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良:中國如何繞開“拉美化”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國際經驗顯示,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兩種前途:一種是進入“黃金發(fā)展期”,順利實現(xiàn)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
        另一種是出現(xiàn)所謂的“拉美現(xiàn)象”,貧富懸殊、失業(yè)激增、分配兩極化、社會矛盾激化,導致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引發(fā)社會動蕩和倒退。

          

          中國是否也站在這樣的岔路口上呢?

          

          北京3月,在經歷了一場冷風逼人的倒春寒后,早春不期而至。

          

          又是兩會召開時。今年的會內與會外、媒體與口頭的焦點話題,更多的是圍繞著如何樹立和貫徹科學發(fā)展觀而展開。似乎沒有太多的人注意到這樣一個與兩會沒有太多關系的信息:

          

          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這是一個并不讓人們感到陌生的統(tǒng)計信息。還在新年過后不久由國家統(tǒng)計局召開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李德水便向在座的中外記者公布了這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兩會期間,這個數(shù)字再度被一些人提起,是因為它背后蘊含著這樣一種特殊的意義:中國的發(fā)展已經進入到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在3月8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發(fā)改委主任馬凱這樣對記者說:“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這個階段,對任何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歷史意義。”

            已有的國際經驗顯示,很多國家在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兩種前途:一種是進入“黃金發(fā)展期”,即保持一個較長時間的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和實現(xiàn)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順利實現(xiàn)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
        另一種是出現(xiàn)所謂的“拉美現(xiàn)象”,即面對各種矛盾凸現(xiàn),處理不當,結果走向貧富懸殊、失業(yè)激增、分配兩極化、社會矛盾激化,導致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引發(fā)社會動蕩和倒退。

          

          中國是不是也站在這樣的岔路口上呢?

          

          “拉美現(xiàn)象”與“東亞現(xiàn)象”

          

          對拉美現(xiàn)象的研究在西方從事政治經濟學和發(fā)展社會學研究的學者中已經進行了20多年。

          

          一直在環(huán)太平洋諸國從事比較現(xiàn)代化研究和教學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采訪時說,西方學者在進行這一研究的時候,經常把拉美現(xiàn)象和東亞現(xiàn)象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比較。所謂東亞,除了指日本、亞洲四小龍外,還包括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省份和泰國、馬來西亞這些東南亞發(fā)展的比較好的國家和地區(qū)。

          

          “上世紀50、60年代的時候,從事發(fā)展政治學、發(fā)展經濟學和發(fā)展社會學研究的西方學者普遍不看好東亞的發(fā)展。他們認為拉美在實現(xiàn)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中,具有很多東亞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譬如拉美靠近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連在一起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市場經濟體系,而且這兩個國家又是高科技、高等教育強有力的輸出國。此外,拉美所有國家的自然資源都非常豐富,所以從可能性方面來講,拉美應該更有可能較早地脫貧并進入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狀態(tài)!

          

          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時候,和東亞相比,拉美的現(xiàn)代化進程明顯地落后了幾個檔次。

          

          “從那時起,拉美現(xiàn)象就成為國際比較研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負面案例!

          

          丁學良說,拉美是從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走向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軌道的。在一段時間里,拉美的有些國家譬如巴西、阿根廷等的現(xiàn)代化進程推進的比較順利,而另外一些國家如洪都拉斯、哥倫比亞則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走向過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道路。從總體上來說,拉美在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道路上走的非常不穩(wěn)定、不持續(xù)。有時候是走兩步退一步,有時候則是走一步退三步。這當中出現(xiàn)的劇烈的社會沖突,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個人對整個社會的損失都很明顯。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拉美諸國政府素質過低導致了它們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中斷。

          

          “這里所說的素質太低不完全是指政府官員的文化程度低,而是指他們不能起到對公共利益維護和管理的最基本的功能。”丁學良說。

          

          丁學良認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開始起步的時候,它的政府就應該考慮建立一些相應的、很重要的公共政策,這些公共政策制定的好不好是政府治理素質的一個體現(xiàn),而這些公共政策能不能落到實處又是政府治理素質的另一種表現(xiàn)。拉美諸國政府在這兩方面的表現(xiàn)都不盡如人意。

          

          丁學良進一步解釋道,公共政策的內容很多,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相關的有這樣幾項內容:

          

          一、反對政府官員濫用權力和腐敗的公共政策。拉美很多國家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政府中間有些官員和有些部門包括執(zhí)法部門、軍隊、緝私部隊出現(xiàn)大面積的腐敗和執(zhí)法違法的行為,而這些國家并沒有制定相應的公共政策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

          

          二、與公共福利、公共衛(wèi)生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關的公共政策。這些公共政策直接牽涉到一個國家的貧窮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是否能與該國的經濟發(fā)展相對應。拉美國家在這方面的公共政策始終沒有跟上去,這導致了在政府官員嚴重腐敗的情況下,社會中的貧困人口的相對數(shù)字和絕對數(shù)字都在增長,并且這些貧困人口不斷地繼續(xù)貧困化。這就造成了社會嚴重的分配不公,這種分配不公反過來促使社會的犯罪現(xiàn)象日趨嚴重以及黑社會利用販毒、販賣人口、販賣軍火等方式對社會進行報復。而由于拉美很多國家的公共政策缺乏對官員特別是執(zhí)法人員的約束,使得這些人能夠同黑社會互相勾結一同進行販毒等犯罪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出現(xiàn)社會的嚴重沖突和動蕩。

          

          拉美現(xiàn)象的泛化之憂

          

          對于那些試圖對拉美現(xiàn)象進行歸因的西方學者來說,沒有在經濟發(fā)展順利的時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導致拉美國家現(xiàn)代化進程遭受挫敗的又一種普遍得到認同的看法。

          

          丁學良說,對于那些要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改變貧困狀況的后發(fā)達國家來說,一開始就應該把初等教育的國民體系建立起來,因為初等教育對于脫貧所起的作用非常明顯。等到社會人均GDP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急需把國民的中等教育體系建立起來,這當中包括中學教育系統(tǒng)和技術專業(yè)訓練系統(tǒng)。而當人均GDP達到更高水平的時候,就必須花大力氣把國家的高等教育體系搞好。否則,如果在國民教育體系的三個等級上起步太晚或投入太少,就會出現(xiàn)國民本身的就業(yè)素質和從事高附加值產業(yè)能力的素質跟不上的情況。

          

          “拉美所有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建立起一套很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西方學者普遍認為,這是拉美現(xiàn)代化進程最終落后于一度并不被他們看好的東亞的重要原因。因為東亞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它們對教育非常重視。

          

          丁學良說,拉美現(xiàn)象不僅僅發(fā)生在拉美地區(qū),就在靠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在1960年—1980年的20年間,印度尼西亞人民在蘇哈托的領導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把一個幾近于半原始社會的國家?guī)氲搅斯I(yè)化的初步階段。但由于印度尼西亞沒有很好地解決政府官員的腐敗問題,沒有對嚴重的貧富不均的公共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所以1997年,在全球化帶來的金融危機沖擊面前,印度尼西亞只在短短幾個星期的時間里便將20年的成果毀于一旦。

          

          丁學良說,中國雖然在過去改革開放25年的時間里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但絕不能認為中國就可以高枕無憂。

          

          “因為在中國的局部地區(qū)、局部部門有著非常類似于拉美的令人擔憂的現(xiàn)象。雖然中國的這些現(xiàn)象目前還沒有拉美那樣普遍,但如果政府不給予高度的重視并通過良性的公共政策加以扭轉,后果也不堪設想!

          

          中國可以對拉美現(xiàn)象說“不”

          

          對于不同學科的研究者而言,拉美現(xiàn)象所具有的啟示意義一定是不盡相同的。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強認為,很多國家在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一個政治上的危險過渡期,但是這個危險期并不是由于富裕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們追求富裕過程所致。

          

          在李強看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的利益已經開始分化,并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團體。這些不同的利益團體有著不同的訴求,如果我們的體制不能把這些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的聲音容納進來,使這些不同的利益和聲音能夠在一種正常的憲政體制里表達出來,通過互相的沖突和交流形成某種決策的話,就容易出現(xiàn)所謂的“拉美現(xiàn)象”。

          

          李強認為,在社會利益多元化迅速發(fā)展時期,政治上最容易出現(xiàn)這樣兩種危險。第一是體制僵化,無法容納多元利益的表達。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社會利益急劇分化時,政治體制十分僵化,拒絕引入民主成分,結果是多元利益無法以制度化的方式得到表達,那些利益得不到表達的階層就可能變得激進,采取體制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呼聲,從而造成社會與政治沖突。第二種危險是政府在面臨社會民主化壓力時以一種民粹主義的方式實行民主化。民粹主義與憲政民主表面上有共同之處,二者都強調人民的主權地位。但在具體運作中,二者有明顯區(qū)別。民粹主義的基本傾向是賦予“人民”至高無上、不可置疑的地位,在政治行為中唯民意為依歸。民粹主義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動輒訴諸公民投票,議員罷免。西方成熟的民主政治是一種典型的共和主義政治,具體說,就是在政治制度的設計中注重三種因素的混合與平衡,這三種因素就是民主表達和民主參與的成分、精英專家具體施政的成分、以及強有力的政治家領導成分。

          

          “我們在分析拉美現(xiàn)象時必須注意民粹主義對拉美發(fā)展的影響。不少拉美國家的政治實際上是在權威主義與民粹主義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最初是政治制度僵化,拒絕民主。然后是民眾運動的爆發(fā),導致民粹主義政治。民粹主義政治不僅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而且往往會迫使政府追求福利主義經濟政策,從而使經濟喪失競爭力!

          

          李強并不認為中國會出現(xiàn)拉美現(xiàn)象,他對近年來中國政治發(fā)展的趨勢有很高評價。他強調,中國政府正在從權威主義向責任政府轉型,所以他對中國政治發(fā)展的前景感到樂觀。

          

          關于責任政府,李強這樣解釋道,傳統(tǒng)上,人們在討論政治時一般將政治權威運行的方式區(qū)分為兩種基本類型:一是權威主義,其特征是政府基本上不受民主制約,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邏輯去行事。另一種是民主政治,政府反映民意,而且,有一套包含人民大眾的政治參與制度化體制,如選舉制度等。但是,如果細分的話,介于這二者之間還有一種責任政府。這種政府也許不包含制度化的人民選舉或參與機制,但它包含政府必須向人民負責的機制。一方面,人民在有一定的表達自己意見和利益的權利與方式,另一方面,政府對重大決策的目的、根據(jù)、過程、結果要通過一定方式向人民有所交代,對人民反應強烈的問題要有所回應,有所解釋,對明顯的施政失誤或違法違紀行為要有所糾正。責任政府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民主要素,是一個現(xiàn)代政治的重要特征。

          

          “十六大以來的中國政府已經具有明顯的責任政府的特征。中央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人民的意見、利益,人民關注的重大問題十分關注。這種責任政府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容納多元利益的表達,并為建立更加制度化的民主機制奠定了基礎!

          

          發(fā)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李強認為,中國目前的當務之急依舊是發(fā)展,一個社會要想使最弱勢的人群富起來,唯一的可能是發(fā)展。

          

          “亞當·斯密在論證市場經濟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觀點,市場經濟是一種最公平的制度,參預的時候沒有任何資格限制。連最貧窮和最弱勢的人都能參與其中。”

          

          “印度前些年經濟發(fā)展的非常緩慢,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比較早地引入了民主選舉制度,而民主選舉制度的設計中又沒有充分考慮到多種政體的混合因素,結果導致政府對人民的呼聲反映的特別直接,并很快就采取高福利!

          

          “印度的地方官受選舉制約的太厲害。為了在選舉時能被選上,候選人就要承諾我上臺后給每人多少多少的最低生活保障。印度的窮人很多,這導致前些年印度的邦的財政主要是救濟財政,沒有更多的財力用于發(fā)展。”

          

          李強認為,強調均衡地、有效率地發(fā)展是正確的,但必須認識到只有發(fā)展才是滿足最弱勢人群致富的唯一途徑。

        相關熱詞搜索:繞開 中國 美化 丁學良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