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昭根:北愛和平進程的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5月8日中午,英國北愛爾蘭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北愛自治政府成立儀式在首府貝爾法斯特的議會大廈舉行。一度對立的政治派別領導人共同組建了政府,北愛新政府第一部長由北愛新教派的民主統(tǒng)一黨領導人佩斯利擔任,第二部長麥吉尼斯來自天主教派的新芬黨,其他政府成員來自上述兩大陣營中的4個主要政黨。北愛由此進入了權力共享的新時代。應該說,北愛爾蘭問題由來已久,也是西歐的一個典型的民族問題,它是英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愛爾蘭問題的延續(xù)! 

          

          北愛爾蘭問題的產(chǎn)生

          

          愛爾蘭是一個獨立的島,面積為8.21萬平方公里(其中今天的愛爾蘭共和國占據(jù)6.88萬平方公里,其余的1.4萬平方公里為英國的北愛爾蘭),其大小超過英國本島(22.7萬平方公里)的1/3。而北愛爾蘭大體上相當于古代愛爾蘭王國的阿爾斯特省,故今天的英語口語當中還是把北愛爾蘭稱為阿爾斯特(Ulster)。愛爾蘭人是克爾特人的后裔,世代住在愛爾蘭島上。公元5世紀時基督教傳入愛爾蘭,從此在這里深深扎根,宗教改革以后愛爾蘭堅持舊教傳統(tǒng),成為羅馬天主教的堅強堡壘。公元6—9世紀,當歐洲許多地方在文化上一片黑暗的時候,愛爾蘭卻像一盞明燈成為保存歐洲文化的一個中心,當然這多半要歸功于地處一隅的地理條件,這使得它遠離歐洲的紛爭戰(zhàn)事。1170年亨利二世派兵侵入愛爾蘭,翌年亨利自封為愛爾蘭領主,不愿淪為臣民的愛爾蘭人開始了長達8個世紀的反英斗爭。1653年,克倫威爾在鎮(zhèn)壓愛爾蘭民族起義后又頒布了《遷徙法令》,將大批愛爾蘭人驅逐到荒涼貧瘠的康諾特郡和多沼澤的科勒爾,使新教移民逐漸在北部地區(qū)占據(jù)優(yōu)勢。1801年,根據(jù)《英愛同盟條約》,愛爾蘭正式并入英國版圖,成立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英國完成了對愛爾蘭的吞并,愛爾蘭成為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各方面深受壓迫。當時著名英國作家威廉·柯貝特認為英愛合并加深了愛爾蘭的苦難,他說:“我看到的苦難比任何人能夠想象的存在于人間的苦難更為凄慘!

          由于不堪長期忍受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愛爾蘭民族派于1905年成立了反英的民族主義政黨—新芬黨(Sinn Fein意為愛爾蘭人的愛爾蘭),以爭取獨立為其斗爭目標。1913年愛爾蘭的愛國志士又建立起愛爾蘭義勇軍(1919年改名為愛爾蘭共和軍),發(fā)動城市游擊戰(zhàn),以此來反抗英國的統(tǒng)治。新芬黨與共和軍串通一氣,它進行政治上的控制,卻很少插手具體的暴力,這個模式一直保持到今天。1916年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發(fā)動了震撼全歐的復活節(jié)起義,一度攻占都柏林,宣布成立愛爾蘭共和國,數(shù)萬英軍鏖戰(zhàn)一周后才鎮(zhèn)壓下去,但以新芬黨為首的民族主義者在全國展開持續(xù)不斷的騷擾戰(zhàn)。因此,愛爾蘭問題在英國存在了700多年。

          1918年,英國舉行大選,愛爾蘭選出的議員大部分是爭取民族獨立的新芬黨人。他們不去倫敦參加議會,而在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愛爾蘭議會,并于1919年1月宣布成立愛爾蘭共和國,組成臨時政府,并組織成2000人的共和軍,到處開展反英斗爭,解放大片土地,同時派出代表與英政府談判,要求承認愛爾蘭獨立。被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弄得虛弱不堪的英國,無力再打一場國內戰(zhàn)爭,被迫于1921年12月與愛爾蘭臨時政府簽訂和約,承認愛爾蘭南部26郡為自由郡,北方6郡仍留在英國。這時英國將國名“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宣布建立共和國,但仍留在英聯(lián)邦內。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宣布正式脫離英聯(lián)邦。1949年4月18日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英國議會同時又通過《愛爾蘭法令》,重申沒有北愛爾蘭同意,英國將不會放棄北方6郡。英國允許北愛爾蘭實行地方自治,擁有自己的議會和內閣,但在實質上,英國并未改變它對愛爾蘭人民的殖民主義態(tài)度,只是統(tǒng)治范圍縮小了,從愛爾蘭縮小到北愛爾蘭,從而歷史上尖銳的英愛民族矛盾,也由“愛爾蘭問題”演變?yōu)椤氨睈蹱柼m問題”。

          上世紀60年代末,天主教徒民權運動高漲,兩派教徒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天主教徒舉行游行示威,經(jīng)常遭到警察鎮(zhèn)壓。l969年4月,竟發(fā)生20萬天主教徒與警察搏斗的事件。1971年新首相上臺后,加強鎮(zhèn)壓措施,對稍有嫌疑的人,根據(jù)“預防性拘留法令”,不加審訊便可以拘捕,曾引起愛爾蘭人的極大不滿,愛爾蘭共和軍區(qū)加強了活動。1972年1月,當天主教徒民權協(xié)會不顧政府禁令在倫敦德里舉行兩萬人大集會時,竟遭到英軍血腥鎮(zhèn)壓,有13位民權運動積極分子被殺害,18人受傷。集會群眾開始筑衡壘與英軍對抗。英國不得不派大軍入境,并于1972年3月宣布對北愛爾蘭進行直接統(tǒng)治。隨著北愛爾蘭兩派矛盾和沖突的加劇,愛爾蘭共和軍的暴力活動日益升級,已逐漸從愛爾蘭擴散到英國本土,普通百姓深受其害,軍政要人也人人自危。人民對此怨聲載道,強烈呼吁英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割除這顆政治“毒瘤”。著名英國歷史學者納米爾30年代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講演中情不自禁地說,如果愛爾蘭能夠被拖到大西洋中央并且讓它永遠呆在那兒的話,“我們所有的人該會多么幸福!”

          

          北愛和平的癥結

          

          北愛問題主要涉及到兩國四方的利益,其當事人包括英國、愛爾蘭共和國、北愛爾蘭統(tǒng)一黨、愛爾蘭新芬黨。從地理上講,北愛爾蘭位于愛爾蘭島東北部,與愛爾蘭共和國構成一個整體,與英國本島大不列顛島隔海相望。從歷史上看,曾經(jīng)由北歐海盜控制的愛爾蘭是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北愛爾蘭是原愛爾蘭厄爾斯特省9個郡中的6個。北愛爾蘭人和南愛爾蘭人一樣,都信奉天主教,是地道的羅馬天主教徒,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北愛爾蘭、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現(xiàn)已是英國4大組成部分。這樣,對于北愛地區(qū)的未來歸屬,英、愛兩國的態(tài)度截然對立。自1949年宣布脫離英聯(lián)邦的愛爾蘭共和國歷屆政府均聲稱對于整個愛爾蘭島享有主權,并將其寫入憲法;
        英國則宣稱“任何情況都不能終止北愛爾蘭成為聯(lián)合王國一部分的現(xiàn)實,除非得到北愛爾蘭議會的同意”。直接插手北愛民族沖突的英國政府被認為是新教徒的庇護者,而愛爾蘭共和國則長期支持沖突中的天主教徒。所以從這點上看,北愛問題是英愛兩個國家、兩個民族間的問題。

          從宗教上看,北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宗教分歧即新教對天主教的排斥。北愛人口約166萬,其中60%是英國移民后裔,他們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布在以貝爾法斯特為中心的都會區(qū),他們是在北愛爾蘭土生土長起來的,已很難將他們視為外來者,他們也自認是本地人;
        其余40%是愛爾蘭島的土著后裔,信奉天主教,主要分布在邊陲的西部。長期以來,他們分而聚居,互不往來。在北愛歸屬問題上,天主教徒的民族認同比較明確,認為北愛爾蘭的癥結在于國家定位。他們大多支持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統(tǒng)一,因此被稱為“愛爾蘭民族主義者”,而其右翼新芬黨的武裝力量愛爾蘭共和軍更是將以武力爭取南北愛爾蘭統(tǒng)一作為自己行動的惟一目標。到目前為止,一直占優(yōu)勢的新教徒大多主張北愛爾蘭留在英國,因此被稱為“聯(lián)合主義者”。根據(jù)《北愛爾蘭和平協(xié)定》,每個北愛爾蘭議員在上任后必須登錄自己的“民族認同”。按照當?shù)厝说恼f法,即使是無神論者,也要區(qū)分其到底是天主教徒還是新教徒?梢娫诒睈蹱柼m,宗教“標簽”代表的是民族認同。

          但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維克多·塞爾南認為,北愛爾蘭問題歸根到底是社會問題而非民族問題或宗教問題,因為無論在工業(yè)中還是農(nóng)業(yè)中,新教徒都占據(jù)著有利位置。這樣說確實不無道理。半個多世紀以來,北愛爾蘭地方政府一直是由親英國的“統(tǒng)一黨”執(zhí)政。該黨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代表著當?shù)卮筚Y產(chǎn)階級、大農(nóng)場主的利益,在宗教上代表新教。各級政府官吏亦大多由信奉新教的人擔任。由于新教徒占北愛人口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在北愛的歷次選舉中,新教徒都贏得議會多數(shù)席位,組建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新教徒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方面奉行歧視天主教徒的政策,使得天主教徒政治上無權、經(jīng)濟上貧困。他們中間不僅沒有科技人才,連熟練工人都很少,大多以從事自由職業(yè)為主,而且天主教徒的失業(yè)率一直遠遠高于新教徒, 有時幾乎能夠達到新教徒的兩倍。長期的歧視政策使兩大教派之間原本就很強烈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日益尖銳。

          更復雜的是,地區(qū)性的沖突由于相關國家的卷入而變得錯綜復雜。1981年,由貝爾法斯特監(jiān)獄犯人桑茲進行絕食斗爭引起了騷亂。這一事件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在都柏林、紐約、巴黎等地,許多愛爾蘭人及同情者發(fā)動了不同規(guī)模的游行示威,抗議英國的強硬措施。再由于愛爾蘭移民后裔在美國勢力的強大,并發(fā)展成為一支強大的“院外勢力”,美國政府也不同程度地卷入北愛民族沖突之中,進而直接插手北愛和平進程。這樣,北愛民族沖突出現(xiàn)了復雜化與國際化的趨勢,并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英國歷史學家羅賓斯說:“回頭路是沒有的,但向前走的路又不可能在北愛爾蘭內部產(chǎn)生!边@多少說出北愛問題的困境。應該說,如果把北愛沖突置于歐洲國家與民族的大背景中加以考慮,它就是一個邊界或邊疆糾紛,解決的方法主要是承認現(xiàn)存邊界并通過政府間協(xié)商達成一致以建立保護有爭議地區(qū)的體制。如把北愛沖突置于不列顛帝國向外擴張的背景中加以考慮,它就是一個殖民主義的問題,解決方法則應是帝國主義勢力和殖民統(tǒng)治的撤離,以及愛爾蘭島上少數(shù)群體對多數(shù)群體的共同意志的接受。如果北愛內部的政治不平等導致經(jīng)濟不平等,則是要建立保護少數(shù)群體權利機制的問題。根深蒂固的宗教分裂、信仰差異所造成的信任感的缺乏,相互宗教寬容的精神則是促進北愛和平的內在驅動力。但說到底,北愛的最終地位問題是其一個難以解開的死結,根本原因則是英國長久以來對北愛人民自主權的忽視。 

          

          北愛和平的起步

          

          1979年,撒切爾夫人入主唐寧街10號后,一改以往英國政府撇開愛爾蘭政府,在英國內部消化北愛爾蘭問題的做法,開始尋求與愛爾蘭共和國的合作,以求共同解決北愛問題。1980年5月,撒切爾夫人同愛爾蘭總理漢弗雷舉行首次會晤,雙方都表示了要為解決北愛問題進行合作的誠意。1981年11月,撒切爾夫人又同愛爾蘭新首相菲茨杰拉德舉行會晤,決定成立英愛政府間專門委員會,具體負責解決北愛問題。但在談判過程中,愛爾蘭堅持對北愛擁有主權;
        英國則明確表示,在沒有獲得北愛多數(shù)民眾的同意之前,北愛作為英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能改變。由于兩國在北愛主權問題上存有較大分歧,雙方經(jīng)過4年艱苦談判,直到1985年底才簽署了北愛爾蘭協(xié)議。在協(xié)議中,雙方就北愛的憲法地位達成了初步共識,規(guī)定無論將來北愛繼續(xù)留在聯(lián)合王國內,還是與愛爾蘭實現(xiàn)統(tǒng)一,必須由北愛爾蘭人自己來決定。協(xié)議還規(guī)定,設立兩國“政府間議會”,愛爾蘭有權在該議會同英國討論涉及北愛的所有問題。在80年代,北愛問題從70年代的教派激烈沖突轉為緩慢發(fā)展的和平進程。

        進入90年代后,這一和平進程繼續(xù)向前發(fā)展。1992年,梅杰政府執(zhí)政后,加快了北愛前途的談判進程。1993年底,英愛雙方在唐寧街10號發(fā)表宣言。英國政府在宣言中表示,將尊重多數(shù)北愛人民的意愿,如果他們愿意,英國將提出立法,實現(xiàn)愛爾蘭島的統(tǒng)一。愛爾蘭政府承認,在沒有獲得北愛多數(shù)人同意的前提下,強制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做法是錯誤的,并表明,如果北愛問題能夠實現(xiàn)全面政治解決,政府將提出修改憲法的建議。雙方還一致認為,只有在愛爾蘭共和軍宣布永久停止使用暴力手段后,作為其政治代表的新芬黨才能加入談判進程。在宣言的推動下,愛爾蘭共和軍于1994年8月宣布“全面停止武裝活動”。同年10月,新教的恐怖組織也宣布放棄暴力行動。(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1995年2月22日,英國首相梅杰和愛爾蘭總理布魯頓在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共同公布了政治解決北愛問題的框架文件(New Framework for Agreement ),確立了以自決、被統(tǒng)治者的同意、民主及和平的途徑、尊重以及保障兩個族群的權利及認同等各方進行談判的4個指導原則。12月,以梅杰為首相的英國政府開始同新芬黨舉行自1921年以來的首次談判,并簽署了《北愛爾蘭和平框架文件》,從而為北愛和平奠定了重要基礎。在和平框架文件的基礎上,英愛雙方于1996年2月達成協(xié)議,確定6月份舉行有關北愛和平問題的多黨談判。但由于英國堅持愛爾蘭共和軍必須交出武器新芬黨才能參加多黨談判,先期談判陷入僵局。

          1997年5月,英國工黨政府執(zhí)政后在北愛和平談判問題上采取了更加積極和靈活的態(tài)度,進一步推動了北愛的和平進程。9月15日,由英愛兩國政府和北愛8個政黨參加的多黨和平談判在北愛的斯托蒙特正式恢復。10月7日,和談移至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舉行。從此,北愛多黨和平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經(jīng)過近兩年的艱苦談判,終于在1998年4月10日達成了歷史性的有關北愛政治前途的《北愛爾蘭和平協(xié)議》,又稱為《友好星期五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為:愛爾蘭共和國將修改憲法,放棄對北愛的領土要求;
        英國則將廢除1920年制定的愛爾蘭法案,并在北愛大多數(shù)人表示贊同的前提下,承認南北愛爾蘭統(tǒng)一的可能性。協(xié)議還為北愛問題的政治解決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建立一個按各黨派比例選舉產(chǎn)生的108人北愛爾蘭地方議會。該議會擁有立法權,并將接管北愛地方政府所行使的旅游、運輸、農(nóng)業(yè)等方面的職能;
        由北愛議會負責建立一個為協(xié)調北愛與愛爾蘭關系的部長級“南北委員會”;
        建立英愛不列顛群島理事會,就群島內部的合作事宜進行磋商,其成員將包括英愛兩國政府、議會以及蘇格蘭、威爾士、北愛議會的代表。此外,英國政府還將減少駐扎在北愛的警察和武裝部隊。英國首相布萊爾在協(xié)議達成后表示:“希望歷史的重負今天開始從我們肩上卸下!彼瑫r說,只有當人們將友誼之手伸向自己昔日的宿敵時,和平才會真正到來。愛爾蘭總理埃亨說,協(xié)議是對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的保證。北愛爾蘭和平協(xié)議的達成為結束30年的北愛教派沖突和暴力事件提供了保證,是北愛和平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北愛和平的啟示

          

          《友好星期五協(xié)議》簽訂后,1998年7月25日選舉產(chǎn)生了北愛地方議會,建立了南北愛跨界合作機構。1999年11月,北愛議會推舉成立由北愛多黨分享權力的執(zhí)行委員會—北愛自治政府。英向北愛移交地方事務管理權,愛爾蘭放棄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由于北愛各派在繳械等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北愛和平進程屢遭挫折,地方自治政府多次停止運作。

        2002年10月,由愛爾蘭共和軍間諜事件引發(fā)的危機,導致自治政府和北愛議會再次中止運作,這次僵局持續(xù)了4年多。轉機出現(xiàn)在今年的3月26日。當天民主統(tǒng)一黨和新芬黨舉行了一次歷史性會面,雙方達成了一份歷史性的權力共享協(xié)議,于5月8日開始共同組成地方自治政府。一向以“說不”著稱的81歲高齡的佩斯利與56歲的愛爾蘭共和軍前指揮官麥吉尼斯向來是兩個宿敵,如今并肩宣誓擔任北愛地方政府的一二把手,這表明北愛和平進程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盡管現(xiàn)在斷言北愛已走出民族問題的迷宮還為時尚早,但回顧北愛的和平進程仍能給人無窮的啟示。

          啟示一,和平、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要求。30年來,圍繞北愛問題的暴力恐怖活動和動亂已造成3600多人死亡,3 萬多人受傷。英愛兩國為防范暴力活動支付的費用,每年都在4 億英鎊以上。動蕩的局面不僅嚴重破壞了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使英愛兩國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愛爾蘭經(jīng)濟增長迅速,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水平已經(jīng)超過英國,愛爾蘭人不希望恐怖活動影響自己的經(jīng)濟繁榮與政治穩(wěn)定。同樣,北愛廣大民眾和工商界也迫切要求改變落后的經(jīng)濟狀況,相信和平穩(wěn)定能帶來北愛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繁榮。北愛和平植根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沃土中,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南北愛爾蘭廣大民眾紛紛要求和平、結束動亂和發(fā)展經(jīng)濟是促使北愛和平進程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在愛爾蘭和北愛全民對《友好星期五協(xié)議》公決中,愛爾蘭94.4%、北愛71%選民對和平協(xié)議投了贊成票;
        在北愛地方議會選舉中,選民們首次打破教派的界限,把票投給那些支持和平協(xié)議的政黨和候選人。求和平、求發(fā)展已是人心所向,世界大勢所趨。

          啟示二,和平不可能通過強制性的手段獲得,協(xié)商和對話才是問題的出路。不管是英國當局的力量多么強有力,還是受壓迫和被占領的人民的武裝反抗和恐怖活動,今天都表明沒有任何絕對的辦法能夠從外部強制運用,也不能從內部勉強產(chǎn)生讓人所期望的熱情和希望。通過強制和武裝手段只會加劇沖突。顯而易見的是,所有爭執(zhí)各方最后都意識到只能通過和平的手段,通過對話和談判,才能找到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英愛兩國政府不得不逐步弱化在北愛主權問題上的爭端,多年來堅持和平解決北愛問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談判過程中注意兼顧各方的利益和愿望,尋找利益的平衡點,這才是達成和平協(xié)議的前提條件。所以暴力與流血從來就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無論是國際爭端,還是地區(qū)沖突,只有采取和平手段,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坐到談判桌前,進行平等協(xié)商,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北愛的和平進程為解決世界各地類似的沖突和爭端樹立了一個典范。

          啟示三,由自治到自決是解決歷史遺留難題的“鑰匙”。上個世紀20年代以后,英國政府對南北愛爾蘭實行分治的策略表面上解決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愛爾蘭問題,同時似乎也保全了自己殖民帝國的體面,但實際上并未解決根本問題,相反卻是將一個兩極矛盾變成了一個多極矛盾。布萊爾執(zhí)政以后,充分尊重北愛的自治權,尤其是廣大天主教民眾對政治經(jīng)濟權利的要求。布萊爾把解決天主教民眾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問題作為推動北愛和平進程的切入點,提出了廣泛的政府憲政改革計劃,力圖通過地方分權來緩和矛盾,改善地方與中央的關系。這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政治解決北愛問題,建立擁有廣泛實質性權利的北愛地方議會和英愛兩國政府間委員會;
        組建以北愛地方議會代表與愛爾蘭政府的部長為成員的部長級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制訂管理北愛地區(qū)的具體政策;
        保證天主教徒的平等權利。這個計劃使愛爾蘭人在北愛事務中擁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和支配權,使天主教徒獲得政治經(jīng)濟上的平等權利成為可能,為裹足不前的北愛和談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由于英國始終堅持自決原則解決北愛問題,雖然在此之前北愛的人口中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后裔已占多數(shù),后來北愛爾蘭投票決定前途時他們因此理所當然地堅決要求保留北愛為英國的領土。但隨著天主教徒的人口數(shù)量保持連續(xù)增長的勢頭,對天主教激進分子來說,愛爾蘭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的那一時刻將會隨著天主教徒人口數(shù)量的不斷增長而越來越近。而且和平手段比暴力更容易實現(xiàn)目標,恐怖手段將日趨失去民心,失去意義。隨著21世紀的來臨,愛爾蘭贏得了凱爾特虎和歐洲高科技中心的美譽,以高度的工業(yè)化在經(jīng)濟上超過了北愛時,對于北愛的新教徒來說,即使他們不得不面對北愛統(tǒng)一于愛爾蘭的前景,也不是不可接受了。相反,英國每年要花費30億英鎊,日益成為英國政府的沉重包袱。不僅是巨大的財政負擔和人力消耗,且對其國際形象及對外關系造成了諸多損害。北愛問題早已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愛爾蘭南北通過自決完成統(tǒng)一,這也是英國放手北愛的一個體面的臺階。而且隨著全球化、歐洲一體化的加速推進,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差異將變得越來越小,在人們心目中,國家疆界的觀念將逐漸淡化。而在未來一個聯(lián)合起來的歐洲大家庭中,英國和愛爾蘭都將是它平等的組成部分,使用共同的旗幟,實行共同的政策!霸谶@樣一個聯(lián)合的歐洲中,北愛爾蘭到底屬于英國還是屬于愛爾蘭,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啟示四,“北愛范式”為解決多民族國家內部的獨立運動的問題開啟了一道門。頑固地堅持教條式的信仰,例如拒絕所有使一些地區(qū)疏離英國的想法,已被證明是具有反作用的。擺脫戰(zhàn)爭,實現(xiàn)和平的最好辦法是通過民主進程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利用多邊機制達成目標。這種范式應該說對解決如今的伊拉克、科索沃和車臣問題,均有積極的、不同的啟示意義。因此,布什總統(tǒng)稱北愛爾蘭的新局面是“民主和自由能治愈一個受傷的世界”的典范。

        相關熱詞搜索:北愛 啟示 進程 和平 儲昭根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