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責任,,監(jiān)管是杜絕虛假新聞的三道關:三道關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虛假新聞一直是新聞界的公害,也是這個行業(yè)的社會光環(huán)上的污垢所在。近十年,《新聞記者》每年都會評選出年度十大假新聞,在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縱觀2010年的假新聞,出現(xiàn)了涉假者多為職業(yè)記者、“標題黨”愈演愈烈、新媒體微博參與造假等新現(xiàn)象。虛假新聞不但損害媒體的公信力、新聞隊伍的形象、新聞工作的聲譽,也損害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及新聞媒體的信任,可謂危害極大。
談到虛假新聞成因,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博導趙振宇教授指出,首先是新聞界彌漫的焦躁之風。同上個世紀80年代信息源閉塞不一樣,如今大量新聞線索通過各種電話、網絡、短信等傳入各家媒體,記者就會去搶新聞導致出錯。其次,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稿源不易辨別。最后,媒體因為善意謊言或者個人、集團的利益去編造假新聞。汶川地震中的“母愛短信”就是一個經典假新聞,在特定的時代下,受眾相信這種母愛的無私,造成了事件的廣泛傳播。
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任何一家新聞機構都無法完全杜絕虛假新聞,最有效的辦法是把它控制在很小的比例范圍內,繼而把媒體自身的信譽損壞程度降到最低。如何降到最低?怎樣才能有效杜絕虛假新聞的產生?結合在《北方周末報》工作的實踐,筆者的體會一是從制度層面約束;二是從思想層面保障;三是從監(jiān)管層面設卡。
首先是要完善新聞生產的內部運行機制。好的制度是前提,也是關鍵所在。“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變壞。”對于新聞行業(yè)來講,這句名言同樣適用。這是因為,盡管新聞界的最高準則是真實、客觀、公正,但是它仍然是一個由人來操作的行業(yè)。人是感情動物,人的思想決定行為,我們無法限制人的思想,卻可以限制人的行為。因此,如果想減少甚至杜絕虛假新聞,就必須設計良好的制度。
作為一份堅持做深度報道的嚴肅類新聞周報,《北方周末報》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把報紙的榮譽作為生命線來看待,從制度上入手,完善新聞生產的內部運行機制。我們的選題通常要過三關。首先是初次申報。在由全體記者參加的選題會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準備展開采訪的選題進行申報。申報的內容包括選題的主旨、意義和操作方式。初次申報的目的是“海選”,同時知悉記者動向;其次是由全體編委會成員參加的編務會。這個會議要對記者們初次申報上來的選題進行二審,也即采訪前的風險評估,通過討論后,確定該題材是否可以執(zhí)行采訪。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做好事前審查,控制辦報方向;第三關是版前審查。這一關主要由編輯、值班總編對事實進行核對和審查。稿件中的人名、地名可以通過百度來很方便地進行檢索;通常情況下,虛假新聞之所以產生是由于孤證(一個消息來源)造成的。因此對事實的審查,則需要采用國際媒體通行的做法,即一個事實要有3個以上消息來源互相印證。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邏輯。很多時候,虛假的報道往往禁不起邏輯推敲。這就從技術角度堵塞了虛假新聞的出爐。
《北方周末報》一直以來嚴格執(zhí)行新聞稿件的管理制度、重大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輿論監(jiān)督制度等新聞采編人員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各項規(guī)定,也編織了一張有效堵塞虛假新聞出現(xiàn)的屏障。其中,強調新聞采編人員要遵守法律規(guī)定和新聞職業(yè)道德,確保新聞報道真實、準確、客觀、公正,不得編發(fā)虛假報道、刊發(fā)虛假新聞,不得徇私隱匿應報道的新聞事實;慎重對待情況反映,對報料、讀者來電來信等反映的新聞及網絡信息,要嚴格調查核實,確保事實準確;公布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電話,實行業(yè)內和社會監(jiān)督,建立與各地新聞主管部門及宣傳部門的通報互動制度,加強監(jiān)督管理等嚴管、嚴查、嚴處措施,也從源頭上破壞了虛假新聞滋生的環(huán)境。
其次是從思想認識上入手,樹立責任意識。虛假新聞的產生,更多的是主觀因素。像數(shù)年前《紐約時報》記者布萊爾在家中杜撰出70多條虛假新聞的案例,主要原因是其為了完成量化考核指標造成的。因此,對記者進行職業(yè)化教育、新聞操守教育是相當必要的。新聞媒體必須認清自身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新聞從業(yè)者也必須堅守新聞真實的生命線。
《北方周末報》在新聞操作過程中,一直在強調它與都市類媒體的區(qū)別所在。這個區(qū)別就是職業(yè)成就感,通俗的講,就是強調我們的記者是在創(chuàng)作作品,都市類媒體記者是在生產產品。產品出自流水線,像機器加工的快餐,批量生產,格式統(tǒng)一,味道平平;而作品則像高檔餐廳的招牌菜,凝聚了廚師的智慧,有鮮明的個性化烙印,回味無窮。無庸置疑,強調這些差異化,是為了使記者增加榮譽感,視自己的作品為生命。在強烈的榮譽感面前,很少有人會做出投機取巧、砸自己招牌的虛假新聞報道。
范長江曾說:“一張報紙,一個記者,其基礎在群眾,前途也在群眾!薄侗狈街苣﹫蟆肥冀K踐行著這樣的“三貼近”原則,讓記者深刻理解 “三貼近”是產生真實、鮮活、精品新聞的基礎,讓記者在新聞實踐中證明,真實的、感人的新聞是“跑”出來的,是“挖”出來的。記者通過深入生活,深入實際,親臨現(xiàn)場,耳聞目睹寫出的有影響力的新聞,才是遠離虛假、失實的新聞,也影響和感動著讀者!侗狈街苣﹫蟆酚浾哧惲、楊錕兩度探訪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最北部的一個座落在一片荒原深處的自然村落,筆下才流淌出:“這個被當?shù)卮迕裥稳轂椤谥袊貓D上都難以找到的村落’,由于年輕人悉數(shù)進城務工或搬遷離開,留守的只有5戶居民,共11人。他們構成了一個即將消亡的村落……本報記者離開時,祁五斤一路小跑追了出來。在寒風里,他伸出結實的手為記者系上了上衣扣子……”這樣的細節(jié)。同樣,記者武峰深入云南羅平縣采寫的《羅平旱象》中的一段描寫:“龔應恒每天一大早就去離鄉(xiāng)5公里外的一個小塘里取水。由于是周圍水田滲過的一個小水塘,所以接滿一個50公斤的水桶需3個小時……”令人印象深刻。還有“蒙牛變國!、“三鹿原董事長田文華的戲劇人生”、“貧困縣女檢察長名車豪樓事件調查”等一批記者深入實地調查采寫的稿件在讀者中影響大,反響好。
如果說,新聞工作者的“敏感”、“堅韌”等是由職業(yè)特征確定的,那么,新聞工作者的“公正”、“客觀”則是由職業(yè)道德確定的!侗狈街苣﹫蟆烽L期堅持的政治學習,業(yè)務分析、督導、培訓制度,讓采編隊伍從思想上樹立起了大局意識和職業(yè)道德觀念,深刻理解了對新聞事實的絕對尊重,是記者職業(yè)道德的底線。自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實行每期的“總編輯評報”、每年的“五好新聞獎”,對采編人員的作品給予及時的評定,指出差錯,肯定成績,鼓勵優(yōu)秀,營造了“真實光榮,虛假可恥”的思想認識氛圍。
第三是管理層的識人術、把關術。這是一個無形的東西。它其實是要求新聞管理高層要對每個記者的為人處事風格、寫作風格進行細致入微的精確把握。杜絕虛假新聞,媒體新聞負責人責無旁貸。從采編部門主任到主編、執(zhí)行總編、總編輯,都應具備高屋建瓴、審時度勢的能力,對匯集、反饋來的新聞信息,能夠過濾、篩選、甄別,從而去偽存真,將虛假新聞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2009年,《北方周末報》的一位記者曾獲得一條“包頭市社保騙保案”信息,采訪后成稿。編前會上值班總編對文中一些細節(jié)和提法存疑,責成編輯、記者進一步核實,結果證實,記者采訪不扎實、不全面,只聽一面之詞下結論,故取消刊發(fā),從而避免了一起失實報道。
新聞業(yè)是一個誠實的行業(yè),記者、編輯通常用自身的誠實守信來為媒體贏得公信力。因此,在這樣一個行業(yè)里,人品和作品二者同樣重要。我們可以允許一個誠實的人寫出二流作品,卻無法容忍一個不誠實的人寫出一流作品,因為由不誠實的人寫出的一流、好看、可讀的作品里面,極有可能隱藏著摻雜使假的元素。
2011年3月17日,受日本大地震海嘯、核危機影響,在謠言鼓惑下,全國各地出現(xiàn)搶購食鹽風潮。當信息反饋到《北方周末報》時,編委會一致認為,食鹽短缺的消息不可信,搶購行為不可思議,中國政府一定能夠控制局面。之后,《北方周末報》的報道方向一直確定為正面引道,而非以訛傳訛。事實證明我們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經住了又一次考驗。
另外,我們的編委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通常情況下,一名周刊記者數(shù)年之內會保持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寫作風格。然而,當你發(fā)現(xiàn)某個記者突然出現(xiàn)一篇不是他慣常風格的作品,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要么是他為了追求標新立異有意改變風格;要么就是他在抄襲別人?傊L格改變之時,也是管理者加強警惕之時。
相關熱詞搜索:杜絕 虛假 監(jiān)管 機制 責任 監(jiān)管是杜絕虛假新聞的三道關 監(jiān)管是杜絕虛假新聞三道關 防止虛假新聞doc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