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錄用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示范培訓班上的講話材料
發(fā)布時間:2022-07-12 來源: 講話發(fā)言 點擊:
在全市新錄用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示范培訓班上的講話材料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黨的十九大報告57次提到“心”字,我們“逐夢”“筑夢”也要從“走心”開始。下面蒲公英文摘網小編準備了在全市新錄用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示范培訓班上的講話材料,歡迎查閱。
同志們:
大家辛苦了!
在參加此期培訓班同志中,有90位是堅守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兩年以上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大家風塵仆仆地從村上趕來市委黨校,首先對大家在基層一線的辛勤努力致以慰問和感謝!
十年如一日,似水流年。從2008年全國全面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起,今年已是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我一直為這個活力四射的群體服務,見證著一批批的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成功,心生榮幸與欣慰。年輕,沒有什么不可以,任何時候任何境地都得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懷揣永不褪色的夢想。
此時此刻,與新時代全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交流,先與大家分享一下近期三部很“燃”的電影。第一部是《芳華》,不管網絡上一些人看了以后如何探討“人性”,我的直感還是“正青春”“正能量”:一個人的力量在時代變革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一定要有最樸實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哪怕明天是天寒地凍、路遙馬亡。第二部是《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這是一部由65000多幅全手繪油畫制作而成的電影,讓人目眩神迷。梵高有三幅杰出而偉大的作品《麥田群鴉》《向日葵》和《星夜》,其中《麥田群鴉》體現(xiàn)了內心的不安、迷惘和浮躁,像年輕時的我們;《向日葵》表達了向上、向善和向好,似奮斗時的我們;《星夜》描繪了星空的深邃、璀璨和永恒,如未來時的我們。第三部是動畫片《尋夢環(huán)游記》,是一個關于“愛與夢想”的故事,影片中說“人有兩次死亡,第一次是肉體的消亡,第二次是被在世的人忘記。”還有一句你們應該會喜歡的,“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
歲月有輪換,節(jié)氣有更替。我們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這支隊伍如此:來來往往、邊走邊唱,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也是一樣:新老交替、薪火相傳。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計劃、政策的實施,歸納起來就是兩句話:“加強基層組織、培養(yǎng)干部人才”,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是戰(zhàn)略性、源頭性工程。
唯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對你們來說,青春是一團五彩而雜亂的線,可以跌倒無數(shù)次,再找個理由爬起來;可以哭泣一萬次,再找個理由笑起來。受三部電影的啟發(fā),我以“新、心、辛、馨”四個字,與大家一起追逐青春夢想、筑就時代夢想。
“新”,新時代新天地新作為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其本質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我再加一句“人生出彩”,“小我”的“小夢”必須以國家、民族、人民的“大夢”為指引,無數(shù)個“小夢”托舉起“大夢”。
“新”,即新時代。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示范培訓班,是在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市舉辦的首個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培訓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關于十九大精神,可用多個“新”字作簡要概括:第一個新,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第二個“新”,是指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新矛盾”;第三個“新”,是指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之一,是“新思想”;第四個“新”,是指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的“新目標”……等等。大家要以“新時代講習所”為載體和平臺,學懂、弄通、做實,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促進工作。
“新”,即新天地。從“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到農村工作,意味著大家進入了一片全新的天空。毛澤東同志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當今的昭通農村,與20多年前我在鄉(xiāng)村工作時相比,已是地覆天翻。培訓班結束之后,大家就要從這里啟航,奔赴到農村,現(xiàn)在直接擺在每名同志面前的就有兩件大事要事:第一件是脫貧攻堅。貧困是昭通最大的市情,脫貧攻堅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昭通最偉大的事業(yè)。昭通地處烏蒙山腹地,是全國、全省脫貧攻堅的戰(zhàn)場之一,目前仍有113.37萬貧困人口,全省每4個貧困人口就有1個在昭通。全國脫貧看云南,云南脫貧看昭通。如果說脫貧攻堅是“硬骨頭”,那么昭通的脫貧攻堅就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第二件是鄉(xiāng)村振興。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讓廣袤農村最終實現(xiàn)“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大家到農村后,承擔的任務和擔子是特別重的。
“新”,即新作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當今社會既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更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很多時候做工作,出手要快、落地要快,否則行動一慢,就會落伍;工作一拖,就會落后。本來都得完成的工作,你動手慢了,別人就把“風頭”搶去了,不管哪個領導,都喜歡工作做得好、做得快的人。農村工作和服務的對象是人民群眾,我們讓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早一天落地,群眾就能早一天享福;如果我們在政策落實上拖延了,就會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幸福感。因此,大家到農村后,工作上要加速度、高效率,有所作為、成就自己。
“心”,守初心聚人心得民心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黨的十九大報告57次提到“心”字,我們“逐夢”“筑夢”也要從“走心”開始。
“心”,即守初心。講一個故事:一群外國的探險家去印第安人居住的土著部落探險,走了幾天后,印第安人向導叫隊伍停下來休息一陣子后再前行,問其原因時,向導說,“我們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趟,要停下來,等一等靈魂。”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紀伯倫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也是這個道理。當代社會浮躁和功利情緒蔓延,這不忌諱、也不回避。每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守住初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我們的初心還得加上三句話,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大學生村官回信中勉勵的,“促農村發(fā)展,讓農民收益,讓青春無悔!”
“心”,即聚人心。毛澤東同志說,“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難做?應該就是爭取人心了。”“要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一樣,是在一條小船上誕生的。我們黨的工作,其實就是做爭取人心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紅色扎西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起點,這是昭通人特有的驕傲和自豪。長征勝利后,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就是一個凝聚人心、養(yǎng)精蓄銳的過程。1948年3月東渡黃河后,正是“以人民的名義”用“小米+步槍”打敗了國民黨的“飛機+坦克+大炮”,新中國就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
“心”,即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做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工作、做好群眾工作,就要與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家人。試想,如果我們都把群眾當朋友或家人了,他們還不會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當然有時候一次兩次效果可能不好,但只要你耐心細致、周而復始地去做,“跑斷腿、磨破嘴”,就一定能夠做得好,“以心交心方能心心相印,和風細雨就能春風化雨。”
“辛”,經風雨沐霜雪歷艱辛
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把話說得直接一點,終極結果都是一樣的,而更重要的在于在路上的美麗心情。但生活和工作哲學是一種結果哲學,且辛苦且舒暢,亦苦惱亦快樂,所有路徑的選擇、過程的設計都是為了追求結果的完美。涉世之初,難免會像《麥田群鴉》,不安、迷惘和浮躁,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但只要大家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堅持到底,就能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或者做到最極致。有一個定律叫“一萬小時定律”,是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專注于某一個領域某一項工作,3至5年后,你就可能成為骨干、專才,香港女作家張小嫻說“幸福就是簡單的重復”,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亦然。
去年全市示范培訓班上,我談過大學生村官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和境界?就是“白天走干講、晚上讀寫想”。
走,就是要眼睛往下看、腳步往下伸,挽起褲子、擼起袖子、甩開膀子,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走村串戶中加深對國家對社會對農村實情的認識,在摸爬滾打中建立起與群眾之間的深情厚誼。
干,就是要苦干實干加巧干。通俗點講,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工作干好了的標準就是“兩個認得”:你們認得管理你們服務你們的人,就說明我們管理服務者的工作做好了;同理,老百姓認得你們,“狗都不咬你們”,就說明你們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的工作做好了。
講,就是要宣傳和武裝群眾,把群眾“組織起來”,這個講是廣義的,當然也包括能講會說,這個大家比我“在行”。
讀,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但不要盡信書,多種多樣的精神財富,可以幫助我們去應對社會和人生的不同側面和每種處境。四歲時祖父教我背過一首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詩),至今記憶猶新。小學四年級時,教室墻上貼著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學習這件事不在于有沒有人教你,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也還記得。“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有些話,究竟是誰說的從哪兒看到的都記不住了,但還是刻在了心里。人能去的地方終歸有限,因為書,讓我們有了更多與許多高尚而有趣的靈魂對話的機會。有一個“讀書就像竹籃打水”的故事,看似留不下什么,實則蕩滌和凈化了你的靈魂,像“竹籃”一樣不知不覺間變干凈了、變通透了。在很多時候,見識比知識更直接、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借力比努力更有力,學歷只代表過去,學習力才決定未來。
寫,就是要練好寫作的基本功。應該說,文字綜合能力是公務員必備的基本功。目前全市機關上能寫的人較少,寫得有點水平和高度的少之又少。一路“寫”來,水深水淺有些體會,唯一的捷徑除了寫、還是寫。這是天底下最難做、欲速則不達的工作。當然,文字綜合能力就是年輕干部的核心競爭力。材料寫好了,就是一種“門面”,重看、高看你的領導和同志就會多起來。
想,就是要在學習、思考、實踐的基礎上進行領悟。年輕人可塑性強,但得有悟性和靈氣。“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基層一線清苦又安然,窮則獨善其身、苦不自墜其志,正是積累知識、積蓄能量的大好時機。大家要讀無字書、做有心人,向基層干部群眾這些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專家、學者們學習,以此來提高自身理思路、定措施、做工作的綜合能力和水平,真正學得深入、想得明白、干得精彩,像U盤一樣,插到哪個主機上都能運轉、閃亮。
“馨”,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出自《尚書》。五谷的美味并不是最香的,真正能夠發(fā)出馨香的是美德。“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改節(jié)。”為人處世,都要品德高尚、氣節(jié)高尚、風骨高尚,散發(fā)出芝蘭般的馨香。
之前曾寫過一首打油詩送給全市大學生村官:“吹拉彈唱、打球照相;打掃衛(wèi)生、布置會場;材料報表、電腦電商;學思踐悟、半畝方塘。”這八個短句是你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生動寫照。前七句口語化好理解,為了不讓人覺得我沒文藝細胞,特意從朱熹的詩中挑出了半句“半畝方塘”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就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特別是建立來自于基層一線干部培養(yǎng)鏈的“源頭活水”,一定不能眼高手低、心浮氣躁,而是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守護好你們的“半畝方塘”。
朋友圈里傳著一個叫“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勵志公式,說的是能力大致相同處于同一起點的兩個人,為什么三年、五年之后會拉開差距,且有的差距還特別大。每個人的起點都是1,假如每天進步0.01,一年下來就是1.01的365次方≈37.8;假如每天退步0.01,一年下來就是0.99的365次方≈0.03;原地踏步,1年下來仍然是1。大家看看這是多大的差距?特別神奇是吧!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產生的,日積月累終成大器,稍有懈怠就是“逆水行舟”,這個公式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與品味。
唐代有首《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插秧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發(fā)言即將結束的時候,我還有些許擔心就算是多余的吧,在成長進步的路上,因時勢和機遇不一,每個人都會面臨著“進退留轉”。大家一定要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自己,把“進”當作責任擔當,把“退”當作積蓄能量,把“留”當作堅守奉獻,把“轉”當作機遇挑戰(zhàn),特別是在“退”的時候多悟《插秧歌》,始終像一開頭我講的梵高的《向日葵》一樣,陽光、純潔、向上!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交流的“四個字”。
市、縣兩級組織部門對大學生村官和選調生工作非常關心和重視,在今年全市首屆大學生村官論壇上,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陳真永部長寄語“最美的青春在一線、最美的青春是奉獻”,這次培訓班他又親自審定方案、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希望大家牢記關懷與囑托,遵守好紀律、保重好自己,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之前倡議全市大學生村官關注《紅色扎西》微信公眾號、為微電影《閃亮的青春》投票,旨在團隊意識的訓練和養(yǎng)成,提升組織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這就像我經常談到的“抓有氛圍的黨建”一樣,任何工作都如此,氛圍起不來、就很難做得出成績,要別人認可、先得做最好的自己。自此次培訓班結束后,“請開始你們的表演”,我會“瘋狂地為大家打call”,青春無敵,相信你們一定不會“限制”而是大大“超越我的想像力”,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
祝大家好夢成真!謝謝!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