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背后的主觀信息|信息是客觀還是主觀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特寫”這個概念,中英文的含義有很大的不同。中文的特寫,特指那種著重表現現場人物、場景和氛圍等的軟新聞。英文的Feature既包含我們所謂的“特寫”形式,也包含新聞分析、綜述、述評等,或者說,硬新聞之外的大都可以包含在Feature范疇內!吨袊挠绊懥Α芬桓寰褪菐Х治錾实木C述稿。
這篇稿件有兩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在客觀背后傳遞主觀信息的技巧;一是對有效支持主題的素材的選擇。
中國經濟保持了幾十年的高速穩(wěn)定發(fā)展。它帶給世界的影響以及將要帶來的影響會是怎樣的呢?這是一個全球都關注的話題,也是海外媒體上探討最多的話題。就此稿來說,它是編輯部不得不做的功課,作者并沒有在寫作方法和遣詞造句上標新立異,通篇沒有驚人之語。然而,作為一篇經濟分析――綜述稿,平淡之中卻顯示出作者的功力,且至少在兩個方面給我們以啟示:一是對支持主題的素材使用的完整與恰到好處;二是如何激活成堆的數字,讓數字說話。
先看作者選了哪些素材來支持主題。稿件開始便點明要用數字說話,“以百分比出現的GDP增長率并不能總是充分描繪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那么作者選了除GDP之外的哪些數據來支撐主題呢?它們包括外匯儲備、貿易順差、資源進口、能源消耗、城市建設以及軍費開支等。
應該說,作者選擇的數據涵蓋了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能與中國以外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方面,或者說描繪了一個外界所關心的中國。這些方面的事實與數據在各類媒體上廣泛存在,在互聯(lián)網上隨便一搜即可獲得,這些零散的素材經作者精心編排后,即能刻畫出中國的影響力――一個以事實為支撐的結論。
再說對數字的運用。一般來講,新聞最忌諱的是羅列數字,而經濟類稿件一般是避不開數字的,尤其是季度末或年末盤點時。因此,如何讓數字活起來,既不讓人感覺枯燥,又能讓數字說明問題,是很有技巧的。首先,是數字的選取,一國的經濟數據有成千上萬,不可能都羅列出來。此稿選取的數據顯然是經過精心考慮的、最能說明問題的。其次是數據的分析對比。且看此稿:“如果中國能夠保持8.5%的年增長率”,則到2010年將趕上日本;中國的外匯儲備大約相當于中國臺灣、泰國和印尼等的經濟總和;“雖然中國只占全球經濟的5%,但大陸卻消耗了全球20%的鋁和銅、約30%的鋼、鐵礦石和煤炭以及45%的水泥”等等。這些數字通過分析與對比,可以向讀者傳達非常清楚的信息,與主題緊密相扣。
當然,此稿數字運用也有其缺陷。比如通篇沒有提到中國的人口因素。就GDP來說,即使總量超過日本甚至趕上美國,除以龐大的人口基數后,仍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水平;在資源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方面,中國的人均數與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也相差懸殊。
此外,對中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也展示不夠,如經濟結構上的缺陷、貧富差距問題、金融系統(tǒng)存在的風險、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等,這種有意的淡化突出了中國對外的影響力,容易使人產生錯覺。
因此,讀完全文,給人一個這樣的印象:首先,中國的經濟實力將超過大多數發(fā)達國家,甚至可能最終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成為帶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極;其次,中國持續(xù)的巨額貿易順差使其手握大量外匯,通過購買美國等國家的國債將影響這些國家的貨幣、資產、經濟等的走勢;第三,中國經濟增長消耗大量資源能源,直接影響全球市場并推動資源型國家的快速增長。同時其污染排放又對全球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帶來負面影響;第四,軍費的增加及尖端武器的發(fā)展使中國成為任何人都不能小覷的軍事強國。
《商業(yè)周刊》是美國的一份期刊,美國媒體一向是標榜自己的客觀與公正的。但在客觀的背后,卻有許多傳達主觀信息的技巧。此稿是個很好的例子,所有內容都是事實,且很有說服力,但這些事實卻都是有選擇的、不完整的事實,讓讀者很難不與“中國威脅論”聯(lián)系在一起。作者對中國的態(tài)度與觀念我們不得而知,但從這篇稿件中至少能讀到些許他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看法,這也是我們在對外經濟報道中值得借鑒的地方。
責編:張玉寧
相關熱詞搜索:主觀 客觀 信息 客觀背后的主觀信息 客觀主觀 主觀客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