīng)?、劉楨等并稱“七子”。其尤以詩、賦見長,被著名文論家劉勰譽為“七子之冠冕”。
王粲的祖父王暢東漢靈帝時官至司空,位在三公之列。父親王謙是當時最高軍事長官大將軍何進的長史(類今之秘書長),所以王粲的少年時期是在京城洛陽度過的。然而身處漢末戰(zhàn)亂之際,王粲一生卻到處奔波遷徒。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逼漢獻帝遷都,14歲的王粲也隨之到了長安(今陜西西安)。當時的文壇盟主是才學(xué)過人的左中郎將蔡邕,蔡家常常門庭若市,賓客絡(luò)繹不絕。可一聽說王粲來訪,年已近60歲的蔡邕急忙出迎,竟連鞋子都穿反了。待王粲進屋后,眾賓客卻見原來是個其貌不揚、個頭矮小的孩子,都很不以為然。蔡邕卻說:“這是王暢的孫子,有奇才,比我強。我家的書籍文章,將來都應(yīng)給他!币啦嚏叩呐畠翰涛募б彩莻才女,可他卻要把自己一生的藏書都送給王粲,足見他是多么看重這個少年才子一一那時還沒有印刷術(shù),得到一部書絕不像現(xiàn)在這么簡單。
王粲的名聲于是逐漸顯露出來。17歲時,朝廷下詔任命他為黃門侍郎,但由于長安局勢動蕩,一心想要大有作為的王粲權(quán)衡利弊。就沒到任,而是和同宗王凱等人去荊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陽)依附了劉表。
劉表本是漢室宗親,由大將軍何進推薦而為荊州刺史,成為雄踞一方的霸主。王粲的父親曾在何進手下做長史,又和劉表是山陽高平老鄉(xiāng),自然交情不淺。王粲就是想要在這個地處要沖而又頗具人氣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全部本領(lǐng)。
說到王粲的本領(lǐng),的確非同一般。首先是記憶力超群!度龂?魏志》本傳記載:王粲觀人下圍棋,棋局亂了,王粲替他們復(fù)盤,下棋的人不信,用布蓋住棋局,讓他另擺,兩盤棋局相比較,完全一致。還有一次,王粲正在路邊讀碑文,同行的人問:“你能背誦下來嗎?”王粲于是背對石碑,一口氣下來,竟然只字不差,真有過目成誦的本事。其次,王粲文筆好,才思敏捷。他總是下筆成篇,從不修改。大家都以為是事先寫好的,但即便別人絞盡腦汁也不能再有一點改動。第三,博學(xué)多識,而且興趣廣泛,甚至還擅長算術(shù),用史書上的話說就是“性善算,作算術(shù)略盡其理”,這在過去的讀書人中的確比較少見。
這樣一個才華出眾的青年才俊,劉表當然很愿意結(jié)交,當初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看到王粲時才發(fā)現(xiàn)他身體瘦弱矮小,相貌也不中看,行為還有些不拘小節(jié),因為急于成功一番事業(yè),心態(tài)也就不太好,做事比較急躁。劉表本是個眼高手低之人,自己管轄的南陽地界上有個能人諸葛亮他都不肯用,劉備來了還受排擠,當然也不把王粲太當回事,慢慢就疏遠了他。后來他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粲的族兄王凱。
這是王粲一生最失意的時候一一無論是官場還是情場。當權(quán)者以貌取人,不識人才,自己空有滿腹經(jīng)綸,卻被無端冷落。這樣的日子大約過了10多年,當時初來荊州時的那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郎,已被殘酷現(xiàn)實消磨成一個年過30而毫無作為的浪蕩子。據(jù)文獻載他此時連眉毛都掉光了,可想而知內(nèi)心是怎樣的備受煎熬。但這段時間讓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進入了最有成就的高峰時期。
這一日,百無聊賴的王粲登上城樓,舉目四望,原野遼闊,流水縱橫,草木茂盛,萬物欣然。痛感與國家動蕩,自己長年身處異鄉(xiāng),渺小無助,王粲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思鄉(xiāng)懷歸的千古名作《登樓賦》。
王粲《登樓賦》抒寫了自己“心凄愴以感發(fā)兮……氣交憤于胸臆”的郁結(jié),卻不料引發(fā)了千百年來讀書人懷才不遇的共鳴。在后來的詩詞戲曲中“王粲登樓”成為一個典型意象,用以比喻士人不得志的苦悶。唐代李商隱26歲落榜后寫了《安定城樓》一詩,其中便有“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的句子。到了元代,著名作家鄭光祖有《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雜劇,表面寫王粲的性格悲劇,實質(zhì)卻是借這故事抒發(fā)讀書人窮困抑塞的感慨,為普天下遭遇不幸的知識分子唱出一曲悲憤之歌。王粲其人也由此被當成了一種失意人生的象征、一種含義深厚的文化符號進入人們的文化傳統(tǒng),并逐步強化而久富盛名。
其實王粲后來的人生很成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死后,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順了曹操。曹操遂任命王粲為丞相掾,跟隨自己左右,東征西討,并取代了被殺的孔融,成為朝廷的一支筆。當時曹魏軍中大量的文件、奏議均出自他的手筆。因功績顯赫,王粲后來升遷至軍謀祭酒(類似現(xiàn)在的參謀長)職,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是“建安七子”中唯一封侯的。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杜襲等人同拜侍中,進入核心權(quán)力機構(gòu)。當時日制禮儀廢缺,朝廷使王粲主持草創(chuàng)禮儀制度的工作,地位類似于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叔孫通。其影響之大,舉一件小事即能說明,中國自古有佩玉的風(fēng)氣,但因東漢末年長期戰(zhàn)亂,這一習(xí)俗喪失殆盡。人們后來所熟知的古人服飾中的佩玉樣式,據(jù)說都源于王粲之手訂。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王粲隨軍征戰(zhàn)途中遭遇流行瘟疫。這場大疫首先在軍中蔓延,終至一發(fā)不可收拾,其嚴重程度到了如此地步:建安七子中除孔融被殺,阮璃早卒外,所剩五人均同年而亡。王粲是正月病死的,享年41歲。
據(jù)唐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志》卷十,王粲墓在兗州任城縣(濟寧市任城區(qū))南26公里處,今已蕩然無存。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建安 之首 七子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 建安七子王粲 建安七子王粲怎么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