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奮:一個國民黨員和他的煙咀
發(fā)布時間:2020-06-1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呯!沉重的號子鐵門撞擊聲把我驚醒過來。
左上方老虎窗外的天空已經(jīng)泛出魚肚白,估計有六點多了。忽然感覺腳頭似乎有什么東西壓著,仰起身一看,一個頭戴東北大皮帽身著一襲黑色加厚棉襖棉褲的人背著我踡身坐在我腳旁,一個黑布行李卷正壓在我腳上。我輕輕用腳撥了一下,他緩緩地直起身子轉(zhuǎn)過來,一張布滿溝壑芲老的臉,竭力在向我擠出討好的笑容,張開的嘴巴露出一個黑洞,里面所有的牙齒巳全掉光,看年齡至少有六十多了。
“才送來?”我悄悄問他。
“俺是路過南京的,在這里臨時關(guān)兩天。”他低低答道。
一口濃郁的東北腔,看來是東北某勞改隊來的。從他低眉順眼的神態(tài)和那身袖口膝蓋已磨得發(fā)亮的棉衣棉褲看,肯定是個老犯人了。剛才的號子鐵門聲,顯然是由他而響的。
正打算和他聊兩句,走廊里傳來了起床的哨聲。同室的二十幾個難友一個個爬出被窩,懶洋洋地疊好被子,洗漱完畢,席地而座等早飯。
就在飯前這一小段時間,坐在斜對面愛打聽閑事的老于,已把剛進來的東北老頭的底細摸了個大概。老頭解放前是國民黨南方某市黨部的一個要員,解放前夕慢了一步?jīng)]走掉,1950年被秘密送到北京戰(zhàn)犯學(xué)習(xí)班集中學(xué)習(xí),不久被判二十年徒刑,同其他判了刑的同學(xué)一道被送往中蘇邊境附近北大荒某農(nóng)場勞改。二十年來同家人音訊中斷,對外界的事基本上一無所知。前不久中蘇關(guān)系急劇惡化后,戰(zhàn)事眼看一觸即發(fā),當(dāng)局將邊境所有勞改犯人和刑滿留場的編外犯人全部遷調(diào)內(nèi)地,老頭已刑滿留場“就業(yè)” 半年,這次也被列入內(nèi)遷對象,由勞改農(nóng)場干部押解他遷回浙江老家。途經(jīng)南京時,押解人員因有事要逗留兩天,便把他暫時寄押在我們娃娃橋看守所。當(dāng)問他老家還有何人時,老犯人只是茫然地搖頭。
很快早飯送來了,各人立即捧起那一大瓦缽熱騰騰的麩皮稀飯盡情享受起來。東北老頭說他不想吃,想睡覺。我說你睡吧,我們把你那份稀飯?zhí)婺懔糁,等你醒來再吃。他說不用了,你們大家分分吧,說完便在墻角落打開鋪蓋卷然后脫衣服。
揭下東北大皮帽,他露出了一頭半寸長的銀發(fā),在黧黑的臉皮襯托下,顯得特別耀眼。當(dāng)他脫下棉襖和棉褲時,我們一個個驚得幾乎叫起來。
他全身的衣服只是一件棉襖和一件棉褲,里面什么都沒穿,解開上衣鈕扣,松開腰間一根暗紅色舊布條,赤裸的全身立即在我們面前暴露無遺。
他的身軀極瘦,一根根肋骨清晰的凸了出來,鎖骨上方一邊一個深深的窩,估計兩個窩窩頭放進去都填不平?杼幱捎跊]有肌肉,左右髖骨象拳頭一樣凸出在兩側(cè)。奇怪的是陰毛居然也同頭發(fā)一樣,清一色全白。下面兩條腿,簡直就是兩根布滿節(jié)疤的樹棍。整個身軀給人的第一眼印象是醫(yī)學(xué)實驗室里的一架骨骼標本,好在他有一雙大腳,使人看起來不至于散落倒下。直到現(xiàn)在,我還沒見過如此骨瘦如柴的人。
盡管那瘦骨嶙嶙的身軀已夠令人驚訝了,但最使我們心驚膽戰(zhàn)的則是他前胸后背的那些傷疤。從頸下到腰際,起碼有四五十條條狀的傷疤相互交叉復(fù)蓋,整個胸背皮膚就象印滿圖案的花布,如果不是近看,倒真的以為他套了件花紋獨特的背心。那些傷疤呈紫黑色,并不深,也無明顯的凸起,顯然不是利器之類物件傷害所致,形成的原因,估計是被一寸寬左右皮帶之類的東西抽打后留下的。
同號子的阿四問老頭身上的傷疤是怎么回事?他只是輕輕嘆了口氣,接著一言未發(fā)地鉆進被窩,很快就發(fā)出了鼾聲。
稀飯喝完后,號子里開始活躍起來。這臨時集中號子比普通號子要自由一些,看守們懶得管我們這些很快就要送勞改隊的已決犯,既不安排學(xué)習(xí),也不要我們糊紙盒,隨我們自由交談,只要不打架鬧事即可。
我和李蔚榮都靠在被子上想心事。盡管號子管理松,我們畢竟是同案,不敢過多交談,怕惹麻煩,誰知這臨時號子內(nèi)有沒有事先安插的“耳目”。
從3月6日的公判大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張稼山死了,張稼云和C、Z都分走了,也不知他們?nèi)チ四奶幈O(jiān)獄,只有我和李蔚榮還臨時關(guān)在南京娃娃橋看守所這集中號子里等待發(fā)配。在我未來的十年刑期中,將會有什么樣的遭遇在等待我,那即將面臨的地獄究竟可怕到什么程度,我能否在十年的勞改歲月中熬到頭,我親愛的年邁父母親還能不能活著等到我刑滿,這一連串的問題從前天以來就一直在折磨著我,而這東北老頭的出現(xiàn),使我的思緒更加紛亂起來。
他那骨瘦如柴的身架,特別是前胸后背的那些傷疤,不用說都是經(jīng)受了長期非人折磨和虐待后留下的印記,那些斜條傷疤,大概每一條都紀錄著一個悲慘的血淚故事。二十年的痛苦、勞累、饑餓、屈辱,真不知這位老前輩是怎么苦苦熬過來的!聽著他的鼾聲,心里不由對他泛起了一絲敬意。
那么,他的那些可怕的遭遇是否也會落到我頭上呢?我將來的結(jié)局會不會也同他相似呢?十年之后,難道我真的也會象牛虻那樣變?yōu)榱型呃资?健康喪失殆盡,臉上一道長長的傷疤,全身皮包骨,拖著一條瘸腿……,想到這里,脊柱透過陣陣冰涼。
就在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號子門咣當(dāng)一聲被打開。三個管理員站在門口,虎著臉掃視著全體犯人,其中手里拿著一張名單的矮個子發(fā)話:“聽到名字的,馬上把東西全部帶出來!”
看來,今天輪到我正式向地獄進發(fā)了。
在唸到的犯人的名單中,頭兩個就是我和李蔚榮,斜對面坐的老于也在內(nèi),另外還有四個在3月6日公判大會上宣判的厲功友一案的成員,此外幾個刑事犯也在名單之內(nèi),總共大約有十來人。原先擠得滿滿的號子,一下子去了一大半。
我很快收拾好鋪蓋和用具,順便看了一眼踡臥在角落的東北老頭。他已被吵醒了,見我看著他,從被窩里伸出一隻青筋畢露的手朝我招了二下,我見管理員已退出門外正在邊聊邊等我們,便裝著找東西的樣子走到老頭身旁蹲下來,問他有什么事?他見沒人注意,偷偷地把一根小木棒樣的東西塞到我手上,然后低聲對我說:“一個小煙咀,自已做的。我看你是個好人,留著做個紀念吧!”我張開手一看,果然是一個木制煙咀,三寸多長,表面還刻了一些花紋。我道了聲謝后塞進了內(nèi)衣口袋,然后匆匆地向他道了別。
幾分鐘后,我一手夾鋪蓋,一手拎著裝有臉盆杯子的網(wǎng)兜,隨著一行人走出了號子。臨出牢門之前我又囬頭瞥了老頭一眼,那混濁的老眼里卻沒有任何表情。
從此,再也沒見過這位勞改前輩。
這個木煙咀做為一件紀念品一直被我保存著。從入監(jiān)檢查到十年勞改中無數(shù)次的搜查,由于它實在不起眼,從沒引起任何人注意過,后來我干脆把它當(dāng)成繞線軸使用了。
1979年8月23日我刑滿時,它也隨我一同走出了勞改隊。在家里我把它和幾件勞改紀念文物一同放在一個小木盒中,平時鎖在大衣柜的頂部抽屜里,每年8月24日打開一次,逐件把玩一番后復(fù)歸其位。
倏忽之間,又過了二十年。
1999年8月24日,我循舊例再次打開小木盒,當(dāng)時我旁邊寫字臺上正好有一個放大鏡,我順手拿起放大鏡來察看那個木煙咀,這么多年還真沒有仔細地看過它。
煙咀的表面已經(jīng)打磨的非常光滑了,但那些花紋雕刻的卻很粗糙,在放大鏡下,那雜亂的刀法更顯得拙劣,歪七扭八、深淺不一。顯然,那位東北老犯人并不是一位雕刻高手,估計連雕刻的基本技巧都沒掌握。當(dāng)我一點一點的察看到煙咀的中部時,發(fā)現(xiàn)兩條葉蔓形花紋之間有一個小圓圈,里面似乎有些很小的三角,由于圖形太小,看不出它清晰的輪廓,僅僅感覺出那是一個頗為特殊的圖案。為了看清楚,我移到了臺燈下,并仔細地調(diào)整了放大鏡的焦距,這時,出現(xiàn)的圖形頓時使我驚訝的合不上咀。
那是一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
外面一個小圓圈,中心是一個更小的圓圈,兩個圓之間夾著十二個很小的三角。盡管圓刻的有些扁歪,那些小三角在圓周上分布的也不太均勻,但那確實是青天白日圖案。
當(dāng)我移走放大鏡后,不管怎么仔細地盯著看,卻絲毫看不出這個獨特的圖形。不用說,主人公在加工這個雕刻品時特意作了精心的掩飾。
隨著這個三十多年后遲到的發(fā)現(xiàn),他那張布滿皺紋蒼老的臉,那滿頭的白發(fā),那具骨骼標本,那些前胸后背的傷疤,一下子紛現(xiàn)在我的眼前。
一個在歷史中整整被埋了二十年的囚犯,每天都在經(jīng)歷我們難以估計的各種非人折磨,在那種嚴酷的煉獄環(huán)境中,真不知他是怎么刻成這只小小的樹根煙咀的。沒有放大鏡,沒有微雕工具,更重要的是沒有微雕技術(shù),而且每一刀,每一劃,必須在無人監(jiān)視的情況下才能進行,一且被人發(fā)現(xiàn),無疑是自尋死路,這一切,他究竟是如何一一克服的,實在令人無法想象。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在那種險惡的環(huán)境中,他甘冒生命危險雕刻的這個象征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徽,無非是以此紀念他曾經(jīng)身為其中一員的那個黨,但他有必要這樣做嗎?
盡管他在北大荒勞改隊埋了二十年,但他不可能不知道國民黨氣數(shù)已盡、大勢巳去這個客觀的現(xiàn)實。再說,以他解放前在國民黨內(nèi)的經(jīng)歷和感受,對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必有切身體驗,應(yīng)該察覺到國民黨的失敗只是早遲的事,任何人也回天乏術(shù)。既然如此,那他這樣做的具體動機究竟是什么呢?
是對信仰的堅持?是對故主的忠誠?是對往事的留戀?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悼?是對“反共復(fù)國”的夢想?對他那一代人,我不好妄加猜測,這些答案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我陷入了沉思。
突然,我想起了幾年前的一件事。
1992年9月,我應(yīng)邀去九寨溝旅游,返程途中在下午四點鐘經(jīng)過松潘,參觀了那里一座的紅軍長征紀念館,該館建筑頗具規(guī)模,館外的廣場上還矗立著一座白色花崗巖砌就的紀念碑。紀念館里陳列著紅軍長征時的一些事跡,其中有一欄專門介紹了紅軍長征中成員的年齡,我記得最大的是位74歲的炊事員,最小的僅13歲,是個小號兵。(這一老一小在翻越夾金山時都沒能挺的過去。)展館內(nèi)還有一座很大的雕塑,一位頭戴紅星八角帽的老人坐在一塊石頭上正在吹笛子,上身反穿著一件破爛羊皮坎肩,衣褲全是破洞,腳上用繩子綁著雙破草鞋,他的頭微微仰著,蒼涼的目光正在遙望著遠方。在他兩腿之間,一個最多只有十三四歲的小紅軍坐在地上,渾身襤縷,腰里系著一根草繩,下面赤著光腳,身子斜倚在老人腿上,一隻手托著腮,仰起臉神情專注地看著老人手中那根笛子。雕塑的兩個主人公,正好表達了當(dāng)年長征紅軍的極限年齡。
不用說,這是一件飽含政治色彩的宣傳作品。但是在我眼中卻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含義。
當(dāng)我剝掉這幅雕塑的所有政治屬性,不去探究意識形態(tài)對這老少二人的作用,也不管他們的信仰和他們所屬的黨派,從而將他們抽象地還原為本義上的人后,這件作品在我面前頓時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受,那就是老少主人公目光中所透出的那種堅定的信念———一種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執(zhí)著。
那個未來也許是個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幻象,甚至是政治家們虛構(gòu)出來的誘人美景,可這并不能抹煞掉他們那種可貴信念的客觀存在。他們一直緊緊跟隨紅軍隊伍,始終不掉隊,不作逃兵,明知雪山無法攀越,仍然不顧一切地朝上爬,最后長眠在那里,這一切也許是他們個人的悲劇,但不論他們生死與否,成敗與否,他們那種執(zhí)著追求美好未來的信念早已超越他們的行為本身而升華為一種可貴精神。歷史可以作弄他們的命運,但歷史無法掩埋他們的信念。
不同的國家、民族、黨派都不乏這種人。
就憑這種執(zhí)著的信念,他們就永遠值得后人景仰和尊敬———哪怕對曾經(jīng)和他們相互廝殺過的敵人也是這樣。
天空一片湛蘭,遠處雪山頂峯在斜陽的映照下潔白耀眼,孤零零立在廣場中央的紀念碑在透著寒意的晚風(fēng)中襯出一片蕭殺,我走到碑前,畢恭畢敬地深深三躹躬。
同我一道去的一百多人中,大多是機關(guān)干部,中共黨員最起碼有半數(shù)以上,除我之外,憑吊致敬者竟無一人。多么可怕的歷史諷刺!
想到那座雕塑,我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去猜度這位老國民黨員的所謂真實動機了,同上面提到的那位七十多歲長征紅軍老人一樣,正是一種極為堅定的信念,驅(qū)使他們做出了常人很難理解的行為。當(dāng)然,他肯定還是一位極有骨氣并且很有毅力的男人,正因如此,雖然經(jīng)過那些年的強行“洗腦”和肉體上的殘酷折磨,但在心理上始終沒有垮掉,從而成功地保持了一個政治犯的氣節(jié)!
還有一個疑問是,這個使他歷經(jīng)各種困難好不容易完成的心血作品,照理說是極為寶愛的,理當(dāng)終生妥善保存留念才是,可他為什么偏偏送給我這個同他認識還不到一個小時的素昧平生者呢?他自已保存不更合情合理嗎?
在那短暫的道別瞬間,盡管他對我說過“我看你是個好人”,可他根據(jù)什么判斷我是好人呢,我真的能給人以“好人”的印象么?經(jīng)歷了那么多生死劫難之后,他真的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好人”?
這些我始終無法明白,大概到死也明白不了。
莫非他真的有超越時空的靈感,能預(yù)見到我這個“好人”在十年勞改中不會被加刑,不會被槍斃,刑満后能平安地活到他當(dāng)年的歲數(shù),并且還能用文字讓世人知道,曾經(jīng)有過一位在坐牢期間冒著生命危險把青天白日黨徽秘密地刻在煙咀上的國民黨員?
上蒼有時對世間事物真的會作出某種神秘的安排?
這又有誰能解釋呢。
這些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專門紀念他的東西,可是又很難動筆。因為在我們萍水相逢的半個多小時里,我只看到那頭銀發(fā),那骨骼標本似的身架,以及那些可怕的傷疤。他姓什么,叫什么,他的身世,家在何方,他二十年的遭遇,我都一無所知,而且永遠無法打探了。我可以憑空杜撰出一個“他”來,但那不僅是對歷史的不負責(zé),也是對他的不尊重。
但我在冥冥之中又感到他在對我質(zhì)問:我已經(jīng)留給你一個煙咀了呀!難道這還不夠?難道這個煙咀就不能構(gòu)成一個故事?
是呀,我想想確實如此。
那些看似很詳盡具體的細節(jié),有時并不一定能使人深刻地理解到事物的本質(zhì),而某些很不起眼的表象,卻往往能把我們引入事物的真諦。有這么一個特殊煙咀,對我來說確實夠了。
于是,作為本文全篇的開頭,我寫了這位老國民黨員和他煙咀的故事。用當(dāng)前時髦的網(wǎng)絡(luò)名詞,我把他“頂”在了第一樓。
在下面長長的故事中,這位勞改前輩不會再出現(xiàn)了。作為本篇故事的“局外人”,我只能在情節(jié)尚未展開之前讓他從歷史的迷霧中匆匆現(xiàn)身和我們打一下招呼。
那一天,是1970年的3月9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