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錢非彼錢”:拆遷沖擊下的家庭消費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來源: 歷史回眸 點擊: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yyj/syyj201803/syyj20180309-6-l.jpg
          內(nèi)容提要:房屋拆遷事件在快速發(fā)展的國家極為普遍,但其對于當事家庭經(jīng)濟行為產(chǎn)生影響的認識還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經(jīng)驗感知的層面,其作用機理、影響因素需要深入分析,作用效果也需要檢驗,以利于指導(dǎo)、引導(dǎo)家庭合理管理相關(guān)財富,也為政府部門的相關(guān)工作提供理論參考,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基于心理賬戶和資源保存理論,本文利用2011年《中國家庭金融調(diào)查》微觀數(shù)據(jù),實證考察房屋拆遷對家庭消費的影響機制。在排除樣本自選擇問題的基礎(chǔ)上,經(jīng)實證檢驗得到的穩(wěn)健研究結(jié)果表明:房屋拆遷顯著提高家庭的消費,即拆遷家庭的消費顯著高于非拆遷家庭。但是,該影響作用不僅受到家庭財富的顯著正向調(diào)節(jié),而且受到健康狀況的顯著正向調(diào)節(jié)。進一步的異質(zhì)性研究表明:相對于非拆遷家庭,房屋拆遷顯著提高有房拆遷家庭的消費,卻并未顯著提高無房拆遷家庭的消費。
          關(guān)鍵詞:房屋拆遷;家庭消費;家庭財富;健康狀況;心理賬戶;資源保存理論
          中圖分類號:F0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18)03-0067-09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簡介:袁微(1990-),女,湖南永州人,上海財經(jīng)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費者行為學;黃蓉(1973-),女,長沙人,上海財經(jīng)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消費者行為學。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71472115;上海財經(jīng)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7110403。
          隨著城市化快速發(fā)展,不斷增加的城市建設(shè)用地需求使得房屋拆遷數(shù)量和規(guī)模變得越來越大。房屋拆遷是否會影響家庭消費?其影響機制是什么?厘清房屋拆遷下的經(jīng)濟沖擊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及影響機制,不僅有助于深化理解家庭消費行為,而且能為政府部門制定消費政策或企業(yè)制定市場戰(zhàn)略提供理論支撐。因此,本文以經(jīng)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相融合的視角,基于心理賬戶和資源保存理論,利用2011年《中國家庭金融調(diào)查》微觀數(shù)據(jù),探討房屋拆遷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及影響機制。
          一、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shè)
          (一)、房屋拆遷與家庭消費
          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是個體和家庭在進行經(jīng)濟決策時,從心理上對財富的來源和支付方式進行編碼、記錄、分類和估價的心理認知過程(李愛梅等,2014)。它對來源方式不同的金錢賦予不同估價,使個體心中產(chǎn)生“此錢非彼錢”感受(Sonan & Cheema,2001),從而影響個體理性決策。Ran(1999)依據(jù)金錢來源方式,將心理賬戶劃分為意外收入和固定收入兩類。固定收入是個體勞動所得,它“來之不易”,實屬意料之中的收入;相反,意外收入是個體非勞動所得,它更貼近于“不勞而獲”,實屬意料之外的收入(Ran,1999)。由于二者在個體付出的努力程度和獲取難度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所以個體往往對“來之不易”的固定收入估價更高,而對“不勞而獲”的意外收入估價更低(李愛梅等,2007),即“此錢非彼錢”。
          Hobfoll(1989)提出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將資源界定為“那些對個體有價值的東西,或能為個體帶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的方式”。他認為,越珍貴的資源獲得的難度就越大,個體對其損失就越為敏感。資源保存理論假設(shè):個體總傾向于努力維持、保護或構(gòu)建那些自身認為珍貴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潛在或?qū)嶋H的損失對個體而言是一種威脅。固定收入“來之不易”,它在個體心中擁有較高感知價值;對個體而言,固定收入實屬珍貴資源,個體對其損失極為敏感。相反,意外收入貼近“不勞而獲”,它在個體心中擁有較低感知價值;對個體而言,意外收入實屬非珍貴資源,對其損失敏感度低。個體傾向于將固定收入用于儲蓄,將意外收入用于消費;在消費過程中,個體用意外收入進行消費時表現(xiàn)更為隨意,用固定收入進行消費時表現(xiàn)更為謹慎(李愛梅等,2014)。
          拆遷家庭和非拆遷家庭在金錢來源方式上具有差異性。非拆遷家庭金錢來源方式主要是固定收入,而拆遷家庭金錢來源方式除固定收入還有意外收入(指拆遷補償金)。非拆遷家庭傾向于將珍貴資源固定收入用于儲蓄;相反,拆遷家庭傾向于將非珍貴資源意外收入用于消費。因此,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shè):
          假設(shè)1:房屋拆遷顯著提高家庭消費。
         。ǘ┓课莶疬w、家庭財富與家庭消費
          當個體資源豐富時,則不易于被資源損失攻擊,并且獲取資源的能力表現(xiàn)更強;相反,當個體資源匱乏時,則易于遭受資源損失引發(fā)的壓力,并且此壓力會加速資源損失(Dohrenwend,1978)。財富屬于能源性資源,它是能幫助個體獲取物質(zhì)性資源、條件性資源和人格特質(zhì)資源①的一種重要且較為特殊的資源(Lee & Ashforth,1996)。消費是一種變相的財富損失。當個體擁有較多財富時,則個體不懼怕財富遭受損失,并且對財富損失持有較高心理承受能力;相反,當個體擁有較少財富時,則個體懼怕財富遭受損失,并且對財富損失持有較低心理承受能力。由此類推,在消費過程中,家庭擁有越多財富,其越不易于受到財富損失的約束,其更傾向于將更多財富用于消費;相反,家庭擁有越少財富,其越易于受到財富損失的約束,其更傾向于將更少財富用于消費。由此可見,家庭財富對家庭消費存在顯著正向影響(Dynan & Maki,2001;張大永和曹紅,2012)。
          通常而言,經(jīng)歷房屋拆遷的家庭可以獲得一筆較為可觀的拆遷補償額②。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③,經(jīng)歷過房屋拆遷的家庭(即拆遷家庭)在財富擁有量方面顯著高于沒有經(jīng)歷過房屋拆遷的家庭(即非拆遷家庭)。本文提出第二個假設(shè):
          假設(shè)2:家庭財富在房屋拆遷與家庭消費關(guān)系中起顯著正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ㄈ┓课莶疬w、健康狀況與家庭消費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拆遷 沖擊 家庭 消費 錢非彼錢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uancaijixie.com
        91啦在线播放,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国产中文一区,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