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哲生:一代學人傅斯年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在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中,傅斯年(字孟真,1896—1950年)是一個極具個性,而又充滿矛盾的奇特結(jié)合體。他長期在北大學習、工作,對北大師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被視為自由派大本營北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又承接傳統(tǒng)的正統(tǒng)觀念,與南京國民政府保持密切的關系,因此在1949年這個關鍵性的轉(zhuǎn)折年代,與胡適、錢穆一起被毛澤東點名為反動政府“只能控制”的幾個代表。他力主以西方的現(xiàn)代化為樣板,反對所謂“國粹”,反對讀經(jīng),主張廢除“國醫(yī)”,成為“五四”以后在文化領域最激進的現(xiàn)代化路線的推動者。他又最具民族主義思想,堅定抵御日寇侵略,毫不含糊地抗議蘇俄沙文主義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最有力的代表之一。他是純學術的真正維護者,一生致力于發(fā)展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亦政亦學,不畏權門豪族,言談舉止中充滿“知識的傲慢”,“雖千萬人,吾往矣”,因此有“傅大炮”之美譽。他事必躬親,治事威嚴,為人行政有德國人那種一絲不茍的徹底精神,是現(xiàn)代學術機構(gòu)管理的科學典范。他又致力于鏟除社會不平等,體恤下層百姓的苦情,為此謀求民主與社會主義相結(jié)合。這些看似矛盾、趨于兩極的選擇奇妙地集于傅斯年一身,使他常常出人意料地產(chǎn)生一些爆炸性的言行。

          

          傅斯年只活了55歲。但他曾是學術精英群體聚合的紐帶性人物。他一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學術準備期(1896——1926年),從他入小學,上中學,進大學預科、本科,直到赴歐留學。在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嶄露頭角,在留學時代他形成了自己治史的學術志趣。二是學術成熟期(1927——1937年),這一階段他先后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任教,并創(chuàng)建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他的學術著作大都完成于這一階段。他自稱:“吾這職業(yè),非官非學,無半月以上可以連續(xù)為我自由之時間!闭f明了他奔波于學術與行政之間的匆忙。三是行政工作期(1937——1950年),這一階段他除繼續(xù)擔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一職外,另還擔任過中研院總干事、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西南聯(lián)大校務委員、北大代理校長、臺大校長等教育、學術行政職務,并以社會名流的身份擔任過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政治協(xié)商會議委員、立法委員等政職,他的重心明顯轉(zhuǎn)向以行政工作為主,甚至卷入一些重要政治活動。

          

          傅斯年的一生剛好跨越了20世紀上半段,在中國,這正是一個極其混亂而又充滿變革性的年代!叭旰訓|,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遠不足以我們形容這個時期的歷史變數(shù)之速,由此而導致評判傅斯年的兩極對立,甚至多極差異,也不足為怪。時人以“譽滿天下,謗滿天下”來說明對傅斯年所牽涉的是非關系和人事糾紛難以評判。但我們不能忘記,作為學術界、教育界的一個重量級的歷史人物,傅斯年在他曾經(jīng)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以至于我們無法輕視他作為歷史的存在。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作為民國時期北大派的代表之一,傅斯年那狂狷獨立的行世風格、盡忠報國的民族情懷,已深深地熔鑄于北大人的歷史傳統(tǒng)之中。中研院曾是中國的最高學術機構(gòu),作為中研院第一大所——史語所的創(chuàng)建者和初期領導者,傅斯年那威儀嚴苛的“老虎”作風、嚴格把關的治所戒規(guī),已成為史語所學派的一種象征。胡適說,傅斯年“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一個力量。”“他這樣的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發(fā)揮其領袖的才干。他有學問,有辦事能力,有人格,有思想,有膽量;
        敢說話,敢說老實話,這許多才性使他到處成為有力量的人!痹谝粋看不到多少希望的歷史時期,一個人有一個閃光的亮點就足以使人難忘。

          

          胡適50年前還說過這樣一段話:“孟真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記憶力最強,理解力也最強。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工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他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干的天生領袖人物。他的情感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
        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這都是人世間最難得合并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而我們的孟真確能一身兼有這些最難兼有的品性與才能。”作為乃師兼友的胡適生性并不好走極端,知人論世,在此一口氣用了14個“最”字來表彰傅斯年,足見其對傅的人格和才性的推許。在傅斯年逝世后的半個世紀中,海內(nèi)外有關傅斯年的追思、紀念性的文字持續(xù)不斷,但這些追憶不約而同地都是為胡適的這段評語補充注腳。

          

          關于傅斯年的學術成就,著名宋史學者鄧廣銘先生說:“凡是真正了解傅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學問淵博得很,成就是多方面的,影響是深遠的;
        他對中國的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所作的貢獻是很大的!梢哉f,中國沒有個傅孟真,就沒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陽殷墟發(fā)掘;
        沒有當初的殷墟發(fā)掘,今天的考古學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薄拔覀儾荒苡弥鞫嗌賮砗饬恳粋人在學術上的貢獻。即如傅先生關于中國古代史的文章,幾乎每一篇都有其特殊的貢獻,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見和里程碑性的意義!边@一評論旨在說明對傅斯年的學術成果不宜以多寡來衡估,而應以其在整個學科中所發(fā)揮的影響力來估價。誠如鄧先生所說,即以傅斯年領導并大力推動的安陽殷墟發(fā)掘這一項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國際影響來說,其對中國歷史研究的貢獻,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國歷史學、考古學中的地位。

          

          傅斯年讀書有“博而寡約”的傾向,其治學涉及面亦廣。他涉獵的學科,文、史、哲均有;
        跨越的時段,以上古、秦漢、明清三段為強,尤其是在上古史研究領域,他在新材料的占有和學術素養(yǎng)方面的積累,均占有優(yōu)勢,其成果處于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惜因繁忙的行政工作和時局的動蕩不定,傅斯年的學術研究工作時間受到極大的限制,擬定的學術計劃常常只能暫時擱置。他的很多設想,未能形成最終成果,現(xiàn)有的著作,刊行的僅為其中一部分,許多尚是手稿、殘稿、講稿,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加上天不假年,壯年中折,他個人的學術研究成了一項未競的遺業(yè)。提及這一點,李濟沉痛地說,傅斯年的個人風格頗類似于法國啟蒙運動的大師伏爾泰,兩人“在反對愚昧一點,的確相像。最可惜的是伏爾泰活到84歲,把他要寫的都寫完了,但孟真只活到54歲就死了。他滿肚子的學問,滿肚子的見解,正在成熟的時候,正在開始寫的時候,忽然死去,真是最可傷心的事,不可補償?shù)膿p失!币?qū)W人生命的夭折而出現(xiàn)的頓挫,這樣的現(xiàn)象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王國維、徐志摩、劉半農(nóng)、丁文江等人身上。當傅斯年猝逝時,臺港學界震驚不已,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傅斯年在其生前僅有兩部著作單行出版,一本是《東北史綱》第一卷,一本是《性命古訓辨證》。其它著述,如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學的講義稿生前并未整理出版;
        所寫論文、序跋、書評則以單篇的形式見諸于各種報紙、期刊,其中學術論文大都發(fā)表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學研究所集刊》和所內(nèi)刊物上。

          

          傅斯年著作的系統(tǒng)整理和出版是在其去世以后。大規(guī)模的整理出版先后有三次,均在臺北進行。第一次是1952年12月臺灣大學出版的《傅孟真先生集》(6冊),由胡適作序。第二次是1967年1月臺北文星書店出版的《傅斯年選集》(10冊)。說是選集,但較此前出版的《傅孟真先生集》增收了43篇文章。第三次是1980年9月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的《傅斯年全集》(7冊),由傅斯年遺霜俞大纟采作序。此版不僅較《傅斯年選集》在篇幅上有新的擴充,新收文9篇;
        而且在編校質(zhì)量上亦有很大提高,校改原《傅孟真先生集》所存誤排、脫落達700余字。大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xù)出版過傅斯年先生的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上海學林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等均出版過傅斯年的選集。

          

          此次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傅斯年全集》按內(nèi)容和體裁計分七卷。各卷依次為:第一卷早年文存(1918——1926年),第二卷學術專著,第三卷學術論文,第四卷時評政論,第五卷教育、文化、醫(yī)學、人物、詩歌,第六卷工作報告,第七卷書信(后附年譜簡編)。在臺北聯(lián)經(jīng)版基礎上,此次所收文內(nèi)容又有較大篇幅的擴充,新增內(nèi)容包括:第一卷新收傅斯年早年文章10篇,其中有《致蔡元培:論哲學門隸屬文科之流弊》、《社會革命——俄國式的革命》、《討論“的”字的用法》、《時代與曙光與危機》、《留英紀行》等。第二卷增收《東北史綱》(第一卷)。第三卷新增學術論文6篇,篇目為:《〈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發(fā)刊詞》、《致〈史學雜志〉編輯先生函》、《中西史學觀點之變遷》、《戲論》、《向達〈論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以及其他連帶的幾個問題〉一文案語》、《論李習之在儒學性論發(fā)展中之地位》。

          

          第四卷新增在國民參政會上的提案、政論、談話22篇,其中有《關于九國公約會議之意見》、《請政府加重救濟難民案》(1938年)、《政治之機構(gòu)化》、《在參政會提案》(1939年)、《關于“一二?一”慘案的談話》(1945年12月7日)、《對〈世界日報〉記者談:不用偽北大人員,要替青年找第一流教授》(1945年12月8日)、《我們對于雅爾達秘密協(xié)定的抗議》、《談北大復校》(1946年5月21日)、《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等。第五卷新增課程綱要、試題、傳記、題詞、詩歌10篇,其中有《史學方法導論課程綱要》、《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綱要》、《中國上古史單題研究課程綱要》、《漢魏史擇題研究課程綱要》、《追憶王光祈先生》、《段繩武先生傳》、《為子傅仁規(guī)書文天祥〈正氣歌〉、〈衣帶贊〉諸詩題跋》等。第六卷所收工作報告均為此次新收。第七卷增收書信達200余封,函目不贅。這些信函的原始出處主要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和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它們有的已發(fā)表在海內(nèi)外報刊雜志上,有的則是首次公開發(fā)表。

          

          我們期待,這套新的《傅斯年全集》的出版,能為海內(nèi)外學人進一步研究傅斯年先生一生志業(yè)及其理想提供便利。

          

         。玻埃埃衬辏冈拢玻等沼诒本┖5硭{旗營

          

          (《傅斯年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16開七卷本)

        相關熱詞搜索:學人 歐陽哲 傅斯年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