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官二代都能當官 “官二代易當官”的背后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2010年,“官二代”取代“富二代”一詞逐步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引起議論的話題大致可分兩類:一是“官”可以成為當事人行為免責的依據(jù),比如在肇事后,當事人叫囂“我爸是某某”;二是“官”可以成為當事人進入官場的后門,比如福建南坪財政局下屬的收票據(jù)管理所為某領導女兒專設職位,湖南冷水江某局領導兒子尚未畢業(yè)就被安排進市財政局工作等等。
這類事件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并不在于當事人的個人能力有多強,而在于附著其身的“權”,已經(jīng)逐漸背離其應有的公共性,異化為權力行使者私利實現(xiàn)的捷徑。
比起第一類事件中,當事人自己根深蒂固的特權思維,無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類事件更讓筆者擔憂,因為其背后是權力行使者暗中溝通,自己設定游戲規(guī)則而將用人單位的準入門檻特定化,使之具有“排外”性,這對社會的公平構成了巨大挑戰(zhàn)。
權力是一種典型的公共資源,因為其產(chǎn)生的依據(jù)是公民權利的讓渡,權力的責任在于保障公民權利的有效行使。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身在權力機關內部的人,本身對該部門招人門檻的設定是無權決定的,至多也只能提供建議,力圖做到人盡其才。這與市場化的企業(yè)招人不同,企業(yè)的所有者是其老總,他可以自由選擇企業(yè)所需的人才,無論設定什么樣的苛刻規(guī)則,只要不與法律沖突就沒有問題。而我國權力部門的所有者則是廣大人民,但由于人民并不直接行使權力,所以給人造成了權力部門的所有者就是行政官員的假象,也正是這種錯位的認知使那句“為人民服務”僅剩下一句口號,忽視了服務的真正內涵是什么。
因此要消除“官二代易當官”這種特權現(xiàn)象,需要建立一種自下而上的選拔機制,使“逢進必考”成為常態(tài),而且這些考試題目要由人民認可的獨立第三方來出,從制度設計上避免權力機構中的裙帶關系,這樣才能真正選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好干部。
相關熱詞搜索:當官 “官二代易當官”的背后 官二代當官 重生官二代當官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