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催乳湯_馬氏新政這一年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一個清廉自持、沒有多少派系根基、不擅“厚黑”又不獲黨內大佬加持的政治人物,卻能夠登上權力的最高峰,這是民主選舉才能創(chuàng)造的政治文明奇跡。不過,馬英九靠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來“拼經濟”,在極大改善了兩岸關系的同時,也使得島內政治生態(tài)更加復雜。
5月20日,馬英九就任臺灣領導人一周年。對這一年的是非功過,人們熱烈評說,而近期發(fā)生的幾件事,似乎具有特別的指標意義――
4月28日,臺灣獲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總干事陳馮富珍的邀請,成為WHO的最高權力機構世界衛(wèi)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其它6個觀察員分別是梵蒂岡、馬耳他騎士團、國際紅十字會、國際紅十字會紅新月會、國際國會聯(lián)盟、巴勒斯坦)。這是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首度使用“中華臺北”名稱。
4月底,中國移動宣布計劃將向臺灣遠傳電信投資5.33億美元,此舉被視為一個強大的信號,表明臺海兩岸持續(xù)多年的不和諧關系正在迅速改善。但5月12日,臺灣“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臺灣不會馬上允許大陸投資其電信運營商,這可能會推遲、甚至斷送大陸對臺灣上市公司的首筆投資。
5月6日,剛剛參加完第三次江陳會的江丙坤提出辭任;鶗麻L,之后去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雙方相談后表示“心有同感”,吳伯雄更丟出“請不要逼我們走向墻角”這句話,誰有能力將執(zhí)政黨的頭二號人物(江丙坤兼任首席副主席)逼到墻角,實在令人好奇。雖然江丙坤后來收回了辭呈,但藍營內部的整合仍讓人浮想聯(lián)翩。
5月14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在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陪同下首次到臺北看守所探視陳水扁。對于一年來一直試圖和陳水扁切割的蔡英文來說,這一舉動顯然有著難以名狀的感慨和無奈。而5月17日,民進黨主導的“嗆馬”大游行就將開鑼,屆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沖突和對抗,殊難預料。
這幾件事,似乎是馬政府過去一年新政果效的縮影。過去一年,海協(xié);鶅蓵䦶驼,臺灣恢復大陸官方媒體赴臺駐點采訪,開放縣市長登陸,松綁赴大陸投資上限,開放陸資入臺,實現(xiàn)兩岸周末包機與大陸觀光客赴臺旅游,再加上陳云林赴臺訪問等等,這一系列的動作讓兩岸關系回到一個理性與良性互動的軌道上來,一度籠罩在臺海上空的戰(zhàn)爭陰云正在遠去,這是馬英九一年來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但另一方面,馬許諾的“633”競選口號,亦即經濟成長率6%、失業(yè)率3%、國民所得3萬美元,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更已成為明日黃花。早在去年8月4日,馬在接受外國報紙訪問時就已改弦更張,認為“633”要到2016年才可能兌現(xiàn)。盡管開放了陸客來臺,但因陳水扁執(zhí)政8年期間令島內經濟積弊日重,盡管馬氏新政用心不少,但短期之內經濟仍難見明顯起色。
而在政治層面,藍綠陣營的攻訐和分歧有增無減,臺灣行之經年的惡質政治文化仍在繼續(xù)。陳水扁大審雖然已進入司法程序,但仍有能力通過絕食和喊話影響綠營和臺灣政局,而特偵組偵辦的二次金改案、外交機密案卻無任何進展,關鍵人物陳致中未予收押,“御醫(yī)”黃芳彥潛逃美國,4個多月卻未予通緝,檢察總長陳聰明成為眾矢之的,被指“通風報信”、“吃案縱放”,而宣稱“不沾鍋”的馬英九沒有任何宣示動作,更增加選民的疏離與憤怒。
承載著臺灣人民的期待,馬英九政府一年前的開局氣勢如虹,為什么幾乎在沒有蜜月期的情況下就焦頭爛額?這一年的治理困境,是新手上路的必然,還是領導能力有限的宿命?形象清新的馬英九,是否有能力給臺灣帶來真正的改變?已上正軌的兩岸關系,下一站將駛向哪里?
馬英九改變了什么?
馬英九政府蜜月期的結束,可以說源于任命賴幸媛為陸委會主委。當初吳伯雄從大局出發(fā),勸退了多名戰(zhàn)功顯赫的角逐者,并開導說只要大選獲勝,大家都有用武之地?梢哉f,國民黨贏回政權,許多人等著分一杯羹。但大選之后,馬并沒有把陸委會主委這樣重要的職位留給國民黨人,也沒有把“行政院長”留給黨內大佬江丙坤,而是任命了曾任東吳大學校長的劉兆玄。
此后,馬英九推行“黨政分離”路線,重大人事安排與決策不與黨內高層及黨籍“立委”協(xié)商溝通,這激起國民黨內的強烈不滿甚至公開對抗。在“立院”占絕對優(yōu)勢的泛藍“立委”否決了馬英九提名的“監(jiān)察院副院長”沈富雄等4人、迫使“考試院長,’提名人張俊彥退出“立法院”審查程序,重創(chuàng)馬英幾聲望。
馬英九之所以這樣做,臺灣知名評論員南方朔認為,這是“明星”心理在作祟:馬英九把自己當成明星,而明星往往不在意已有的“粉絲”,而更操心誰還沒有擁戴他。所以,他的目光很快從支持他的721萬人移開,轉到了反對他的500萬人頭上,還美其名曰“擴大社會共識基礎”。
而從馬英九的成長經歷看,幼承庭訓,留學返臺后,仕途一路順遂,晚近更成為鎂光燈前的熠熠巨星,馬英九很努力讓自己成為大家所想要看到、習慣看到的“馬英九”:維持標準笑容,跑步游泳,永遠對人彬彬有禮,應對進退不慍不火,談吐條理清晰。他追求完美,害怕遭到否定和批評,最后。完美變成了他的束縛,泛藍陣營認為他吃里扒外,泛綠則得了便宜也不感謝,演變到后來,他想要把一些綠官換掉也都會被說成是政治清算。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徐青也認為,馬英九人格上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有弱點,也就不能體諒別人的缺點,少了雍容大度,也不習慣“海納百川”,幕僚團隊同質性高,造成領導格局上的瓶頸。
馬英九大量起用的前政務官與學者,國民黨立委蘇起和其胞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蘇永欽、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高朗、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金溥聰、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國民黨副主席關中、詹春柏及黨秘書長吳敦義等,絕大多數(shù)是充滿理想色彩、個性溫和的學者,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沾鍋”,與實際政治環(huán)境有很大的距離,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期。而同質性高的結果就是思考邏輯跟觀念太接近,想法單一,缺乏激蕩與創(chuàng)意,形同“一人決策”。因此,劉兆玄“內閣”號稱“老手上路”,但應對突發(fā)事件緩慢,政策反復多變,諸多官員發(fā)言不當,多次釀成巨大風波。
不過,馬當局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也不僅僅是用人的問題,也有制度設計上的缺失。民進黨政策會副執(zhí)行長劉建忻就認為,“劉內閣”失控,追根究底是體制問題,因為“行政院”本身就是脫離民意的制度設計,“閣揆”既不是民選首長、也不是“國會”議員轉任,“行政院長”由“總統(tǒng)”任命,“國會”沒有同意權,注定“行政院長”會與民意脫節(jié)。
馬英九當局有著太多自我設限的包袱,在權力上缺乏大開大闔的魄力,這些都有待調整。所幸,那些遭人詬病的地方都不涉及貪腐、跋扈、邪惡、以權謀私。放眼臺灣甚至華人社會,這并非很常見的品質!安徽冲仭惫倘徊焕谠诟髋闪α恐g折沖調和,但其“士大夫無私交”的坦蕩仍令人欽佩;清廉而平庸固然有遺憾,但對臺灣來說,那個既清廉又能干的領導人又在哪里呢?一 個清廉自持、沒有多少派系根基、不擅“厚黑”又不獲黨內大佬加持的政治人物,卻能夠登上權力的最高峰,這是民主選舉才能創(chuàng)造的政治文明奇跡。很多支持馬英九的人,大概也就是為了這樣一種難能可貴的理想主義。
但國民黨包括臺灣的政治文化依舊。3月14日,臺灣苗栗縣第一選區(qū)“立委”補選,國民黨提名人陳鑾英,敗給了脫黨參選并遭開除黨籍的康世儒。3月28日,臺北市大安區(qū)“立法委員”補選。這個區(qū)的人口組成以“軍公教”(軍人、公務員、教師)和外省人居多,幾十年來都是國民黨的死硬鐵票區(qū),國民黨最后雖然贏了,但贏得極為難看。
這兩件事,都被解讀為馬政府施政不力的惡果,卻少有人注意到,陳鑾英的丈夫李乙廷涉及賄選,并遭對手提起當選無效之訴,國民黨輕輕松松提名李乙廷妻子陳鑾英“代夫出征”,顯然輕忽過去“清廉政治”的承諾,也無視“當選無效之訴”的效應;大安區(qū)原“立法委員”李慶安的美國國籍問題擾攘了一年多,國民黨并沒有采取果斷的措施“止血”。而前臺東縣長吳俊立因貪瀆遭訴判刑解職,國民黨就直截了當提名吳的太太鄺麗貞參選,國民黨即使贏得縣長選舉,卻沒贏得名聲。而這樣一種由派系左右當選者的文化,在臺灣政壇特別是基層是普遍現(xiàn)象。
馬英九執(zhí)政后,處處依法辦事,不干預司法,不介入政商關系,為臺灣樹立了良好的典范。但臺灣要重建一個新的社會,重構民主社會,完善法治,重塑臺灣社會的正義是非價值,仍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民進黨怎么辦?
去年馬英九以高票勝出后發(fā)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然而,更加感人的演講卻來自他的競爭對手,民進黨的候選人謝長廷,他“呼吁民進黨支持者,冷靜面對這樣的結果,民主包括結果也包括過程,過程難免有爭議,但是我們接受,不要再有抗爭”,“我除了會兌現(xiàn)對敗選的承諾外,退出政壇,也將持續(xù)守護民主、守護臺灣,我的生命屬于臺灣,舍此,無處可去。”他的落敗感言可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退出政壇的統(tǒng)治集團最感人的演說。許多人希望,經此一役,民進黨能開始脫胎換骨的改變。
但是,不但謝長廷沒有兌現(xiàn)諾言退出政壇,民進黨接連遭受選舉重挫,進一步加劇了黨內危機感和焦慮感,其原有的以仇恨為綱、挑動對立、不問是非的極端化德行更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去年8月以來,民進黨及其支持者除舉行一系列街頭抗議活動之外,還陸續(xù)發(fā)生“民進黨臺南議員暴力襲擊張銘清事件”、“立院掌摑事件”、“11?06圍城流血事件”,黨內“街頭路線”、“暴力路線”因得到深綠民眾支持而“合理化”、“英雄化”。雖然蔡英文強調“議會路線為主”,但民進黨一系列暴力行為加劇了藍綠對抗,使該黨重新背負“暴力黨”惡名。
而且,即便陳水扁腐化墮落、身陷多起官司,民進黨至今仍不敢旗幟鮮明地與他切割。歷史上,民進黨向來比國民黨來得清廉,因為民進黨的免疫系統(tǒng)良好,任何黨員一旦被檢察官以貪污罪名檢控,便會立即送交中評委,然后革除黨籍。如果日后司法上還回清白,再重新入黨已是另一回事。但這一切到了陳水扁那里都不起作用。
去年8月15日,陳水扁宣布與其妻吳淑珍即刻退出民進黨。但過了幾個月,陳水扁透過友人放話說,當時是民進黨中央黨部逼他退黨,現(xiàn)在自己很想重回民進黨。民進黨臺北市黨部隨后召開臨時“執(zhí)委會”,通過陳水扁重返民進黨案,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黃慶林更親赴臺北看守所,請扁在入黨同意書上簽字。
民進黨黨內對陳水扁班師回朝,戒慎恐懼居多、樂見其成少之又少,但又沒有人敢直說“拒收”,還表示要“站在司法人權立場上加以聲援”。也就是說,經過10個月時間,民進黨依然擺脫不了陳水扁的操控。而蔡英文從一年前形象清新的“小白兔”迅速轉變?yōu)椤氨┝π∮ⅰ,民進黨惡質斗爭文化的腐蝕和破壞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惡劣的斗爭文化最嚴重的后遺癥,就是使臺灣朝野不同陣營之間在多數(shù)時候都處于劇烈對抗的狀態(tài),民進黨和國民黨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都缺乏共識,雙方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主張分野清晰,基本上是趨于兩極,連能夠坐下來談問題的語言框架及共同邏輯都已不存在,已很難找到妥協(xié)的空間。因此,即便馬英九以低姿態(tài)應對,多次提出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面,共商大事,但蔡英文則以種種理由予以拒絕。這說明這一年來,藍綠關系依然嚴重對立,沒有任何和解的跡象。
在野黨當然負有監(jiān)督當局施政的職責,以彌補執(zhí)政黨不足之處;但現(xiàn)在的民進黨陷入了“逢馬必反”、“逢中必反”的思維而不自省。這也是為何民進黨支持度至今仍如此偏低之故:據臺灣《蘋果日報》日前的民調,如果再一次“大選”,還是有54.9%的民眾投給馬蕭,31.6%投給民進黨的謝蘇配,兩組都不會投的有9.25%。這說明民進黨并沒有從國民黨的施政不力中獲得多少好處。
盡管如此,在臺灣,政黨輪替已經成為民主政治的必然,人民有“試錯”的權利,在“試錯”中進步,比原地踏步要好。那種連人民“試錯”的權利都不給的政治制度,永遠不會有真正的進步。
兩岸關系任重道遠
對馬英九政府來說,在國際金融危機之下靠強化兩岸經貿合作來“拼經濟”,進而獲得連任是主要考慮。但是,迄今為止,這一系列措施對臺灣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赴臺旅游的游客在大幅增加,但去大陸觀光和旅游的臺灣客也在大增。國民黨提高了赴大陸投資門檻,結果一時間造成臺灣部分企業(yè)關閉轉向大陸,對臺灣的就業(yè)產生新的壓力。再加上大陸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對臺進口減少,造成臺灣罕有的對大陸出口減少現(xiàn)象。甚至在貨運直航的背景下發(fā)生臺灣砂石輪被拒的事件,從而被綠營大加利用。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許多臺灣人擔心新的兩岸交往缺乏透明度!拔覀兇_實希望看到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但如果政府判定大陸市場是我們的未來,而且我們必須以政治資本交換經濟利益,就會導致臺灣內部嚴重分裂,”她警告稱,“那將導致兩岸關系變得非常不穩(wěn)定!
我們可以將之歸咎于民進黨“逢馬必反”、“逢中必反”情結的間歇性爆發(fā),但綠營畢竟代表了臺灣四成的民意,這是大陸兩岸政策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而當前的臺灣并不是非常理性的社會,民眾政治心理非常復雜,在很多關鍵性問題上遠沒有達成共識。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就總結出臺灣人具有叛逆心理、悲情意識、“恐共”心理和“媚日崇美”現(xiàn)象,并認為臺灣人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具有政治信仰“歐美化”、族群意識“褊狹化”、政治文化“脫中國化”、國家認同“異質化”、臺灣前途“自立化”等五大迷思。這說明在兩岸的分離已有近60年、各自建立了完全不同體制的情況下,雙方已在很多價值觀領域產生極大的差異。
因此,臺灣民眾當然不愿意看到臺灣的經濟優(yōu)勢因為兩岸融合而被稀釋,也不愿意看到其政治生活受到沖擊。更大的問題在于,即便陸客赴臺的人數(shù)達到了預期,臺灣經濟也很快有了起色,但一旦形成了對陸客購物和旅游的依賴,反而有可能更不利于臺灣經濟深層結構的調整。
而大陸的讓步也不是沒有止境的,馬英九就職后率團“出訪”巴拉圭與多米尼加,來回均低調“過境”美國西岸,就是希望借此對大陸與美方釋出善意。北京邀請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樂見連戰(zhàn)出席APEC峰會、支持臺灣成為WHA的觀察員,也展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但這種靈活性仍是有限度的。如蕭萬長就職副總統(tǒng)之后,就被博鰲論壇列為“管制對象”;而下一步,臺灣能不能在參與世衛(wèi)大會之后申請加入世衛(wèi)組織,是兩岸之間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日前宣布,大陸針對臺灣的飛彈有1500枚,有增無減。臺灣軍方在3月份發(fā)表的首份全面防務評估報告中也稱,“中國從未放棄武力犯臺”。馬英九要求美國“毫不猶豫地”向臺灣提供必要的防御武器,其中包括相對先進的F-16戰(zhàn)斗機C/D機型。對臺軍售也會是一個可能引發(fā)兩岸爭拗的大問題。
更讓人擔心的是,盡管兩岸關系大幅改善,但支持臺獨的人并沒有明顯減少。2008年10月,在國民黨執(zhí)政5個月之后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盡快宣布獨立的比例達到歷史最高點14.8%,比3月大選時增長8.8個百分點;維持現(xiàn)狀以后獨立達到12.5%,而永遠維持現(xiàn)狀則達到歷史最高的25.5%,比3月份大選時增長5.5個百分點。在12月份的民意調查中,雖然盡快宣布獨立的比例下降,但維持現(xiàn)狀以后獨立的卻上升到16.4%。2008年11月更發(fā)生一名劉姓教師為支持臺獨而自焚的事件,被綠營大加炒作。
未來幾年,經濟上的親密接觸有望能進一步改變臺灣的世道人心,促進兩岸民眾心態(tài)與認同上的不斷靠近。而對馬氏新政的施行與調整,仍需耐心觀察并寄予溫和的信心,畢竟,“一馬當先”的奔跑,剛剛揚鞭一年。
相關熱詞搜索:新政 這一年 馬氏 馬氏新政這一年 開年第一新政 網約車新政一年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