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社會閑散人員” 社會閑散人員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今年來,國內發(fā)生了幾起群體性事件,我特別地關注媒體對這些事件的報道,發(fā)現(xiàn)一個共性,那就是,參與事件的除了被稱為“一小撮”的領頭的“不法分子”外,其余的參與者,大多叫做“社會閑散人員”。
群體性事件,當事人違法的就該法辦,這是法院的事,我不想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我倒是在細細琢磨“社會閑散人員”時,發(fā)現(xiàn)真是別有洞天。
閑散人員,是由閑人與散人組成的。什么是閑人呢?大約是無事可做,只好閑著,或是有事不想做,也只好閑著的人。閑不住時,也會去想找點事做,有時是好事,有時是壞事。什么是散人?我有我的理解,可能未必正確,那就是,是分散的、沒有組織、沒有單位、沒有戰(zhàn)線的人。為什么還要在這些人頭上加上“社會”的定語呢?因為啊,過去,單位與社會是一個對立的概念。一直以來,人的人身關系要么在單位里,要么在家庭,脫離了這兩者,就進入了社會。
閑著,分散,沒有哪個機構組織管得了,游蕩在社會的個個角落,“社會閑散人員”是自由的。在習慣于將人按單位、按組織“規(guī)劃”和固定起來,便于管理的“治人者”看來,這幫子人因其自由,游離,難以約束,而有危險性。
所以講,“社會閑散人員”首先是一群潛在的危險人群,對這些人,要提防,他們“閑不住”要弄點壞事出來,就要打擊。
其次,“社會閑散人員”是一群模糊人。我們知道,無論什么人,只要是人,只要是一個群體,就會有他們的相貌、性格、氣質、談舉、特征等等,是應該比較清晰的,可觸可感的,絕不應該虛無縹緲,模糊不清。比方我們說張三,就會想到張三長的什么樣,有什么口頭禪,有什么嗜好,說話時的聲音語調怎能么等等,熟悉一點的,還能聯(lián)想到他的人品個性、社會關系等等。如果作為一個群體,也會有某種群體性的特征,比方我們說到白領,就很會說,哦,就是那群吃得比豬差,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的人啊。
獨獨這“社會閑散人員”不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且是由一張張模糊的面孔組成的。我懷疑這個概念的創(chuàng)造者是故意要將他們模糊掉,要故意讓他們“身份不明”,一旦“身份不明”,而且還有潛在的危險,具有攻擊性,就很容易喚起人們的仇恨敵視感,就會很自然地與之劃清界限,并保持敵對的態(tài)度。這就是說,這樣一群人,已經先入為主地被劃到了不善之列。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無論一個多么閑散的人,他也有他的音容笑貌,有他的社會關系,有他的利益追求,有他的權利主張,有他的惡,也有他的善,不管他們身份如何,他們首先是一個公民?墒牵捎谖覀兘o他們下了“社會閑散人員”的定義,他們一下子就變成了一群被拋棄,被孤立的人。
事實上,很多“社會閑散人員”確實是被拋棄,被孤立的社會群體,他們也許并不想閑著,他們也想找點事情做,他們也要養(yǎng)家糊口;他們也許并不想散著,他們也想得到機構組織的關心救助。他們之所以閑著,不排除社會沒有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有事可做,也不排除政府沒有允許成立更多的民間組織來吸納他們。
動不動就說“社會閑散人員”,似乎無意中表明,我們這個社會里,存在大量的“社會閑散人員”。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么是不是說現(xiàn)在的下崗情況很普遍?失業(yè)率上升?還沒有就業(yè)就失業(yè)的人在增加?
當然,我們可以說,閑人并不總是下崗失業(yè)者,那些發(fā)達的人,一輩子賺的錢幾輩子都花不完,剩下的有生時間的任務就是如何花錢,而不是賺錢的人,不是也可以是閑人么?問題是,這部分人雖然是閑人,卻不是散人,更不必加上“社會”的定語。
有人說,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還不是一個橄欖型的社會,橄欖型的社會意味著,有錢人及窮人都占社會少數(shù)比例,這就意味著“閑人”,“散人”少。一個兩頭大中間小,或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社會,肯定是一個“閑人”,“散人”多多的社會。因此我們不僅要消滅“社會閑散人員”這種歧視性稱謂,更要力求從社會結構上消滅“社會閑散人員”。
相關熱詞搜索:閑散 誰是 人員 誰是“社會閑散人員” 誰是社會閑散人員 社會閑散人員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