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法在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感悟愛情 點擊:


          摘 要 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將研究生教學中的“文獻閱讀研討課”的教學方法結合進應用型本科的理論教學中,并分析其可行性。
          關鍵詞 文獻閱讀;應用型本科;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103-02
          Feasibility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Read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REN Yue, LI Xuan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new teaching method in theory cours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combining the literature readi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analyz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 literature read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lipped classroom
          1 前言
          文獻閱讀研討課,簡稱文獻閱讀課,是目前國內高校研究生教學中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不同,文獻閱讀課是以學生自學和講解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形式展開的。
          較早開設文獻閱讀課的上海大學,現已在研究生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海大學針對研究生教育中學生“不教不會,一教就會”“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況,在碩士研究生中開設文獻閱讀研討課,以培養(yǎng)研究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轉變教師角色,由知識灌輸者轉化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啟發(fā)者、引導者。
          2 文獻閱讀研討課的實踐現狀
          文獻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在高校的研究生教學中逐漸開始應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科教學中與之類似的方法是翻轉課堂的模式,但在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高等教育教學中鮮有實踐先例,甚至少有類似的教學方法。
          研究生教學實踐方面 閱讀文獻是研究生教育必需的訓練內容,所以在研究生教學中開設文獻閱讀課,目的是提高研究生閱讀和分析中英文文獻的能力,培養(yǎng)研究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一般的方式是由教師布置課題,學生在課下收集資料、閱讀文獻,形成讀書報告,并于課上進行匯報討論。
          在課程開設初期,當文獻閱讀研討課取代很多專業(yè)課,學生往往感到所學知識不系統(tǒng),跟不上課程進度,而教師也不得不面對學生在研討時出現的冷場。經過一些學校的不斷研討改進,課程已經變得緊湊,學生好評度達95%。上海大學社科學院副教授李華表示:文獻閱讀研討課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qū)別,改變了過去的“一言堂”式的教學,形成師生良好互動的教學氛圍。
          本科生教學實踐方面 在本科教學中,與之較為類似的是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課堂講解上,然后布置大量課后作業(yè)。而翻轉課堂的實質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課堂模式的顛覆,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逐漸得到學者關注。學生在課下自主觀看教學視頻(慕課、微課等)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課上則由教師指導進行深化學習,如習題演練和實驗設計等。最成功的例子是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在本科教學中實踐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通過初步面試,選取20人組成翻轉課堂的小班授課,客觀上學生學期平均成績顯著提升,主觀上也得到學生認可,調研滿意度達98分。
          3 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文獻閱讀法
          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面向生產生活實踐,培養(yǎng)大批應用型高級人才,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國大部分“二本”“三本”高等院校是從事這類教育的主力軍。與研究型的一流大學相比,這類學校生源相對較差,教育資源也相對缺乏,怎樣完成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務,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生文獻閱讀課和本科生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全部課時由學生自學,討論和研究的課題也較為深入和全面,適合學科基礎好、自學能力強、學習習慣良好且態(tài)度端正的學生,并對學校的實驗條件、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較高要求。這與定位為應用型本科教學的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
          本文所說文獻閱讀法,是借鑒文獻閱讀課和翻轉課堂的一些優(yōu)點,結合應用型本科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的新教學方法,即在傳統(tǒng)教學中根據需要穿插若干課時的文獻閱讀研討課。具體方法是學生根據興趣自選(或由教師分配)課題,自行組織研究;在課程中設置若干課時,由學生進行主題報告,展開討論,深化知識學習,啟發(fā)思考,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自學不為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方法,但鼓勵學生課下拓展,自己觀看有關教學視頻;在課程中穿插若干課時而非全部課時由學生組織學習;選取的課題應為小知識點,由學生興趣出發(fā),不必太深入和全面,能夠說明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即可。這是與文獻閱讀研討課和翻轉課堂不同的地方。
          4 文獻閱讀法的可行性
          文獻閱讀法綜合了研究生和一本院校的教學方法,又結合了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可行性。
          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文獻閱讀的教學方法穿插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能夠活躍傳統(tǒng)的呆板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與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中心的思想完全不同,課堂內可以采用閱讀文獻、分組調研、匯報討論和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更為生動,不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活動,更是將學習活動拓展到課下。
          優(yōu)化教學體系 學生在大學階段往往會覺得專業(yè)課的學習十分困難。除了課程多和難度大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了解課程之間的聯系和銜接性。若采用文獻閱讀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研討的時間,可以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整合各門課程所學的內容,更為系統(tǒng)地掌握所學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學習贏得主動性。對自學研究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選,從他們本身的興趣出發(fā),因材施教,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優(yōu)秀的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提高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活動,就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了解前沿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應用現狀及發(fā)展前景,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才能站在更高層次上給學生提出指導意見。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學習活動、研究調查中摸清學生思路,找準學生興趣點、易錯點等,獲得新的教學靈感。
          5 結語
          文獻閱讀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設置若干課時,以學生自學與研討為主。這種方法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f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查研究和報告討論。這種方法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教師授課,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習基本知識,打好專業(yè)基礎;也綜合了多元化的、學生為主的新教學方法和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該教學模式的實施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實際意義,具備可行性,可以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葉志明.開設文獻閱讀研討課 培養(yǎng)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上海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7):33-36.
          [2]劉漢龍,王騰飛.中國翻轉課堂研究的現狀與發(fā)展[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7):7-10.
          [3]陳利,李潔,梁衛(wèi)權.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現狀:基于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5):
          105-108.
          [4]鄧正艷,蔡文伯.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9):107-109.
          [5]戴佳筑,雷詠梅.研究生文獻閱讀研討課教學方法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8(10):149-150.

        相關熱詞搜索:可行性研究 文獻 本科 教學中 閱讀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