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外交何去何從】中國周邊外交的新亮點是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原定于4月10日至12日在帕塔亞舉行的東盟系列峰會因泰國局勢未能如期舉行,而此時正值全球金融風暴的風口浪尖,與會的各國領導人大多懷揣著精心準備的主張和合作誠意而來,卻不得不調轉飛機黯然而歸。但就在一周之后,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拉開帷幕,使博鰲小鎮(zhèn)成為了在國際金融危機繼續(xù)蔓延陰霾下的一盞“明燈”:既集全球智慧為亞洲應對金融危機尋找對策,也用亞洲的力量為全球解困提供幫助。
可謂是,帕塔亞“不亮”,博鰲“亮”。
“東方不亮西方亮”
由于原定在泰國舉行的東盟系列峰會此前“流產”,本次博鰲論壇年會實際成為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亞洲首次舉行的,集政、商、學三界高規(guī)格代表商討共度時艱的會議,同時也是G20倫敦金融峰會討論全球合作之后,亞洲探討區(qū)域合作的會議,意義之重大引全球側目。同時,不少觀察人士對本次博鰲論壇能否對被再次推后的東盟系列峰會起到修復作用表示格外關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教授龐中英向本刊記者表示,雖然東盟峰會是一個政府間的定期會面機制,而博鰲亞洲論壇相對說來是民間組織,兩者在性質方面有較大不同,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亞洲各國都急盼有一個平臺共同商討、推進地區(qū)間的合作,因此,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確實對再次延期舉行的東盟峰會起到了部分意義上的“彌補”作用。
在本次博鰲論壇的眾多報道中,媒體不約而同地發(fā)現(xiàn)了同一個亮點:全球1600多名國家政要、商界領袖、專家學者共同聚首小鎮(zhèn)博鰲,創(chuàng)造了歷年來到會人數(shù)之最。八歲的博鰲論壇,已不僅僅是商業(yè)、經濟名流之間“唇槍舌劍”、“華山論劍”的場所。正如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所言,博鰲亞洲論壇不僅是一個多邊國際論壇,也逐漸成為了中國開展多邊外交的重要平臺。對此,龐中英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多邊外交平臺,而是廣義的、新興的多邊外交渠道!皞鹘y(tǒng)意義上的多邊外交的每一‘邊’都是政府,博鰲亞洲論壇的與會者并非僅限于政府官員,它實質上是一次國際會議,在其中會包含外交活動。如溫家寶總理會見多國政要,這屬于雙邊外交,而多邊外交的重要功能就是利用多邊外交的場合實現(xiàn)雙邊外交的目的”,他進一步解釋道。
作為亞洲唯一定期定址舉行的國際性經濟論壇,如何更好地運用好博鰲亞洲論壇這樣一個多邊平臺,使之為中國的國家利益發(fā)揮最大的效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本刊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多邊外交很重要,其就像是一個社交俱樂部,主要功能是為成員提供交往平臺,中國當然需要積極參與。但值得注意的是,“多邊外交看起來雖然熱鬧,實際作用卻比較‘虛’。目前,多邊外交就國家間解決具體的實質問題仍比較困難,還需要通過加強雙邊外交來落實”,他同時也強調,“多邊的基礎是雙邊,這種關系在目前的國際政治游戲中無法顛倒。博鰲亞洲論壇這樣的多邊外交對亞洲是需要的,但中國目前還需要重視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雙邊首腦外交”。
國際金融體系的“試點工程”
洛杉磯的《中華商報》發(fā)表社論提出,博鰲亞洲論壇上重點探討的區(qū)域性金融體制改革是啟動新型國際合作的“試點工程”,若能成功啟動新型合作,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走出低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的確,正如外媒所關注的那樣,溫家寶總理在博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加強亞洲國家合作的主張,并重點提出了包括擴大雙邊貨幣互換額度和簽約國范圍、盡早建成區(qū)域外匯儲備庫、推進亞洲債券市場建設等“一籃子”財金合作方案。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區(qū)域金融合作是大家都關注的話題,而人民幣國際化又是亞洲區(qū)域金融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他進一步表示,如今,人民幣國際化有兩方面的動因:一是主動原因,另一個是出于應對危機的考量。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首要需要實現(xiàn)區(qū)域化,即人民幣在亞洲地區(qū)的區(qū)域貨幣合作機制當中呈現(xiàn)一定的主導地位。因此,在這個思路指導下,中國參與亞洲地區(qū)的金融合作顯得更為迫切。另一方面,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區(qū)域金融合作機制,以便于大家在面對危機沖擊時,能夠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度過時艱。而溫家寶總理近來一直倡導建立亞洲外匯儲備庫、進一步加強雙邊貨幣互換等措施,也同樣是出于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量。
在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發(fā)行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監(jiān)督方面,楊濤則認為,亞洲各國加強金融監(jiān)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種向歐美進行“適度戰(zhàn)略對抗”的意味。由于亞洲地區(qū)基本屬于凈儲蓄國,在現(xiàn)有的美元體系下,各國利益都受到了很多沖擊和損害。目前正是國際金融體系孕育改革的時候,此時亞洲加強金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在將來與歐美國家談判過程中體現(xiàn)亞洲國家一致性的呼聲。
十余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曾留給了亞洲各國慘痛的教訓。如今,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再次沖擊各個經濟體,如何重建一個更加健康和公平的國際金融新體制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鄭永年向本刊記者表示,本次金融危機根本是源于美元霸權體系的“腐敗”。對東南亞國家而言,他們雖然對美元體系的負面因素很清楚,但沒有其他選擇。而現(xiàn)在看來,人民幣在東南亞有著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可以為該地區(qū)提供多一項的貨幣選擇。同時,他表示,“超主權貨幣的提法是理想化的設想。從現(xiàn)實來看,沒有超主權的國家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超主權貨幣,名義上的超主權貨幣,實質上是主權國家去操縱的貨幣!
博鰲的啟示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關系,尤其是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從此東盟10+1等會談機制被建立起來,中國與東盟間的經貿關系得到了全面發(fā)展。而如今,一場來勢更加兇猛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歷史又一次將中國與亞洲各國推到了風口浪尖,但同時,歷史好戲會再次上演嗎?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衡量一個大國的周邊外交是否成功有兩個主要方面:其一,能否成功解決該地區(qū)的關鍵問題;其二,能否使與該地區(qū)的“關鍵國家”成為自己的“朋友”。他進一步解釋道,大國應該將本地區(qū)內的“關鍵事務”看成自己的事,不可以認為僅僅是周邊國家與某國間的問題。大國需要有自己鮮明的立場,不可能使每個國家都成為自己的“朋友”,必須根據(jù)自身的國家利益,運用“獎懲”手段,不可做“和事佬”。
中國被周邊數(shù)十個小國“環(huán)抱”,地緣政治形勢復雜,有隨時爆發(fā)危機的可能。從歷史上看,美國并未從前蘇聯(lián)那里吃過如“9?11”這樣的大虧,所以“9?11”之后,美國實際上開始了外交轉型,非常重視與中小國家的關系。鄭永年表示,“世界上有一個古巴,對美國不能構成有太大的問題,而如果周邊出現(xiàn)多個‘古巴’,這絕對是美國無法容忍的。而對中國來說,基本處于眾多小國的環(huán)抱之中,這一點尤為應該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教授龐中英認為,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將是又一次深刻改變中國與亞洲各國關系的機遇。如果中國能保持良好的增長狀態(tài),同時在危機中與周邊各國同舟共濟的話,“中國將從此成為亞洲獨一無二的中流砥柱”。但他同時強調,中國目前正處于“韜光養(yǎng)晦”的新階段,如果中國不擔負更多的國際責任,美歐會對我們施加壓力;而如果中國做了過多的貢獻,西方又會擔心其地位受到挑戰(zhàn)。我們當前正處于一個“兩難”境地。
而對此,鄭永年認為,中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將面對只有國際責任,沒有領導權的現(xiàn)實,這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但他進一步表示,“這一時期并不意味著中國沒有選擇的余地,我們可以選擇把國際責任的重點放在哪里,F(xiàn)在有一些言論鼓吹中國的責任是拯救西方國家,這是毫無道理的,中國也不會這么做。一個國家的外交重點應取決于國家本身的地緣政治位置。個人認為,亞洲地區(qū)應該是中國擔負責任的重點選擇之一。把在亞洲的事情做好,表明中國確實能夠有效擔負起該地區(qū)大國的責任,中國在周邊國家中的軟實力自然就會得到提升,領導權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了!
相關熱詞搜索:何去何從 中國 外交 中國周邊外交何去何從 中國周邊外交論文 中國周邊外交政策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