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社會矛盾主要是指化解_化解社會矛盾之道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2004年,北京大學教授丁元竹主持的一份調查報告,預測2010年前中國有可能發(fā)生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危機,最有可能發(fā)生的領域為社會領域。 現在,2010年即將過去,讓人惴惴不安的重大危機并沒有發(fā)生,不僅如此,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繼續(xù)保持高增長,并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47%的美國民眾認為目前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是中國,而認為美國經濟仍然居世界之首的僅為20%。盡管中國謙虛地辭謝了C2,但世界“老二”的地位似乎已經不遑多讓。
但在國內,社會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不是什么危言聳聽,生活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這一點。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到各地時有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和拆遷糾紛,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信息都說明了社會矛盾復雜化的事實。人們不難發(fā)現,底層向上層流動的社會通道變窄,貧富官權世襲化的現象日趨嚴重。與此同時,強弱雙方平等互動的規(guī)則不斷弱化,強者變得越來越蠻橫和霸道,使用暴力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顯然,底層民眾與既得利益之間的關系出現了明顯的裂痕,既得利益的心態(tài)是動員一切力量在千方百計地保護自己已經取得的利益基礎上再擴大利益。而底層民眾卻深刻地體味到一種疏忽感和邊緣感,他們也越來越感覺到生活在一個不那么公正的社會里,導致社會弱勢群體的正當權益被侵害后得不到及時和完整的伸張。
顯然,改革實際上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各地的決策層理應在這關鍵的階段采取關鍵的手段,化解既得利益者和社會大眾的對立的矛盾,否則,社會大眾的激進化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首先,讓社會各階層都能真正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一個成熟穩(wěn)定的社會并不介意沖突和危機的到來,關鍵是你如何去應對這些沖突和危機。過去3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經濟增長并不能推動中國社會走向預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是因為,在目前財富明顯向少數經濟、社會和政治精英集中,相當一部分人享受不到改革成果。如此恁般片面強調經濟增長,只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的分化,難以化解社會危機。
其次,加強民生建設,實行“包容性增長”。這就是說,要切實保障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社會保障、養(yǎng)老、住房、醫(yī)療、教育等民生工程還歷史舊賬,對民眾進行普遍的安撫,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不得不面臨的選擇。要加大和諧社會建設力度,實現扶貧減困、共享改革成果和“包容性增長”。
但是到具體操作層面上,要充分估計到執(zhí)行的難度。所謂執(zhí)行的難度,并非媒體和某些官員所說的技術難題,而是來自于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滯。這也就是很多初衷很好的政策最后搞得面目全非甚至民怨沸騰的原因。所以,盡管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有更多在民眾看來很不錯的改革措施出臺,但由于實際操作上的難度,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些“利好”政策,可能都只是“看起來很美”。
再次,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分配制度。當下的改革就是需要在各方面之間尋找平衡,有效扼制而不是扼殺既得利益,就應該完善游戲規(guī)則,使平民和精英能夠在一個相對較為平衡的狀態(tài)下公平博弈,這就需要尋找經濟以外的手段。因為事情一旦涉及社會各階層的權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那就決不是可以憑著道德說教和良心感化所能解決的了。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沒有均富與平權,包容與兼容,就無法阻止仇恨在社會的滋生和焦慮在生活中的彌漫。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無論如何苦練成功學,如何大喝心靈雞湯,誰都不會有好日子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因此日益凸顯,這也是9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深圳講話所傳遞出來的信號!耙屆恳粋中國人活得幸福而有尊嚴;讓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讓社會實現公平正義;讓每個人對未來有信心!边@些話,無疑提振人心、擲地有聲。
相關熱詞搜索:之道 化解 社會矛盾 化解社會矛盾之道 化解矛盾的方法 有效的化解社會矛盾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