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歷史

        發(fā)布時間:2017-02-1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地球的歷史篇一:地球發(fā)展史

        地球發(fā)展史 (2009-10-04 00:47:24)

        轉(zhuǎn)載

        標簽: 分類: 轉(zhuǎn)載

        地球

        發(fā)展史

        侏羅紀

        白堊紀

        文化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nèi)發(fā)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zhì)經(jīng)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云物質(zhì)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zhuǎn)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nèi)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fā)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tài)。高溫的地球在旋轉(zhuǎn)過程中其中的物質(zhì)發(fā)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zhì)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xiàn)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jīng)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xiàn)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shù)月球表面的巖石年齡一致。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chǎn)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chǎn)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tǒng),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chǎn)生了無數(shù)復雜的生命形式。

        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wěn)定的陸塊,各種證據(jù)表明液態(tài)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F(xiàn)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yǎng)。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jù)。

        原始地殼的出現(xiàn),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zhì)發(fā)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xiàn),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后生動物才大量出現(xiàn),故把寒武紀以后的地質(zhì)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代[前震旦紀(18億年前到45億年前)]和元古代[震旦紀(5億7千萬年前到18億年前)]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xiàn)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shù)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

        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巖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巖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zhì)、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zhì)地殼形成并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xiàn)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wěn)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巖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wěn)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xù)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qū)別于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后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qū)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diào)、數(shù)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征是后期出現(xiàn)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后生動物,末期又出現(xiàn)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xiàn)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于繁盛,后期數(shù)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巖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幾個大型的、相對穩(wěn)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jīng)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古生代開始

        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

        寒武紀(5億7千萬年前到5億1千萬年前 三葉蟲時代

        寒武紀(Cambr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開始于距今5.4億年,延續(xù)了4000萬年。寒武紀是生物界第一次大發(fā)展的時期,當時出現(xiàn)了豐富多樣且比較高級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從而有可能研究當時生物界的狀況,并能夠利用生物地層學方法來劃分和對比地層,進而研究有機界和無機界比較

        地球的歷史

        完整的發(fā)展歷史。

        比較著名的有早寒武世云南的澄江動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寒武紀的生物界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海生藻類為主。無脊椎動物的許多高級門類如節(jié)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筆石動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節(jié)肢動物門中的三葉蟲綱最為重要,其次為腕足動物。此外,古杯類、古介形類、軟舌螺類、牙形刺、鸚鵡螺類等也相當重要。拋開牙形石不說,高等的脊索動物還有許多其他代表,如我國云南澄江動物群中的華夏鰻、云南魚、?隰~等,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中的皮開蟲,美國上寒武統(tǒng)的鴨鱗魚。

        奧陶紀(5億1千萬年前到4億3千8百萬年前

        原始的脊椎動物出現(xiàn)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于距今5億年,延續(xù)了6500萬年。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nèi)部的地臺區(qū),海水廣布,表現(xiàn)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巖的普遍發(fā)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qū),為較深水環(huán)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fā)沉積。奧陶紀末期曾發(fā)生過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

        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奧陶紀的生物界較寒武紀更為繁盛,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發(fā)展,其中以筆石、三葉蟲、鸚鵡螺類和腕足類最為重要,腔腸動物中的珊瑚、層孔蟲,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節(jié)肢動物中的介形蟲,苔蘚動物等也開始大量出現(xiàn)。

        奧陶紀中期,在北美落基山脈地區(qū)出現(xiàn)了原始脊椎動物異甲魚類——星甲魚和顯褶魚,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也出現(xiàn)了異甲魚類。植物仍以海生藻類為主。 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

        志留紀(4.38億年前到4.1億年前) 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和有頜類出現(xiàn)

        志留紀(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個紀。本紀始于距今4.35億年,延續(xù)了2500萬年。由于志留系在波羅的海哥德蘭島上發(fā)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

        志留系三分性質(zhì)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回。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fā)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fā)展到了轉(zhuǎn)折時期。

        志留紀的生物面貌與奧陶紀相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變化。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志留紀時仍占重要地位,但各門類的種屬更替和內(nèi)部組分都有所變化。如筆石動物保留了雙筆石類,新興的單筆石類也很繁盛;腕足動物內(nèi)部的構造變得比較復雜,如五房貝目、石燕貝目、小嘴貝目得到了發(fā)展;軟體動物中頭足綱、鸚鵡螺類顯著減少,而雙殼綱、腹足綱則逐步發(fā)展;三葉蟲開始衰退,但蛛形目和介形目大量發(fā)展;節(jié)肢動物中的板足鱟,也稱“海蝎”在晚志留世海洋中廣泛分布;珊瑚綱進一步繁盛;棘皮動物中海林檎類大減,海百合類在志留紀大量出現(xiàn)。 脊椎動物中,無頜類進一步發(fā)展,有頜的盾皮魚類和棘魚類出現(xiàn),這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魚類開始征服水域,為泥盆紀魚類大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植物方面除了海生藻類仍然繁盛以外,晚志留世末期,陸生植物中的裸蕨植物首次出現(xiàn),植物終于從水中開始向陸地發(fā)展,這是生物演化的又一重大事件。 志留紀:

        生命在海洋中生,在海洋中發(fā)展壯大。在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水域中的生物千姿百態(tài),熱鬧非凡,植物已發(fā)展到大海藻,動物發(fā)展到低等的脊椎動物魚類。而陸地上的生命卻十分罕見,幾乎到處是童山禿嶺,一片荒涼。末期,由于地殼劇烈運動,地球表面普遍出現(xiàn)了海退現(xiàn)象,不少水域變成了陸地,有的海底崛起了高山。滄海巨變,對水中的生物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圓口類很象魚,但缺乏成對的胸、腹鰭、特別是嘴巴上沒有上下頜,所以又叫"無頜類"。古代的無頜類,都是些體外披著硬骨片的"甲胄魚"。古代的無頜類,從奧陶紀出現(xiàn)以后,在志留紀很繁盛。但因為無頜,生活方式落后,僅能以流入中內(nèi)的水中夾雜的食物為食,所以在生存斗爭中,它們敵不過新興的有頜魚類而日趨衰落了。

        泥盆紀(4.1億年前到3.6億年前) 魚類的時代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是晚古生代的第一個紀,開始于距今4.1億年,延續(xù)了約5500萬年。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xiàn)為陸地面積的擴大,陸相地層的發(fā)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fā)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xiàn),無脊椎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

        腕足類在泥盆紀發(fā)展迅速,志留紀開始出現(xiàn)的石燕貝目成為泥盆紀的重要化石。此外,穿孔貝目、扭月貝目、無洞貝目和小嘴貝目在劃分和對比泥盆紀地層中也極為重要。

        泡沫型和雙帶型四射珊瑚相當繁盛。早泥盆世以泡沫型為主,雙帶型珊瑚開始興起;中、晚泥盆世以雙帶型珊瑚占主要地位。

        鸚鵡螺類大大減少,菊石中的棱菊石類和海神石類繁盛起來。

        正筆石類大部分絕滅,早泥盆世殘存少量單筆石科的代表。

        竹節(jié)石類始于奧陶紀,泥盆紀一度達到最盛,泥盆紀末期絕滅。其中以薄殼型的塔節(jié)石類最繁盛,光殼節(jié)石類也十分重要。

        牙形石演化到泥盆紀又進入一個發(fā)展高峰,這個時期以平臺型分子大量出現(xiàn)為特征。

        昆蟲類化石最早也發(fā)現(xiàn)于泥盆紀。

        泥盆紀是脊椎動物飛越發(fā)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xiàn),故泥盆紀被稱為 “魚類的時代”。早泥盆世以無頜類為多,中、晚泥盆世盾皮魚相當繁盛,它們已具有原始的顎,偶鰭發(fā)育,成歪形尾。

        早泥盆世裸蕨植物較為繁盛,有少量的石松類植物,多為形態(tài)簡單、個體不大的草本類型;中泥盆世裸蕨植物仍占優(yōu)勢,但原始的石松植物更發(fā)達,出現(xiàn)了原始的楔葉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植物;晚泥盆世到來時,裸蕨植物瀕于滅亡,石松類繼續(xù)繁盛,節(jié)蕨類、原始楔葉植物獲得發(fā)展,新的真蕨類和種子蕨類開始出現(xiàn)。 進入 蕨類植物和兩棲動物的時代

        石炭紀 兩棲動物的時代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開始于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xù)了6000萬年。石炭紀時陸地面積不斷增加,陸生生物空前發(fā)展。當時氣候溫暖、濕潤、沼澤遍布,大陸上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森林,給煤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石炭紀又是地殼運動非常活躍的時期,因而古地理的面貌有著極大的變化。這個時期氣候分異現(xiàn)象又十分明顯,北方古大陸為溫暖潮濕的聚煤區(qū),岡瓦納大陸卻為寒冷的大陸冰川沉積環(huán)境。氣候分帶導致了動、植物地理分區(qū)的形成。

        石炭紀的海生無脊椎動物與泥盆紀比較起來,有了顯著的變化。淺海底棲動物中仍以珊瑚、腕足類為主。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動物中,出現(xiàn)了新興的筳類,菊石類仍然繁盛,三葉蟲到石炭紀已經(jīng)大部分絕滅,只剩下幾個屬種。 最早發(fā)現(xiàn)于泥盆紀的昆蟲類,在石炭紀得到進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疊紀的昆蟲就達1300種以上。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占到了統(tǒng)治地位。早石炭世一開始,兩棲動物蓬勃發(fā)展,主要出現(xiàn)了堅頭類(也稱迷齒類),同時繁盛的還有殼椎類。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與晚泥盆世相似,古蕨類植物延續(xù)生長,但只能適應于濱海低地的環(huán)境;晚石炭世植物進一步發(fā)展,除了節(jié)蕨類和石松類外,真蕨類和種子蕨類也開始迅速發(fā)展。裸子植物中的苛達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成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二疊紀 重要的成煤期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開始于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jīng)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nèi)的許多地槽封閉并陸續(xù)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拚接形成聯(lián)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的縮小,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fā)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二疊紀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時期。海生無脊椎動物中主要門類仍是筳類、珊瑚、腕足類和菊石,但組成成分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節(jié)肢動物的三葉蟲只剩下少數(shù)代表,腹足類和雙殼類有了新的發(fā)展。二疊紀末,四射珊瑚、橫板珊瑚、筳類、三葉蟲全都絕滅;腕足類大大減少,僅存少數(shù)類別。

        脊椎動物在二疊紀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魚類中的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等有了新發(fā)展,軟骨魚類中出現(xiàn)了許多新類型,軟骨硬鱗魚類迅速發(fā)展。兩棲類進一步繁盛。爬行動物中的杯龍類在二疊紀有了新發(fā)展;中龍類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龍為代表;盤龍類見于石炭紀晚期和二疊紀早期;獸孔類則是二疊紀中、晚期和三疊紀的似哺乳爬行動物,世界各地皆有發(fā)現(xiàn)。

        早二疊世的植物界面貌與晚二疊世相似,仍以節(jié)蕨、石松、真蕨、種子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xiàn)了銀杏、蘇鐵、本內(nèi)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開始呈現(xiàn)中生帶的面貌。

        古生代到此結束....中生代開始啦!!!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的時代!

        三疊紀 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始于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xù)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后,許多地槽轉(zhuǎn)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臺區(qū)產(chǎn)生了一些內(nèi)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qū)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干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后,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xiàn)了紅色巖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fā)展的現(xiàn)象。植物地理區(qū)也同時發(fā)生了分異。

        生物變革方面,陸生爬行動物比二疊紀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古老類型的代表(如無孔亞綱和下孔亞綱)基本絕滅,新類型大量出現(xiàn),并有一部分轉(zhuǎn)移到海中生活。原始哺乳動物在三疊紀末期也出現(xiàn)了。由于陸地面積的擴大,淡水無脊椎動物發(fā)展很快,海生無脊椎動物的面貌也為之一新。菊石、雙殼類、有孔蟲成為劃分與對比地層的重要門類,而筳及四射珊瑚則完全絕滅。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崛起,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典型的早期槽齒類表現(xiàn)出許多原始的特點,且僅限于三疊紀,其總體結構是后來主要的爬行動物以至于鳥類的祖先模式;恐龍類最早出現(xiàn)于晚三疊世,有兩個主要類型:較古老的蜥臀類和較進化的鳥臀類。海生爬行類在三疊紀首次出現(xiàn),由于適應水中生活,其體形呈流線式,四肢也變成槳形的鰭;似哺乳爬行動物亦稱獸孔類,四肢向腹面移動,因此更適于陸地行走。

        原始的哺乳動物最早見于晚三疊世,屬始獸類,所見到的化石都是牙齒和頜骨的

        地球的歷史篇二:地球的形成已經(jīng)有46億年的歷史了

        地球的歷史篇三:地球歷史的劃分依據(jù)

        地球歷史的劃分依據(jù)

        地史,即地球歷史

        一,地球歷史的劃分依據(jù)

        1,古生物的演化。眾所周知,生物從簡單到復雜而不可逆反發(fā)展,每個階段有其代表性生物或者說某個階段的某種生物占主導,如大家都知道的侏羅紀便是恐龍繁盛時代。因此每個時代的地層里面便存留那個時代的生物。

        2,巖石地層依據(jù)。地層自底到頂部按時間由老到新排列,每個時代沉積的地層因為氣候、環(huán)境的不同有所差異。

        地質(zhì)歷史上“宙-代-紀-世”的劃分就像現(xiàn)今“年-月-日”一樣。

        二,地質(zhì)年代

        年表中最大的時間單位是宙,宙下是代,代下分紀,紀下分世。必須說明,年表雖有時間的概念,也就是說,當獲悉該化石是何宙、代、紀或世的遺物,間接可知道它形成的粗略時間(當然是很粗略的估計值)。事實上,年表的時間單位是完全人為性劃分的,和日歷中的年月日不同,它不能使人了解每個宙、代、紀或世經(jīng)歷的準確時間。

        1,命名 年表中各個宙、代、紀和世都有自己的名稱,用于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質(zhì)時空的發(fā)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它們時期巖石的地點來命名,現(xiàn)將某些專家所廣氾使用的各個時期之名稱概述于下。 宙

        * 顯生宙 ----- 現(xiàn)代生物存在的時期。

        * 元古宙 ----- 久遠的原始生物的時期。

        * 太古宙 ----- 初始生物的時期。

        * 冥古宙 ----- 生命現(xiàn)象一始的時期。

        * 新生代 ----- 現(xiàn)代生物的時期。

        * 中生代 ----- 中等進化生物的時期。

        * 古生代 ----- 古代生物的時期。

        * 寒武紀 (Cambrian) ----- 取名于拉丁文Cambria, 即威爾士。

        * 奧陶紀 (Ordovic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 (奧陶部落)。

        * 志留紀 (Silurian) ---- 名稱來自大不列顛的古老部落 (志留部落)。

        * 泥盤紀 (Devonian) ---- 名稱來自英國德文郡 (Devonshire)。

        * 石炭紀 (Carboniferous) ---- 名稱自來大不列顛群島的含煤的巖石 。

        * 二疊紀 (Permian) ---- 取名于俄羅斯的彼爾武省(Perm)。

        * 三疊紀 (Triassic) ---- 來自拉丁文 "三" (Trias)。

        * 侏羅紀 (Jurassic) ---- 取名于法國與瑞士之間的汝拉山 (Jura Mountain)。

        * 白堊紀 (Cretaceous) ---- 取自拉丁文 Creta, 意指白堊。

        * 第三紀 (Tertiary) ---- 第三個衍生物。

        * 第四紀 (Quaternary) ---- 第四個衍生物。

        2,宙 代 紀 世 年代開始

        百萬年前(GSSP)[1] 主要事件

        顯生宙 新生代 新近紀 全新世[2] 0.011430 ± 0.00013[3] 人類繁榮(參照年表)

        更新世 1.806 ± 0.005 冰河時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人類進化到現(xiàn)代狀態(tài)

        上新世 5.332 ± 0.005 人類的人猿祖先出現(xiàn)

        中新世 23.03 ± 0.05

        古近紀 漸新世 33.9 ± 0.1 大部份哺乳動物目崛起

        始新世 55.8 ± 0.2

        古新世 65.5 ± 0.3

        中生代 白堊紀 99.6 ± 0.9 恐龍的繁榮和滅絕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

        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xiàn)

        侏羅紀 199.6 ± 0.6 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xiàn)

        鳥類出現(xiàn)

        裸子植物繁榮

        被子植物出現(xiàn)

        三疊紀 251.0 ± 0.4 恐龍出現(xiàn)

        卵生哺乳動物出現(xiàn)

        古生代 二疊紀 299.0 ± 0.8 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 盤古大陸形成

        石炭紀 359.2 ± 2.5 昆蟲繁榮

        爬行動物出現(xiàn)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現(xiàn)

        泥盆紀 416.0 ± 2.8 魚類繁榮

        兩棲動物出現(xiàn)

        昆蟲出現(xiàn)

        種子植物出現(xiàn)

        石松和木賊出現(xiàn)

        志留紀 443.7 ± 1.5 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xiàn)

        奧陶紀 488.3 ± 1.7 魚類出現(xiàn);海生藻類繁盛

        寒武紀 542.0 ± 1.0 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原古宙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紀 630 +5/-30 多細胞生物出現(xiàn) 成冰紀 850 發(fā)生雪球事件

        拉伸紀 1000 羅迪尼亞古陸形成

        中元古代 狹帶紀 1200

        延展紀 1400

        蓋層紀 1600

        古元古代 固結紀 1800

        造山紀 2050

        層侵紀 2300

        成鐵紀 2500

        太古宙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藍綠藻出現(xiàn)

        始太古代 3800

        冥古宙 早雨海代 3850 地球上出現(xiàn)海洋和其他的水

        酒神代 3950 古細菌出現(xiàn)

        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現(xiàn)第一個生物---細菌

        隱生代 4570 地球出現(xiàn)

        相關熱詞搜索:地球 歷史 地球歷史分幾個時代 人類滅絕后的地球霸主地球 歷史 地球歷史分幾個時代 人類滅絕后的地球霸主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