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創(chuàng)作的歲月_歲月悠悠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國徽,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每一個有民族心的國人,都將國徽視作如同生命般重要。伴隨著新年鐘聲在祖國大地上的響起,仰望著天安門城樓那莊嚴的國徽,人們心中充滿了幸福與自豪,對當年的國徽設計者也充滿了敬佩和好奇。
當時,他們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接受了這項莊嚴而鄭重的任務?周總理從指導思想到方針把握上,對他們提出過什么建議?他們是怎樣具體設計的?他們的設計又是如何被選中的?與此同時,還有哪些設計方案?
新年伊始,我們走訪了當年國徽設計者之一的著名建筑學家、在清華大學從教將近60年的汪國瑜教授。
透著儒雅氣質(zhì)的汪老,精神矍鑠,嗓音洪亮。一提起當年設計國徽的情景,他的雙眼便閃爍出興奮的光芒。汪教授介紹道,1949年7月,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人民日報》在全國刊登征集國徽設計方案的啟事,時間截止到8月底,希望國慶時能正式將國徽掛出。到征集日期截止時,共收到900個方案,但評委們看后,都覺得不滿意。那時已經(jīng)到了9月份,由于時間緊迫,周總理提出了征集方案,由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兩個單位參與設計。后來,國徽設計之事因故停了下來,一直到1950年5月才又被提起。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清華大學成立了以梁思成、林徽因兩位教授為領導的國徽設計小組。1950年6月11日,清華大學營建系(現(xiàn)建筑學院前身)主任梁思成先生從評審會議上歸來后,當晚,他便立即召集營建系的教師開會,并組建了8人國徽設計小組。
“我們感到非常地光榮與振奮,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從6月12日開始設計,到6月20日定案,時間緊,任務重。當時,營建系剛剛成立不久,人員少,條件差。承擔重任的設計小組中的8位同事,大多都是40年代中期從山城重慶來到清華營建系的!蓖衾系哪橗嬕蚣佣‖F(xiàn)了一層紅暈,他給記者遞上一張當年國徽定稿后幾位同事的合影。黑白照片中的一群年輕人,風華正茂,白襯衣,學生頭,透出青春的朝氣。每個人的手里都舉著設計方案,臉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汪老逐一地介紹著設計者,如今健在的只有三位了。
畢業(yè)于重慶大學的汪國瑜教授,1946年來到沈陽東北大學工作不久,就被梁思成先生聘到清華大學新組建的營建系。解放前夕,人民軍隊為了保衛(wèi)北平及全國的文物古跡免遭戰(zhàn)火破壞,派專人來請梁思成先生標出了全國歷史建筑物的地點、名稱和位置,并在圍城的炮聲中整理編制了《全國建筑文物簡目》。這一切,來到清華后的汪教授都有過親身經(jīng)歷。北平解放后,汪教授又參加了雁北文物的考查,北京的城市規(guī)劃,以及一些城市和礦區(qū)建筑的重建與修建。對于能夠參與新中國的國徽設計,他感到非常的幸運。
“面對既莊嚴又隆重的設計任務,我們進行了討論。首先,大家認為,在設計中,一定要抓住對主題與題材的本身性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的思考,以此來實現(xiàn)國徽方案的完美統(tǒng)一。當時,在《人民日報》刊登的征集國徽方案的啟事中,有三條要求與原則,即中國特征,政權特征,形式要莊嚴富麗;照,標志也。標其形而志其性。作為‘徽’,本身就要與眾不同,獨樹一幟。作為一國之徽,就更應該具有超凡出眾、獨此一型的特殊而嚴格的要求。對于‘莊嚴富麗’,我們體會到,國徽既代表國家尊嚴,又反映民族精神,還體現(xiàn)出人民與政權的親密關系。莊嚴者,莊重嚴肅也。莊雖莊重,但重而不感沉壓;嚴雖嚴肅,但肅而不覺板滯。富者充滿生機、充實飽滿,麗者力求壯美、簡潔無華。要體現(xiàn)出富而不艷、麗而不俗,具輝煌之態(tài),呈恢弘之勢!
訪談中,汪老字斟句酌地向我們解釋,猶如當年的設計一般投入――主題,題材體現(xiàn)的主旨;題材,構成主題的素材。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題和題材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但兩者又是不能相互取代的。題材作為表現(xiàn)主題的因素,往往需要多種題材組合的共同作用,但絕不是數(shù)量的相加或堆砌,也不是無意義形象的聚合或排列,而只能是把選定的多種題材的內(nèi)在因素,有機地共同體現(xiàn)在主題之中,這樣才能具有生命力。因此,經(jīng)過了縝密思考,設計小組決定,在國徽設計中,用完整的齒輪和以稻麥穗組成的外環(huán),象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用穿繞齒輪中心與稻麥穗的大紅綬帶,象征全國人民的凝聚和團結。紅、金二色的采用,一是象征吉慶,二是象征繁榮,三是考慮簡明輝煌的形象,以便于標準制作;而圖案中心的五星紅旗和天安門,則代表了新中國政權的特性和象征,將兩者連接在一起,能體現(xiàn)出國徽構圖中心的題材主導作用!
說到這里,汪老又取出幾張保存尚完好的當年的設計草圖圖片,一邊在圖上比劃,一邊向我們介紹:“在設計國徽時,設計小組在方案中一直采取完全對稱、軸線正中的布局。我們反復分析了天安門和五星紅旗的空間比例組合,選定天安門的形象為正立面,明顯地起到了中軸心、金字塔的穩(wěn)定作用!
看著那幾張凝聚著清華大學國徽設計者們心血的國徽草圖圖片,記者問道:“這樣重大的設計任務,你們當年是在哪里工作的?”“地點有三處,主要是系館(大教室)和梁先生家里,還有就是青年教師宿舍。當時的工作條件非常簡陋,設計時,我們把大教室的課桌往一邊摞起,在教室中間的空地上先后鋪上繪圖版和白紙。至于工具,一個是用于畫橫豎線的丁字尺,另一個是必備的大圓規(guī)!痹捯魟偮,汪老便將他身邊的工具盒打開,指著里面半尺長的圓規(guī),說:“不是這種標準型的圓規(guī)。那時,為了科學、準確地設計國徽,我們特意制作了1.2米的木制加長圓規(guī)。我們就半蹲半跪在教室的水泥地上,一次次地搬動加長圓規(guī)來進行設計!
為圓滿完成任務,清華大學國徽設計小組本著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投入到了設計之中。汪老介紹,為了在國徽中反映天安門的正確尺寸,梁先生讓他們將過去研究古建筑時的測繪圖找出來,先后以400:1、200:1、300:1和500:1的比例縮小,進行了多次測算后,最終得出合適的比例!褒X輪的設計,最初畫得如同城墻垛子一般”,汪老拿出一張草圖給我們看,圖中的齒輪缺乏立體感,“我們覺得這樣不是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為此還特意去向?qū)W校機械系齒輪教研組請教,不僅借書看,還借到了一只真正的機械齒輪。經(jīng)過研究,設計的齒輪最終有了一定的弧線,由此加強了真實效果。同樣,在設計麥穗時,我們還去了農(nóng)村,近距離地觀察了真麥穗,經(jīng)過反復琢磨,然后才進行繪圖。”
在仔細觀察了每項局部題材以后,設計進入到了關鍵階段,即如何將它們組成和諧的整體。“最初,我們是用紙剪出外環(huán)的圈、天安門和齒輪,再剪出小星狀的紙片來代表五顆星。反反復復,擺來擺去,聚精會神,全無倦怠。工作具體到外環(huán)究竟有多寬?五顆星究竟占據(jù)多大位置?大星多大?四顆小星呢?經(jīng)過細致分析與科學測量,我們得出了結論,4顆小星的直徑與齒輪中心的環(huán)的直徑相同,大星的直徑與齒輪的外直徑相同。那么,在國徽中,天安門應放多大尺寸?頂部留出多大空間?將它設計在何處?如果擺的位置過高,天空就顯得小了;反之,又顯不出雄偉。我們利用等邊三角形的原理進行計算,將頂角對準大星的頂部,將底線與天安門的底線重合,增加了國徽的穩(wěn)定性,并充分運用裝飾藝術中的秩序感,使國徽顯得莊重。因為國徽征集啟事中明確要求,國徽要代表國家,體現(xiàn)政權性,莊嚴富麗。梁先生為此提出,我們不是在簡單地畫圖,因為國徽是要在將來制成浮雕模型掛出來的!
談到國徽設計的后期時,汪老充滿感情地說:“國徽設計小組開始是8個人。后來,高莊先生也加入進來,他制作浮雕,功不可沒。他對工作一絲不茍,制作麥穗時,將真麥穗擺在桌上,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用心體味,用泥一點點地做。定稿后,又修改了一個多月。在制作綬帶時,為了表現(xiàn)凹凸的起伏感,他又專門找來綢子,仔細觀察。”
回憶起最后沖刺階段的情景,汪老介紹道,一連8天,我們夜以繼日,常常因忙碌而忘記了吃飯。好幾次,梁思成先生還派家人送來了小包子和稀粥等夜宵。最早設計的3個方案,先被送到了國徽評審小組,后來,我們又送去了4個。為此,梁先生都累得病倒了。即使在那種狀況下,林徽因先生還將設計的草圖帶到梁先生的病床上,兩人共同商議。6月20日的最后評審時,梁先生因病無法參加,他委托秘書到中南海懷仁堂旁聽了評委們的意見。一些評委滿意清華的方案,認為氣魄大,體現(xiàn)出了新中國的氣概,五星紅旗像天空一樣鋪天蓋地覆蓋,極具新中國的特征。當時的設計方案里,外環(huán)中除了麥穗還有稻穗,這寓意著我國的南北方,而稻穗的頭是低垂的,以顯示果實的飽滿。周總理看后,詢問稻穗為何要低垂,應該挺拔些。我們感到總理的建議有道理,于是將稻穗的頭進行了調(diào)整。經(jīng)過評委們的討論、比較,在周總理的主持和肯定下,最后,政協(xié)國徽審查小組通過了清華的方案。
國徽方案確定并經(jīng)過了雕塑造型設計以后,清華大學設計的國徽方案終于在國慶前的9月20日,由毛澤東主席發(fā)布命令向全國公布。就這樣,在慶祝建國一周年之際,新中國的國徽首次輝煌壯麗地高懸在天安門城樓、祖國各地及駐外使館的重要建筑之上,它伴隨著五星紅旗的迎風飄揚,金光閃閃地展現(xiàn)了新中國旭日東升、光芒萬丈的風采。
……
光陰荏苒。汪老坦言,設計共和國之徽的那些日日夜夜,至今仍清晰地浮現(xiàn)在眼前,令他心潮澎湃。他說:“建筑師設計新中國的國徽,是要把對新中國的向往、崇敬和激情貢獻給黨和人民,是要把建筑師對創(chuàng)作的盡善盡美、精益求精,以及對科技、審美的職責和把握,都凝聚在創(chuàng)作活動之中。”
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得知,汪老與國徽還有著一層特殊的關系,他的生日與國慶日一樣,也是10月1日。這是巧合,還是緣分,亦或是非同一般的契合。
相關熱詞搜索:國徽 創(chuàng)作 歲月 國徽創(chuàng)作的歲月 中國國徽繪畫創(chuàng)作 國徽的簡筆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