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煒:中國GDP超日本:軟實力差距日本還很遠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日本經濟產業(yè)省近日發(fā)表了2009年版通商白皮書,其中提到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明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日本作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地位正逐漸失去。這是日本官方首次提到中國經濟將超越日本。中國經濟近年來快速穩(wěn)定的發(fā)展的確令國人感到喜悅,但同樣應該看到,眼下GDP數字的變化,只能說明這是中日之間經濟實力的又一次量變,還遠未達到質變的地步。
2008年,中國和日本GDP分別為4.4萬億美元和4.9萬億美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09年中日GDP實際增速分別為6.5%和-6.2%,按此速度,2009年中國GDP將超過日本,即中日兩國GDP分別為4.68萬億美元和4.62萬億美元。數字變化傳遞出不爭的事實,說明中國經濟將走出低谷,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進入穩(wěn)定、緩慢增長的階段。反觀日本,經濟多年停滯不前。一旦中國超過日本,日本要想再奪回第二的位置估計就很難了。
眼看中國就要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人們的興奮是可以理解的。不少人樂觀地認為,超過日本之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也是指日可待了。在網絡上,甚至有人把GDP數字浸染上民族主義色彩,說是中國戰(zhàn)勝了“小日本”云云,這種沾沾自喜以至過激的情緒是很不足取的。其實,我們應該更理性地看待中國GDP超過日本。
首先,一個GDP數字不可能概括中國和日本的全部。中日兩國經濟在質上完全不同。從經濟結構上來說,日本的第三產業(yè)比重達70%,而中國僅為40%,眾所周知第三產業(yè)比重高是國家發(fā)達的重要標志。日本的城市化水平也遠高于中國,從社會環(huán)境、國民素質上來看,中日也有著一定的差距。事實上,中國GDP總量雖逼近日本,但日本人均GDP高于中國近13倍。從今年3月起,日本經濟已經有所好轉,而中國和日本經濟總量還有約13%的差距,如果日本經濟從下半年開始上升,近期內中國經濟總量趕上日本還比較費力。
其二,國家強盛應是指綜合實力的全面進步,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外交、民生等方方面面。從中國政府的思維來說,恐怕亦不是滿足于單純追求GDP數字的提高。經濟發(fā)展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人均實際福利的增長過程,不僅指社會財富的量的增多,還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的提升,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變化,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等。不能否認的是,中國現存的社會隱患還不少,估計今后的路還很長很艱難,如貧富差距擴大,失業(yè)農民工增多,大學生就業(yè)難等。我們應該多關注經濟增長背后的東西,政府多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要不然GDP數字就變成一個“虛假的繁榮”了。政府應著重于提高就業(yè)率、擴大內需,才能為GDP的提高提供最堅實的支持。
其三,日本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卻保持了低能源消耗。日本是單位GDP能源消費最少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日本制定了《節(jié)約能源法》,從1973年石油危機到2001年,日本GDP增長達到了100%,而產業(yè)部門能源消耗的增長基本為零。而與之相比,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某種程度上卻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環(huán)境污染換來的。
其四,日本的經濟軟實力是中國暫時難以超越的,例如科研開發(fā)、高端技術的掌握。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每年的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將近4%,一直是世界第一,真正做到了科技為本。日本還擅長對外輸出大眾文化,讓Hello Kitty和機器貓走進全世界各個角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世界范圍的一些調查中,最受歡迎國家的排行榜上,日本總是名列前茅,這與日本善于通過海外援助等潛移默化地傳播日本的價值觀有關。6月25日的《朝日新聞》推出“我們和非洲”專版,其中有這樣一個提法:“非洲,也是我們的鄰國”,就很有吸引力。
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在關注中日GDP數字對比變化的同時,還提出了一系列保住日本國際地位的對策,比如,日本決意要成為一個“善于解決難題型國家”,要在全球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上下功夫,通過做“國際貢獻”,樹立日本在國際上的新形象。經濟產業(yè)省也呼吁重新思考日本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因此,GDP超過日本只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如何在經濟結構的轉變和軟實力提升等方面取得進步,則是當前中國需要傾注更多精力的課題。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