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資料
發(fā)布時間:2017-01-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中國歷史資料篇一:中國現代史資料
第一章:北洋混戰(zhàn)時期
南京臨時政府:辛亥革命時在南京建立的臨時中央政權。武昌起義后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元旦孫中山正式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又組成南京臨時參議院,并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后,臨時政府被迫遷往北京,革命政權為袁世凱篡奪。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后制定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1912年3月由孫中山公布。規(guī)定: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言論、集會、結社、著作等自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tǒng)的權力。體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主精神,后被袁世凱撕毀。
北洋軍閥:以袁世凱為首的中國封建軍閥集團。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這支軍隊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歸北洋大臣節(jié)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轄軍隊稱北洋軍。1916年袁死后北洋軍閥分化為三個派系,即皖系軍閥、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彼此爭權奪利,不斷發(fā)生政爭和混戰(zhàn)。1926年7月,在國共兩黨合作倡導下,國民革命軍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消滅了直系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打擊了奉系勢力。1928年國民黨各軍事實力派聯合再次北伐,奉系軍閥張作霖因戰(zhàn)敗退回東北,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至此,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結束。北洋軍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國民黨軍隊。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號漁父,湖南桃源人。曾與黃興等在長沙組織華興會。后參加發(fā)起同盟會,主持《民報》,并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武昌起義后,參與籌建南京臨時政府,任法制院院長。后又任北京政府農林總長。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后,任代理理事長。主張成立政黨內閣,反對袁世凱專制。1913年被袁世凱派人刺死于上海。有《宋教仁集》。
宋教仁案:1913年初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得參眾兩院392個席位,成為國會中的多數黨。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國民黨將以多數黨的地位組織責任內閣,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準備出任內閣總理,從而成為總統(tǒng)袁世凱獨攬大權的最大政敵。袁世凱以50萬元錢拉攏宋教仁,遭到拒絕。1931年春,宋教仁路經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到達上海,沿途發(fā)表演說,批評時政,反對袁世凱專權主張成立責任內閣,制定民主憲法,使袁世凱大為嫉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袁世凱所派刺客槍擊,22日逝世。 孫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家。名文,字逸仙,曾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名世,廣東香山(今中山)人。早年創(chuàng)建興中會和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多次發(fā)動武裝起義,立志推翻清朝。武昌起義后,于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不久辭職。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他被選為理事長。1913年發(fā)動“二次革命”,失敗后去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任總理。1917年領導護法運動,在廣州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后被迫去職。1921年在廣東任非常大總統(tǒng),曾計劃北伐。1924年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遺著編為《孫中山選集》、《孫中山全集》等。
黃興(1874-1916):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克強,湖南善化(今長沙)人。1902年留學日本;貒笤陂L沙組織華興會。后與孫中山等在日本組織同盟會,為主要領導人之一。先后參與或指揮多次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后,任革命軍總司令,指揮對清軍作戰(zhàn)。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任討袁軍總司令,失敗后流亡日本。后在上海病逝。有《黃興集》。
章太炎: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初名學乘,字枚叔,后改名絳,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參加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后東渡日本;厣虾:蟀l(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被監(jiān)禁。出獄后到日本組織光復會,并參加同盟會,主編《民報》。辛亥革命后從事反袁世凱斗爭。學識淵博,在哲學、文學、史學等方面均有重大成就。有《章氏叢書》等。
二次革命:孫中山企圖挽回辛亥革命的失敗而發(fā)動的一次革命斗爭,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凱,重新恢復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權。1913年初,宋教仁準備組織內閣。袁世凱為阻止國民黨執(zhí)政,派人于暗殺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孫中山動員起兵討袁。袁世凱與五國銀行團達成善后借款準備發(fā)動內戰(zhàn),消滅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鈞于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拉開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蘇等地也相繼獨立,加入討袁行列。袁世凱靠帝國主義的支持,很快把討袁軍打敗“二次革命”失敗了。
護國運動:又稱“云南起義”。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激起全國人民強烈反對。蔡鍔、李烈鈞等宣布云南獨立,成立護國軍,興師討袁。1916年出兵四川、貴州和兩廣,各省紛紛獨立。袁軍入川鎮(zhèn)壓失敗,在內外壓力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居大總統(tǒng)位。孫中山發(fā)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人民“除惡務盡”,繼續(xù)反袁。6月袁病死,黎元洪繼任總統(tǒng),宣布遵行《臨時約法》,召開國會。護國運動勝利結束。
護法運動:袁世凱死后,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開國會,1917年7月,孫中山樹起護法大旗.9月1日,非常國會舉行大元帥選舉會,孫中山當選為陸海軍大元帥護法。但實權卻掌握在西南軍閥手中,使得軍政府變成了軍閥政府。孫中山看到了軍閥的本質,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軍閥達到護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南北和議:1919年2月20日南北和議在上海召開,南方軍政府代表為唐紹儀,北京政府代表為朱啟鈐。由于南北議和有礙日本在華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統(tǒng)一”中國的意圖,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壓力才同意議和。和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南方代表提出陜西立即停戰(zhàn),撤換陜督陳樹藩,停止招募參戰(zhàn)軍。此后數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陜西的戰(zhàn)爭,唐紹儀表示如不撤換陳樹藩,停止陜西的戰(zhàn)爭,決不再議其它議案。但北京政府沒有答復。28日,和議暫停。
府院之爭:以黎為首的總統(tǒng)府與以段為首的國務院的斗爭。1917年3月在中國是否參戰(zhàn)問題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參戰(zhàn),黎在美國支持不參戰(zhàn)。后黎免去了段的職務,并請張勛調停,又引起了張勛復辟.
張勛復辟:1917年7月中國清代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國會問題,黎元洪和段祺瑞發(fā)生爭端。黎元洪被迫召張勛入京調解。張勛便帶領軍隊入京擁溥儀登極,恢復清末官制。消息傳出,孫中山發(fā)表討逆宣言,要求討伐張勛。段祺瑞借助全國反對復辟的聲勢和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援,討伐張勛。段祺瑞重新執(zhí)政。
袁世凱(1859-1916):北洋軍閥首領。河南項城人。曾任駐朝鮮通商大臣。后奉命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建陸軍”。戊戌變法時,出賣維新派。任山東巡撫時,鎮(zhèn)壓義和團。后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軍機大臣,擴編北洋軍,成為北洋軍閥首領。武昌起義時,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威脅孫中山讓位,并挾制清帝退位,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位,建立北洋軍閥政權。1913年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后又解散國會,撕毀約法,實行獨裁專制。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并宣布恢復帝制,準備登皇帝位。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被迫取消帝制。不久病死。
段祺瑞(1865-1936):皖系軍閥首領。安徽合肥人。協助袁世凱創(chuàng)建北洋軍,任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民國成立后,歷任陸軍總長、參謀總長、國務總理。袁死后控制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擴充皖系實力,并與孫中山護法軍政府相對抗。1920年在直皖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下臺。1924年又被推為北京臨時政府執(zhí)政。曾抵制國民會議,破壞反帝斗爭,屠殺愛國民眾。1926年被馮玉祥驅逐下臺。
吳佩孚(1874-1939):直系軍閥首領。山東蓬萊人。曾任北洋軍師長、兩湖巡閱使、直魯豫三省巡閱使。1923年殘酷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造成二七慘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后又聯合張作霖,進攻馮玉祥部國民軍。1926年在湖北被北伐軍擊垮。后病死。
張作霖(1875-1928):奉系軍閥首領。奉天海城(今屬遼寧)人。土匪出身。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支持下長期統(tǒng)治東北。1924年打敗直系軍閥,控制北洋政府。后任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曾殺害共產黨人李大釗。1928年同蔣介石作戰(zhàn)失敗,退回東北。因未滿足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中國東北主權的全部要求,途經皇姑屯(今屬沈陽)車站時,被日軍預埋的炸藥炸死。
孫傳芳(1885-1935):直系軍閥。山東歷城(今濟南)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曾任福建軍務督理。1924年江浙戰(zhàn)爭時,援助齊燮元擊敗盧永祥,任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次年自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成為直系軍閥中最有實力的首領。1926年被北伐軍擊垮,投靠張作霖。后被刺死。
巴黎和會:1919年1-6月間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會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獲勝的英、法、美、意、日等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會議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非法決定讓日本繼承戰(zhàn)前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另外,還策劃干涉蘇維埃俄國,并決定成立國際聯盟。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前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先后撰文,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其主要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民主是指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反對封建專制和軍閥獨裁,反對封建倫理道德。科學是指提倡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反對迷信、盲從和武斷,樹立積極、進取和科學的精神。新文化運動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從1915年開始到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同封建舊文化的一場激烈斗爭,又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fā)生于中國北京的一場愛國運動。起因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的消息傳來后,北京學生開展了集會、游行、罷課等活動。后得到了各地學生及各界的廣泛支持,并最終演變成了全國性的罷市,罷工還有學生罷課活動。從而形成了全國規(guī)模的愛國運動,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簽了和約。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直皖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皖系首領、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以參戰(zhàn)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同英、美支持的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及奉系軍閥張作霖發(fā)生沖突。1920年7月14日,直奉兩系聯合對皖系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事在北京周圍的涿縣、高碑店、琉璃河、楊村一帶進行。至18日,皖軍戰(zhàn)敗,段棋瑞通電辭職,直奉軍閥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權。
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北洋軍閥直、奉兩系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爭奪中央政權的戰(zhàn)爭。日本在失去皖系軍閥這個工具后,轉而扶植另一個工具奉系軍閥與直系對抗。1921年12月,張作霖進京支持親日派官僚梁士詒組閣。梁上臺后,赦免被通緝的皖系軍閥政客,同意膠濟鐵路中日合辦。同時梁極力抑制吳佩孚。其賣國行為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吳佩孚和直系各省督軍乘機逼迫梁士詒下臺。由此引起直奉戰(zhàn)爭。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雙方各動用兵力約12萬人,在長辛店帶交戰(zhàn)。5月5日,直軍在長辛店獲得大捷,隨后張作霖率殘部出關。
北京政變:1924年直系將領馮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動下于北京發(fā)動的政變。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后,馮玉祥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與熱河一線奉軍作戰(zhàn)。馮軍由古北口秘密回師北京,囚禁了賄選總統(tǒng)曹錕。北京政變后,馮玉祥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馮玉祥會同奉系軍閥張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執(zhí)政的“中華民國臨時執(zhí)政府”。北京政權又落入官僚軍閥手中。北京政變是一次具有進步意義的武裝政變,為北方革命形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件。
孫文越飛宣言:1922年陳炯明叛變后,孫中山從廣東退居上海,絕境中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1923年1月,蘇聯特使越飛來滬,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內與孫中山會晤,商討改組國民黨、建立革命軍以及共產國際援助中國革命問題。以此為精神,1月26日,雙方聯名發(fā)表《孫文越飛宣言》,表明孫中山開始拋棄對帝國主義的幻想和尋求國際進步勢力援助的愿望,使國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礎。
華盛頓會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qū)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由美國建議召開的國際會議。又稱太平洋會議。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團參加。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xù),其目的是要解決《凡爾賽和約》未能解決的關于海軍力量對比和在遠東、太平洋地區(qū)特別是在中國的利益沖突。會議期間簽訂3項條約:四國條約《五國海軍約》③《九國條約》。華盛頓會議簽訂的各項條約和通過的決議案構成華盛頓體系。此后,美日兩國之間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qū)的爭奪愈演愈烈。
九國公約:1922年2月6日,簽訂《九國關于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條約規(guī)定 :“ 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yè)機會均等之原則 ” 。實質上是要挾中國政府執(zhí)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 胡適(1891-1962):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留學美國,為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學生;貒笤伪本┐髮W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顧問。1948年去美國,后去臺灣。提倡白話文,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士。以實用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學術研究方法。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適文存》等。
魯迅(1881-1936):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02年留學日本,先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1909年回國,在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18年參加編輯《新青年》,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后創(chuàng)作小說《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1926年因支持北京女師大學生運動,遭反動當局通緝,先后在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憤而辭去教職。1930年在上海發(fā)起成立左聯。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曾主編《奔流》、《莽原》、《萌芽》等文學雜志。九一八事變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有《魯迅全集》。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者。
錢玄同(1887-1939):語言文字學家。原名夏,后改名玄同,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從章太炎學習文字學;貒笕伪本┐髮W、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五四”時期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曾創(chuàng)議并參加擬制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學音篇》等。
陳獨秀(1879~1942):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其人一生功過至今仍是學界爭議。原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是文學革命的先驅。文藝理論家、教授。1915年自日本回國后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2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1917年2月在《新青年》發(fā)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三大主義”。1917~1920年陸續(xù)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復辟與尊孔》、《偶像破壞論》、《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新文化運動是什么?》、《關于社會主義討論》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運動的各個階段都發(fā)揮過巨大的作用。1920年在上海成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并發(fā)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1922年出版《獨秀文存》,1924年出版《陳獨秀先生講演錄》,1925年出版《字義類例》。1927年被撤銷總書記職務。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釋放。同年出版《抗日戰(zhàn)爭之意義》、《實庵字說》。1938年出版《實庵自傳》。1942年5月27日病逝。
史量才:中國報業(yè)家。名家修。1880年1月2日生于江蘇江寧,1934年11月13日在滬杭公路上被國民黨特務刺殺。早年從事教育。1908年任《時報》主筆。1912年同張謇等人購得《申報》產權,自任總經理。1929年又陸續(xù)購進《新聞報》和《時事新報》等大部股權,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報業(yè)資本家。九一八事變后,主張團結抗日,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對《申報》進行改革,邀請愛國人士黃炎培、戈公振等人進報館設計部。改革副刊“自由談”,大量發(fā)表魯迅、茅盾等進步作家的作品。從1932年起,創(chuàng)辦申報流通圖書館、申報新聞函授學校,出版《申報月刊》等。
傅斯年(1896~1950):中國中華民國時期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字孟真。祖籍江西永豐。生于山東聊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升入北京大學文科。1918年夏與羅家倫等組織新潮社,創(chuàng)辦《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從而成為北大學生會領袖之一。五四運動爆發(fā)時,傅斯年擔任游行總指揮。后因受胡適思想影響,退出學運。1919年夏,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入倫敦大學研究院、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1926年冬回國,翌年春出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和歷史系、中文系主任。四一二政變發(fā)生后,表示贊同清黨。從1928年11月起,長期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創(chuàng)辦《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編。1929年春,歷史語言研究所從廣州遷往北平后,兼任北大教授。1932年,參加胡適主持的獨立評論社,在《獨立評論》周刊上發(fā)表政論文章,擁蔣反共,但贊成抗日,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路線有所批評。1937年春,兼代中央研究院總干事?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西南聯大教授,主張抗戰(zhàn),抨擊貪官污吏?箲(zhàn)勝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學校長。1948年當選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委員。1949年1月,隨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臺北,并兼臺灣大學校長。在學術上信奉考證學派傳統(tǒng),主張純客觀科學研究,注重史料的發(fā)現與考訂,發(fā)表過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論文。并多次去安陽指導殷墟發(fā)掘。他主持歷史語言研究所期間,延攬一流人才,做出不少成績。后卒于臺北。著作編為《傅孟真先生集》。
虞洽卿(1867-1945):中國買辦資本家。浙江鎮(zhèn)海(今寧波)人。早年在外國銀行任買辦。后獨資創(chuàng)辦惠通銀號、三北輪船公司。1918年發(fā)起組織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曾任上?偵虝䲡L。1927年從財政上支持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谷諔(zhàn)爭期間,以救濟難民為由大發(fā)國難財。后病死于重慶。
朱葆三(1848—1926):名佩珍,以字行,定海人。一八七八年自設慎裕五金號和新裕商行,從事進出口貿易。后任平和洋行買辦。曾先后獨資或合資開設華安保險公司、興化鐵廠、上?椖赜邢薰镜,并投資交通、電力、自來水、面粉、絲織等行業(yè)。一八九七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時期,擔任滬軍督府財政總長,致函各中外銀行、錢莊,商借款項解決軍需。
陳光甫(1881—1976):原名輝祖,后改名輝德,字光甫,又字行世,人們習慣稱其為光甫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金融家、企業(yè)家和社會活動家。陳光甫先生創(chuàng)辦的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是中國現代最大、經營最成功的民營銀行,為此他被國內外金融界人士譽為“中國的摩根”、“中國最優(yōu)秀的銀行家”;陳光甫先生親手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家近代旅行社不僅在中國旅游界獨占鰲頭達數十年之久,并曾躋身于世界大旅游企業(yè)之列,因而他被譽為“中國近代旅游業(yè)的創(chuàng)始者”;陳光甫先后擔任過江蘇兼上海財政委員會主任、貿易調整委員會主任、國際商會中國分會會長、上海銀行工會會長、金陵大學校董事會董事等社會職務;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他曾幾度赴美借款并獲得成功,因而人們又稱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由于陳光甫在社會各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蔣介石、張群等國民黨要人先后邀請他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顧問、國民政府參議員、國府委員等要職;而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領袖則早在1940年就把陳光甫列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代表人物,1949年又多次力邀他北上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為新中華努力”。之后,陳光甫先后定居香港、臺灣,繼續(xù)經營其金融事業(yè),于1976年7月1日在臺灣逝世,有《陳光甫先生言論集》等文集存世。 江浙戰(zhàn)爭:又稱“齊盧戰(zhàn)爭”。直皖戰(zhàn)爭后,控制著北京中央政權的直系軍閥控實行賄選與“武力統(tǒng)一”,遭到全國各方面的反對。皖系浙江督辦盧永祥首先發(fā)出不承認曹錕為總統(tǒng)的通電,并和奉天的張作霖、廣東的孫中山結成反直三角同盟。吳佩孚為了擊破反直三角同盟,除在北方以重兵嚴防奉軍入關以外,在南方則利用孫傳芳進入福建,與陳炯明勾結起來壓制孫中山,以直系的江蘇督軍齊燮元奪取浙江,消滅盧永祥。1924年9月初,齊軍向盧軍發(fā)動進攻,江浙戰(zhàn)爭爆發(fā)。至10月12 日,盧永祥在孫傳芳和齊燮元的南北夾擊下,通電下野,逃往日本。江浙戰(zhàn)爭遂告結束。
“問題與主義”之爭: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得到傳播,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這引起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的反對。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31期上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主張“少談些主義”,是反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否認馬克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指導作用。胡適主張“多研究些問題”,是反對“根本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主張一點一滴地進行改良。同年8月,李大釗在《每周評論》35期上發(fā)表《再論問題與主義》,指出問題與主義是不可分割的關系,針對胡適反對“根本解決”的觀點,指出“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才有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皢栴}與主義之爭”標志著新文化運動中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內部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公開分裂。通過論戰(zhàn),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進一步闡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羅素來華:1920年,北京大學校長、歐美同學會總干事蔡元培和傅桐教授聯名電邀羅素來華講學,羅素欣然接受。羅素一行10月31日到達北京,新學會、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團體紛紛請他演講。11月9日,羅素出席講學社的歡迎會,受到汪大燮、梁啟超等的熱情接待。進行演講,備受各界注目,特別是在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反響。當時社會上還成立了“羅素學說研究會”,并經常舉行討論會。
臨時政府的內外政策
1、政治:建立民主政體,力倡五族共和。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等公權,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仰之自由等私權,各民族一律平等。
2、經濟:保護私有財產,發(fā)展實業(yè)。設立實業(yè)部,獎勵投資創(chuàng)辦工礦企業(yè),鼓勵商業(yè)公司自由注冊營業(yè),保護農民等等。
3、教育:改革教育方針。
A、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項主義,作為民國的新教育方針,否定前清教育宗旨中的“忠君”、“尊孔”。
B、初等小學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學讀經科廢止,禁止使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教科書必須合乎共和民國宗旨;
C、增加實業(yè)、實用知識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課程
中國歷史資料篇二:中國古代史復習資料
中國古代史復習資料
中國歷史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 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
夏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5年
前632年 城濮之戰(zhàn)
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在世
隋朝581年——618年 7世紀初 隋創(chuàng)立科舉制 唐朝618年——907年 627-649年 貞觀之治 713-741年 開元盛世 五代十國 907年——960年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遼)
北宋960年——1127年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1279年
1141年 宋金和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 1271年-1368年 明 1368年-1644年 清 1644年-1911年
1661-1796 康乾盛世 1684年 康熙設置臺灣府 1727年 乾隆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
前260年 長平之戰(zhàn) 秦 前221年——前206年 前221年 秦統(tǒng)一六國 西漢前202年——8年
前60年 西漢政府設西域都護
前140——前87年 漢武帝在位 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東漢25年——220年 200年 官渡之戰(zhàn)
208年 赤壁之戰(zhàn)
三國魏晉南北朝 220年——581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494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章 先秦歷史
考 點 精 講
1、夏朝
1、 春秋五霸
背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
史稱“東周”,我國進入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制取代諸侯爭霸,分封制度漸趨瓦解。
(1)齊桓公稱霸:
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保?/p>
原因:任用管仲改革,發(fā)展生產,改革內
(3)滅亡:統(tǒng)治400多年,夏桀時滅亡
政,整頓軍隊,尊王攘夷,成為春秋首霸。
2、商朝
標志:葵丘會盟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2)晉文公稱霸:前632年城濮之戰(zhàn)打敗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tǒng)治穩(wěn)定。
楚軍后稱霸中原。(退避三舍)
(3)統(tǒng)治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3)楚莊王問鼎中原:邲(Bì)之戰(zhàn)打敗南抵長江,北達遼河 晉軍后稱霸中原。(問鼎中原,一鳴驚人) (4)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4)吳王闔閭:用孫武為將,打敗越軍稱商朝滅亡。 霸中原。 3、西周 (5)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春秋時期最后一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zhàn)大個霸主。
影響:春秋爭霸,給社會帶來災難。但在敗商軍。滅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爭霸過程中,一些大國謀求霸權,進行改革,(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同時一些諸侯國被消
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這也為將來4、對夏商周三代更替的認識
勤于政事、寬以待民、重視人才、廣納諫的社會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2、戰(zhàn)國七雄
言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條件;民心的向背關
(1)背景: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
系國家的存亡;殘暴昏庸、奢侈淫樂,既害了
家瓜分晉國,齊國大夫田氏取代原來的國君建
自己,也毀了國家。
立田氏齊國,至此形成齊、楚、秦、燕、趙、魏、韓“七雄” (2)兼并戰(zhàn)爭:魏齊桂陵之戰(zhàn)(圍魏救趙)、
1、目的:鞏固對西周的統(tǒng)治。 馬陵之戰(zhàn)(減灶誘敵);公元前260年,秦趙2、內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長平之戰(zhàn)(紙上談兵),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個諸侯,稱為“ 授民授疆土”,諸侯管理當地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進攻。 的事務。但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3)著名軍事家:孫臏(孫子兵法)、白納貢品和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周天子作戰(zhàn)。 起(長平之戰(zhàn)坑殺趙軍40萬)
3、重要封國:魯、齊、燕、晉、宋等 (4)謀略: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4、作用: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即六國出兵聯合攻秦(蘇秦)。連橫:“事一
即秦拉攏東方國家服從自己(張文化聯系;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強以攻眾弱”,
儀) 推動了邊遠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和文化發(fā)展。
1、孔子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儒_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兩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鬃舆是偉大的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編訂《詩》《書》《春秋》,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的言論整理成《論語》一書。 2、百家爭鳴
(1)背景:生產力的飛速發(fā)展促進了商業(yè)繁榮和城鎮(zhèn)興盛,傳統(tǒng)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的
沖擊。
(3)影響:各派之間不僅闡述各自的思想主張,還相互爭論和批判。各家相互辯駁,又相互影響,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
針 對 訓 練
1、“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狈从澄覈臕.儒家學派B.道家學派代的一項政治制度的出現。這一制度是:() C.法家學派 D.墨家學派
A、 王位世襲制 B.分封制 8、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盋、郡縣制D.科舉制 這是教導人們() 2、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諸侯國的出現源A.時常復習已學過知識 于西周實行的() B.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 C.經常不斷向他人學習 3、山西簡稱“晉”。下列選項與“晉”的D.學習生活中各種知識 來歷相關的是(B) 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告訴我
A..大禹治水 B.西周分封們要向身邊有長處的人學習。它出自() C.晉楚爭霸 D.商鞅變法 A.《論語》 B.《道德經》 4、公元前7世紀后期,通過城濮大戰(zhàn),C.《孫子兵法》 D.《金剛經》 成為中原霸主的是 10 10、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了,
A.齊桓公 B.晉文公 C.宋襄公 D.楚莊王 我們依然感覺著春秋戰(zhàn)國在學術思想史上是中5、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國的黃金時代。”是因為春秋戰(zhàn)國出現() 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他是( )A.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B.諸侯爭霸局面A.齊桓公 B.秦穆公 C.楚莊王 D.晉文公 C.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D.商業(yè)繁榮局面 6、“此場戰(zhàn)役,發(fā)生于最有實力統(tǒng)一中國11、小明同學在剛結束的模擬試中考砸了。的秦趙兩國,結果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爸爸暴跳如雷,說要“家法伺候”。媽媽趕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說:“我們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進步”。爺速了秦國統(tǒng)一中國的進程”。這場戰(zhàn)役是() 爺慢吞吞地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
A.馬陵之戰(zhàn) B.長平之戰(zhàn)道差在哪兒,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其中C.牧野之戰(zhàn) D.桂陵之戰(zhàn) 爺爺的言論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主張最接7、孔子的思想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上占有近?() 重要地位。他創(chuàng)立的學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第二章 秦漢魏晉南北朝
考點精講
1、“秦王掃六合”(秦的統(tǒng)一)
(1)條件:(1)統(tǒng)一成為大勢所趨。(2)商鞅變法后,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3)長平之戰(zhàn)后,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攻勢。
(2)史實: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定都咸陽,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3)意義: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zhàn)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1、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張騫通西域
(1)目的:為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2)經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3)影響: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fā),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西域歸屬中央統(tǒng)轄奠定了基礎。(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西域都護,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2、絲綢之路
(1)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2)路線: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3)作用:“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3、如何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兼并六國,統(tǒng)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實行郡縣制,修長城抵御匈奴等。同時,他又是一位暴君:焚書坑儒,摧殘文化;嚴刑酷法,征收重稅,征發(fā)無盡的徭役和兵役。
1、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
(3)作用:為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
2、江南的開發(fā)
(1)原因:主要原因:北人南遷,帶去了中原地區(qū)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經驗?陀^原因:北
方戰(zhàn)亂,南方社會穩(wěn)定。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南方統(tǒng)治者重視發(fā)展經濟。
(2)表現
①孫吳開發(fā)江南:織麻布(會稽),生產青瓷,侯官、臨海、番禺成為吳國三大造船中心,230年,衛(wèi)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達夷州(今臺灣)
2、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②東晉南朝時南方的開發(fā):廣種水稻,推廣原產北方的麥、豆等;建康成為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
1、改革背景: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等內遷。
2、改革內容:①遷都洛陽;②使用漢語;③穿戴漢族服飾;④將鮮卑氏改為漢姓;⑤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⑥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⑦學習漢族的禮法。
3、作用:促進了北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促
1、人口南遷
(1)原因:東漢末年,北方社會動蕩不安,南方比較安定
(2)概況: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加速了北方少數民西晉后期,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進了黃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南遷浪潮。 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長江族封建化進程。 中下游地區(qū),部分移民到達嶺南一帶。
針 對 訓 練
1、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A.統(tǒng)一度量衡、貨幣 這個年代用世紀紀年法表示是() B.焚書坑儒
A.公元前2世紀早期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B.公元前2世紀晚期D.建立統(tǒng)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C.公元前3世紀早期3、秦朝統(tǒng)一全國后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D.公元前3世紀晚期 其中對后世地方行政機構建設產生深遠影響的2、《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為是() 用力也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A.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B.車同軌,書同文 “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 。從政治上看,C.廢分封,立郡縣 “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 D.焚書坑儒
中國歷史資料篇三:中國古代歷史名人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1、千古帝謎——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國,秦王嬴政(前259—前210)成為一統(tǒng)天下至高君王。兩千年來,關于秦始皇的功過,也無定論。他橫掃六國,統(tǒng)一天下,廢分封,軒郡縣,統(tǒng)一度量衡和錢幣,使書同文,車同軌,立法創(chuàng)制,功莫大焉,因此,有人奉他為千古一帝。他筑長城,修阿房,造陵墓,焚書坑儒,酷罰苛政,奴役臣民,因此,又有人稱他為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說他生性殘忍,心狠手辣,草菅人命,不為過?伤旨{諫如流,大肚能容。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2、無賴帝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前202年)正式稱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他出身低賤,起于微末,投機造反,青云直上。在強手如林的亂世洪流中,連年征戰(zhàn),為王關中,楚漢相爭,中原逐鹿,壓倒群雄,登極稱帝,漢承秦制,統(tǒng)一國,軟硬兼施,鞏固皇權,維持了漢家四百年江山。
3、雄才大略——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五個皇帝,在位54年(前140—前87年),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樹的封建帝王。他繼承“文景之治”形成的富強國勢和安定局面,一改舊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革鼎新,勵精圖治,對內加強皇權,鞏固統(tǒng)一,對外開疆拓土,宣揚國威,把西漢王朝推陳出推向極盛時期,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一個輝煌時代。
4、中興漢室——光武帝劉秀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32年,28歲起兵加入綠林起義軍三十歲稱皇帝。他在兄長被害君主猜疑的緊急關頭,忍辱負重,徐圖大業(yè),化險為夷;在兼并群雄的過程中,以智為上,攻戰(zhàn)為輔,使天下重歸漢室;以柔為道,以文治國,與民休息,善待功臣,中興漢室,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影響頗大的一個帝王。
5.盛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世所公認的古代第一明君,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業(yè)績,萬世景仰。李世民十八歲隨父起兵太原,攻克長安,漸露頭角。公元618年,李淵長安稱帝,建立大唐王朝,李世民得封秦王。在隨后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時機成熟,弒兄屠弟,逼父退位,奪取皇帝寶座。他平衡群臣,恩威并重用,寬柔相濟,任賢納諫,修律謹法,以身作則,貞觀大治,是中國封建帝王中文武雙全一代明主賢君。
6. 智勇雙全——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的建立者,他智勇雙全,工于心計;把握機遇,應天順人,黃袍加身,穩(wěn)定臣民;南北用兵,統(tǒng)一全國;中央集權,重文輕武,張弛有度,寬柔有道;遠見卓識,修身正已。燭影斧聲,太祖之死,終成千古之謎。
7.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名鐵木真,他是蒙古人最偉大的傳奇英雄,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鐵木真少年時代歷經磨難,練就一身過人武功和英勇于練的性格。他深沉機智有大略,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在他的率領下,攻金國,打南宋,滅西夏,狂飚席卷,戰(zhàn)無不勝。蒙古鐵蹄從中亞細亞踏到了多瑙河和巴格達,他們留給歐亞大陸的是一個個“黃禍”的噩夢
8.曠世奇丐——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少年不幸,人生凄苦,當牧童,作和尚,脫袈裟,投義軍,招兵買馬,廣納人才,削平群雄,以猛治國,加強集權,鏟除功臣;發(fā)展屯墾,減輕賦役等,他一身勵精圖治,勤奮好學,其文功武略,堪稱一代英豪。
9.再造盛世——康熙大帝玄燁康熙大帝,愛新覺羅.玄燁,是大清一代最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盛世明君之一。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大智大勇,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三征葛爾丹,平定漠北,親征雅克薩,打敗俄羅斯,穩(wěn)定疆域,整飭吏治,廣攬人才,重農貴粟,勤勉好學。
10.風流天子——乾隆大帝弘歷乾隆大帝,愛新覺羅.弘歷是我國最后一個有所作為的封建君主。他在位六十年,實際執(zhí)政六十七年。他的一生雖然比不上祖父康熙大帝,但憑借其自身的雄心大略,在治國安邦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好弄文舞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生性風流,不僅嬪妃成群,而且六下江南,踏遍秦淮花巷,嘗盡蘇杭風月。一部清代野史,多半由乾隆風流故事寫就。 才高齊天
11.謀深如!爻嗬钏 李斯,功過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偽飾地追逐功利權勢,研學帝王術初投秦相呂不韋,后宮幃進言,獻翦諸侯,滅六國,成帝王之策,得秦王嬴政信賴,馳騁于秦都。他以《諫逐客書》,說秦王取消逐客令,挽救了萬千卿客,成就了大秦偉業(yè)。批駁分封,倡郡縣制,一統(tǒng)貨幣,度量衡。著《倉頡》篇,創(chuàng)“小篆”,統(tǒng)一文字,有萬世不滅之功。然而李斯也曾助秦始皇焚書坑儒,附趙高沙丘謀逆,最終為小人構陷,一代權謀大師腰斬于咸陽。功高亦李斯,過高亦李斯。
12.功冠群臣 聲施后世——西漢開國名相蕭何,江初謀略家,漢王朝開國名相。秦末,天下大亂,蕭何乃一刀筆小吏,(來自:www.zuancaijixie.com 蒲公英文 摘:中國歷史資料)也能乘勢而起,擁立沛公,反了沛縣。勸劉邦避項羽鋒芒,屈尊漢中王,立穩(wěn)腳跟,徐圖天下;他慧眼獨具,月下追回韓信,使“漢興三杰”到了劉邦一人手下,乃漢初開國兩件大事,功在蕭何。楚漢相爭,蕭何留守關中,為劉邦大軍提供了充足可靠大后方,首功在蕭何!漢王朝初定,治國安邦,頒法立規(guī),更有“蕭規(guī)曹隨”之譽。身居相位,歷時二主,善始善終;“功冠群臣,聲施后世”的盛譽,太史公受之無愧!
13.奇謀善變 不下三杰——漢初名相陳平,秦末漢初謀略家,始投魏王,繼屬楚王頂羽,后離楚歸漢,佐漢王劉邦,一匡天下,終成漢室名相。漢初三杰,韓信受謗,被擒于云夢澤,死于鐘室;蕭何遭讒,曾械于牢獄;張良懼禍,托言閑游。陳平卻久居相位,且得善終,足見他官場權謀之老道,遠在三杰之上。陳平之人多奇事:年青俊美,偏納他人之遺孀,為當時笑談。六出奇計佐漢,助高祖解白登圍,又平定叛亂,使大漢江山天牢地固。陳平之人善謀身:高祖欲殺“連襟”樊噲,一邊是真命天子,一邊是皇親國戚,陳平夾在中間受難,便對靈哭奏,解呂后構陷之心,王陳并相結交周勃,終于翦滅呂后勢力,得了善終。
14.道破天下事 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齡,大唐開國大臣,貞觀名相,也是唐初居位最長的宰相。他為人多智,有奇謀,人稱“房謀”。隋時,人皆言隋會長久,唯房玄齡慨然而憂,一語道破天下事:“今雖清平,其亡蹺足可待!痹破迫粘觯阕唏R投身秦王李世民,成為幕府謀主,助李世民掃平群雄,一統(tǒng)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玄武門事變,他是主謀,翦除太子黨,助李世民得了帝位,可謂一策定乾坤!作為大唐宰相的房玄齡,貞觀元年,圖治安民,不遺余力,得太宗殊遇,被譽為“漢之蕭何”,也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終至輝煌,兒子當了附馬,女兒作王妃,如此功績,也不枉其為大唐天下謀盡一生。
15.瓦崗軍師 千古諍臣——大唐名相魏征,以直諫揚名天下。隋末,投瓦
崗,兵敗歸唐,佐太子,玄武兵變,易主輔秦王。唐太宗時,進為宰相,成為大唐王朝決策主要人物之一。魏征,有膽,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而且不達目的不罷休,創(chuàng)了歷史上君“畏”臣之先例,樹了歷代君臣關系的典范。魏征曾向太宗面諫五十次,呈奏十一件,一生諫諍多至“數十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烈,態(tài)度之堅定,在中國歷史上只有魏征一人。難怪魏征一 死,太宗大發(fā)感概“魏征歿,朕亡一鏡”!
16.熙寧變法 爭議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王安石,北宋神宗時名相。這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領導一場轟烈和悲壯的熙寧變法,從此這位勇士獨撐大旗步入歷史漩渦,成了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人物。變法之前王安石被譽為“當世圣人”,變法后,司馬大罵其為欲謀朝篡位的大奸臣;后來的宋徽宗對王安石推崇備至,而到了宋欽宗那里,竟成了北宋滅亡的魁首。作為文人的王石安,中國人婦孺皆知,而作為宰相,卻爭議不休,原因何在?
17.欲得天下好 莫如召寇老——北宋名相寇準,北宋宰相。太平興國進士,景德元年稱相。時值遼兵來攻,寇準力排眾議,堅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戰(zhàn),與遼訂“澶淵之盟”,后王欽若陷害寇準,被罷相?軠示庸偾辶,為世代楷模,他終生不蓄錢財,家中無歌伎,“有官居鼎鼎,無宅起樓臺”,是時人對他的形容。
18.輔佐天驕 北國臥龍——元代名相耶律楚材,遼國皇族之后,元代開國大臣、名相。成吉思汗時,被召用,隨后雙扈主西征,觀天象,卜吉兇,力勸成吉思汗不要妄殺無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寵至極。耶律楚材,上諫針貶時弊,保江山穩(wěn)定,改革稅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統(tǒng)法者收到極盛之效。
19.帝王之師 救時宰相——明王朝名相張居正,他機巧善謀,治世有方:創(chuàng)考成法,整頓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治黃整淮,修整邊防,功在社稷,垂名后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時宰相”之譽。張居正作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沒有貿然全面整頓財政,避開了統(tǒng)治勢力的“痛處”,改革成功,國富民安于一時。張居正作為一代宰相,為國于民鞠躬盡瘁。身為帝王之師,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師德,可謂用心良苦。然而他尸骨未寒之時,朝野狼煙四起,一幫小人便開始秋后算帳,張被罷了官位,抄了全家。
20.文膽武略 官場楷!宕嘣鴩,清代名相,也是個清官。他步入仕途后,曾十年七遷,37歲當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傳;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因此,他除了“一品侯”頭銜之外,還有“中興第一名臣”、“洋務運動領袖”、“圣賢”、“近代史之父”諸等稱謂。曾國藩一生是極其成功的,名譽、地位,別人所有,他皆有,別人沒有的,他也有。他成了毛澤東惟獨佩服的人物,成了蔣介石心中完美的老師形象。
21.百家宗師 千古武圣——軍師鼻祖姜子牙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際遇。前半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七十多歲仍一事無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yè)。這就是被后人奉為神祗的歷史巨人—姜子牙。他追往古而知來今,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為文王、武王之師,傾商立周,興周盛齊,救民于水火,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被尊為武圣,太公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22. 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范蠡,先秦杰出謀略家,罕見的智士能臣。初,越王執(zhí)意伐吳,未聽范蠡勸阻,險些喪命。吳國三年,范蠡伴君處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嘗便獻忠,為范蠡計謀,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復國興越,苦身深謀二十年,興師伐吳,讓越王報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時,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辭國相、大將軍之官,退隱東海之濱,治產業(yè),力經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賈,名揚天下,令同代人望塵莫及,也叫后人難繼項背。范蠡,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不精通,于從政,于從商,總是得心應手,堪稱千古奇人。
23.謀取天下 如烹小鮮——興漢三杰之首張良,本韓國壯士,身負家國淪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復故國河山。因其仗義任俠,虛心上進,因而先得優(yōu)越性世兵法,后廣交志士豪杰,并與劉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并起的混亂時刻,張良投靠劉邦,可謂目光高遠。張良善謀大計,不為假象所迷。鴻門宴上巧妙策劃,進退有據,讓項羽無可奈何,劉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間小計,便令項王軍臣相疑陣腳自亂。末了,又以奇兵突襲,垓下一戰(zhàn)而天下。
24.羽扇綸巾 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爾。他是軍事戰(zhàn)略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zhàn),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德威并舉,儒法并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25.學富五車 功蓋孔明——東晉王猛,人稱“賽諸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家。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tǒng)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間寰。
26.少志凌云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家李泌.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后的動蕩年代里,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qū)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一位杰出的謀略家。
27.半部論語 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了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御駕親征,迅速平定了眾多割據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zhèn)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隱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注腳。史稱趙普貴為國卿,親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斷大事。從其三落三起,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窺忠君佐國之道。
28.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劉基,年青時即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初時,效力元朝,后因不滿其腐朽統(tǒng)治,從而走向反抗,為大明江山創(chuàng)立出謀劃策,立下不朽功勛。他為官清正,一貫反對貪官污吏,主張廉潔奉公。他性格倔犟,不畏強權,不阿權貴 ,潔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這樣神智過人的人也終難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終。
29.遁跡空門 和尚軍師——明成祖功臣姚廣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壯的歷史中,計定江山的謀略家燦若繁星,但超塵脫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積極用事,卻極為少見,姚廣孝就是這一位奇特神秘的
人物。明朝洪武末年至永樂年間,風云變幻,在驚心動魄的政治舞臺上,姚廣孝身披袈裟,口喧佛號,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劃兵變,指點江山,又是貨真價實的軍師。他最擅長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在成祖朱棣奪取江山的創(chuàng)業(yè)中勛功第一。
30.蛟龍出頭 佐清智囊—— 范文程,初為大明生員,后努爾哈赤誓師南下,他淪身為奴;侍珮O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見識。守遵化,突圍力戰(zhàn),戰(zhàn)功顯著;行反間,功不可沒;勸降明軍,乃得頭功。后得皇太極重用,成肱股大臣。諫言天下,計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搶百姓,乃收民心,廢除增加田稅,乃快民心,爭取漢臣歸順、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亞漢之張良,明之劉基。
31.亂世英杰 一代兵神——吳國名將孫武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群雄逐鹿,一代兵圣孫武,隱居于山野,閉門研讀兵法。伍子胥慧眼識人才,向吳王大力舉薦。兵神橫空出世,率三萬吳軍五戰(zhàn)五勝,大破十余倍的楚軍,楚昭王落荒而逃,孫武之謀,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最終勘破名利,飄然而去。一部《孫子兵法》更令孫武之名萬古長青,成為中華文化史上最為絢麗的軍事藝術之花。不僅照亮了中華兵學的長空,更突破了傳統(tǒng),走向了社會各個層面的文明:經濟、哲學、醫(yī)學、體育、文學,都被孫武的人生智慧刻劃了或深或淺的烙印。并為世界軍事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
32.縱橫天下 一戰(zhàn)揚名——秦國名將白起。他聰明好學,不負父親期望,在率兵伐韓的戰(zhàn)事中,屢出奇兵,一戰(zhàn)揚名。此后數十年,白起統(tǒng)率秦軍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設疑兵麻痹魏、韓聯軍,迫使求和;以水淹之計,迫使楚國遷都;與趙軍長平之戰(zhàn),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經典之作。白起以詐敗之計誘敵深入,然后聚殲;也以常勝將軍的美名,永載青史。白起性格耿直,屢抗秦王之命,最終落得個賜劍自刎的結局。
33.“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大漢名將韓信。韓信祠廟上這副對聯生動開象地概括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蕭何有舉薦之恩,偏又奪命無常。漂母救命在前,呂雉誅殺于后。觀其一生,功莫大焉,然而憾事亦多也。忍辱胯下,成就千古佳話。舍項羽,投劉邦,堪識時務者為俊杰。而后登壇拜將,奇兵渡陳倉,以閃電戰(zhàn)接連平定了三秦、魏、趙諸地,攻城掠地,成為漢名將之首,一躍手握雄兵的實力人物。
34.馳馬立功 將中名將——西漢飛將軍李廣。飛將軍李廣,以“良家子”身份,投身從伍,因其身材魁偉,兩臂修長,驍勇無比,騎射無雙,成為軍中之翹楚。他不僅勇于沖鋒陷陣,冒險御敵,更體恤士卒關心下部,因而深受愛戴。上郡 一戰(zhàn),他率領百余人對陣數千匈奴。河西戰(zhàn)役,他領四千先鋒,遭遇十倍敵人的圍困雖拼命血戰(zhàn)突圍而出但功過相抵,未得絲毫賞賜。他一生大小七十余戰(zhàn),依然未能封侯,卻被刀筆吏逼上絕路。
35.野小子金龜婿——擊破匈奴的大將軍衛(wèi)青漢武帝時,平陽公主的一個女仆與縣吏私通,生子取名衛(wèi)青。因身份卑賤,飽嘗屈辱和虐待。因偶被武帝相中,時來運轉 ,拜將討伐匈奴。他膽略驚人,孤軍深入,越過長城,直撲西域,大獲全勝,奏凱還朝。嘗到甜頭的衛(wèi)青更大膽,每每驅軍數千里,踏冰雪,頂風沙,迂回側擊,出其不意,經歷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戰(zhàn)役,終于解除了匈奴之患。從前忍饑受凍的野小子,終于揚眉吐氣,娶了以前的主人,當今皇姊平陽公主為妻,小小人物,一躍入龍門。
36.功蓋天下 位極人臣——中唐名將郭子儀青年郭子儀剛毅勇猛,不畏貴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 歷史資料 中國歷史資料大全 中國屈辱的歷史資料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