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于華:培養(yǎng)“精明人”的社會
發(fā)布時間:2020-06-06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記得一次在倫敦街頭為打道回府而購買物品,在英倫友人的陪伴下選中一個Nike牌的雙肩背包,付過錢我隨意問了一句:這是真Nike還是假Nike?友人對這個問題大惑不解,深表驚詫,問:他為什么要造假的賣假的?那不是等于自尋死路嗎?即使那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起眼的路邊小店。這時我才意識到我習慣性地問了一個非常中國的問題,而西方的消費者對這種問題完全沒法理解,他們與我們處在非常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和制度背景下。
很多人可能都感受過作為一個中國消費者的難處和難度:你得具備方方面面的知識(并非常識),有些還相當專業(yè)——從物理、化學、機電、材料、建筑、通訊到醫(yī)學、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法律乃至社會、文化、心理,能在各種不同的專業(yè)領(lǐng)域中辨識真假,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quán)益;
你得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能自己動手解決生活中不時發(fā)生的水、電、電器、家具等方面的故障,會修理馬桶漏水、電路短路、電腦故障等等;
你還得人情練達,通曉世故,有很強的社會交往能力,遇事能找到熟人,拉上關(guān)系,解決正常情況下難以解決的問題;
同時自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能夠承受各種打擊而百折不撓。想想吧,作一個普通消費者容易嗎?哪里僅僅是花錢買商品、買服務(wù)這么簡單啊?沒有規(guī)范的市場、合理而有效的制度,普通消費者就會逐漸趨于全知全能,因為最普通的需求的滿足也會讓人感覺是處處陷井、事事磨難,沒有足夠的“精明”,只能自認倒霉。而實際上這種被要求全知全能的消費者又是最缺少知情權(quán)的,信息殘缺,虛假廣告,官、商、名人聯(lián)合作秀會讓消費者在以為是自主選擇和舒服愉悅中被愚弄和被宰制。
擴展一點來看,在一個制度不健全、規(guī)則運行不靈的社會中,普通社會成員也只能越來越“精明”,這種“精明”是社會培養(yǎng)出來的。時常能聽到國人嘲笑西方人“傻”和“笨”:比如,購物時一旦收款機出了故障,店員就不會算帳,只能等機器恢復正常;
家庭用品有一點毛病就得等專業(yè)人員上門修理,甚至連換個燈泡、安個保險絲這樣的小事自己也做不了。殊不知一個制度設(shè)計合理良性運作的社會并不需要每個個體都聰明過人,都成為專業(yè)人士。
人人都必須“精明”才能生存得好一點,恰恰反映了社會的毛病。沒有合法合理的制度與規(guī)則就只能依靠個人的精明和算計,人人做事事都得提著心,吊著膽,把任何對方都看成不懷好意的騙子,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吃虧。而時至今日,即使是熟人、朋友也難以信任,“殺熟”之舉不是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嗎?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生存環(huán)境會讓生活于其中的人們不堪其累,因為基本的信任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崩塌,交易成本高得驚人。而比比皆是工于算計的“精明人”與小人的距離已不遙遠,
盛產(chǎn)“精明人”的另一重要機制就是社會的評價體系!熬魅恕本诎b炒作,擅長把沒有實際內(nèi)容的形式妝點得花哨熱鬧。而一個社會評價機制如果不斷地肯定、褒獎這種做法,而且讓這些人得到各種好處,那將使更多的精明人層出不窮,會敗壞一個社會的風氣并給下一代人的選擇帶來極壞的影響。虛夸浮躁之風盛行對社會發(fā)展和人性完善決無益處,“精明”的基因是否會改變生理遺傳特性尚不得而知,但由“文化遺傳”帶來的價值判斷和追求的改變決難是良性的!皻v史是傻人創(chuàng)造的”,任何一種事業(yè)的大廈是樸實無華的磚石梁柱支撐的。支撐民族共同體的脊梁是實實在在的勞動和創(chuàng)造,而非花哨的作秀和炒作。
試想一旦該由制度承擔的設(shè)計、籌劃、安排和計算都得由個人承擔了,這個社會的運行將會多么艱澀,多么別扭。誰都承認中國人絕頂聰明,甚至詭計多端,但是別忘記,絕對理性的個人加在一起完全有可能成為非理性的社會。人人都被培養(yǎng)成“精明人”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理性和智力便會衰落。一個喪失了智慧只會取巧的社會必定是小人得志的社會。我們不妨想一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得到了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究竟是得到的更重要?還是失去的更有價值?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精明 培養(yǎng) 社會 于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